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唐紈褲公子

大道小說網 169.朝議高昌 文 / 小卓翔

.    頎長的身材,古銅色的清瘦臉膛,頜下三縷黑鬚,疏朗有致。李世民看到的正是官拜吏部尚書,進位光祿大夫的侯君集。侯君集很早就成為秦王府的幕府,多次隨軍出征,是玄武門事變的主要的策劃之一,立有大功。

    站在排的李承乾見父親將目光望向了侯君集,他心中便是大喜。這侯君集乃是賀蘭楚石的外父,也是他正可以結交的權臣之一。若是能讓他去攻下高昌,建立功勳,那麼對於自己在朝廷上的勢力也是有增無減。

    想到這裡,李承乾便走出來上奏道:「陛下,兒臣認為侯君集將軍在對吐谷渾一戰中立下赫赫顯功,可當此次出伐高昌的重任。侯閣老不僅俠肝義膽,而且倜儻有智謀,機警過人,足堪獨當大任。」

    李承乾雖然平日裡好喜歡和宵小奸佞混在一起,到也不是個笨蛋。他這樣主動上奏,不但可以順水推舟,迎合上意;更能讓侯君集記住他這一推薦之功。

    侯君集本來就已經熱血沸騰,見太子這般為自己推薦,他也就走出來,向皇帝行禮說道:「太子言重,君集愧當此讚譽。然而高昌國如此無禮,屢次擾我大唐子民,君集願為我大唐效勞,率兵前去征討逆賊!」

    李世民望著侯君集點了點頭,對於這個一直追隨在自己左右的大將他還是比較滿意的。侯君集的確是一個勇武之人,然而他卻是有些剛愎自大,性格驕妄,因此一直以來李世民都不敢將出戰大任托付於他。

    長孫凜此時也是置身度外,渾然與自己無關。畢竟家中妻子還在受痛苦、病魔折騰,所以他也沒有想過要隨軍去征戰高昌,儘管他知道此次前去必然是勝券在手,成竹在胸。

    然而魏王府的人卻是見不得李承乾的人得逞,李泰雖然人站在百官之列。但他也不便於出來說話,便使了個眼色。位於後列的中書侍郎田瀝則是站出來說話了。

    「陛下,歸德郎將長孫少卿在討伐突厥之日立下大功,且其人治軍有方,有勇有謀,是個世間難得的年輕少將。臣認為長孫卿也可肩負其討伐之重任。」

    田瀝此言一出,頓時引起了在場官員的紛紛議論。要知道侯君集是何人,他可是秦王府上的舊臣,跟隨皇帝東征西戰。皇上即位後,侯君集一直握有很大地兵權。他還被封為陳國公且食邑一千戶。而長孫凜雖然也是少年新貴,但只不過是小荷才露尖尖角。

    拿一個初生牛犢與一個封爵老臣相提並論。可見魏王府所依仗的朝廷勢力實在是太薄弱。然而李泰也有他自己的思考,他之所以讓田瀝上前推薦長孫凜。只是想讓長孫凜也能夠分到高昌這一杯羹。自從前些日子長孫凜接受了他的禮物後,李泰便將他當做魏王府的人。

    過不了幾年,侯君集這些老牛遲早要有退下來的那一天,而屆時長孫凜也能積累了無數戰功,在朝廷能說得上話,再加上舅父長孫無忌,到時他魏王想要奪得大寶也有自己的勢力。

    李世民實則也有自己的思考,侯君集此人雖然在戰事上有勇有謀。但他性格上有缺陷。而且是個不甚識字的大老粗。若是將此重任交予他,還真是有些不放心,唯恐他在戰事過程中出些什麼偏差。

    因此他也在考慮著該怎麼解決這個問題,這時田瀝地舉薦恰好甚得其心。在李世民看來,長孫凜就可以代表自己,畢竟他的身份相當特殊,不僅是已逝皇后的侄兒。更是嫡長公主地未婚駙馬。讓他隨軍前往。就算是沒有任何威信,其身份也能讓一些人忌憚而不敢隨意放肆。更何況長孫凜下面不僅擁有唐軍唯一的火炮營,而且長孫營地士兵也是驍勇善戰出了名的。

    當下,李世民也不管李承乾再走出來反對,當即頒旨,即命交河行軍大總管、吏部尚書侯君集,和副總管兼左屯衛大將軍薛萬均等,統率大軍遠征高昌。而長孫凜也任蔥山道副總管,率領他自己的長孫營和火炮營前往高昌。

