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三國誌之輔佐劉備

第三卷 荊襄霸業 第一百九十四章 丹陽山越 文 / 葉戀

    華夏文化的祥地是黃河流域,山越也不例外。相傳山越先祖在炎、黃時代居於黃河中下游,由於與炎黃、東夷部落爭戰落敗,向蠻荒的南部遷徙,形成大小不一、互不相屬的「百越」部落,與中原文明逐漸隔閡,今天的江南和華南、廣西、雲南的少數民族皆屬之。南方的「越南」之名,就因為是在「百越之南」。

    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王翦率師定江南,降百越。由於這一大片山嶺間的越民驃悍難制,始皇採取遷徙政策,強制將越人遷入漢族的開地區。

    然而,越人由於被迫遷徙而來,加上有許多不服始皇苛重的賦稅和徭役的外地人逃來,遂相結合,憑藉山水險峻﹐再入深山為民,形成「山越」,與中原政權相抗拒,主要散居在現今安徽、湖南、江西、浙江、福建一帶山區。

    由於文化融合交流,山越人懂得利用居住山地出產的銅鐵,加以鑄造、製作成武器與農具,並耕植於谷地,不僅自給自足,兼且勇猛善戰。

    漢末天下大亂,山越由逃離中原政權並與之對立的傳統,這時當然要乘機而起,屢屢招降納叛,並襲擊漢人聚落。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孫策進攻會稽(今紹興),太守王朗戰敗,浮海走侯官(福州),尋舊部侯官長商升計議對策。

    孫策先以永寧(永嘉)長韓晏為南部都尉,領兵追擊入閩,為商升所敗。孫策改任經驗老到、素有威望的名將賀齊任都尉,再度揮軍南下。

    賀齊字公苗,會稽山陰人,少為郡吏,曾殺作惡的縣吏斯從。斯從的家族和黨羽聚眾千餘人攻縣,賀齊率吏民開城門突擊大破,乃威震山越。建安元年,孫策先舉賀齊為孝廉,續任永寧長,此時改派都尉;商升畏其威名,遣使打算求降,但部將張雅、詹強等不願,反殺商升,然後張雅稱無上將軍,詹強稱會稽太守,共抗賀齊。

    賀齊兵力不足,駐軍觀變。剛好張雅與女婿何雄爭奪權力,賀齊派人從中離開,再乘機進討,大破張雅;詹強震懼,率眾出降。王朗本準備南逃交州,卻被部下所執,只得投降。於是孫策盡收閩江下游地。

    孫策以強龍之姿立足江東,並於征討後強逼山越要納稅、服兵役,甚至被賞賜予官僚、地主作耕農和奴婢,民怨日積,以致激起山越人的武力反抗。

    當時整個閩北仍有不少大戶,與散居的山越聯合,威脅孫氏的統治。建安8年(公元2o3年),當孫策答應曹操,與劉焉、張魯三家合攻劉備,進兵江夏時,閩、浙、贛的山越紛紛集眾起事,其中閩北有洪明、洪進、苑御、吳免、華當五人各率萬戶連屯於今浦城一帶,吳五、鄒臨二人各率6千戶頓於大潭、蓋竹(建陽西南和南部),同時向江西余汗進攻。孫策急令賀齊領兵五千征討,采各個擊破方式,先敗洪明,余四部懼戰而降,再驅軍攻大潭、蓋竹,先後擒殺6千餘人。之後孫策敗回江東,從山越俘虜中挑選丁壯萬人補充軍伍。此舉令山越更加不滿,時思反抗。孫策乃置南部都尉於建安郡,增置四縣,加強統治。

    建安12年的這場三家大戰,劉備軍獨力抵抗曹、孫聯擊,辛苦異常。劉軍主力約25萬佈於漢中,與曹操對峙,乘機進取關中;荊襄大軍1o萬,力抗曹軍4o萬,正在逆轉戰局;江夏2萬守軍力抗周瑜1o余萬江東軍,幸好周瑜略作觀望,使荊襄不致有後顧之憂;長沙守軍前後約投入8萬,勉強擋住孫策所領2o余萬江東軍的強攻;另有數萬大軍駐於南中,防範南蠻作亂。於此同時,所有猛將、謀士都在廣大的戰場上各效死命、出奇策,幾乎再也擠不出一絲力量了……

