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三國誌之輔佐劉備

第三卷 荊襄霸業 第三卷 荊襄霸業第二百零二章 張任逞威 文 / 葉戀

.    在「前世」的記載中,張任由於不屈死節,沒有太多機會發揮他「蜀中第一名將」的才能。但現在情形已大有不同,想想他曾以少敵多,讓有龐統在的劉備軍在雒城關吃足苦頭,還差一點就全軍覆沒,可知其厲害。雖說是秦思雨的妙計,卻也不能說張任就是靠別人出名的。因為後來秦思雨走了,張任還是死死擋住劉備大軍,最後連諸葛亮都要「以力敗之」,可見其善戰有謀。

    在說服張任歸降後,陸羽曾與之長談,發現張任頗有謀略,加上張任與秦思雨的關係,便也不藏私,將自己研讀《遁甲天書》的心得借給張任,使得張任在兵法的造詣上更有見地。像這一次蜀軍大捷,靠的就是張任的計謀,先派人假扮伏兵,威脅這一路曹軍的糧草運補,讓曹仁擔心之餘,只能放慢腳步,小心防範,加上老天似乎站在蜀軍這邊,此時卻下起一陣冬雨,因此拉開了跟曹洪黑甲軍的距離。然後張任又針對曹洪禁不起激將的弱點,誘其深入而擊敗之。

    當然這也得太史慈能採納張任的建議。太史慈由於陸羽的關係,娶得陸婉兒,與陸羽成了姻親,自然陸羽也不吝指教。不過太史慈究屬猛將,雖有領導之風,終須謀略之士相輔。所以這次與張任合作,竟然一拍即合,相補無間,以攻為守,還逆戰局面,逼得曹軍掣肘之下,最後只能照陸羽等人所期望的,退回山東,拱手將關中地盤讓出。這倒是劉備帳下幾名軍師始料未及的。

    等到曹仁接到曹洪敗兵消息,趕到沮城來,已是次日中午。見折了大半兵馬,還有大將張合,曹仁也不由怒火攻心,痛斥曹洪道:「若非汝曾救丞相一命,便是仁賠上這條命,也抵不了這次之過!」

    曹洪面帶慚色道:「洪知罪,二哥也不必責備,丞相跟前洪自會交待。只是被其如此愚弄,實不甘心!」

    曹仁歎道:「汝今尚不思檢討,日後如何能擔大任?也罷,但須聽得進旁人諫言,方能成大事。汝須三思之!」

    此時顏良道:「今我二軍合兵,勝於蜀軍,當乘時進取陽平關,救出?義才是!」

    曹仁點頭道:「須得小心謹慎,再敗一次,我軍無翻身之機矣!」

    於是次日領大軍十萬,緩緩前行,離陽平關二十里下寨。

    捉住張合,太史慈與張任喜不自勝。回到營中,太史慈勸降張合,張合昂然拒絕道:「某雖不才,素知忠義為本。今失手遭擒,有死而已,豈能無恥貪生乞降!」

    太史慈道:「汝既知忠義,該當忠於漢室,布仁義於民;今曹賊欺凌聖上,殘民以逞,竊為忠志之士所不取。汝何必拘於小節小義,效愚夫愚婦之行?」

    張合怒道:「無丞相,聖上仍陷於長安,天下亦亂無寧日,百姓流離不知凡幾。丞相順天應人,禮賢下士,平亂息民,正我輩該當效忠,為使天下定一。似爾等方為逆上之舉,巧編名目,欲欺瞞天下人,卻騙不得我!今有死節而已,勿再誆言相哄!」

    一旁張任道:「張兄高義,任敬佩不已。昔在劉益州帳下,亦有此心;奈何一片肝膽,換來草芥之待。今張兄有勇有謀,既思忠義,當擇賢主以侍。曹賊也許待汝不薄,卻厚親為先。若如我等降將,本不思有何見用,劉使君卻以誠相待,委以重任。張兄大好身手,在任之上,只求一死,獨不為天下百姓著想嗎?」

    張合冷笑道:「我不似爾等抱負遠大,口才過人。多說無益,或剮或斬,悉聽尊便;要我忝恥歸降,絕無可能。」

    由於堅決不降,太史慈和張任只得將張合監禁起來,嚴加看管,打算交由劉備作定奪。

    此時斥候來報,曹仁率大軍而來。太史慈與張任定計,張任道:「曹子孝不比曹子廉,用兵有方,不如用誘敵之計。可這般這般。」太史慈從之。

    次日太史慈主動率軍前來搦戰,曹仁命曹洪守寨,自與顏良兵分兩路迎戰,遠遠望見山上隱有旌旗晃動。兩軍廝殺一陣,蜀軍大敗而逃,曹仁卻勒兵不追,只是觀望。果然一會兒看見埋伏的蜀軍漸漸退走。曹仁也收兵回營。如此太史慈一連五日搦戰,都是陣前故意敗戰,曹仁卻無論如何不中計。於是伏軍漸少,隨來搦戰的卻漸增。

