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危險角色

大道小說網 第四十九章 改變 文 / 暴風雨中

.    李默第一次聽到這種說法很驚奇!跟著聖峰走進院子。這是個標準的藏式宅院石牆砌得很厚、很高院子非常寬敞院子的地比院外要高出至少半米巨大的房子為三層方石壘成的地基又比院子要高出兩米格調優雅庭院感十分強烈。二層平台的女兒牆上種滿了各種花草房前屋後還種植了果樹。用泥土和方石夯築的底層和二層後方的石牆刷以白色而木質半圓木牆體塗以褐紅色窗框和窗扇均作極為富麗堂皇的彩繪。從外部看各種色彩相互協調映襯給人的印象特別深刻。房子的柱子的直徑需兩人合圍比故宮的柱子也不遑多讓給人一種極度穩重之感;底層和二層的木柱連體並仿內地木穿斗結構形式樑柱接榫從而形成一個牢固的整體。

    穿過整潔的院子進入樓底只見紅壁、紅柱、紅色的大理石和棕色瓷磚鑲嵌的地板組成了火熱的基調脫去鞋子沿著樓梯拐角登上二樓李默赫然間被一派金碧輝煌所震懾只見四壁、門房和樑柱上繪滿了精緻典型的藏式壁畫窗上分別鏤刻著典雅的龍、鳳、仙鶴、麒麟等瑞獸。

    「不得不說雖然我知道你是個法王但我依舊沒想到你的王宮會是如此富麗堂皇。」李默和高婧被讓到藏式茶几旁盤膝而坐。

    「我這房子是老一輩留下來的一代接一代地積累擴建才形成現在這規模。若是放在古城那就是天下一等一!」聖峰坐到李默的對面「在這裡按你們漢人的說法窮山僻壤也沒什麼可驕傲的。」李默知道他所說的古城是指離縣城不遠處的一個古代藏族重鎮「月光城」始建於唐朝著名的旅遊勝地。

    這時出來三位女性給三位客人煮茶從三十歲到二十左右相貌健美。聖峰一一給李默介紹。先上前的是位二十四五歲的美麗女子眼睛非常大身材很好是他現任的妻子。而後那位二十歲剛出頭的是聖峰的前妻至於看著有三十歲的那個則是聖峰的前前妻。

    靠!這倒是個三妻四妾的好法子!李默很是羨慕。不過仔細想想也就是在這裡行得通換到內地女人們不把天鬧翻才奇怪。高婧見李默的目光曾有那麼片刻停在自己身上感覺很曖昧色色的勾得自己的心益跳個不停全身熱臉燙不敢再坐在旁邊起身去找聖峰的三位夫人說話。

    喝了會茶聖峰招待李默他們三人吃了頓標準的藏菜犛牛乾巴涼拌犛牛肚血腸炸羊排炒羊肺烤土豆配以酥油茶和青稞酒除了對犛牛奶製成的酸奶有些不感冒外其它菜味道都相當爽口。而且聖峰和桑珠完全不同除了第一杯酒大家要一起乾杯而後一切隨意能喝多少喝多少這才讓人感覺吃飯喝酒是件非常舒服的事。

    飯後聖峰和李默站到二層的平台上這裡視野開闊可以看到整個村子和遠處的群山側背後則是高聳如雲的雪山對於自小在大城市長大的李默來講環境如夢如幻。

    「落馬村在哪個方向?」李默看了一圈問道。

    「那邊!」聖峰指著東南方的大山「那邊有個我們藏族村子叫阿幾谷漢文的意思是姐姐住的村子。從阿幾谷往南翻過七、八里的大山就是落馬村。」

    「哦!」李默想知道桑珠的礦所在的方位他還沒去實地看過。沒想到的是他雖然沒出口問但聖峰像是能夠看到他所想的東西指著西北方一座山「那山的後面是阿努谷意思是弟弟所住的林地。你昨天晚上見過阿努谷的桑珠感覺他人怎麼樣?」李默聳聳肩頭不予評論。

    「他曾經對外過一個宏願說要在那座山頂建一棟房子要比我的大比我的更氣派。」聖峰語氣裡透出一個信息似乎對李默與桑珠之間生的事情有所瞭解。

    「從最北邊的打陽丁過阿努谷到我們腳下的阿卓康尼再到阿幾谷這一條就是你們想要的鉛鋅礦的礦脈。」聖峰的話裡自動把其它民族所擁有的部分礦脈給忽略掉「我教以為眾生心體本淨眾生是佛佛與眾生只是迷悟之差明空妙覺無二無別。雖然受格魯派排級難容於藏土但在這裡信徒眾多。可以這麼說你們就算拿下了桑珠他們那幫人的礦只要我話反對你們的工作開展起來就會很困難。」

    李默不說話事情沒聖峰自己說的這麼簡單!他做過一些功課知道這裡又不是寧瑪派一家獨大從實力來講位居位的依舊是黃教格魯派擁有本地最大的寺院噶丹松贊林寺(歸化寺)而這裡同時也是白教葛舉派最為興盛的地區歷史上曾經長期居於統治地位有上百座白教寺院只是後來被黃教喇嘛給血腥鎮壓了。

    由於長期被黃教喇嘛壓制本地的紅教寧瑪派和一些白教葛舉派人士潛藏在民間逐漸與苯教生了一定程度的融合多不禁娶妻生子。按照李默看來紅教寧瑪派最大的好處就是允許聖峰這樣的人存在號稱:頓悟一心自信元成一切具足不假修造。意思就是不用苦修只要頓悟就能成佛。

    可以想來桑珠敢和聖峰作對肯定不是寧瑪派的信徒。李默靜靜地站在原地望著廣闊的天地如畫的山川沉默了許久突然問道:「你是不是害怕改變?」

    聖峰放聲大笑「你啊你啊你是不是以為我擔心這裡的人改變了信仰會喪失我現在的地位?」

    李默默然以對聖峰指著山下「你看看!現在除了些個老人還有多少人日常是穿著藏袍?為什麼?不就是因為藏袍穿著幹活不方便。但不穿藏袍並不意味著他們就不是藏人就會不信佛、不尊佛、不崇佛!他們依舊會虔誠地叩、匍匐進入寺廟心裡時刻計算著什麼時候可以去聖山轉山朝拜。改變有什麼好怕的?為了適應需要我們也是成百上千年地一點點改變著過來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