    表面如此,但對6羽這個當代「轉世玉麒麟」來說,還不到最後關頭,因為他擁有一項別人所沒有的「特異功能」-「後世皆稱神慧候6羽獨具慧眼,能識人於平凡之中。帝國功臣將相,大多出自提拔,可見一斑。」

    《帝國簡史》

    這就是為什麼李恢會在此時坐在丹陽山越大寨中的原因,當然就是慧眼識英雄的6羽差他前來,打算聯合丹陽等地山越,襲擾孫策後路,迫其退兵。

    大寨當中,上座者為丹陽豪帥費棧,另有應邀而來的閩中山越領黃興、鄭胃及閩北山越領呂合、秦狼,客座上正是一臉風塵的李恢。

    丹陽郡地勢險阻,和吳、會稽、新都、鄱陽四郡連接,周圍綿延千里,千山萬谷,越民居於幽深山谷,多不曾進過城鎮,面對官府都仗兵自衛,流動於山野之中,老死於林莽之間,也有不少從平地逃亡,來此藏身的士兵、百姓。

    山中產鐵,可鑄造兵器、農具;民多習於武術,崇尚氣力,攀山越嶺、穿林越棘,好像魚游深淵、猿猴爬樹般自如,不時利用機會,出山劫掠。打仗時蜂擁而上,敗陣時作鳥獸之散。目前雖被壓服,有機會仍會反抗。

    「寨主,各部領袖都已經請到寨裡了。」

    說話的人是費棧的女婿嚴歷,身長八尺,虎背熊腰,雙目宛如朗星,臉上笑容可掬,看上去不過三十來歲。

    他的父親是嚴白虎的弟弟嚴輿,被孫策所殺。成了孤兒的嚴歷,逃到這窮鄉僻壤來,在清寒中努力向上,逐漸在不重視門閥派系的山越嶄露頭角,被大領費棧挑中為婿,並成為此地山越部的軍師。

    費棧點了點頭,起身向眾人拱手道:「諸位寨主遠道而來,小弟非常高興。今日邀諸位前來相商,別無他意,不過是為我等各族兄弟姊妹的將來。」

    費棧聲如洪鐘,寨人皆點頭屏息。

    費棧頓了頓,接著道:「想我山越族民,或世代居此,或是避難前來,胼手胝足,方開創一片天地。但自孫氏渡江前來,對我們不時恐嚇、動武,甚至以偏概全,把我等當成強盜、奸匪。各位寨主英雄豪傑,對此也是身同感受的吧!這些年來,小弟想了很多,越想越覺不妥。小弟以為,要使我們的族不再受孫氏的壓迫,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共同團結起來,抗爭到底!」

    「抵抗可行嗎……孫吳掌握了所有的資源,兵力強大,部將善戰,反抗只是送死……」

    寨中議論紛紛,卻一致認為起來反抗只是死路一條。數年來山越得到的只有鎮壓、鎮壓、再鎮壓。這些血的教訓,在山越人心中留下不可磨滅的烙印。他們害怕了,所以只能妥協。年輕一輩只求長大以後去吳國展,盡快忘掉自己是山越人。

    「對!幾十年來,我們雖然有過多次起義,但最後均以失敗告終,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是兵不利、戰不善之過?不是!我們山越人驍勇善戰,連被我們打得慘兮兮的會稽人,一站出去都是天下聞名的勁旅阿!所以小弟認為,我們的弊處在於各寨不能團結,坐山觀虎鬥,為了蠅頭私利你爭我奪,在吳軍之前不能齊心協力,才會被他們各個擊敗。」費棧針對眾人疑問答道。

