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唐紈褲公子

大道小說網 6.議事 文 / 小卓翔

.    突厥是當時我國北方長城以北的一個少數民族,遊牧於今阿爾泰山、鄂爾渾河流域一帶,疆域最廣時,東至遼海,西達西海,南到阿姆河南,北過貝加爾湖。南北朝時,勢力最強大,北齊、北周爭著向突厥討好、朝貢。隋文帝派楊素領兵把突厥驅逐到大漠以北。但隋末大亂,,突厥又強盛起來,形成對唐朝最大的威脅,邊疆最不安定的因素。

    太宗剛即位時,突厥曾傾國而出,進軍到渭水便橋以北。李世民挺身輕出,顯示軍威。先是譴責頡利負約,後又以禮示好,與突厥結盟。不費一兵一卒,以其冷靜果敢的智慧,避免了較大的損失。

    長安,太極宮。

    周圍有一圈大理石的平台,外側裝著美麗的柱墩和欄杆。大殿和房間都裝飾雕刻著鍍金的龍,還有各種鳥獸以及士兵的圖形和戰爭的圖畫。屋頂也佈置得金碧輝煌,琳琅滿目。前後出廊硬山式,殿頂鋪黃琉璃瓦,鑲綠剪邊,正脊飾五彩琉璃龍紋及火焰珠。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殿內「徹上明造」繪以彩飾。內陳寶座、屏風;兩側有熏爐、香亭、燭台一堂。殿前月台兩角,東立日晷,西設嘉量。

    大殿非常寬敞,此時正是上早朝,一大群官員正肅穆的站在大堂,只見高高在上端坐的,乃是一身形偉岸,眉主平,向上揚,鼻樑挺直,虯髯壯冠,一襲金黃長衫,通身繡九條金龍。臉上沒有什麼表情,卻給人以不怒而威的威嚴。正是堪稱「千古一帝」的大唐太宗皇帝李世民!

    「眾愛卿今日有何事可奏?」

    「稟皇上,戎狄興衰,專看養馬,如今突厥民饑畜瘦,這是將亡的徵兆,不會超過三年。「剛出使突厥回來的鴻臚卿鄭元璹上前稟報道。

    太宗頓了頓,同意了他的看法。這時群臣多數開口勸皇上乘機進攻突厥。

    太宗看了看正在一旁靜立的大舅子長孫無忌和尚書左僕射蕭瑀,問道:「頡利君臣混虐,必定滅亡,如今進攻,朕卻剛剛與之結盟,如不進攻,又怕失去機會,對此蕭卿和長孫卿有何看法?」

    蕭瑀趕緊上前回了句,認為如今進攻正合時宜。胖胖的長孫無忌在一旁皺了皺眉,便說道:「突厥沒有入侵邊塞,吾等棄信勞民,非王之師也。」

    太宗沉思了片刻,儘管沒有什麼言語,臉上卻是一片肅穆。大殿上鴉雀無聲,眾官員都知道太宗的習慣,安靜下來等著皇上話。

    「新與人盟而背之,不信;利人之災,不仁;乘人之危以取勝,不武。縱使其種落盡叛,六畜無餘,朕終不擊,必待有罪,然後討之。」唐太宗思索了半天,終做出了這樣的決定。

    「不可……!」

    太宗這話一出,卻有人不幹了。左領軍大將軍程知節一個上午聽文官們嘮嘮叨叨敘述些無聊的政事,好不容易聽到有仗可打,剛開始興奮起來,誰知皇上卻以不仁不義為名,把這事推開。一時衝動,便急急跳了出來。

    太宗定睛看了看程知節,心中暗笑,這廝這麼多年了性格還是沒有變化。只見他雙眉剔豎,兩目晶瑩。疙瘩臉橫生怪肉,邋遢嘴露出獠牙。腮邊倦結淡紅須,耳後蓬鬆長短。粗豪氣質,渾如生鐵團成;狡悍身材,卻似頑銅鑄就。雖然身著官服,卻是一副山賊的模樣。

    「有何不可,程卿家請說。」太宗眼睛半瞇,貌似認真,實則在閉目養神。從五更開始上朝,一直忙到現在,即使是皇帝也會累。

    「皇上,我是粗人,不習那些仁義道德。然突厥曾在玄武之事,乘皇上即位伊始,國事未定,傾國而出,攻入中原。若非皇上英明神武,化干戈為玉帛,否則我大唐必有一戰。他們那時怎麼沒跟我們說仁義道德呢?常言道趁你病,要你命。目前突厥氣術減弱,我程知節認為,更應趁這時候,把突厥的命脈給抓在自己手中。」程知節大大咧咧的站了出來,倒還能說出幾分道理。許多官員都連連稱道,尤其是幾位打仗出來的將軍。

