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重回永樂時代

大道小說網 第五八節 農民起義 文 / 清宵好夢

.    二月的山東還有些春寒。按理說農田上應該能看到有人在耕作,可惜的很,楊剛一路北上在江淮還好,還有些人煙,到了山東境內很多農田都拋荒了。

    過了泰安楊剛碰到了朝庭的軍隊,楊剛的車隊也有百多輛車,掛的又是三湘商行的旗幟。一如在長沙的傳統,楊剛坐的車上四個角掛有三個湘字的小竹牌,這代表了他在商行裡的身份。這個標記熟悉三湘商行的人能看懂,對外人來講一點都不顯眼。

    車隊打停的時候,有人過來傳話,說是有人相請,邀著過去一見,看那架式還是軍隊中的。楊剛奇怪了,山東他好像沒什麼熟人,真有的話,也就是漕幫的人,漕幫現在總是在幫著兵部做事。可好像這會漕幫太湖的人還落在淮安,在他們身後呢,怎麼在這裡會有人相請的。

    來請的是個看著也是個師爺,沒出去多遠。楊剛便感覺到氣氛有點不對,掀開簾子看了看,像是到了兵營。沒錯是到了兵營,落了轎,楊剛問:「還請這位大人相告,是誰人邀見。」

    「楊大人不必相問,見了就知。」

    「當不得大人,實為草民。」

    「楊大人說笑,誰人不知,楊大人是王大人的左膀右臂。」那人笑道。

    看來是邀見之人與王動很熟。

    到了兵營裡,小座一會,便聽有人報,「侯爺到!」

    一會從後堂轉出幾位戎將的將校,其中一人楊剛還真的認識,安遠侯柳升。

    柳升這人早年也是燕王近前的人,靖難之後被封安遠伯,永樂七年時破倭,永樂八年跟著皇上征北蒙,後因功晉陞為侯,出鎮寧夏,永樂十二年又伐蒙古。楊剛也沒想到在這裡能碰到他。

    「楊大人座。」看著楊剛站了起來,柳升又示意他坐下。

    「這位是指揮使劉忠大人。」柳升介紹了一同進來的那位軍爺,「此乃大明第一奇人王動王大人的下屬楊剛楊大人,早先楊大人還在鄭大人手下有官職,如今倒好,王大人高昇之後,楊大人倒是賦閒了。做了個閒散的富家翁了。哈哈哈!」

    柳升早早就認識了王動,而且還與王動交情不淺,是最早在京城投錢給王動,帶著下西洋去做買賣的公侯之一。這會他說的也是話裡有話,富家翁,呵呵,劉忠不知楊剛的底,可柳升不可能不知楊剛在王動這個集團裡的位置。

    「楊大人,呵呵,久仰久仰,今日還聽小的們說,今日看到的車隊何等的氣勢,比那漕幫的運糧隊還排場,沒想到是楊大人的手下。」劉忠知道王動,既然柳侯爺這麼看中這位楊大人,看來也不是普通人。

    「劉將軍說笑,楊某如今只是北上南下討口飯吃,漕幫如今可是做的朝庭的買賣,打的是大明的軍旗。」

    「看到了商行的牌子,還在想是不是張二公子,沒想到是楊大人。楊大人這是去北京?」柳升問。

    「否。此去蓬萊。」

    「噢!」柳升這一句拉的有點長。

    「蓬萊?」劉忠看了柳升一眼,說道。「這路上怕是不大太平,楊大人還是小心為妙。」

    「跟著侯爺和劉將軍還會不太平?」楊剛反問。

    「哈哈哈哈!」

    原來柳升被永樂點名到山東平叛,唐賽兒與二月十一日打出旗幟來造反了。楊剛在正月裡便從商會的坻報裡得知山東要亂,但沒想到這麼快。他在得了王動吩咐之後,便去鎮江和嘗州兩府去採辦紡織器械和收羅工匠去了,回了南京就跟著車隊北上。還沒來得及研究最新的山東動態,因為這一路上都有人照應,三湘商行的名頭還是不小,而且一直以來做的善事也不少,就楊剛所知,山東現在亂軍中最大的一支是唐賽兒,其實山東境內已經四處烽火了。

