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第三節 臚朐河邊 一 文 / 清宵好夢
永樂六(1409)年七月,明成祖典淇國公邱福為征虜大將軍,武城侯王聰、同安侯火真為左、右副將,靖安侯王忠、安平侯李遠為左、右參將,將軍十萬騎北行。
邱福是個老實人,是個實在人,打仗不怕死他算第一,謀略不如張玉,勇猛不輸朱能,是永樂手下排第一的武將,當然是在張玉和朱能死了之後。邱福是漢王黨,他從不掩飾他的喜好,不止一次勸永樂立漢王為太子。永樂對邱福也是知根知底,對他干涉立嗣一事並不十分在意,不過有意思的是,冊立朱標為太子之後,邱福被封為太子太師,當然永樂不是指望他去輔佐太子,而是去輔佐太孫。
王聰,朱棣起事的時候還是個百戶,後累軍功封候,與火真是搭檔。火真這人早先就是燕王的人,後來靖難時跟著南軍打燕王,火線投降,後為燕王手下一猛將,朱棣登基後封候。王忠當初是和李遠一起降燕王的,擅用騎兵。
朱棣對這次出征的人員搭配還是很滿意的。邱是第一猛將,李遠和王聰有謀略,李遠與王忠早期就是搭檔,長於騎軍,而現在李遠更是大明朝火器制軍的第一人。火真是也是衝鋒陷陣的闖將,與王忠又是老搭檔。怎麼看怎麼想都覺得這次人事安排很滿意。如此良將強兵出征,蕩平韃靼指日可待。
臨行前幾天,王動特別找了個機會與李遠交流了一下,提了幾條,一、不可分散他手下的五千騎兵,這五千騎兵是備了燧發槍的,要用好手下的炮兵,孤軍深入時,寧可把槍兵炮兵留下,也不可輕赴險境,而使大明朝第一支火器兵種覆滅。二、對邱福能諫則諫,不能諫則要求自己的部隊充當後軍工,事事要留後手,不可力敵死戰。三、認清形勢,邱福、王聰和火真都算是永樂的心腹,李遠一定要團結周圍的人,在戰爭中保全自己。
王動的這些話,讓李遠感到奇怪,邱福的為人,李遠還是清楚的,謀略是差了些,但打仗基本上還是把好手。靜之怎的如此不看好淇國公呢?在戰爭中保全自己,這是笑話,又不是藩鎮割據的時代,保全了自己回來很可能是會被永樂殺頭的。至於保全這支火器營,不用靜之交待,自己帶出來的隊伍,自然是心疼,拼光了,就沒了本錢了。
1388年,洪武皇帝手下最後一個軍事強人藍玉,在合勒卡河和克魯倫河之間、貝爾湖南岸大敗北元,北元可汗脫古思的軍隊,諸王、平章以下官員三千多人及軍士七萬餘人被俘,脫木思帖木兒逃脫,但不久後後被其部將縊殺。這次的失敗打掉了黃金家族(成吉思汗)頭上的光壞,大多數蒙古部落自立。
1399年,分佈在葉尼塞河上游沿岸的乞兒吉斯部首領鬼力赤,殺了最後一任北元皇帝額勒伯克,統治蒙古各部,且向明朝稱臣,這下獨立的蒙古帝國不復存在了,蒙古各部又回到了爭奪蒙古大汗寶座的紛爭當中。
1400年被阿蘇特部首領阿魯台和衛拉特部首領馬哈木的聯軍打敗鬼力赤。阿蘇特部其實是蒙古化了的伊朗人,老家還在高加索,當年蒙古擴張的時候,他們有一個成建制的軍團隨著蒙古人征戰。衛拉特部是定居在貝加爾湖西岸的森林蒙古人,成吉思汗時代被稱為「林木中百姓」。
阿魯台和馬哈木都不是黃金家族之後,可以認為他們有強烈的自卑心裡,當然了,也不是他們不想當蒙古大汗,真正當了大汗那就是出頭鳥。所以他們在打敗鬼力赤後,便向明朝效忠,因此他們都得到了永樂帝的承認。
1403年,北元末代皇帝額勒伯克之子本雅失裡復辟了自己的汗位,自己宣佈自動接位蒙古帝國的大汗。本雅失裡比阿蘇特部和衛拉特部具有號召力,在血統論的影響下,經過了多年的內鬥後,很多蒙古部落也希望有個公認的大汗,於是以阿魯台為主要支持力量韃靼國出現了。
