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唐紈褲公子

大道小說網 22.賽龍舟 文 / 小卓翔

.    清晨,當太陽剛剛從海平面上跳出來的時候,長安的巷陌裡已經傳來了鐵牌子的敲打聲。通化門外,驢、馬、騾子馱著或多或少的貨物,自長安城外絡繹不絕地成隊進入……

    自五更就響起的油餅店、胡餅店的桿擠、翻拍,節奏不斷地與桌案輕輕交談;來自寺院的行,一手執鐵牌子,一手用器具敲打著,沿門高叫著「普度眾生救苦難諸佛菩薩」諸類的佛家言語;集市上,商販們高亢嘹亮的叫賣聲,叫活了真個長安城市的氣氛。

    初夏的天空,雲氣十分密集,聳立的雕樑畫棟直插雲天。長孫凜一身愜意地騎著馬晃悠在長安城朱雀大街,身旁跟著長孫家的二管家長孫炎。今天長孫凜身著一身白衣勁裝,**騎著黃膘駿馬,俊逸分明的臉蛋,閒逸瀟灑的動作,足以吸引街上所有雌性動物的目光。

    自吟詩會以後,長孫凜在長安城更是名聲大振。他所寫的敘事詩琵琶行深得文學大家讚賞,他一招將六品武將王二郎給摔倒,當年那個文比曹子建,武追李元霸的長孫三郎又回來了!雖然也有聲音說這長孫凜在吟詩盛會上暴力動武,有辱斯文,但在任何時代都是權勢為尊,勝為王。長孫無忌和竇鳳親自到王家周家對傷進行慰問,維護和諧社會。王週二人實際上也只是腫了臉,扭到腰,犯不著與長孫家衝突,也就沒有再追究,竇鳳在家裡卻是抱著兒子偷偷樂。

    今日是端午節,家裡面都在為這賽龍舟、包粽子、備酒菜等瑣事忙得團團轉,長孫凜也沒什麼事,便想出去看看長安節日的熱鬧場景,竇鳳卻不放心,派了較為精明老道的長孫炎跟著,雖然她覺得凜兒在吟詩會上做得大快己心,但卻不想再出什麼事情,若是一直在生意場上的長孫炎跟著,估計衝突就會被緩和下來。若是孫大和孫二,怕是只有煽風點火的份。

    一群穿著黃衫的少年人,騎著白馬在街上飛馳,他們驕傲的瞇縫著眼睛,在街上橫衝直撞。

    「他們是幹嘛的?」長孫凜好奇地問道。

    「三少爺,這些都是皇宮中玩馬球的,每年的端午節,皇上都要舉行一場馬球賽。」見識多廣的長孫炎回答道。

    馬球?還真有意思。長孫凜下意識地看了看身下的馬匹,他的馬術這段時間有了突飛猛進的展,這個以前從來沒有碰過的運動,若是有機會倒是可以玩玩。

    大街上兩旁,各行各業的鋪面林立。李慶糟姜鋪、胡人餅店、鄒家染店、醜婆婆藥鋪、朱家裱褙鋪、張家金銀交引鋪、溫州漆器鋪、波斯火燒店,應有盡有。大唐的盛世繁華,在集市上就能體現出來。

    鷹鶻店出售的鷹鶻已被挑選驚醒,出了鳴叫;健步如飛的菜農的擔子上閃爍著露珠的晶瑩,閃花了來買新鮮蔬菜市民的眼睛;開門的浴池散著濃濃的香氣,與不遠處的香料鋪席上的香味混合在一起,緩緩飄逸;青衣素裹、白蒼蒼的婆婆步履從容,笑容可掬,沿街拍打著那高大的朱門,向顯貴人家兜售珍珠……

    「本朝的商品買賣,確實是豐富繁多。」長孫凜不禁感慨道。長孫炎也連連點頭稱是,並指出哪家是自家的產業,哪家與自家有密切關係。

    進入平唐坊,東回三曲至平康裡,一條街上全是高樓大院,皆是張燈結綵,貼紅掛綠。錚錚然的古琴聲,抑或是婉轉的女子歌聲,抑或是嬉笑*聲。長孫凜隨意看了看,都帶著紅啊,春啊之類的名字,他便知道這裡應該是唐代的紅燈區。看到怡情院,長孫凜便想到前兩天憐卿姑娘還遣人送來了邀函,只是他沒用答應過去,這個女子,長期周轉於達官貴族,來回於兩個年輕才子之間,怕是沒有那麼簡單。

    「哎呀……這位不是長孫家的公子嗎?您是許久沒到咱家來了,怕是忘了你姐姐我了吧?」怡情院裡一位濃妝艷抹,看不出模樣的女子湊過來拉生意。

    「你哪位啊?」長孫凜頭皮不禁麻,難道自己以前好這口的?