    曹洪忍不住埋怨曹仁,曹仁道:「太史子義,名將也,用兵有奇,豈是易與?之前假敗,實為誘敵。我非不知糧草不足,但若其堅守,恐要取關恐更艱難,所以隱忍不發,耐心等待。如今時機已至,彼見我等不中計,可能會傾師來戰,此正一戰定勝之時。」

    一旁顏良道:「只怕仍是詭計。」

    曹洪怒道:「汝若害怕,只管守寨,讓我與哥哥聯手破敵便是!」

    曹仁喝斥曹洪,對顏良道:「我暗中觀察,伏軍越來越散漫;明日若見前軍戰敗,定然不及相應。汝可領一軍策應,必可一戰破敵。」

    曹洪道:「不如讓我當前部,如若有失,哥哥再領軍來相救。」曹仁一想也是道理,便答應了。

    第二日北風甚烈,蜀軍仍來搦戰,不料曹軍五萬已在寨前列陣;只見曹洪大罵道:「賊將敢來與我精兵一戰呼?」

    太史慈立馬笑道:「手下敗將,何敢言勇?待我破之!」即命全軍衝殺。

    曹洪怒氣填膺,挺身揮軍來戰。戰不多時,曹仁由後引兵殺來,蜀軍抵擋不住,大敗潰逃,曹軍隨後趕來。追趕到伏軍處,太史慈射出信號,果然伏兵大起;曹軍未退,卻見顏良領一軍策應而至,截住廝殺。不到一刻,伏軍明顯不敵,只能退回山上逃命去了。曹仁望見,心裡踏實,即命眾軍奮勇向前,捉得敵將錄為頭功,先取陽平關封萬戶候。於是蜀軍大敗,一路上?g兵弋甲。曹洪心切報仇,只顧向前追趕。

    不知不覺趕到一座山谷,多是亂石;只見蜀軍逃進亂石中。曹洪見太史慈只在前方百步處,便也追了進去。不料小道區折離奇,轉眼間跟?g了人,曹洪這時才醒悟中計,急忙下令後退,不料周圍突然喊聲大作,只見蜀軍在高處以弩石攻擊,曹軍死傷慘重,慌亂中多半走散,只數百騎緊緊跟隨曹洪殺出。

    到得出入口,正與曹仁合兵,不料張任早在兩邊伏下數重弩陣,此時發射,箭如飛蝗而至,魏軍一陣大亂,曹仁忙令後隊作前隊急撤;張任與太史慈卻領蜀軍由兩路殺來,曹軍大敗。正追趕間,顏良領兵殺至。太史慈見戰不利,方下令退兵。

    回到大營,清點損失,見又折了二萬餘人,曹仁心中好不煩惱。此時顏良獻策道:「太史子義乃大將,硬拚之下曠延時日,倒不如將計就計,詐敗而退,卻趁機分兵去取陽平關,讓其守尾不能兼顧。」曹仁欣然同意,連夜點兵讓顏良分兵三萬,趁夜繞道暗襲陽平關。

    第二天兩軍對陣,蜀軍在太史慈領軍下,奮勇上前衝殺。此時曹仁下令:「有進無退,回頭立斬!」於是曹軍死命前進,蜀軍中心突然後撤,排成馬蹄形,把衝過來的魏軍包住大半;曹仁識得厲害,急令兩翼前進,中軍後退。太史慈率軍追來,魏軍寨前箭陣齊出,蜀軍無法進攻,太史慈只得無奈退回。

    隔日太史慈再來搦戰,曹仁卻只是緊守不出。直到未時,風聲大作,捲起黃沙竟有遮天之勢。太史慈收兵回營,半途忽然醒悟,拍腿叫道:「糟糕!曹軍一定是趁虛去攻陽平關!」於是回營與張任商量,由張任起兵二萬趕往援救。

    顏良領三萬大軍夜裡悄悄起行,第二天午時到達,立即強攻陽平關。此時關上僅有孟達和七千守軍。曹軍架起數十架井闌,居高臨下,猛烈攻擊,只見關上關下矢石如雨,血流成河;蜀軍傷亡慘重,孟達憂心如焚,無計可施,指望援軍及時趕到,否則日落便有可能失守。此時張任趕到,遠遠望見,卻不驚慌,對眾軍道:「曹軍士氣正旺,我軍又兼程而來,疲敝不堪;不如暫時休息,待申時再行出擊。」於是分兵三路,由卓膺、吳蘭分領東、西二路當先殺至,自己居中策應。

