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第三百一十章 有炮當頭 文 / 為的是
眼見叛軍在箭林矢雨中不計犧牲地臨至壕邊,甚而在牛皮盾牌的掩護下,叛軍們紛紛搭弓舉弩回射城上的大唐將士,文若海一聲令下,城牆上登時豎起了遮擋箭矢的布幔和皮簾,城樓之上只留下觀察敵情和弓弩發射的揭口,而城牆內側剛剛調製就位的炮車也向城外的叛軍們發起威來。
炮車,炮車起源於春秋戰國之際,兩漢時被普遍用於軍事上,最初被稱為拋車或拋石機。炮車有二輪或四輪,車架上立木柱,木柱頂端架橫軸,軸中間穿炮桿,炮桿長臂端系皮窠以裝石塊,短臂端系幾十至百餘條繩索以供眾人拉曳。號令一下,眾人猛拉繩索,在離心力作用下石塊拋向遠方。早期的炮車,是不易轉動調位的,且準確度和射程較差,其後在南北朝時才發明了可以旋轉定方向的炮車。時至大唐,炮車進一步革新改進,不僅一車甚至需要二百人拉繩發石,被人稱為將軍炮「或」擂石車,「而且也有了調節準確度的方法:
射時,每炮在城頭上設一戰士,專管觀察敵情,根據觀察的斜直遠近,令炮手定放。如果是小偏,就讓拽炮索的人移動一下位置;如果是大偏,就讓炮手移動炮架;炮石打遠了就減少拽炮索的人,打近了就增加拽炮索的人。這樣試射兩三次後,就可以準確地命中目標!
隨著我方炮石的加入,叛軍架設地飛橋紛紛被摧毀無幾。護城壕將叛軍一切兩斷!跨過護城壕的近萬名叛軍的傷亡也成倍增加,他們每前進一步,都會有同伴倒地。但他們帶著百餘架雲梯仍然向羊馬牆衝去!
瀛州地羊馬牆,距北城牆不及兩丈,離護城壕溝不過八尺,高雖不過一丈,卻有六尺的厚度,這羊馬牆內中虛空,可容兩人抵背而戰,羊馬牆兩邊設有三個一組的『品』字形望陣孔及通槍口。在臨近城門的地方,羊馬牆與北城牆相接,中有僅一人大小的通道可到達北城牆上。可隨時派兵在羊馬牆內拒敵,現在的羊馬牆中就有五百守城兵執槍待敵!
望著這炮車毀橋摧梯的奇強威力,我不禁暗想:這炮石確實是破壞敵軍設施的好武器,也不用研製什麼前世的鋼鐵火炮,假如我再在這,「炮彈」之中加些橫藥的話,照樣可以做到橫掃千軍地地步!
我思想之間,驀地,叛軍的後方響起一陣陣急促的戰鼓聲,只聽敵陣將士有節奏地齊聲大喝,喝聲中充滿嗜血的瘋狂意味。隨著敵軍呼喝聲的漸漸急促加快。敵陣中狂潮般地湧出數以百計的飛橋和雲梯,不計生死地疾速再臨護城壕!我心中一動,如今叛軍暫時採取的是試探性強攻的策略,趁著他們現在非常投入地只顧衝鋒的時刻,而且料想不到我萬人守城竟敢出擊,我何不自引千騎迅即擊賊?
我剛剛思忖及此。先前過壕的叛軍地雲梯剛剛搭到羊馬牆上,突然間敵陣裡戰鼓驟歇,隨後叛軍後方發出一陣歡呼高喝--原來叛軍在此時已然安裝完畢十數架炮車!這些炮車分置在護城壕以南排開,整備已畢即將發射!文若海急忙傳令下去,竹立牌、木立牌、木幔、垂鍾板、蔑籬笆、皮竹笆、護城遮架等各種遮擋敵軍矢石的器械即刻重疊而設!並且令城牆內裡的炮車全數把打擊的目標鎖定在敵陣中,剛剛分置出來的炮車身上。
雖然我已明明知道這守城之戰是必定慘烈的,雖然我心裡明白對方,特別是安慶恩於志在必得地決心下。一定會出動所有有效的攻城利器,但對方一旦也排開了炮車,我心中依然感到一震!炮車的殺傷力非常之大,是攻城、陷陣和守城的最好器械之一。眼見叛軍已然分置十數架炮車,而且數量還在增加之中,我如何不擔憂在心?我當然也知道,炮車的殺傷力雖然很大,卻沒有無近身格鬥能力,任何兵種衝到它的身邊,都可以是它的剋星,關鍵是炮車都有兵馬保護,就看能不能衝到它的身邊了!由此,我想騎軍突襲地念頭又更加深了些。
趁著我方炮石打擊目標的轉移,叛軍將士極為快速地以飛橋填壕衝鋒,更為眾多的雲梯緊緊相鄰地排在了羊馬牆上,還有些叛軍簇擁著尖頭木驢車和沖車快速而來。
雲梯,是眾所周知的攀攻城牆地工具,早在夏商周時就有了,當時取名叫「鉤援」。在大唐之前,雲梯一般由車輪、梯身、鉤三部分組成:梯身可以上下仰俯,靠人力扛抬倚架到城牆壁上;梯頂端有鉤,用來鉤援城緣;梯身下裝有車輪,可以移動。而到了大唐帝國,雲梯有了很大改進:雲梯底架以木為床,下置六輪,梯身以一定角度固定裝置於底盤上,並在主梯之外增設了一具可以活動的「副梯」,頂端裝有一對轆驢,登城時,雲梯可以沿城牆壁自由地上下移動,不再需人抬肩扛。同時,由於主梯採用了固定式裝置,簡化了架梯程序,縮短了架梯時間,軍隊在攻城時,只需將主梯停靠城下,然後再在主梯上架副梯,便可以枕城而上,從而減少了敵前架梯的危險和艱難。另外,由於雲梯在登城前不過早地與城緣接觸,還可以避免守軍的破壞。
尖頭木驢車則是一種攻城戰中較為重要的攻城工具,是用以掩蔽攻城將士掘城牆、挖地道時,免遭敵軍矢石、縱火、木擂傷害的車。它一般是用長一丈到一丈半、圓徑一尺半左右的圓木為脊,用斜柱支撐,下寬上尖,高七八尺,蒙以生牛皮,下安六輪,車廂內沒有底,操作的軍兵可在車內著地推車,車內可容六到十人。由於車頂是等邊三角形車頂,所以名「尖頭木驢車」。
手機問:httpp電腦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