    「哎呀,你這死相,連你**姐姐都忘了?」那女子詐怒嬌嗔道。

    **?這麼雷的名字?那有沒有阿賓哥啊?長孫凜看了看長孫炎,使了個眼色,他壞笑著趁那女子假裝生氣之際,用力一夾,溜走了,惹得身後的**大姐大聲在那罵。

    怡情院高聳的閣樓上,一雙眼睛從窗戶緊盯著遠去的兩匹奔馬。那日長孫凜的那長長的敘事詩,挑動了她的心弦。「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這個男子在用他天縱絕倫的才華,報復她對他曾經的蔑視。那一段段優美的詩句,卻是述說一個長安歌妓歡快愉悅的青春,飄零憔悴的晚景。他是在以詩諷人,她同樣是使用琵琶,同樣是長安歌妓,同樣在青春年少時甚得眾人追捧,……她的未來是個未知數。這個小氣的男人,是在*裸地報復。

    「要不要我幫你把那小子給叫過來呢?!」一聲尖酸的諷刺聲問道。

    「母親,女兒不敢……」她趕緊轉過身來,低聲說道。

    「哼!眼睛都看直了。一詩歌就把你的心都鉤沒了?!不要忘了,你是誰的人,若是你感情用事,怕會壞了上頭的大事!」

    長孫凜逃過了紅燈區的桃色誘惑,繼續往城西走去,目的是城西的漕子河,端午節的賽龍舟便在那裡舉行。轉入金光大街,一路上所見的依然是一片繁華的景象。

    說實話,此時的唐朝和後世的美利堅有許多共同點。史書上記載:唐太宗貞觀時期,「四夷大小君長爭遣使入獻見,道路不絕,每元正朝賀,常數百千人」。「長安的工商業群體中,有相當數量的外商,太宗在民族思想上觀念的開放是導致長安萬國朝拜的主要原因,當然國力強盛是必要的客觀原因。

    長孫凜觀望著大街集市上從四面八方運來的琳琅滿目的商品,心中自豪感油然而生,也不由感歎:若是此時的唐代擁有後世的科技,也不免會跟後來美國一樣欲稱霸全球。事實上,當人類科技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哪個超級大國不想稱霸世界,十九世紀的英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德國,包括二十世紀以正義為借口的美國。只是原子彈的明才使野心家們束縛住了手腳,畢竟誰也不想得不償失,成為兩敗俱傷的犧牲品。

    長孫凜一行兩人在城中轉轉折折,路過順城街時聞到一陣掩鼻難聞的臭味。再往前走,只見在市集中有一十多畝的低窪地,裡邊低淺窪水卻黑臭,漂浮著各種生活垃圾,不少蚊蠅異蟲徘徊在內,每個過路人都忍不住掩鼻而過。長孫凜卻覺得奇怪了,這四周雖然沒有離皇城附近的所謂的富人區那般奢華,但人來人往的也算是一個鬧市,若是到了後世這一大片地方怎麼可能就這麼給浪費掉呢?

    長孫炎在一邊介紹,當年在魏晉南北朝的時候,長安城遠沒有今日之規模,此處乃是一荒涼之地,本為垃圾處理場地。後來經過隋唐兩盛世的展,長安城展成如今如此規模,這一帶也成為了剛到長安的外來戶或窮人居住的地方,可是這低窪地實在難以處理,主人家也不管,這裡還是附近的人當做倒垃圾之地,附近的居民也只能忍受這難忍的熏氣。

    長孫凜看了看那入目難堪的污穢之地,想想這一帶離著名的西市也不過數百米,再看看百米不遠處熱鬧得擁擠不堪的集市,附近各種各樣密集簡陋的民坊。他默默地沉思了一會,便跟負責長孫府產業管理的長孫炎說道:「明日去找這塊地的主人,把它給整塊買下來。」