    太宗依然瞇著眼睛看了看下面的這位愛將,他知道這不安定份子估計這兩年安定日子過煩了,總想挑些事情來做。算算老程也過了不惑之齡了,怎麼還和毛頭小子一樣熱衷於戰事呢。

    「朕並非把突厥放下,只是現在時機尚未成熟。」太宗突然睜開雙目,兩隻眼睛炯炯有神。「李靖聽命。」

    「臣在!」話音剛落,又一偉岸將軍站了出來。只見其身軀凜凜,相貌堂堂。一雙眼光射寒星,兩彎眉渾如刷漆。李靖也是好戰份子,聽到皇帝一聲令下,便知自己好事將近,樂呵呵的出來應道。

    「朕命你為定襄道行軍總管,年末之前召集操練十萬戰士,等候命令。」太宗有些無奈,你說這幾位功勳凜凜的將軍,都大把年紀了,不在家安享清福,還如此熱衷戰事,他也只能做些表態出來,不過這事是老程提出了的,太宗偏不順他的意,專拂他的面子。

    「臣遵旨!」李靖像是被分到糖果的孩子般,還不忘挑釁般的望了一眼旁邊的老程,氣得那位程咬金一把拂袖。

    「眾卿家還有何事要稟?」太宗感覺有些疲倦,前幾天閒殿使送來一隻鷂鳥,還會在人的掌心裡跳胡旋舞,他可是想回宮去都這隻小鳥玩。

    「皇上!」只見一位相貌平常,卻一臉嚴肅的文官站了出來,這時原本靜悄悄的大殿有了幾許嘈雜,太宗甚至聽到下面有官員牢騷道「又是這位仁兄。」

    「魏卿家請說。」太宗有些猶豫,這老兄今天早上難得安靜一回,現在出來,應該不是什麼大事,難道是為了國舅家那小子?

    魏征,少孤貧,落拓有大志,不事生業。好讀書,多所通涉。貞觀初年,被授秘書監,並參掌朝政。他是以敢於犯顏直諫而出名。

    「臣聽聞齊國府上長孫家昏闕了數月的三公子已經清醒……」雖然說的是長孫家的事情,魏征還是兩眼緊盯著太宗,一臉正義。

    長孫無忌雖然沒有太宗這般警醒,現在他也明白這魏古板在殿上提出此事,絕非問候這般簡單,冷汗簌簌流下。這魏征彷彿是在自己裝了眼線般,凜兒才剛醒來不久,他怎的恁快曉得。長孫無忌可不知道,就他兒子那魔王的名聲,此事已經傳遍京城。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嘛。

    「臣聞長孫三公子數月前曾對方時問侯爺家的孫女做出天下不容之事,後因長孫公子昏迷數月,此事也就不了了之。然如今長孫公子業已醒來,是否該給方老侯爺一個交代。」魏征可不顧忌同行長孫無忌就在大殿上,嘿,這老頭,即使是皇帝他也敢直言。

