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草清

第四卷 第六百五十四章 政治、商業和信仰 文 / 草上匪

    第六百五十四章政治、商業和信仰

    北大年的華人,全都是穆斯林。按ctrl+d快速收藏〞《》〞

    這沒什麼奇怪的,馬來半島和南洋群島,原本都是穆斯林文化圈。而伊斯蘭教在東南亞興起,跟之後羅馬公教在東南亞傳播的歷史幾乎就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不同的是,前者是在華夏的宋朝時期,傳播者是阿拉伯商人,後者是在明朝時期,傳播者是歐羅巴殖民者。他們足跡一樣,目標相同,那就是香料、絲綢、瓷器。

    宗教跟商業,從來都是相伴相隨,形影不離。

    馬來半島和南洋群島更早是以佛教和印度教組織起了早期文明,這又是華夏的唐朝之前,自印度而來的商人傳播開的,在那之前,這些地方基本都是跳大神的原始部族崇拜。而後不管是阿拉伯商人,還是歐羅巴殖民者,他們帶來的宗教信仰,比佛教和印度教的組織力更強,所依附的社會生產力更先進,漸漸將這片區域的人類社會進行了重組。

    從九世紀到十六世紀,通過漫長而血腥的努力,伊斯蘭教基本奠定了在馬來半島和南洋群島的統治地位。但還沒來得及擴展到呂宋,這個進程就被步入大航海時代的歐羅巴打斷。羅馬公教照著伊斯蘭教的發展軌跡,在這個地方重新輪了一次,因時間的壓縮,血腥更甚。但未竟全功,領著將基督榮光照耀全球神聖使命的葡萄牙就敗落下來,西班牙也固守在呂宋,之後而來的荷蘭乃至不列顛跟羅馬公教尿不到一壺,法蘭西就對東南亞次大陸感興趣,這才沒有把東南亞伊斯蘭教刷走。

    這兩輪信仰浪潮是後腳尖撞上了前腳踵,由此催生了綿延幾世紀,一直到李肆前世那個時代也沒停下來的衝突,菲律賓如此、馬拉西亞如此,印度尼西亞如此,都是這兩波浪潮遺下的孽緣。不客氣地說,華夏還是最大的誘因,這兩撥浪潮最初的推動者,都是將華夏的絲綢瓷器販運到阿拉伯和歐洲的商人。

    在這兩波浪潮中,馬六甲都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這自然也跟它遏海峽而居的戰略位置有關。十五世紀崛起的滿剌加王國,就是這片區域第一個伊斯蘭國家。而後葡萄牙入東南亞,攻佔馬六甲,將其變作殖民據點。荷蘭人佔領馬六甲,更多是為解決葡萄牙人的威脅,他們不想讓巴達維亞的地位受到削弱,所以在馬六甲只蹲坑不拉屎,馬六甲的宗教信仰得以從葡萄牙人的摧殘中恢復過來。

    對賈昊來說,只單純看伊斯蘭教,乃至單純地看馬六甲,他都沒什麼雜念。當日的滿剌加王國對大明尤為恭順,鄭和下西洋,也都以馬六甲為最重要的中轉基地,據說馬六甲城內還有不少明時的船塢、城牆、庫房以及官署。另一個蘇丹國文萊,國王還死在中國,葬在中國。

    當馬六甲被葡萄牙人攻佔時,滿剌加王國還派了使臣不遠萬里,跑到大明來求助,只是很遺憾,那時的大明早已沒了鄭和時代的強大海上力量,只能將葡萄牙使節當作人質扣押,向對方發佈「斷貢」威脅,沒起到絲毫作用。

    但事情涉及到華夏該如何立足,乃至牢牢把握住馬六甲,如何對待伊斯蘭教,就成了一個要命的問題,這是一個兩難的選擇。

    馬六甲此時從法理上講,屬於柔佛王國,柔佛王國其實就是失去了馬六甲的滿剌加王國。但因為滿剌加王國的王室血統在1699年斷絕,首相稱王,王國進入到首相王朝。而蘇丹不久後又被架空成傀儡,實權由副王把控。