    柳升與楊剛沒說上多長時間,便有軍情來報,楊剛便退了出來。回到客棧,蓬萊那邊也有人過來了,已經等在了客棧。

    「楊大人,山東境內遍地戰火,回大人已經到了蓬萊,親自過來相迎。」

    「噢,回國忠也過來了。」回國忠如今在王動海外的勢力裡也是大佬級的人物了。不管是商船還是海軍都是由他一手建起來的,他親自過來迎接,不知是怎麼一回事。

    「山東諸地戰火,又以唐賽兒和趙琬兩部最為斗大,唐賽兒本為林三之妻,丈夫死得到,其後自號為白蓮聖母,在青州從者數萬,朝庭的兵馬都是往青州而去。據暗線的消息。趙琬已經聯絡了多支隊伍,近日會攻打安丘縣城。」

    「噢?」楊剛這下真的吃驚了,「不是說佔山為王嗎,怎的要攻打縣城,莫不是要割據。」

    「呵呵,不知,先前唐賽兒便打過縣成,還被她得手了。總之這一路不大太平,不過,楊大人還請放心,商會這些年在山東也有些勢力,漕幫往京城運糧也要借商會的旗幟,整個山東也只有商會的人馬能走的開。」言語之間非常的得意。

    若真的是要攻打縣城,怕是就要敗了。楊剛不知道起義軍的實力如何,可這些年,他跟著鄭和下西洋,知道大明軍隊的實力,而且夷洲又收容了多處亂民流民,他也大致能猜想的到那些叛亂農民義軍的水準,還是不是朝的對手呀。你想想,永樂爺上位以來,征安南討伐蒙古那個不是硬仗,山東把聲勢搞的這麼大。引起了皇上的關注那一定會完蛋的。

    「山東教民約有多少?」楊剛問。

    「沒有百萬也是有五六十萬。」

    「回大人的船隊有多少船隻?」

    「回大人過來的有平底沙船五條,座船三條,福船六條。」

    「噢。」這麼一來,這些船至少可以裝上人上萬人,還是不夠。

    楊剛一行與朝庭的軍隊很快就分了手,為了省去麻煩,還是繞了路往蓬萊而去,到了蓬萊的時候已經是三月初,唐賽兒兵敗的消息也傳了過來。

    「楊大人請放心,此處外海不足兩個時辰便是蓬萊三島,那裡有商會的人馬。這沙船就是往來三島,到時有多少人都能拉走,暫且放在那小島上寄上幾日,三島到夷洲只一日的船期,不會誤事。」原來那邊島上已經有一條蒸汽船在待命,隨時可以把人往對馬或是夷洲運送。

    「唐賽兒這般就敗了,柳侯爺手段倒是不錯。」楊剛感歎。

    「那聖母也真是個人物。」回國忠感歎。

    原來唐賽兒組織的起義軍也有數千人,據點是蒲台縣城以南二百多里的深山老林,那山峰高七八百米,四面是絕壁,易守難攻,又處於諸城、安丘、莒州、壽光等地的中心。起義初時,青州衛軍來剿,結果唐賽兒於夜間便突然動襲擊,將衛指揮使高鳳等人當場擊斃,並把處於混亂狀態的明軍全部殲滅。此戰之後聲勢大振,從者上萬,隨即唐賽兒還攻打了莒州、即墨等縣城,隊伍迅展至2萬多人,震動了京師。永樂皇帝便派出了一名大臣前往卸石棚寨進行招安,唐賽兒怒斬了來使。招安不成,朱棣惱怒異常,派「京營」的提督總兵官、安遠侯柳升和都指揮使劉忠率五千精兵前往鎮壓,這回來真的了。

    柳升和劉忠楊剛在路上見過,兩人對唐賽兒根本不在意,沒放在心上。果然吃了苦頭,二月二十八日,柳升、劉忠兵至益都後,馬上包圍了卸石棚寨。圍而不攻,想逼降唐賽兒。因為柳侯爺知道,這山寨在山上,山上缺水。哪知對方利用敵軍驕橫輕敵的弱點詐降,理由也就是缺水。柳升大喜,把主力調往警戒城東有水的地方,唐賽兒卻集中兵力,向防禦薄弱的敵營起突襲。夜二更時,攻破敵營。殺死都指揮使劉忠。當敵主力趕到時,唐賽兒已指揮起義軍從容轉移,柳升大怒。雖然唐賽兒走了,可當地老百姓跑不掉,柳侯爺以資亂為名,斬殺當地民眾數千人。唐賽兒從此消失。

