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唐紈褲公子

大道小說網 105.體罰 文 / 小卓翔

.    「娘,你去看看晴兒,憐卿一個人怕是照顧不過來。」長孫凜見母親的情緒被魏王誘使,開始起牢騷,他便隨意找了個借口,支走母親。

    「妗母不過是心疼凜弟,為此心中不平而已。」在長孫凜銳利的眼神注視下,李泰覺得自己的意圖似乎被對方看穿,只得訕訕地打圓場道。

    長孫凜冷眼看了他一陣子,沒有說話,兀自坐回椅子上,與李泰隔著一張茶几。修長的手指在茶几上連續敲了數下,直到李泰表情上看上去有些不耐煩了,他便冷笑一聲,出言道:「那稱心已經被我打得即便他親爹娘都不認識,此事我也消氣。若是他那邊沒有下文,我這裡也會當一切都沒生過。所以你也不用再激起我娘的心裡的怨憤,我與那稱心之間的矛盾,若是升級到東宮與我爹的矛盾,那麼除了魏王府之外,沒有誰能得到好處。」

    「升級?這是何話?」李泰沒想到長孫凜說得那麼直接,他便是尷尬地笑了笑。

    「魏王今日親自到府上,必定不是只為了小弟受傷之事,既然這廳堂內只有你我二人,不妨直說?」長孫凜眼皮撩了撩,沒有回答無謂的問題,面無表情而又嚴肅地說道。

    「最近皇上恩准我在魏王府設置文學館,招徠學識俊才。小王聽聞三郎向來才華洋溢、穎悟絕倫,特意效仿劉備顧茅廬。如若三郎願意加入我王府文學館,我王府仿若如虎添翼,錦上添花。」

    說到文學館,李泰語氣裡夾雜著幾分得意。在他看來,魏王府正在沿著當年秦王府的方向,走向榮登龍庭的方向。

    長孫凜斜了李泰一眼,蔑然一笑道:「魏王過於抬舉三郎,你不是劉備,我三郎稱不上什麼諸葛亮,這顧茅廬的說法過於牽強,我看更像是前朝晉王楊廣參謁大理寺少卿楊約。」

    長孫凜如此一說,便是將魏王地司馬昭之心形象地比喻出來。當年楊廣便是通過楊約。拉攏了楊約的哥哥,文帝身邊的權臣楊素,最終成功地廢除太子勇,成為了臭名昭著的隋煬帝。

    李泰見長孫凜猜出了自己的心思,他倒是不反感長孫凜這一暗喻,反而補充地為自己解釋道:「我魏王如若能奪得皇位。自不會像楊廣那般耽玩聲色,寵信奸臣,播亂朝政;必像父皇那般愛民如子,勤於國事!」

    長孫凜聳了聳肩,毫不在意地笑著說道:「那就等你當上了皇帝再說吧。」

    「你!」

    作為一個現代人,這些所謂的天命傳承。在長孫凜的眼裡,不過是一個唬人的笑話。即便是陳勝吳廣那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在他眼裡,也不見得有多麼動聽。畢竟這句話將王侯將相與普通人給種分化了。

    對於一個前世生活在可以公然罵統治這樣環境的人來說。長孫凜倒是不會對一個皇帝能有多恭敬多在意。若說他對於皇權有所敬畏,也僅僅是因為皇帝手中能夠無邊浩大地權利和武力。所以他也不喜歡這類太子之位的爭鬥,這些「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的皇子們,有時候把事情想得太過簡單,有時候又把事情想得太過複雜。

    他們的出生本來就是高高在上。他們的想法自然也會被烘托至高高在上。卻不知道他們的腳底下是虛空一片。無數朝代更新換代,分分合合。而崇山峻嶺卻一直能巍然不動地永恆屹立在歷史地飄蕩當中,只因為崇山峻嶺的最底層,是最為紮實的基礎。

    在長孫凜的歷史記憶中,李泰這個魏王就是這樣一類皇子,眼睛長到了額頭上,導致自己被貶為東萊郡王,最後連一個魏王都做不成。

    送走一臉陰鬱的李泰後,長孫凜想起今日還要到軍器監去當值,便匆匆換上了官服,騎上馬往宮城的官署奔去。此時正值秋高氣爽地天氣,他騎在馬上,呼吸著新鮮的空氣,心情愉悅之極,便哼起了小曲策馬飛馳。

