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網游動漫 > KOF的遙想

大道小說網 傳說中關於內涵文的祥瑞「玉兔」 文 / 畢詩靈

    其實本文最初的題目是《裝b文寫作指南》,但是「裝b」這個詞太粗俗了,我更喜歡用「內涵」來代替。同時這也是本指南的第一個啟示:「每一個詞都有正、負兩種屬性,當涉及到自己的時候,盡量用正面的說法;當涉及到別人的時候,盡量用負面的說法--儘管兩者差不多是一回事。」

    比如:「相比起那些裝b的影評,我認為深入挖掘影片本身的內涵更為重要。」或者「對不起,我是xx公司駐北京市朝陽區總經辦兼大北窯及大望路周邊銷售專區大銷售總監,和那些卑微的推銷員不同。」

    那麼,什麼是內涵文呢?它的定義其實很難概括,就好像電影中的cult一樣,不同的內涵文都有不同的特點,彼此的讀者群完全不重疊,甚至彼此仇視。如果勉強要將其分類的話,他們只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你看完之後不記得整篇文章說些什麼,但會覺得作者很內涵--或者說很裝b--進而肅然起敬。許多年後,當你回首往事,會驚愕地發現那位作者已經淪為笑柄。

    我的一位朋友曾經講過一個故事。說曾經有人向一份電影雜誌投稿,在稿子中他評價一位明星「如同農民一般的狡黠」,編輯批評說考慮到讀者的口味,不可以這麼說,如果你堅持要用農民這個比喻,請寫成「普羅旺斯的農民」。這個故事可以說是一個很好的註腳。

    而對於內涵文來說,一個好的開頭是至關重要的。在學生時代,語文老師會「哼哼」教導我們說,寫議論文一定要開門見山。而在寫作內涵文的時候,開門見山在大多數時候並不可取,文章開頭迫不及待地點明自己的論點只能顯出你的急躁和淺薄,無法贏得讀者的尊敬。千萬不要試圖在第一自然段就擺明自己的立場,高人從來不直說,而是雲山霧罩,高深莫測。

    這樣一來,作者就可以在一開始就建立起對讀者的心理優勢,從而在隨後的論述中高屋建瓴,勢如破竹。

    比較流行的作法是引用名人名言。這一招在八、九十年代非常管用,我甚至還收藏了好幾本寫滿了各類名言的小冊子。不過自從進入21世紀以後,網絡的發展帶來的是信息的爆炸,以往那種甩出幾句名言就震懾全場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於是,我們需要推陳出新。

    「知識就是力量」、「如果說我有什麼成就的話,那全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之故」、「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1%的靈感」這些濫俗的名言已經喪失了新鮮度,廣大人民群眾已經耳熟能詳。如果作者一定堅持要用,顛覆是最好的爭取眼球的手段:

    「愛迪生說過,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1%的靈感,但這是一句被誤傳了很久的名言,因為他隨後又說:『這1%的靈感卻比那99%的汗水更彌足珍貴』。」(其實這個澄清本身也是偽造的,不過這不妨害內涵文的說服力)

    「牛頓謙遜地表示自己的成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殊不知他說這句話只是為了嘲弄虎克身材矮小。」

    這種手法效果奇佳,但需要作者擁有廣博的知識和八卦的嗅覺,如同狗仔隊一樣追逐隱藏在名人名言後面的秘密。有時候這種聯繫非常的奇妙,比如奧遜;威爾斯大家都知道是不朽名作《公民凱恩》的導演,但他同時也是1938年美國火星人入侵廣播大恐慌的始作俑者。即使這種八卦與接下來的文章主題沒什麼直接聯繫,它仍舊可以先聲奪人,讓讀者悚然一驚,乖乖屈服在作者的睿智之下。因為它很內涵。

    「拿破侖曾經說過中國是一頭睡獅,一旦醒來將會震驚世界。那麼又有多少人知道,拿破侖接下來的一句是:『那麼還是讓它一直沉睡好了。』由此我想到了在我珍藏的那瓶83年的杜福爾葡萄酒,它上面的拿破侖酒標還依然清晰,如同一頭睡獅般橫臥在酒窖。但是我要說的是,真正的品味與收藏並沒什麼聯繫……」

