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唐紈褲公子

大道小說網 12.踏青 文 / 小卓翔

.    清晨,暖融融的陽光穿過漂浮的紫雲落到了院子裡。綠草叢生的圍牆邊,環繞著長滿青苔的庭院,陽光淡淡照著院內芭蕉為展的新——久,不僅插柳,而且戴柳,寒食節時,人們紛紛將柳條編成環,戴於頭上。

    長孫凜按照二姨娘,也就是小瀅瀅的母親的指導,在風箏上把一家大小有可能碰到的疾病穢事,都寫在了紙鳶上。瀅瀅睜大著圓圓的眼睛好奇地看著哥哥在那紙鳶上寫字,急不可耐的她不停地催促著。長孫凜放下毛筆後,風箏背面已經密密麻麻不滿了漂亮的瘦金體書法。只是其中有繁體字也有簡體字,咦?上面還有英文aids。

    這時長孫凜修長的雙腿起到關鍵的作用,只見他大步邁開步伐,從緩慢起跑到矯健馳騁,風箏徐徐升入空中。興奮地小女娃邁著小腳丫追隨著哥哥,肉呼呼的小手高舉,又蹦又跳,好不快活。蔚藍的天空上白雲朵朵,飄忽的紙鳶戲弄著晴空,清曠的原野遊人點點綴綴;岸邊柳樹婆娑起舞,枝頭翠鳥歌聲飛揚。人景相融於大自然中,好一副如詩如畫的春日圖卷……

    竇鳳招呼孩子們過來用食。長孫凜也跑累了,便停了下來,把手中牽線往口中一咬,讓紙鳶隨風飄逝,象徵著全家人的疾病、穢氣都讓風箏帶走了。跟隨過來的小女娃不明所以,望著遠去那彩色斑斕的紙鳶,開始哇哇大哭。長孫凜低下身子抱起了這個和自己前世的女兒年齡相仿的小女娃,哄她說那紙鳶飛走了,小瀅兒以後也就不用喝太醫伯伯那難喝的藥湯了。

    草地上各類盆缽容器,擺放著各種節日食物。有麥芽糖做的醴酪;味道脆美的環餅;帶有帶有蘆葉清香的青團;還有燕子形的麵食棗錮飛燕,其他還有桃花粥、棗餅、春酒、紅藕,甚至有些後世連聽都沒有聽說過。看得長孫凜胃口大開,口水直流。可是一旁的小女娃還是半泣半啼,精緻的小臉上淚痕依然,長長的睫毛也點綴幾顆淚珠。長孫凜變戲法地又拿出一張紙鳶,還允諾小傢伙呆會放上天後不會再讓它飛走,女娃娃才破涕為笑。

    竇鳳拿出自己用柳條編織的頭環,給三個兒子一一戴上。手中還多出一個,一家人團聚,做母親的自然會更思念遠在天山習藝的長女。一旁的長孫無忌開始覬覦兒子的待遇,竇鳳無奈,將自己頭上的柳環與丈夫交換,手中尚留一個,欲放到女兒閨房。

    清明插柳戴柳還有一種說法:原來中國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為三大鬼節,是百鬼出沒討索之時。人們為防止鬼的侵擾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們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響,人們認為柳可以卻鬼,而稱之為「鬼怖木」,觀世音以柳枝沾水濟度眾生。

    用過飯後,大人們還要到祠堂上做法事。幾個孩子卻因為難得出來到郊外,卻是不願意回去那麼早。一番討價還價,最終決定長孫況和長孫凜帶著三個小男孩,留下孫大孫二幾個守護。長孫沖因為業已成年,而且是長房長孫,必須參加祠堂宗事。

    小瀅兒還記掛著她的紙鳶,也被留了下來。她騎在凜哥哥脖子上,肉手巴在了長孫凜的額頭上,下巴得意地撅起,開心地跟父親母親作別,小模樣甚是可愛。

    三個男孩子拿著一籃染了花花綠綠的雞蛋來玩鬥雞蛋;長孫況則是靜坐在柳樹旁沉迷於前朝依據圖經撰成《區宇圖志》;小丫頭還是纏著三哥玩起了風箏。小孩子總是三分鐘熱度,過了半響,瀅瀅玩紙鳶玩累了,便被小哥哥們五顏六色的彩蛋給吸引住了,也湊了小腦袋進去觀看。