    正當長孫凜將馬牽入馬廄之時,卻見到一個身量苗條,稍顯瘦弱的秀麗少女,正牽著一匹青驄馬準備離開。那少女微微打量了他一番,長孫凜以為是自己額頭包紮的傷口引起了對方的注意,也就沒有留意,與她對了一個眼神,便牽著馬與其擦肩而過。

    「你就是長孫少監?」少女突然扭過頭來,笑盈盈地問道。

    「嗯?」長孫凜莫名其妙地回過頭來望她一眼。

    「那你今日可得遭殃了。」少女泯然一笑,隨即騎上青驄馬便翩然離開了。

    長孫凜莫名其妙地站在原地,不明所以。

    走進官署,長孫凜現,前些日子到下面考察都水監地頂頭上司徐孝德,已經回到長安。他是被小吏傳到徐監正案前,徐孝德此時早出升堂,坐在自己案台前,整理積壓已久地文書。他看了一眼長孫凜,繼續將手中的文書給一一簽名批完,長孫凜上前去行了個禮。

    徐孝德將手中的毛筆放下,臉上面無表情,卻是大聲喚來幾名皂吏將長孫凜給拿下。只見四個身著黑衣吏服的彪悍男子氣勢洶洶地衝了進來,不由分說七手八腳地抓住長孫凜的手和身,欲將他給束縛住。

    長孫凜哪裡是那麼容易輕易就範的主,他怒眉一挑,悶吼一聲,穩住底盤,利用外心力原理,也不知道是用了多大地力氣,竟然將自己地身子轉動起來,而在移動當中,這四名大漢竟然紛紛被甩了開來。

    「你告訴那廝,要是想這樣來對付我,他也未免想得太簡單了!」長孫凜想起了剛才那名少女的話,他誤以為徐孝德是奉太子地命令要將自己抓起來,以公報私,便是上前拍著案台對其怒斥道。

    「什麼這廝那廝,你……你不但玩忽值守,工作時間不在崗位上!還敢以下犯上!」徐孝德沒想到這個紈褲公子態度竟然這般強硬,他的鬍子被氣得直哆嗦,胸脯一起一伏,全身的血液渾若燒開了一般。兩人都紅了臉,互相直視著,誰也不肯退讓,連睫毛也不眨動一下,空氣酷如石頭般僵硬。

    這時官署中的其他少監聽到這裡有嘈雜聲,也都紛紛地跑過來。張封見到這等僵持狀況,便是上前去好言相勸,給雙方打圓場,先讓兩人都消消氣。

    原來為了監督官員忠於職守,保證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唐朝還建立了點檢以及值班考勤等制度,有時候一天要點檢多次,對於點檢不到的官員,一日取二點治罪,一點不到笞二十,二點不到笞三十,缺勤一天笞二十,三日加一等,二十五日杖一百,三十五日徒刑一年,等等,以確保官員到崗到位。

    長孫凜向來都是自由慣了,尤其是他在并州時,這火藥坊上上下下都是歸由他來管制,因此他不知道,也不曾想過紀律考勤的問題。本來即便是在軍器監偶爾溜個號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只是長孫凜昨日在馬球場怒揍太子嬖人之事在京城傳得是沸沸揚揚的,而這一時間正好就是官員當班的時間,也就是說這傢伙工作期間無假溜號。

    徐孝德是典型的封建官員,思想刻板卻也嚴於紀法,長孫凜昨天之事鬧得太誇張了,作為上司的他自是想到若是自己不嚴守制度,恐被其他官員參上一個「管制下屬不力」的名頭,再加上旁邊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在一旁提醒,他也想著正好可以治一治軍器監裡這些平日裡不守紀律的世家公子們,所以就打算拿長孫凜說事以達到殺雞儆猴的效果。

    於是今日便早早來到官署,打算等長孫凜一來到便來個下馬威,將其扯下去重責二十杖。卻沒想到長孫凜這傢伙十分強硬,四個平日裡專管刑罰的大漢居然也拿他不住,反而是各自被先飛到一邊去。

    長孫凜在瞭解到一番情況後,卻是不認錯地甩了甩手道:「不就是缺勤一個下午,這樣也要被責罰二十杖,那也太誇張了吧。」

    徐孝德見長孫凜不但不認錯,反而一臉不在意地批判考勤制度,他便圓瞪著眼睛,吹著鬍子怒斥道:「武德律乃是高祖制定頒布的正式條律,你這個目無法紀的無禮豎子,不但違抗上司責罰,而且還對皇律加以批駁,成何體統?!」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