    唐賽兒並沒有跑遠,其實還在這附近的山上躲著,與她一起的還有兩千多起義軍。柳升一走,唐賽兒便尾隨而行,往安丘而去。在柳升圍困唐賽兒的時候,山東其他起義軍聚眾數萬圍攻安丘縣城。當時安丘、莒州、即墨三地起義軍聯合作戰,眼看就要攻下時,青州的柳升也趕了過來,使起義軍腹背受敵,形勢危急。就在這時唐賽兒的隊伍出現,又把在柳升背後起了進攻,眼看著就要把城外的柳升給吃下,又有了變故。在山東沿海負責防備倭寇的都指揮衛青率兵趕到,這下形勢又逆轉了,城中的明軍又殺了出來,義軍死傷兩千多人,被俘者四千餘人。柳升怒劉忠之死,所俘者馬上就被斬殺,一時間安丘城**風怒號。

    楊剛過來的主要目的就是幫著從山東販人,這次柳升幫了他的大忙,柳升殺平民和殺俘給當地老百姓帶來了巨大的恐慌,十室九空,全都進山出海。出海的不用多說,早就是安排了的,直接往對馬送了,進山的就要一一的找出來,然後集中運出。

    楊剛這邊又差人帶了金銀去找柳升,因為他知道,按著朝庭的慣例,亂匪的家人只要不殺那都是要罰沒入官轉賣為奴,他要去買人。

    等楊剛的人找到柳升的時候,朝庭的意旨也到了。柳升有功有過,永樂沒有賞罰,可山東境內局勢糜爛,唐賽兒又走失,又死將軍劉忠,永樂把氣出在了地方官身上。從布政司使到里長,被圈點降職流放殺頭的約有三百多人,整個山東的官場變了天了。

    四月,楊剛已經忙完了山東的事情,柳升給了他很大的人情,賣給了他很多人,而且是女人為主。楊剛從山東至少去出去了五六萬人,這些人大多會被送到夷洲。有個很重要的人物也跟著他們的船一起去了夷洲。唐賽兒在山東蒸了,去了哪,成了疑團。有人說她家做了姑子,於是永樂帝把有所懷疑的幾處地方的尼姑庵都查抄了。山東境內,連同江淮的尼姑被抓起來有數千人。唐賽兒卻是跟了商行的船去了夷洲,而且是與楊剛同一條船,從大明水師的眼皮底下逃走的。

    「林唐氏,去夷洲或可稱為唐賽兒,或可稱為白蓮聖母,但白蓮教應按著夷洲的章程,不然,夷洲也不是避難所。」楊剛在船上對唐賽兒說。

    「若不是官逼民反,小女子哪裡會去做什麼白蓮聖母。」唐賽兒這話讓楊剛一愣,接下來這姑娘又說:「也是想著給鄉親們找條活路,或是夷洲是個好去處,安居樂業,豈不是美事。」

    唐賽兒也就21歲,乍一看就是一個普通的少*婦。

    「夷洲與山東相校,熱些雨水多些。還有一處海島,名曰北海島,林夫人若有意,也可去那島上過活。此島人煙稀少,物產頗豐,只是苦寒。」楊剛說道。

    「楊大人,只要有個活命的去處即可。」這話說著,眼睛一紅,「自起事以來,死去的兄弟姐妹也有萬餘人,不曾想到,沒能給他們帶來了個好的生計,反送了性命。」

    「此時醒悟還不晚。先人有曰,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百姓苦不在皇上官員,實在朝庭。」楊剛感歎。不過他這個感歎,唐賽兒卻聽不懂。

    「去夷洲看了就知了,不在人,而在章程。」楊剛又解釋,「有什麼樣的章程,就會有什麼樣的朝庭,就會有什麼樣的官。

    「夷洲有什麼樣的章程?」

    「夷洲有平等,呵呵,至少是漢人之間有平等。」楊剛笑道。

    楊剛找唐賽兒是有理由的,唐本人怎麼說在山東還是很大影響的,這回去夷洲的大多是與白蓮教有點關係的,要是能搞定了唐賽兒,這些人就好管理了。而且現在夷洲也有所謂的白蓮教,楊剛也知道夷洲的白蓮教被管的很規矩。

    楊剛的話讓唐賽兒好奇,之前她也聽過夷洲,她那會剛起事的時候,便有人跟他們接觸過,結果被當成官府的細作。後來一問才知,人家居然是來幫他們安排退路的。那會起事,勁頭大,也沒想著會敗,要逃命。

    「夷洲?北海島?」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