韃靼的出現,使馬哈木很不爽,在永樂的支持之下,瓦刺的馬哈木搶先下手了。本雅失裡手裡的軍隊並不多,真正的實力在太師阿魯台手上,兩人不能緊密合作,使的馬哈木的瓦剌打敗了韃靼。就在這種情況下,永樂帝派別人過去招降本雅失裡,同時瓦剌的三位強人被封王,於是本雅失裡殺了明朝的使臣郭驥。
臚朐河,即克魯倫河,漢書就有載,遼史名為驢駒,金史作龍居,元史作怯綠連,秘史作客魯漣,或作翕陸漣,或作陸局,均臚朐轉音,明永樂間本雅失裡為瓦刺所敗,徙居臚朐河。
1408年8月,邱福將兵,直奔臚朐河而去,這會跟著他的不是所謂的十萬大軍,而是一萬騎兵,其中還包括李遠手下的五千槍兵。這一萬騎兵已經急行軍兩天了,因為邱福得了個消息,在他們出兵之前,大明朝已經聯絡了瓦剌,彼此相約一起出兵夾擊。馬哈木熟門熟路,居然先打了過來,而且還打敗了本雅失裡。這可是個重大的利好消息,於是邱福調集了一萬精騎直殺臚朐河。
距臚朐河不足五十里的時候,前軍終於看到了蒙古人的身影,這使的明軍興奮了起來,對方只是幾十人的游騎,根本不經打,幾下一折騰,沒打死幾個,全散了,不過倒是生擒一人。邱福親自審問了這個俘虜,一問不要緊,此人居然還是位尚書大臣,邱福倒是沒失了禮數,伺之以酒肉,尚書大人也吐了實言,可汗為馬哈木所敗,又聽說漢人大軍征討,正欲西歸,大營地距此處僅三十里,邱福大喜。
五將軍開了個戰前準備會,邱福力主奇襲,李遠認為,既然已經悄悄的接近了,不如等後面的大部隊到了之後,再發動攻擊,對於騎軍來說,這三十里根本不算什麼距離。王聰也認為這樣較為穩妥。王忠沒有發言,火真隨便。
對出奇襲,一個贊成,兩個反對,兩個中立,按少數服從多數的民主集中原則,自然是此議作罷,大家隱蔽結集。但做老大永遠都是一票否決一票贊成通過的,聽聽大家的意見只是走個形式而已,當下整軍出擊。
大軍又行三十里,還真的見到了蒙古人的營帳,擊殺散兵十數人,尚書大人憑借多年在草原流浪的經驗,判斷出蒙古大軍移師的方向,邱福下令,繼續追擊。
追追打打,打打停停,停停追追。
又兩天過去了,整一萬人的部隊五天打了七八次仗,殲敵百人,沒有好好休息過,疲憊不堪。尚書大人還是那話,應該不遠了,就在前面。
不只是人累,馬也累,累死的馬數千匹,若不是行軍時兩人三騎,怕是這會很多步卒多過騎士。是年,邱福67歲,李遠46,王忠51,王聰53,火真61。五天的行軍,這會精神最好的居然是邱福和火真,這兩人還真對得起猛將的稱號。
要不要再追,大家意見不統一了,帥營裡,火藥味起。
「將軍輕信敵言,懸軍轉鬥。敵軍工示弱誘我深入,再往前行,必不利於我軍工,退又獲為所乘,如今唯有結營自固才是上策。」李遠進言。
「行百里而半九十,事以至此,敵酋近在咫尺,豈可功虧一簣,參將是跑不動了,還是膽怯?」邱福不以為然。
「將軍,結營非怯也,白日營內可揚旗伐鼓,出奇兵與挑戰;夜多燃炬鳴?,以壯軍勢,使彼莫測。我軍畢至之日,便是合力進攻之時,一戰必捷。否,亦可全師而還。」李遠年齡最小,級別低。
「不戰即言全師而還,將軍真是累了怕了。」邱福哪裡聽的進去。
「將軍,大軍急行五日,敵軍蹤跡不明,如今軍馬疲憊,即使遇敵,勝算難定,不若結營以待……」王聰也力言不可。
王忠平時就是個不喜歡說話的,而火真的性格如他的名字一般,雖然也有些懷疑,但邱福一說戰鬥就在眼前,他的精神頭就來了。
「某為主帥,當令行禁止,即刻出擊,違命者斬。」