    「拿破侖曾經說過中國是一頭睡獅,一旦醒來將會震驚世界。那麼又有多少人知道,拿破侖接下來的一句是:『那麼還是讓它一直沉睡好了。』可見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他們會用各種手段來進行滲透,比如我最近看的一部叫作《變形金剛》的片子……」

    你看,只消用一句很簡潔的過渡,就可以把八卦與不同風格的主題聯繫起來,從而達到一個很好的效果。

    如果嫌這種難度過大的話,那麼不必理睬這些老傢伙,可以轉而尋找一些如雷貫耳但是又很冷僻的名人。談文學時可以引杜拉斯、格拉斯、格瓦斯、大江健三郎;談論哲學與社會的時候可以引福柯、韋伯;談經濟的時候可以引凱恩斯、薩謬爾森、甚至格林斯潘;談藝術的時候,可以引愛森斯坦和布努艾爾。必要時連他們的著作名字一起引用。

    這些人共同的特點是:很流行,但是又和流行文化有些距離,在「廣為人知」與「濫俗」之間有一個巧妙的平衡。流行元素在內涵文中是大忌,每一個流行的名字--郭敬明、張五常、李亞鵬、村上春樹、湯姆克蘭西、喬治w布什、郭德綱--都會讓你內涵文的氣勢減少一半。這些流行元素唯一的用處是在你需要嘲諷的時候豎立一個靶子,以顯示你雖然卓而不群,卻並不對現實生活孤陋寡聞,甚至還能取得幽默的效果。幽默的最大好處就在於可以讓讀者忘掉你要表達的東西,哈哈一笑就掠文而過。

    「經濟學家對凱恩斯主義的追捧,就如同少女們對郭敬明的癡迷一樣,他們都同樣盲目、狂熱而且不分男女。」

    你不必真的讀過這些名人的書,只要記住其中的一些名句,並在談論的時候保持從容淡漠就足夠了,就像是不經意間提起自己的鄰居和朋友一樣。如果是在必須要發表評論的場合,也不必驚慌,盡量說的主觀點,多談自己的感受而不是書本身。這樣非但不會被戳穿,而且會讓聽眾覺得你很感性。

    這種技巧的精髓在於,不要涉及到任何細節,不要涉及到任何可能會露餡的說辭。你知道,現在的許多書根本無法捉摸。從實踐經驗來看,談論文筆是個相當安全的辦法。一本書可能沒有情節、沒有角色,但絕不會沒有文筆,哪怕是《時間簡史》和《《腓力二世時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

    比如這樣:「你說《我的名字叫紅》?噢,是的,這本書無論從哪個方面講都很優秀,但給我最大的觸動作者的文筆,那是一種粗獷和精緻彼此蘊涵的奇妙風格。掩卷之餘,讓我感覺到有一種前所未有的心靈震顫,如風暴過後的大海,異乎尋常的平靜。」

    你看,這一段話沒有體現出任何信息,也不能證明與《我的名字叫紅》有任何聯繫。「粗獷和精緻彼此蘊涵」可以用來形容任何文筆,而且沒有人會知道你震顫的到底是心靈還是心臟還是心臟瓣膜--但是很內涵。你可以多準備幾段類似的萬金油,然後在不同的場合替換成不同的書名。

    這一點要向我國的足球解說員們致敬,他們可以把羅馬對ac米蘭的解說完全放在國安對萬達的比賽中來,完全聽不出任何破綻。他們是學習的榜樣。比如我最喜歡的一段國內足球解說詞是這樣得:

    「他們的三線彼此銜接比較好,因此進攻起來非常流暢,防守時也可以及時收縮。當然邊路也很重要,應該像重視中場一樣,絕不能放棄。事實上在目前領先/平局/落後的局勢下,我想只要他們不急躁,就一定能夠取得勝利。足球畢竟是一腳一腳踢出來的嘛。」

    沒有任何有價值的信息體現,可你並不覺得它沒用,有時候還可能覺得很有道理。事實上這段話說的確實沒有任何錯誤,這是關鍵所在。

    以上的辦法需要平時多作一些積累,作一些資料的搜集。如果我們實在找不到的話,可以選擇偽造。

    其實古代八股文全是這種「代聖人立言」的東西,考生們需要用聖人的口吻來寫自己的文章。同樣的原理,我們要作的就是選擇合適的名人,並把自己的論點巧妙地安放在他們頭上。只要別太離譜兒,不會有人覺察到其中有詐。儘管放心,沒人會去費心考證,也根本無可考。