    唉,這是哪壺不開提哪壺。太宗最怕的就是碰到這事,所以他一直都沒提這事。可這魏老兒不管,偏偏還在大殿上提出。

    「長孫卿家,可有此事?」太宗無奈,轉而問向大舅子。這皇帝裝糊塗也裝的忒假,上個月還遣人送來了宮中的藥膳,這幾個月來宮中御醫可是把長孫家的門檻給踏破了。

    「這個……吾家三兒確是初醒過來,然數月以來方家從未提過這事,此事還需待下官回去細問。」長孫無忌目前也只能扮糊塗,好在方家也是啞巴吃黃連,並沒有找自家的麻煩。

    「皇上,按照武德律,不和謂之強,當處刑二年,如折齒或折指以上,依凡斗加斗折傷一等論罪。」魏征可不管,他要把他所看不慣的事情給處理掉。

    這是殿下一片喧嘩,許多原先秦王府的舊臣都瞪眼看向魏征。你說那事主方家都沒出聲,你魏征何以狗拿耗子。

    凜兒啊,凜兒,你何以做出這等事情。太宗暗暗苦笑,要真把這個侄兒放入監牢,無垢和鳳兒還不把自己給吃了。

    李世民雖然在歷史上以嚴律正直而出名,但他無論怎樣還是有偏私的。據說是在一次宴會上,唐太宗興致很好,就命大臣們做詩互相嘲諷為樂。於是國舅爺長孫無忌就拿歐陽詢來開玩笑,說起這歐陽詢,歐陽詢的相貌卻長得實在醜陋奇特,活像一隻大猴子。歐陽詢恐怕也長得實在太像猴了。所以詩中長孫無忌譏笑歐陽詢「聳膊成山字,埋肩不出頭」,活脫脫地一個猿人形象。而歐陽詢雖然醜陋,卻也機敏聰明,他馬上反唇相譏,長孫無忌長得比較矮胖,一張大圓臉。歐陽詢攻擊得更過份:「只因心溷溷,所以面團團。」溷,是骯髒污濁的意思,長孫無忌就算長著一張大餅子臉,和心地骯髒不骯髒有什麼關係。李世民見鬧得比較過份了,馬上來了個剎車動作——李世民沉下臉來說,你難道不怕皇后聽見嗎?從此事看出,唐太宗還是偏袒自己的大舅子,他大舅子嘲笑人家可以,人家說他舅子兩句就不行了。更何況長孫凜還是竇鳳最寵愛的兒子。

    「行了,此事待長孫卿家回去問明情況再說。」太宗意興闌珊,擺了擺手,使出了拖字決。他明顯感覺到長孫無忌那胖胖身體鬆了口氣。

    「陛下天生聖智,承受天命,貞觀初年,陛下以年青之姿,抑制嗜好*,親自實行節儉,內外安樂寧靜,朝政清明。子貢問治人。孔子曰:「懍乎若朽索之馭六馬。」子貢曰:「何畏哉?」孔子曰:「不以道導之,則吾仇也,若何不畏!」此事涉及的不過是一世家子弟,受害也不過是一小女子,然從小窺大,事之初,多位官員對此數番推卻,置之不理。若非之後的意外生,此事恐怕是不了了之。千里之堤,潰於蟻**。此事如這般處理,看似放過了一少年,實則放過了朝政之清明。」魏征頓了頓,繼續說下去:「況高祖入長安之時,曾向方侯爺承諾,保其一家安平。皇上,此事在公在私,都不可模糊啊。」

    太宗閉上眼睛,歎了口氣,說道:「此事需查,也不能立馬做出答覆,待朕查明之後,必然會給方家一個交代。退朝。」

    太宗毫無興致地回到了內廷,身邊的小太監小李子也是個善察言觀色的主,他看到主子一臉無趣,便跟上前去行了個禮,說道:「那訓鷂鳥的坊主還在下邊後,皇上,您看是否讓他……」

    「讓他下去吧,今日朕沒有什麼心思。」太宗心裡正在琢磨著該如何去處理此事,無垢那邊還好說話,她雖然也寵這個侄兒,但也是明白事理。倒是鳳兒那就難面對了,別說把凜兒收監了,小傢伙要在宮中多呆一日,恐怕她也會急沖沖地進宮要人。不過即使不是無忌,鳳兒的緣故,他也不捨得把凜兒怎麼樣,畢竟這孩子是自己從小看到大的,和承乾,泰兒一樣,在感情上他也算自己的兒子。

    「皇上,長孫大人在外邊候著,想入廷與您議事。」小李子回來後還帶回一個人。

    「讓他進來吧。」呵,不用想也知道,也只有長孫無忌可以隨意進入皇宮。

    胖胖的長孫無忌一顛一顛地挺著個大肚子走了進來,白皙的臉上也許是因為行走的緣故已經開始淌汗。這長孫無忌現在雖然形體膨脹了,年輕的時候可是個英姿勃的少年。都說三代才出一個貴族,其父系是北魏皇族後裔、母系是北齊皇族後裔,所以說她的出身是「門傳鐘鼎、家世山河」倒是一點都不誇張,這貴族氣質必然是生來俱有的!」不說別的,單看長孫皇后短短三十年給李世民誕下七個孩子,這足以說明長孫家的遺傳。

    「無忌,不用說,我也知道你為何而來。先與我下盤棋」當年沒有大唐,沒有貞觀的時候,就有了兩人的友誼,因此在私底下,太宗和長孫兩人還是保持一種非常親密的哥們關係,沒有謙語也沒有繁文俗禮。實則是李世民的容人之態,史上許多功勳的開國功臣都沒有落下好結局,然凌煙閣的二十四功臣除了幾位逆反之賊,皆得以安享晚年。

