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新軍閥1909

大道小說網 297 東北事變 文 / 伏白

    軍隊的請戰**也被推向高峰。尤其是原為奉軍的十六軍,更是激憤燃燒,如果不是張學良等軍官有效的節制,恐怕不少底層熱血軍官早就帶著部隊返回東北,誓於日軍決一死戰。

    屠村事件也極大地震撼了世界各國人民,如果說整個事件中有著不少的巧合與疑點,但是要說造價,卻是絕無可能的。因為那名攝影師的確就是土生土長的外國人,來到中國的時間並不長。而那名中國記者,是名私費留學生,與南京政府也無多少瓜葛。

    更重要的是,根據照片上日本人的面貌和裝備,有人直接就指出,那名小隊長的確是率屬於日本陸軍某旅團中的一支小隊,而且這支小隊的十多名戰士就是前不久被朝鮮人殺害的小隊。於是輿情嘩然,猜測的方向直接就指向報復行動。可是既然是報復朝鮮人的緣故,為何在中朝邊境中國村落,拿中國人開刀?

    日本駐東北軍司令部發佈緊急通告,聲明將就此事展開調查。由於證據確鑿,照片清晰,數量眾多。想要抵賴恐怕是糊弄不過世界各國的媒體。東北軍軍事調查組迅速批准那支小隊的所有官兵,並很快發佈聲明說。這完全是一次誤會,巡邏小隊遭遇伏擊,追擊槍手到那個村落。審問過程中,又遭到槍擊,於是出現槍支走火,導致整個村子村民被波及遇難。

    這個解釋完全就是漏洞百出了,而且根本不能自圓其說。既然是遭遇槍手,為何在照片上沒有顯現?為何設立絞架?更荒謬的是走火,走火的槍支難道不會轉動槍口,既然是走火,為何還要上去補刀?還把整個村子焚燒?

    面對潮湧般的質問,完全失去分寸的東北軍司令部又發佈一份聲明說,根據調查,那個村子裡的居民完全都是朝鮮人,根本就沒有中國人。也就是說,這件事情與中國毫不關係。至於為何這些朝鮮人居住在中國境內,而且那個村子看起來還有些年頭的疑問?日本軍事發言人聲稱可能那個村子的村民整體搬遷,大量從朝鮮遷移過來的朝鮮人,鳩佔鵲巢了唄!

    那名發言人的成語用得頗具諷刺效果,但是這個解釋不但沒有化解危機,反而讓整個局面更加的混亂。朝鮮殖民政府果然發佈一份聲明,表示經過確認,那個村落裡住的完全都是朝鮮人,所以這就是日朝之間的糾紛,與他國無關。

    但是中國內地的民間報紙根據地方志,根據中國已有的戶籍統計資料。以及照片上的那些人的穿著等等大量的證據,證明日本人這是在企圖用謊言蒙騙世界,這是**裸的欺騙。日本不但做出了天理難容的罪行,還拒不認錯,包庇兇手,千方百計隱瞞真相,欺騙整個世界正義和善良的人們。

    東北軍想盡一切辦法洗脫干係,然而那個村民全是朝鮮人的聲明,再次讓安撫下來的朝鮮偽軍發生了動盪。而且一貫膽怯的偽軍,竟然發生了幾次小嘩變,而且根據東北軍事後的調查,這些嘩變的背後,似乎有支神秘的力量在暗暗操縱。他們是誰?是朝鮮皇族?民族主義者?中國人?俄國人?形勢的嚴竣,讓東北軍司令部不得不做出決定,收繳朝鮮偽軍的炮彈子彈,僅給每名士兵配備最低的三發子彈,而且這還是必須在進入戰時狀態時的標準。平日裡,所有子彈全部收繳,只發作訓彈。

    南京中央政府這邊也做出了反應,不僅宣佈召回援日的災情物資,還暫時凍結一切捐款。並正式向國聯遞交提案。申請國聯組成聯合調查組,聯合調查此事。待事情真相大白於天下後,再決定捐款的去留。

    這還是中國加入國聯後正式向國聯遞交的提案,而且由於這件事情引起了極大的國際反響,所以即使國聯不願插手也是不可能的。因為全世界的媒體都被成功地引向瑞士哦日內瓦,看看歷史並不長的國聯在處理二個大國之間的矛盾,該用何種辦法。

    在於國聯本身來看,這種引起廣泛關注的***的惡行,如果國聯都不插手關注,而且作為重要成員國的中國,還提出申請,總不能置之不理啊。且即使是民間的報紙也看出不少的疑點。一,為什麼那名記者和攝影師就那般湊巧經過那個村莊,而且那裡還正在發生屠村事件?並且還被拍下來。二,那個村莊裡住的到底是中國人還是朝鮮人,又或者是二者皆有。雖然兩方都提出了證據,但這些證據的份量顯然不足。三,那個村莊離中朝邊境有些距離,日本佔據東北後,朝鮮人遷徙過去的可能性不是沒有。但是這裡既離當初十多名日本士兵遇害的距離較遠,而且也不是那名記者回天津的必經之路。四,據那些日本兵說,他們是收到秘密線索,言有當初那些朝鮮人的線索,在追查線索的路上遭受槍擊,並一直追蹤到那個村子。這些話到底是真還是假?背後是否有其他未知的關鍵?五,據那名記者報道,那些日本兵在屠殺的最後,村口傳來槍聲。讓整隊日本兵全部追去。否則,他們自身的安危還真難說。這個槍聲,是誰打的?是否能印證之前第四條日本兵的話?後面發生了什麼?