    「少爺,這……」,精於商道的長孫炎頓時納悶了,這塊腌臢之地,別說買,就算是送他也會考慮要不要收下。

    長孫凜一邊繼續往前走,一邊低聲跟長孫炎低聲解釋。長孫炎從剛開始的不解疑惑,到後來的明白釋疑,在到最後景仰地驚歎地說道:「少爺,果然出妙,若是此事辦好,恐是一本萬利啊!」

    唐代張建封的《競渡歌》以生動的筆觸描繪了當時的盛況:"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鶯。使君未出郡外,江上早聞齊和聲。""兩岸羅衣破暈香,銀釵照日如霜刃。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蜺暈。前船搶水已得標,後船失勢空揮橈。"

    在到達槽子河之前,長孫凜遠遠聽到鑼鼓喧天的熱鬧響聲。走進河邊,熙熙攘攘的人群擠滿了兩邊的河岸,大河上並排著兩艘龍舟並排地。這賽龍舟船頭飾龍頭,船尾飾龍尾。龍頭的顏色有紅、黑、灰等顏色,且姿態不一。龍頭一般是木雕,再加以彩繪,也有少數用紙紮、紗扎的。龍尾多用整木雕,刻上鱗甲。除龍頭龍尾外,龍舟上還有鑼鼓、旗幟或船體繪畫等裝飾。舟上的壯士也都身著綵衣,這是對遠古祖先紋身的模仿和演變。

    女人們平時是很少不出門的,如今也爭著來看龍舟,銀釵耀日;鼓聲、紅旗指揮下的龍舟飛馳而來,棹如飛劍,鼓聲如雷;終點插著錦綺彩竿,作為標誌,龍舟向著標飛快地馳近。勝利搶得彩竿縱情揮舞,失敗方只能空揮著船槳向岸上的觀眾致意。好熱鬧的比賽。彩竿上一般懸掛著錦緞,名叫"標"。龍舟競渡也就成了每年一度的"錦標"賽。

    長孫凜和長孫炎費了好大力氣才走到了自家的隊伍中,這河上的兩條龍舟分別代表著東西長安城,長孫家也資助了東長安城的龍舟。剛接過娘親遞來的粽子,我的右手便被兩如藕段般粉嫩的玉臂挽住了。

    「凜哥哥,你這個大壞蛋,那麼多天都不到宮中看我。」高陽可愛的小臉從我身後探了出來。

    長孫凜回頭又看到了長樂美麗的臉,兩個妙齡少女今日身著半臂勁裝,雖然沒有了宮中女裝那般雅致,那英姿颯爽的美態卻是另一種美麗。

    「最近忙嘛。」長孫凜不露聲色地把高陽緊緊摟住他的手臂的小手給甩開,她卻像纏人精般又摟了上來。

    「你不知道你凜哥哥最近為了上戰場作準備,每日都在辛苦訓練。你就原諒他啦。」竇鳳微笑地看著我們兩個一個避一個粘,為長孫凜開脫道。

    「咚咚咚咚鏘」,鑼鼓聲音預示龍舟賽的開始。

    比賽時,只見鑼鼓手坐在龍舟前端,一聲聲號子,一錘錘鼓點,有板有眼,時急時舒。橈手們聽令而動,揮橈划槳;招子手穩立舟尾,眼觀八方,把舵定航,一副勝券在握的智風範。

    橋上,河邊,人山人海,擂鼓震天,一片歡騰。隨著一聲清脆的銅鑼聲,吶喊聲,吆喝聲同時響成一片。人在歡騰,水在叫喊,被擠在身後的人則如同熱鍋上的螞蟻,左看右看,看到得只是一個個後腦勺,不由得唉聲歎氣,深感遺憾。

    決賽是划龍舟最為激烈的時刻,當緊密的鑼鼓一敲響,兩條龍舟劈江斬浪,直飛虹橋目標……兩岸數萬觀眾,心都懸起,吶喊聲,歡呼聲響成一片,震天動地。這樣的龍舟盛況也曾打動過南宋詩人陸游,他曾為此賦詩:「斗舸紅旗滿急湍,船窗睡起亦閒看。屈平鄉國逢重五,不比常年角黍盤。」

    本章部分史料摘自百度。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