    而此時的兩人更沒有什麼君臣之禮,只見兩人蹲在一角落裡圍著一盤黑白交錯的圍棋,你攻我守,好不熱鬧。唐代統治對圍棋的重視,使圍棋在更廣大的範圍內獲得更快的展。因此,唐代棋手多如星雲。唐高祖李淵很喜歡下棋,《舊唐書.裴寂傳》上說,他留守太原時,有時整天整夜地下棋。高祖的第四個兒子李智雲,也是個棋迷,他甚至把圍棋當作一門學問加以研究。

    太宗雖然不是棋迷,但他卻把此當做一種思考的方式。也許是下棋可以讓他冷靜下來。而長孫無忌本身就是文官,琴棋書畫他或多或少都能懂些。

    「是怕回去鳳兒不讓你入臥房?」太宗剛下一子,突然冒出一句話來。

    「唉,自那不肖兒昏闕後,我就一直睡在書房。到現在還沒準入。」長孫無忌擦了擦額頭的汗,胖子怕熱,那是真的。這年頭還沒有溫室效應,沒有汽車廢氣和空調。這長安城的春天在皇宮裡依然是很涼爽的,這長孫還能淌出汗來。

    「哈哈,無垢什麼都好,就是過於溫婉,但要論手段品性,鳳兒才是後宮最合適的人選,唉,鳳兒是我這一生的遺憾。」太宗眼咪咪的賊笑道。

    這下某人可不幹了,夫人可是長孫無忌心頭的至愛啊。他無賴的揮手一弄,整盤棋子汀汀汀的亂掉了。「李二,你敢再說一遍,我長孫可就對你不客氣了……」

    「哎,你這個無賴,我剛才明明快贏了,你這胖子,藉機耍無賴!」兩個老頑童竟然和孩童般吹鬍子瞪眼起來。

    想當年,李世民和長孫無忌還是英俊的少年郎。

    父親長孫晟一病而亡,長孫無忌和8歲的妹妹不容於異母兄長,跟著母親投奔舅舅高士廉。幸好高士廉是個知書達理的厚道人,無忌不用為生計愁,還得到了舅舅的大力培養,逐漸成長為一個飽讀經史的少年。

    有一天,高士廉帶回來一個喜訊,他替無忌的妹妹訂下了婚事,李淵家的二公子李世民。奇妙得很,長孫無忌和未來妹夫李世民,十分投緣。

    隋大業中,竇軌,岐州平陸(今山西平陸縣)人,為資陽郡東曹掾,後辭官回家。竇軌是名武將,膝下有一女,單名鳳,自幼不喜女工,好習武。後師從於武林三聖之一天山老人。一次下山回家探望父母,與這哥倆不期而遇。竇鳳當時雖只是「豆蔻梢頭二月初」,卻已是出落楚楚,疑是麗質仙娥生月殿。

    李世民的未婚妻長孫無垢雖然也是天生麗質,然她仁孝儉素,好讀書,終日遵守女子德言,守在閨房中。而竇鳳則帶有江湖兒女的爽快,她的美麗和與眾不同,深深吸引住兩個熱血澎湃的少年郎。最終卻是長孫無忌抱得美人歸。原因有三:一是竇鳳的父親哥哥師傅全是習武之人,李世民年少時也好武射,不喜書經,文質彬彬的長孫無忌倒是顯得更為特別。二是李世民已與無垢有了婚約。李世民的雄心也使得他不會因為感情而去損害與高家,竇家的關係,也不會去損害與無忌的情誼。

    隋煬帝的倒行逆施,正好給這兩個不安分的少年,提供了大展身手的舞台。公元617年,李世民慫恿著父親李淵在太原「造反」;幾個月後,李家軍一渡過黃河,長孫無忌也跑到軍中,成為「渭北道行軍典簽」,助李唐起兵稱霸

    對長孫無忌而言,「唐」正在他腳下展開一條鮮花大道。

    從此長孫無忌便一直跟隨李世民東征西戰,玄武門事變長孫無忌在其中也起著關鍵的作用。

    「我有天下,多賴無忌之力」,玄武門血跡未乾,李世民已當著眾人的面,高聲宣佈,無忌就是他的姜子牙、管仲。

    註:部分史料摘自百度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