    許多許多的謎題,不僅成為各家媒體追逐的焦點,也是國聯頗有興趣追蹤的線索。一旦這些問題解決了,這起案情也就能真相大白了。但是國聯並未立即開會批准中國的提案,因為日本代表同時也在日內瓦提出了抗議。

    原因很簡單,因為中國不僅僅是提出一個提案,附隨組建聯合調查組的提案,中國還聯合提出國聯介入,和平解決日軍佔據東北土地的領土主權問題。也就是說,只要國聯介入聯合調查組,就要過問東北的主權歸屬問題。而這個,以前只是停留在中國口頭的抗議上,現在終於邁出了他們的第一步行動。

    可以說中國採取的計劃時機非常恰到好處。也不知道到底是他們借助這次事件而向國聯提出提案還是自己製造策劃出來的『屠殺』,為他們的東北主權鋪路?沒有人知道,只是國聯無論是國聯大會,還是秘書處,行政院,都感到無比為難。他們並非是不想介入東北事件而為自己牟利,但問題的關鍵是,如今的中國已經不是昔日的清朝,這從澳門就成看出中國在一些事關國家核心利益上的強硬。

    這樣一來。讓中國做出領土讓步,或者是出錢贖地的可能性就不大了。而讓日本主動撤軍,一點好處都沒撈著,以他們自己貪婪的掠奪本性想想,似乎也是不可能的。而且毫無好處,幫助中國壓制日本,這可並不不符合國聯主要大國的切身利益。

    把此鬧的全球皆知的罪行與歸還東北議題綁定,從而引起人們普遍認識到,原來東北是中國的領土,只是被日本霸佔。在人家的土地上,殺害人家的國民。這樣絕無道理的事情,無論如何也是說不過去的。

    還沒等國聯秘書處做出決定,中國政府卻又向國際法院提出訴訟,根據《歐洲國際軍事法庭憲章》第6條規定:「***罪即在戰前或戰時,對平民施行謀殺、滅絕、奴役、放逐及其他任何非人道行為;或基於政治的、種族的或宗教的理由,而為執行或有關本法庭管轄權內之任何犯罪而作出的迫害行為,至於其是否違反犯罪地法律則在所不問。」,以此為依據,對日本軍隊在非戰爭期間,屠殺平民的***罪提出訴訟要求。

    中國政府這次一反常態,在此事件上,中國一改往日的軍事強硬對抗手段,而且比對加拿大的純外交對等制裁更加高明的是,這次中國是雙管齊下,先禮後兵。先是抓住世界輿論大勢,要求國聯介入,並向國際法庭提出訴訟。

    但無論國家法庭是不是受理此案,此案的最終結果會如何,甚至國聯最終答應不答應介入此事,中國的目的已經完全達到了。經此事件,日本的國際形象猶如雪崩般迅速滑落,而中國在本國領土被佔領的時候,對於日本發生的地震,還毅然伸出援助之手。這是多麼令人動容的胸襟和氣度啊,如今中國撤回所有救災物資,也不會有人在背後說三道四了。即使偶爾有人提出點反對意見,很快也有人若無其事地道,那都是日本人自找的啊,活該!

    國聯秘書處也不是毫無經驗的新嫩,這個提案他們難以決定,乾脆提案直接交給國聯大會集體表決。如此一來,中國的提案就變成了中日二國的外交交鋒,對拼的是二國的國際影響力和說服力。無論結果如何,與秘書處,甚至與國際聯盟本身,都是沒有太大關係的。

    中國表面上看去也是做出最大的努力姿態,不僅派出中國重量級的外交官顧維鈞。施肇基等紛紛派往瑞士日內瓦,而且中國外交司司長莫海宇親自帶隊,趕往瑞士。中國最高法院第一法官洪泰來也帶著一大票熟知國際法的律師趕往荷蘭海牙,準備在國際法庭上積極訴訟。所做的一切準備,都似乎為了在外交上讓日本認輸,並在東北問題上作出讓步。

    國際有評論家指出,中國一反常態,不再單純地使用軍事手段解決分歧,即說明中國南京政府從地方政府成長到中央政府的一種過程轉變,也是南京政府執政手腕的更加成熟穩重。中國有句古話,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而且南京政府自從組建以來,面對著的是罕見的大地震,又面臨著內戰的消耗,緊接著的又是罕見的全國性大旱災……南京政府統治地域的擴大,基礎建設上一系列巨大的開支,正是需要穩定安靜發展的時刻。所以無論是國家戰略大勢,文化傳統還是現實境遇上來說,中國的最終選擇不僅是唯一的選擇,也是無奈的選擇。