    放寬視野看,柔佛王國的統治地域包括馬來半島南部,海峽北面,以及海峽南面,蘇門答臘島中部。蘇門答臘島北面,海峽出口處,是伊斯蘭強國亞齊,蘇門答臘島東部,爪哇西部也是伊斯蘭強國萬丹。這幾個國家相互爭奪海峽貿易利益,還有荷蘭人在其中煽風點火,穿針引線,形勢無比複雜。

    荷蘭人信奉新教,在宗教方面對當地人沒有太直接的壓迫,也因為荷蘭人就是一幫跑船的,它的各處殖民據點最重要的功能是服務它的商船隊,所以除了強力打壓巴達維亞區域的土著勢力,以及毫不留情地排擠歐羅巴同族,同時保證海路暢通外,對這些蘇丹國多採取借勢戰略。

    荷蘭人對馬六甲海峽的認識是,誰都可以過,但誰也別想獨佔。一旦有誰表現出有一統海峽南北東西的趨勢,它就要推動其他伊斯蘭王國圍攻,蘇門答臘北面的亞齊王國就是再明白不過的例子。

    現在英華南下,給荷蘭人造成了莫大的壓迫感。原本它的勢力就已被英華從勃泥和呂宋、蘇祿群島以南的香料群島趕了出來(實質也就是底層貨源網絡被英華奪走了),英華大批「私掠船」還在爪哇東面的群島出沒,但凡有一丁點價值的島嶼,都插上了英華的雙身龍旗,還安上了標注為英華國土和某某公司的石碑。

    原本靠著英華《對外貿易法》,荷蘭人還能感受到這個既年輕又古老,同時飛速成長的帝國的善意,可隨著英華南洋公司跟不列顛人謀劃將馬六甲變為自由港開始,荷蘭人就覺得,刀鋒已經壓到了後脖上,寒氣都透到了骨髓裡。

    而英華發動大軍展開順時針大掄擊,從日本、琉球、馬六甲和緬甸,這一圈掄過來,荷蘭人處處都有痛感,狗急都要跳牆,更何況是海上馬車伕?除了跟著不列顛人、法蘭西人在緬甸給英華搗蛋之外,荷蘭人正以滿腔熱誠,投入到說合海峽附近各伊斯蘭王國的工作中,讓諸國將英華列為生死之敵。

    荷蘭人已經很清楚,他們不可能在亞洲跟中國力敵,以前這個結論適用於近海範圍,後來適用於以鷹揚港為限的大半個南洋,蘇比克灣海戰後,這個範圍擴大到了整個南洋,現在……,估計得包括中國人所說的「西洋」之東,歐洲人所說的「東印度洋」。

    如果加上南洋諸伊斯蘭國,跟中國卻還能一拼。擁有上萬商船的荷蘭自認是強龍,但在亞洲,不得不在中國這個地頭蛇面前低頭。可在馬六甲海峽、蘇門答臘和爪哇群島,中國又是強龍,必須要在這些伊斯蘭國家面前低頭。

    那麼要怎麼將這些昔日征戰不休的伊斯蘭王國聯合起來呢?

    宗教……直白說,宗教戰爭,只要讓那些蘇丹們相信,中國人一旦來了,就要拔掉他們的信仰,推倒他們的清真寺,一視同仁地打為異教徒,蘇丹們不想聯合,國中的長老們都要押著他們聯合起來。

    很完美的是,中國人在這方面給荷蘭人提供了完美的口實。這個新起的華夏帝國,將自己古老的拜天祭祖傳統揉成了宗教,以此宗教橫行南洋。在呂宋,他們打壓羅馬公教,將信教且不願悔改的中國人貶為工奴,蘇祿一帶的伊斯蘭教也被同樣對待,企圖在土人甚至華人中間傳播伊斯蘭教的教士遭受了殘酷刑責。

    荷蘭人的努力見效了一半,蘇丹們雖心生警惕,但還將信將疑。在他們眼裡,華夏是一個雍容大度的長者,跟華夏打交道,所得遠遠大於收穫。而人家天朝上國,自信滿滿,對你們歐羅巴卡菲勒不感冒那是正常,可對咱們伊斯蘭教有歧視,那就不正常了。當年下西洋的三寶太監,以及三寶太監身邊的不少要人,那都是信奉真主安拉的。

    三寶太監那時代太古老了,現實的例子也有嘛,比如北大年的華人,不都是穆斯林?