李遠聽到邱福這話時,突然的想起了王動臨別時對他的忠告。
茫然,李遠真的沒想到,局勢會發展到這一步,本來他早早的就把王動的話丟到九霄雲外,而此時,他真的佩服王動的判斷,佩服王動的眼光。到底要不要,按王動的建議去做。
帥營內,僵局。邱福怒氣沖沖,王聰敢怒不敢言,火真面無表情,王忠直搖頭。
「主帥軍令不敢有所違,一言斷送萬餘將士性命,誤了皇上的旨意,將軍可擔代的起。」李遠反了。
「嗆啷」一聲,邱福拔劍在手,「豎子無禮,輕言犯上,當斬!」提劍就要砍人,一邊的火真王忠連忙拉住。
李遠並不示弱,退後一步,「將軍前去受死,李遠恐難作陪,但請率眾殿後二十里,若軍情果如將軍所算,三刻之內也可援手,是役遠能以身免死,來日定將頭顱交於將軍。」
邱福在一個時辰之前也沒有想到,居然有人會犯他的軍威,而且居然是參將。帥營裡這會的氣氛又不似剛才,邱福是盛怒,連連發令,叫親兵進帳綁人,而進了營帳的親兵,又被王忠火真等攔住。
李遠說的沒錯,永樂在他們出發前還真的說過,如果敵人很容易被打退,那要注意有伏兵。(此事多個史書有載,不過本人私下以為,這是史學家為永樂描紅)
「戰事未起,自家先鬥,不知皇上會怎麼看。」王忠發話了。
一提到皇上,這下大家又冷靜了下來。
「將軍,安平候亦是為公,暫且寄下他的頭顱。」火真打圓場。
李遠感激的看了火真一眼,火真也是搖頭。
「某家原隨將軍前去殺敵。」王聰發話。
「靖安候隨平安候殿後,某家也隨將軍前往。」火真也表決心。
王聰本是支持李遠,火真也是中立的,但這麼一鬧之後,兩人不得不表態了。這下反把邱福涼一邊了,氣的邱福手起劍落,把帥案一劍砍成兩段,然後衝出了營帳。
時不我待,吵歸吵,仗還是要打,最後,王忠隨李遠殿後,火真王聰隨邱福出擊。
本雅失裡和阿魯台是新敗,敗在了阿魯台的私心和本雅失裡的野心之上,瓦剌怎麼說也算是蒙古人,他們之間是內鬥,對阿魯台來言,本雅失裡也是他手上的棋,對付蒙古諸部的棋。但是對於明朝人來說,那是外戰,兩人緊密的團結在了一起。
邱福帶著五千人沒追出去二十里,便發現了不對,蒙古兵多了,不再是幾十人幾十人的出現了,但不同的是,還是一戰即退。
臚朐河流域草地肥美,山坡山谷的草場不少,同樣的,河邊水邊的樹林成片沒個邊際。當邱福的軍隊追到林子裡時,連邱福本人都感覺到不對勁了,蒙古人從來沒有把營帳紮在森林裡的習慣,等他反應過來的時候,已經晚了。
胡哨,牛角號起,沉悶的號聲順風能傳出去很遠,這會聽到這聲音,無疑是催命符。
蒙古大隊的騎兵出現了,大地開始振動,這是上萬騎兵奔跑時馬蹄發出的吼叫,大地為之顫抖。
林子裡整隊的騎兵奔湧而來,遠遠的便開始放箭,跑到跟著時並不舉刀過來廝殺,而是圍著邱福的隊伍奔跑。林子裡跑出來的蒙古人越來越多,邱福等人被圍在中間,密密匝匝地圍了好幾圈。
「結陣,衝殺。」
明朝的騎兵在一陣驚慌之後,收縮攏到了一起,不由自主緊緊的圍繞在各自的主將周圍開始組織反擊。
蒙古人來的太突然了,箭射的也快,以至於等他們合圍了之後,明朝的騎兵已經被射殺了不少。明朝的騎兵手上都是刀槍,遠距離打擊的弓箭根本來不及實施,就已經被蒙古人圍上了。
一隊一隊的蒙古人從林子呼嘯而來,揮舞著彎刀衝殺了過來,更多的只是在外圍跑動,時不時的往明朝的士兵堆裡射上幾箭。一個個大大小小的包圍圈形成了,明朝的軍隊被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