    不管這個評論分析的是多麼的中規中矩,在國內媒體界,尤其是以激進而知名的時事評論報上,那叫一個熱鬧啊。各個名家在上面論戰,甚至一些知名的學者也加入討論。持續火爆的焦點,讓時事評論報直接擴版一半,才勉強足夠容納下海量的評論文章和相關的時事新聞。由於觀點深刻,爭論激烈,對東北報道甚至後來居上,內容非常詳實,讓時事評論報的銷路一路上揚,漸有取代國內幾大老牌報紙,躍居為第一大報的勢頭。

    而國內的青年學生們則成為遊行示威抗議的主力,在完全遵守遊行抗議法下,凡是有課的學生去上課,下課後就去靜坐,直立,加入遊行隊伍,表達著他們的政治訴求。而總統府前的廣場上,那簡直是***徹夜不滅,從各地趕來的人們數量是越來越多,而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戰。宣戰!有人更是打出華飛以前種種鐵血強硬的標語。軍隊必須用槍和炮為中華民族捍衛土地和生存資源。戰鬥吧,是非已經無關緊要,緊要的是領土(勝利)!民族在永恆的戰鬥中前進,在永恆的畏縮中滅亡。

    不僅民間請戰之聲非常之高,軍隊的戰鬥**也絲毫不弱。不過經歷過幾次軍隊的衝動性請戰,如今的軍隊紀律性得到無比的加強。所有請戰都是以底層軍官為代表,遞送戰士們的請戰書。而為數眾多的中層軍官,乃至高層軍官更是利用他們自己的優勢,直接向華飛建言,建議出兵。當然,也有人建議立即出兵掃除國內的一切不穩定因素,尤其是加大兵力,對西南山區潰兵的清剿,然後傾盡全力,出兵東北。

    不過南京似乎並不急於出兵,政府各級官員不斷展出表示政府希望外交解決此事的願望,而國家目前的當務之急還是趁著秋冬季節,對於發生旱災地區進行全面的水利修建,以免此類大旱再度發生。國家財政不但沒有削減抗旱資金,反而數次增加抗旱資金,用於修建水利。但對軍隊提出的劃撥特別戰爭軍費的提案,卻始終沒有明確的答覆。

    而此時,日內瓦的大會議程卻非常艱難,投票表決一再拖延。另外海牙的法庭審判也不樂觀,日本堅稱那些村民並非百姓,而是有武裝的游擊隊偽裝的,並曾向身著軍裝的日本巡邏隊開槍,他們是武裝分子,而非百姓。至於其中一些孩子,老人,婦女被殺,完全就屬於戰爭中不可避免的誤傷。日本願意接受對那些軍人處罰的判決,但堅決不接受***罪的判決。而且處罰必須根據日本的法律和軍法為依據,而非他國法律及軍法。

    本來就對談判不抱有希望的中國人在聽見歐洲傳來的消息後,群情洶湧。一部分衝動的青年直接就把日本駐上海的領事館包圍了,並在情緒失控後,開始打砸領事館的門窗玻璃。雖然局面最終被控制,幾名『毛躁』的青年也被公警帶走,但是日本領事館外的人群卻不但沒有消散,反而規模越來越大。

    次日,一名中央政府的高官站了出來對記者聲稱,如果此事最終得不到完美的解決,政府可以會迫於民意而不得不選擇戰爭這個最後的解決途徑。

    這個消息傳來各地的示威人群中,人們歡呼跳躍,堅持的疲憊也一掃而光。上海領事館的人們更是喊出口號,那氣勢,還真的讓領事館內的日本外交官員們膽顫心驚,紛紛沉默無言。這其中,有在中國生活了二十多年的老外交官山本村次,他也是親眼見證中國如何從清末那個極端虛弱的環境下走出,僅僅十多年,中國就變了,如同脫胎換骨了一般,變得山本村次都不認識了。這樣的場景在十年前,不,即使是五年前,也是難以想像的。

    不知道是不是那名政府高官的話,歐洲的外交戰場上發生了戲劇性的逆轉。先是國聯大會通過了譴責日本軍隊***的戰爭罪行,並決議把歸還東北排進聯大日程,單獨審議討論。而海牙法院的審理也結束,雖然最終判決書還未下達,但是明顯法庭的態度已經傾斜。日本人提交的那些槍支證據,因不能確認就是那些村民使用,而那些照片卻是不容抵賴的。最終結果,如不出意外,只會對中國有利。

    消息傳回國內,沒有多少人歡呼,因為在報紙上還刊載著另一條令人震驚的消息。東北雙山子『邊防』營在例行的巡邏中抓住一名可疑分子,疑是日本間諜。誰知回到營地不久,日本人就派人上門,說他們『遺失』一名士兵,疑是中**人抓去。中國邊防營拒不交人,日本立即派出一個大隊一千多人的軍隊強行威逼中**隊交出人。

    雙方交鋒並發生交火,雖然中國邊防營最終撤回後方,但不僅陣地丟了,整個營的士兵死傷十有**,慘烈無比。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