    這句話說得大家啞口無言。的確,地形的切割,同時造成了山越部落間的隔閡,以致諸部自掃門前雪,彼此瞧不起;偶爾開個會,也常扭打一團,你賞我一個耳光,我還你一記頭錘。

    「費寨主認為,誰有資格領導我們大家?」

    冷冷說話的,正是呂合,會稽山越的領袖。

    會稽郡共十四縣城,境內群山交錯聳立,自會稽郡治山陰城到東治城,中隔會稽山、天台山,翠峰百里,杳無人煙。天台山越領秦狼也出聲附合呂合的話,一時議論之聲不絕於耳,場面好不熱鬧。

    費棧道:「誰來領導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要將眼光放遠一點。只要大家能夠捨棄成見,把彼此看成兄弟,同心協力。我相信將來所得的收益,必然是現在的十倍、百倍、甚至千倍!」

    秦狼出聲道:「不知費寨主所指的千倍收益是什麼?」

    一時間寨中寂靜下來,要等費棧的回答。

    費棧緩緩道:「小弟指的千倍收益,是指能與漢族平起平坐,自己治理自己!」

    短短數句,深深打進了各部統領的心坎中。他們雖曾想過這樣長遠的展,卻限於彼此間的角力,只能留於夢想。至於治下的平民百姓,已經習慣逆來順受了;要他們起來反抗,目的是爭取平等自由,簡直是癡人說夢。

    忽然一名小頭目張陟道:「想那孫吳實力強大,還對我們的年輕人極盡拉攏。今天你費寨主說什麼平起平坐,以此大動干戈,只會白白的犧牲我們族民!我們人丁稀少,豈有可能成功?」

    眾人彼此對看,都看得出對方心裡的疑惑與恐懼。

    此時嚴歷出聲道:「諸位寨主,小的本無資格言,但先父嚴輿,先伯父嚴白虎之弟,數年前曾為我族談判代表,在席上向孫吳說出這番話來,想不到竟然遭暗算,被他們背後飛刀殺害。從此,山越受盡孫吳的欺凌…。其實我們山越並不要什麼霸業,也不想去爭天下,只想與漢人和平相處,平等對待,合作互助,不是遠勝過現今的打壓與歧視嗎?」

    說起上一代著名山越領袖嚴白虎,眾人不禁肅然起敬,點頭稱是。

    黃興接口道:「嚴兄弟言之有理,奈何我族勢力薄弱,即使團結合作,也不見得能取勝,更經不起消耗和失敗的打擊阿!」

    費棧道:「所以小弟才會請諸位來此相商。先,我們山越需要團結,不再互相猜疑,共同推舉一個有魄力的領袖!只有一統山越各寨,我們才有可能擺脫壓迫,迎向天下!」

    鄭胃冷冷出聲道:「第二呢?費寨主何不明說了?」

    費棧並沒有生氣,起身便走到李恢旁邊,向眾人拱手道:「這位是劉備軍派來的李恢,李將軍。他代表劉備大人要來與我們結盟。」

    寨中諸領幾乎個個張大了嘴,驚得說不出話來。

    好一會兒呂合開口道:「聽說大漢曹丞相與吳侯結盟,攻打皇叔劉玄德。如今情勢危急,想來挑撥我山越起兵,事成後再來個不搭不理,任我自生自滅,是也不是?」

    李恢拱手道:「呂寨主言重了!恢承主公及軍師之意,誠心前來商討合作之事,豈敢有背信忘義之舉?望諸位寨主察鑒。」

    秦狼「哼」了一聲道:「誠心?說說你們的誠心是什麼?打算給我等什麼好處?是不是像那孫吳般的唬弄一番呀?」

    眾寨主紛紛點頭,私下交頭接耳的議論。

    李恢從容道:「豈敢!我主公向以信義仁民著於境內。數年前我與嶺南山越結盟,至今仍為其津津樂道。諸位寨主若不信,可以問問薩雲老爺。」說著手便扶起之前坐在他旁邊一名老者。

    那老者道:「老朽為嶺南山越族大祭司薩雲。數年前我族不堪嶺南士家統治剝削,於是五十六洞寨主同時敦請劉大人相救。劉大人慨慷出兵,征服交州,又將南海郡的肥沃之地賜與我族民為業,還讓我族民與漢人一體俱榮,平等相待。老朽與諸位有同族之誼,此番應劉大人邀請,前來與諸位寨主商量。劉大人答應事成之後,必不背盟,一定讓各位享受應有的待遇。」