    《區宇圖志》共129卷,,是一部圖文並茂的全國地理專著,圖志所敘的山川、郡國和城隍,均附有地圖,是一部地理學的巨著。長孫況手中書卷敘述的是江南富饒之地的繁榮景象,津津有味地閱讀完一章節,他也不免有些嚮往那夢裡水鄉。

    「三弟,你說這江南是否真如書上所說般繁華,如詩中所描述的那般美麗?」長孫況看到興奮之處,不免想向人述說自己的心情,而現在他剛好逮住了過來問二哥在讀什麼書的長孫凜,儘管他也知道三弟和自己一樣,除了長安和老家洛陽,哪裡都沒去過。

    「當然。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這江南的富饒美麗,怕是要流傳千古。」長孫凜看到二哥那好奇而興奮的表情,倒也不徇私,引用了白居易的詩歌,能夠很好的概括江南之美。他在前世遊覽過祖國乃至世界的大好風光,在他看來,最美的依然是淳樸的江南水鄉和純淨的聖地高原。

    然而長孫況卻是兩眼放光般地緊盯著眼前的弟弟,一種熟悉而又陌生的眼神,兩手緊握著長孫凜的右手。「三弟……我就知道你會回來的,當年……當年若不是你大病一場,我們哥倆便會向從前一樣,談古論今,寫詩造賦。」那激動的神情,眼淚甚至都快逼出來了。

    長孫凜自然不瞭解當年生了什麼事情,他只是莫名奇妙地看著長孫況:「二哥,我一直都在啊,怎麼了?」心裡也不免有些心虛,難道對方看出自己是個冒牌貨。

    「三弟怕是不記往事,想當年我哥倆同臥一室,同入一學,同拜一師。你當年乃是天縱之智,甚得先生稱讚,哥哥我經史學得也不錯,好事之人都稱我倆乃長孫雙子。誰知你大病一場後,只是終日靜坐,木訥無語。此後更是……」,長孫況頓了頓,看了一眼長孫凜,轉移了話題。「哥哥一直都遺憾當年那才智奇絕的弟弟。今日聽你為娘親所寫詩句,便知那個弟弟回來了。」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哈哈,哥哥今日真的很高興!」長孫況言語之中,眼眶濕潤,可見兄弟感情之深。

    「二哥,我當年得的是什麼病?怎的娘親沒有和我提過?」長孫凜才知道有這麼一回往事,疑惑地問道。

    「不知,當年我跟隨阿婆回洛陽省親,歸來你已躺在床上,而那綠……」,長孫況欲言又止,卻轉了話題:「三弟,你不曾去過江南,這些年你也尚未入學堂。何以能做出如此美好的詩句?」

    長孫凜這才現自己又犯了個錯誤,這白居易要到百年後才出世。他便撓頭尷尬地說道,「這是我在青樓的時候聽一個叫白樂天的傢伙說的,這詩句也是他做的。」一副與我無關的模樣,他知道原來的長孫凜最常去的就是這些地方,只能瞎掰了。

    「在青樓也碰到如此絕學之人士?那種地方?」長孫況一臉不相信的樣子,他也不過是十七八歲,只是一個沒見過世面的書獃子。

    「這青樓的女子,也並非全是俗人,去那玩樂的三教九流皆有,也不缺乏風流才子。」長孫凜這話說得沒錯,這知識分子與妓女的情孽,本是淵源有自的,早在唐朝就大為流行。唐朝知識分子以走動秦樓楚館為正業之一,從元白到李杜,無一例外。「再說了,能給你學識的地方,就是你的天堂……哦,是你的極樂之地。」長孫凜適時地想把他的平等思想灌輸給二哥。

    「對,三弟說得對極了!下回弟弟去那,也叫上哥哥。」長孫況似乎相信了,喜笑顏開道。「三弟你說,這江南真有那樂天兄所說的那麼美嗎?」

    「當然,有機會咱們都得去看看。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不只是江南,這大千世界,美景美物是數不勝數。」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弟弟今日給為兄太多的驚喜。」長孫況興奮地拍掌喝道。

    兩人話題打開了,長孫凜也不藏私地把他在青樓「聽到」的所見所聞,都一一敘述,到最後他才現這個平常沉默寡言的兄長竟有那麼多口水。「這一直往下走最後真的會回到原點?」「這個世界上真的有比碳墨還黑的人嗎?比崑崙奴還黑嗎?」「那個叫美利堅的地方真的比我大唐地域廣闊?」最後還邀請他晚上抵足共眠。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