    眼見城關將陷,曹軍正要歡呼,忽然聽到背後蜀軍殺來,顏良急調後軍回頭防守,只見東、西兩方來敵,立即分兵抵禦;卻不料戰了一刻,又一路軍隨後從中掩殺而至,強任率先衝進魏陣,一連砍翻十數人。由於天色早暗,張任下令全軍大聲?群埃?芫?恢?窬?叢?嗌你?壞榔淙??曰兀??e?攏?韻嗉?ゅ?直徽湃尉?又薪っ?槳耄?郎瞬抑亍q樟擠芰λ勒降猛眩?荒藶什斜?芙??吠嘶卮笥??br》

    曹仁見連戰失利,損兵折將,心中好不煩腦。此時曹洪道:「蜀軍連勝,必然鬆懈,不如今晚趁黑偷襲。」

    曹仁道:「我料蜀軍中必有能人之士,豈會無備?此去必敗無疑。」

    曹洪道:「哥哥若不放心,可隨後兩路策應。現下我軍尚眾,足能一拼。若能敗敵,則可直取陽平關,南鄭陷落只在指間,哥哥切莫遲疑。」

    曹仁聽了,果然怦然心動,一想也是好計,便於日落後點足三萬兵馬,由曹洪率人馬銜枚疾進,摸向蜀寨。曹洪遠望,果然見到蜀寨中燈火通明,樂聲喧囂。曹軍悄悄接近,突然發聲大喊,殺進蜀寨。卻不料突然樂聲停歇,一個人也見不到,燈火都是虛設,地上鋪了乾草,灑滿黑油,氣味難聞。曹洪知道厲害,大叫道:「又中敵計!快退!」曹軍大亂,爭先恐後出寨。忽然三通鼓響,蜀軍四面八方圍住,火箭如雨往寨中射來,原來寨裡地上全是定軍山黑油,一點即著,三萬魏軍在火中往來,只聽得慘聲連連。

    曹洪拚死殺出重圍,曹軍緊跟著逃出,爭先恐後,互相推擠踐踏,死者甚多。此時顏良已引第一路人馬策應而至,奮勇衝殺,蜀軍反被包圍,只能在吳蘭、卓膺帶領下奮力死戰。顏良舞槍直取二人,往來數十回合,吳蘭被刺落馬,被親兵拚死搶救下去,卓膺也右肩受傷,正在危急,忽然張任率軍殺來,包夾顏良;正激鬥間,又一路曹軍殺到,在曹仁指揮下將蜀軍圍困起來。張任見戰況不利,卻不慌張,只是指揮蜀軍全力往曹仁方向死戰。曹軍雖多,因包圍而力分,一時無法盡殲蜀軍。

    此時忽然流星快馬來報:太史慈趁曹軍傾巢而出,率五千人由小道而去,襲了曹軍大營。曹仁聞言大驚,正要傳令撤圍回救大營,太史慈卻已領軍殺至。雙方氣勢消長,蜀軍力戰之下,曹仁見戰不利,只得仰天一歎,收兵而退。蜀軍苦戰而勝,收拾殘軍,死傷過萬。張任自責不已,太史慈卻笑道:「所謂慈不掌兵,勝敗之際,豈有不帶傷亡乎?」張任本是嚴肅的人,聽了也釋然流涕。

    曹仁失卻大營,加上兩個軍團十六萬大軍如今只剩五萬人不到,沒了戰心,連夜後退至沮城休息。比及天明,與諸將商議道:「此次屢戰屢敗,多留無益,仁欲退保武街,再向丞相請罪。」

    顏良勸道:「不如在此堅守不出,牽制蜀軍,待丞相大軍順利攻下陰平、江油,再請調祁山大軍來援。否則我軍一退,蜀軍分兵兼程趕赴陰平、江油死守,便壞丞相大計。」

    曹仁歎道:「吾比之丞相差矣。蜀軍即或往援,亦阻不了丞相大軍。仁只怕留下來,連剩下的五萬兵馬都保不住。」於是下令全軍虛設旗致,假裝死守,其實大軍緩緩撤退。

    翌日蜀軍在沮城下搦戰,在弓弩射程外大罵曹操,曹軍只不作聲。到了未時,張任對太史慈道:「曹軍損兵折將,士氣低落。恐是故意牽制我軍,好讓曹賊成功奪取陰平和江油。今我軍既在此獲勝,不如分兵救援。」

    太史慈道:「吾也一直擔心子均和嚴老將軍能否守得住曹軍精銳強攻。此地便交洪烈,吾自領軍往援。」

    張任道:「將軍放心。」於是蜀軍退後陽平關,清點戰果,原來守軍八萬,前後大戰共死傷達三萬。於是留守軍二萬五千交由張任、孟達、吳蘭(養傷)堅守陽平關,太史慈則盡起三萬餘眾,與卓膺連夜趕赴摩天嶺救援。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