    如此安排,到也能落得大家都滿意。畢竟李承乾舉薦的侯君集掌握了征伐高昌的軍權,而李泰舉薦的長孫凜也有份參予其中。然而其中卻是有一個人不甚滿意。

    當朝中百官拜禮退朝後,長孫凜卻沒有和其他官員那樣陛辭出朝的意思。李世民正感到納悶,卻見長孫凜上前說道:

    「陛下,微臣尚有一事請奏。」

    李世民笑道:「愛卿有何事,儘管說來。」

    「臣因家中有事,此次不尚方便前往高昌行軍,望陛下收回此前認命,另選其他良將當此重任。」雖然長孫凜很想看看自己一手打造的火炮營能有何等威力,但想到家中夫人尚在病榻,他也不願為了一點功勳就在現在離開憐卿。

    李世民卻是以為長孫凜是因為竇鳳地原因,才不願離開京城。他哈哈大笑著說道:「三郎可是因為你娘親地緣故?看來你娘在長孫府上可是威勢了得,將你長孫父子四人看得死死的。只是大丈夫應該志在天下,真男兒應當四海為家。朕就給你一段時間,讓你說服你娘,這次出征高昌,乃是我大唐之要事,你身為大唐男兒,可是有著不可推卸的重任。」

    說完李世民還用莫測的眼神望了長孫凜一眼,長孫凜見推辭不得,他也只能悻悻退朝離開了太極殿。好在此次出征還有時日,他還有時間來照顧和安慰憐卿。正當他走出宮城,卻見父親長孫無忌的馬車已經在外面等候,他便也鑽入了馬車裡面。

    「田瀝與你不曾來往,此次為何要舉薦你去征伐高昌?」長孫無忌在朝中為官多年,自然是嗅出一絲不尋常的味道。

    長孫凜今日才算是第一次上常朝,自然連那舉薦自己的是什麼名字,官居何位也不得而知。只是他剛剛收了李泰地贈禮,自然也能猜出一些東西。面對父親他也不再隱瞞,將李泰到家來訪之事一一說來。

    「胡鬧!你這孩子真是胡鬧!如此一來,你就陷入了東宮奪位之爭,怎可這般胡鬧?!」長孫無忌聞言可是嚇了一跳,他可沒想到兒子竟敢收取魏王地禮物,而且還是上百斤的金元寶!想到此他便吹鬍子瞪眼地訓斥兒子起來。

    「爹,你先聽我說好了……」長孫凜先是安慰他爹平靜下來,然後先將自己與李承乾這一太子黨地衝突一一敘述,然後還說道:「爹,李承乾此人雖為太子,但已是不得人心,連皇上也對這個兒子不甚喜歡。敵人的敵人就可以做對付敵人的戰友,既然魏王能夠送上大禮,讓我府中受益,為何不收取?而且這些東西都是孩兒收取的,並非爹您拿的,爹只當沒有這回事就好了。」

    沒有永恆的敵人,也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這是長孫凜這個前世資產階級的心聲。

    「太子欲謀反之事,若是沒有任何證據,切不可隨意亂說,此乃宮中大忌。你與魏王交往,也要把持尺度,不可過於親密。」

    長孫無忌雖然還不確定太子是否有謀反之意,但由於李世民越來越不喜歡這個兒子,身為皇帝近臣的他自然也不看好。但是李泰這個外甥他也偏偏看不上,畢竟大唐的體制業已確立,政權已經鞏固。

    以長孫無忌為代表的皇親國戚和文武百官都是既得利益,他們所關心的是國家的長治久安和子孫後代的幸福。在他們的心目中,理想的天子不再需要霸氣,相反,要的是才氣,舉止文雅,心氣平和,講究禮儀。君則敬,臣則忠,長期維持朝廷上下的正常秩序。

    像李泰這樣野心勃勃的皇子,自然得不到長孫無忌的看好。而在他心目當中,那個文弱清秀,相貌像極母親長孫皇后,或說是像自己的小外甥李治,倒是很合他的心意。

    尤其是自從長孫皇后去世後,李治由於思念母親,常日居住在母親麗政殿裡,如此孝心自然博得了長孫無忌的好感。長孫無忌憐他少年喪母,常常去看望這個外甥。甥舅二人常常在殿堂見面,品茗聊天,彈琴賦詩。二人趣味相投,相處融洽,感情愈來愈深。

    長孫凜聽到父親如此囑咐,他也點了點頭。本來和李泰交往就是做表面文章,大家彼此利用而已。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