    「昆德拉曾經說過:『愛與和平是人類的兩大主題。』這一位寫出《生命不能承受之輕》的作家對於人生仍舊存有如此的希冀,這讓生活在現代的我們感動莫明。」

    這確實會讓讀者感動莫明,我的意思是,確實讓讀者莫明……但是它很內涵。

    當然,名人的選擇要恰當,要和他的身份相符,偽造也是需要技巧的。

    「托馬斯艾略特說這個世界需要寬容和理解。」這就很好,艾略特是英國人,又是詩人,說出這樣的話並不奇怪。只要你沒讀過《荒原》和《空心人》,就不會產生任何懷疑--就算讀過也沒關係,一個對現代西方社會價值觀悲觀的詩人,說出這樣的話更合情理。

    但如果「托馬斯艾略特說過,好吃不過餃子,好坐不如倒著。」就顯然不那麼可信……你可以換成「國畫大師張大千在青城山隱居的時候,曾經對那裡的道士說……」

    如果你一定要堅持這麼作,那麼就應該作一些簡短的修飾,使之成為如下的樣子:「托馬斯艾略特說:你們中國人有句俗話,叫做好吃不過餃子……」很多挾洋自重的作者很喜歡用這樣的手段,借外國人之口來說一些古怪的中國諺語--這些「外國人」的國籍不是日本人就是美國人,他們通常以中國通的形象出現。

    但我必須指出,這就落了下乘。內涵文的精髓就在於不依附於任何人,你可以引用名人的話,但不可以讓人感覺到你很重視這些話。

    你也許覺得,即使記這麼多人名也是一件麻煩事,那麼還另外有一個偷懶的方式。

    這是幾個固定的句式:「有一位著名的xxx曾經說過……」、「記不得哪一位大師曾經說過……」、「很久以前我記得……」不需要任何精確的人名,在語言力度上也許不及,但會營造出一種溫馨閒散的詩意。

    如果你連這一點不願意,還有最後一個辦法,就是講一個小故事。寓言故事往往最能折射出人生哲理,而且那些不幸的動物就像是手裡的橡皮泥,可以任意捏出各種形狀。

    同樣是兩隻螞蟻啃骨頭,一隻走掉了,一隻還在啃,視情況需要我們可以發揮成「堅韌之心對成功至關重要」或者「懂得放棄也是人生的一個重要部分」。雖然這跟螞蟻其實毫無關聯。事實上你可以從任何動物行為發揮出任何人生的哲理,反正動物們不會告你,比名人更加安全。

    比較著名的是荊棘鳥。這種不幸的鳥類一直被人類大力讚歎。它一生都在不停地尋找荊棘樹。當它找到以後,就把自己的身體扎進一株最長、最尖的荊棘上,和著血和淚放聲歌唱。一曲終了,荊棘鳥終於氣竭命隕,以身殉歌,以一種慘烈的悲壯塑造了美麗的永恆,給人們留下一段悲愴的謎。(以上引自百度百科)我雖然讀書少,卻也知道這一定跟美學無關,荊棘鳥不是梵高,不會為了創造藝術而自殺--但讀者會喜歡這些,尤其是缺少這種勇氣的人。

    這一點《讀者》可以說作的最為出色。每一期讀者都會至少有一個豆腐塊小品文涉及到動物,並把它的行為特點引申到人類社會。

    最後要說的是,內涵文的開頭一定要有一種居高臨下、從容不迫的氣質。盡量不用長句子,盡量不用結論性語氣,多用破折號,多用語氣助詞和閒聊的廢話。比如「我要說的是」、「你看,如前面所言」、「我必須指出」。這種貌似謙遜的語氣實際上正反應出了你的從容和自視不凡。

    如你所見,這篇內涵文教程本身也是一篇內涵文,不過因為太過直白和坦率而喪失了本身的味道,這也是教學所必須要承受的損失。

    當你能夠明白這些東西的時候,你就已經可以寫內涵文。不必恐慌,佛性、斷背山和內涵是每個人心中都會存在的東西。

    這篇雖然叫《內涵文開頭寫作指南》,其實已經足夠完整。

    因為內涵文通常只有開頭,放在中間的開頭和放在結尾的開頭,他們其實都是一回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