    關於劉備頒布法令,給與嶺南山越族與漢人平等待遇之事,早在這裡傳得沸沸揚揚的。不過在孫吳刻意渲染下,大都以為是謠傳,並非事實。現在眼見當事人見證,無不驚愕異常,卻也帶著一絲欣喜和希望。

    鄭胃率先問道:「請問老爺,可否詳細告知劉大人如何對待你們?」其他寨主紛紛點頭,伸長脖子、豎起耳朵、屏息而聽。

    於是薩雲便將劉備及6羽在嶺南山越族採取的措施,娓娓道出……

    眾寨主默然半晌,彼此相望,幾乎都點了點頭。

    此時費棧道:「小弟代表丹陽山越,同意與劉大人結盟。未知其他幾位寨主,同不同意?」

    「我贊成費寨主、嚴軍師之見。」

    「對,我們都惟費寨主大是瞻。」

    溫文儒雅說話的,是呂合與秦狼手下的漢人謀士,都不是山越人,而是多年前因受不了橫徵暴斂,舉眾逃到山中的飽學之士;這兩人一個翩翩君子,一個修德親民,便成為當地山越諸部呼聲極高的謀士,尤其受到山越裡原本漢人的愛戴。

    黃興也附合道:「我們就推舉費寨主來當山越族的共主吧,帶領我們擺脫孫吳的壓制!」

    消息傳出,舉寨上下鼓噪喧天,群眾大聲呼喊,許多老人經歷過孫吳鎮壓的,也開始熱淚盈眶。

    會稽酒馳名揚州,家家戶戶、歲歲年年都要酵釀酒,婚喪喜慶、大小雜事也都離不開酒。釀酒是農村秋收後的大事,泥封存放,少則數壇,多則數十壇。於是根據民俗,每年立春前一個月,特訂為「酒節」,把年前的老酒取出歡暢飲用,預祝來年豐收,乃是會稽城一年一度官民同樂的大日子。

    喧鬧的市集,會稽城民正忙著籌備佳節的事宜,張燈結綵,渾然不知早已有數千山越軍民,化裝成各行各業的人潛進城來。

    打扮成獵人的張陟假裝買魚,低聲傳令道:「傳呂寨主口諭:兄弟們酉時前飽餐,準備完畢,耐心等待。子時一到,聽到哨聲,在三面城門起事;寨主也會從北門來會。眾人切記,得手後不得擾民!」

    「得令!」魚販小聲的說著。

    「鐺∼鐺∼鐺∼鐺∼」

    城守全禧還在夢鄉,四周卻響起了敵人來犯的警號。全禧半睜著眼,一時想不起生什麼事。

    「報!山越大軍突然來襲,把東、南、西三門圍住!守軍無備,一時抵敵不住,死傷慘重!」親兵在門口大叫。

    全禧還來不及反應,又跑了一個親兵:「報!有賊人打開北門,賊軍不知多少,後面車仗上全是兵器,一起進城了。城內許多人是山越假扮,拿起兵器攻擊我軍!」

    全禧嚇得腿都軟了,一時說不出話來。等到他反應過來,時間早來不及了。

    山越軍從北門大舉入城後,就空著北門不圍了。圍師必闕,免得敵人拚死抵抗,這是兵法的基本道理。當然,這主要出於李恢的擘劃。

    雖然打起安民大旗,還是有無數會稽軍民從北門逃出,不過來不及逃的也沒遭到厄運,因為山越族照李恢的要求,沒有擾民滋事。

    過了幾天,逃出去的人聽說沒事,紛紛壯膽回到城裡;雖然刀劍森然,卻真的沒有對這些手無寸鐵的百姓作何刁難,於是很快就安定下來。

    同一時間,丹陽、侯官都落入山越的掌握。由於侯官和會稽水6交通達,很快的在6家船隊及甄家的全力支持下,大批糧餉及精良武器裝備運送前來,使這批烏合之眾煥然成為一支山地勁旅。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