    賈昊自然不想將馬六甲和蘇門答臘當作呂宋一般處置,英華正忙著消化各處新得土地,對這片已經插滿人頭的土地也興趣不大,就只是看中了出西洋的戰略位置。所以他不可能在這裡純以武力震懾,而不想跟所有伊斯蘭王國對立的關鍵,就這麼著落在了北大年華人的身上。

    看起來賈昊最好的選擇是尊重並維持北大年華人的穆斯林傳統,可另一方面,就如他向北大年華人首領譚良所說的那話一樣,英華對北大年的華人有莫大期望,馬六甲的控制和穩定,得靠他們來辦,這也意味著北大年華人必須脫離現在受北大年土邦控制的地位,單獨另組一邦。

    這又是更大一樁隱患,如果北大年華人搞政教合一,這新立的邦,人到底還是不是華夏人,邦還是不是華夏手足?

    作為一邦之民,信佛信道,新真主或者上天,只要不礙著別人,其實都無所謂。但若是這一邦以教代政,就絕不是華夏之屬,也別指望這一邦能始終跟華夏站在一起,即便血脈相連。

    這是賈昊最粗淺的認識,英華雖有天主教,也用來固華夏人心,在呂宋搶出那些被羅馬公教荼毒的華人之心,已見著了效力,可終究跟國政是兩條線,更沒有什麼教主和教敵。

    面對這兩難選擇,賈昊沒有過多糾結,他現在只想知道,北大年的華人到底是怎麼想的。

    譚良挺腰,這是一個四十多歲的瘦小中年人,目光渾濁,看不出一點能統領兩三千戶華人的魄力。可他一開口,就顯示出他對時勢的掌握,以及對賈昊用心的把握。

    「大都督切莫怪罪,我們北大年華人,跟呂宋華人並沒有什麼不同,信教不過是為自保而已。往日能為自保而信,今日就能為自保而棄……」

    北大年的華人來歷非常清晰,他們是大明嘉靖萬曆年間,大海盜林道乾【1】的部屬。北大年雖是暹羅領土,但就如滿剌加王國朝貢大明一樣,僅僅只是盟從一類的藩屬。這幫華人獲得了北大年土著的許可,以信伊斯蘭教為條件,在這裡生息繁衍,已有相當規模。賈昊征呂宋,譚良不僅說動了北大年土邦首領出兵跟隨,當地華人也出了五百子弟兵。

    聽譚良這話,賈昊稍覺滿意,但他繼續道:「信一主容易,改信他主難,這麼多年,這麼多代下來了,一句話就能辦到?」

    譚良再次跪伏道:「所以小人才說……要棄,就得是為自保。」

    賈昊沉吟片刻,臉色微變,他有些明白了譚良的意思,搖頭道:「我是給你們帶富貴來的,帶前程來的,可不是以生路來逼壓你們的。」

    譚良聲調沒變:「共患難易,共富貴難,此話用在改信之上,也是同理,佛都督就得懷著慈悲之心,降下霹靂雷霆!」

    賈昊還有些猶豫,自然是對這片伊斯蘭區域的影響。

    譚良再道:「我華夏人信什麼,上面都還有個老天爺,這種事情,難道還有其他人指手畫腳的地方嗎?」

    賈昊抽著涼氣,趕緊將他扶了起來:「你可知……如此一變,日後你的族人,處境可是不妙。」

    譚良笑中有淚:「再不變,我輩的兒孫就要叫莫罕默德,連祖宗都忘了!至於什麼處境,佛都督,天朝難道不會站在我們背後?」

    賈昊連連點頭:「我率軍來此,為的正是這個!」

    譚良一把抓住賈昊的手臂:「那佛都督就該知道,在這片地方,不止有我們北大年的華人,在巴達維亞,還有上萬華人,性命正懸於一線!及早將他們救出,我們在馬六甲就能及早站穩腳跟!」

    接著他嗤笑道:「至於那些蘇丹國,他們肯定是要跟著荷蘭人一起鬧騰的,可只要頂下了最初的幾波風浪,解決掉荷蘭人,咱們華夏,就可以坐看蘇丹們自己打得頭破血流!」

    *j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