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我是師長范哈兒

第一卷 第八節 無川不成軍 文 / 黃初

    第八節無川不成軍()

    范哈兒在大廳中轉來轉去,直到出了一頭大汗,那剃得油亮的光頭上,明顯見了一絲汗珠,仍舊沒想出什麼萬全之策。

    「格老子!那委員長的位置蔣光頭當得,我范光頭怎麼就當不得!」范哈兒心中咒罵了一句。

    隨即卻是眼睛四掃,還生怕有人發覺了。

    其實也就是說說氣話,真正小人物出生的他,當然不可能真的一穿越,就馬上立志要稱王稱霸了。

    好在范公館伺候的下人,在看到自己家老爺在大廳中轉著思考事情,都自覺的退了下去,免得無意中招惹到他,惹來一陣責罰,所以范哈兒那些心思,並沒有第二個人發覺。

    剛才的念頭一起,心頭難免就開始有點多想。

    當然,他想的並不是當委員長。

    自己一個二十一世紀的人,來到了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不管是見識還是知識,都比這個時代的人要超前近百年。取代蔣光頭也許不可能,但真要努力努力,目標定小點,弄個四川省主席當當,或者是混成個西南王,應該還是沒問題的。

    現在正值一九三二,五年後就是日寇全面侵華,中國全民族統一抗戰的危機時刻,自己來到了這個世界,可不能眼看著國家被入侵,同胞被屠戮,必須有所作才是。

    如果僅僅是安於目前這個師長,不僅是自己的安全沒有保障,將來想為國家做點事,估計都得受好些人制約。

    要是自己以前是個大科學家,或者大商人,還可以選擇乾脆跑到美國去,搞科研商貿發展一下,再回頭支援國內,就能達到很好的幫助效果。但偏偏自己以前只是一個傻大兵,除了身高,真正沒啥特長的。真正最危急的時刻,也許只有獻上自己的幾兩肉,才是唯一能做的。

    現在有還一個選擇擺在自己面前,就是趁抗戰爆發前,再發展發展,盡可能的增強實力。一旦控制了西南地區,有了實力在高層說話,那可以做的事情就多了。

    歷史上,抗戰八年中,四川(包括西康省及特種部隊和軍事學校征的10萬餘人)提供了近300萬人的兵源充實前線部隊,佔全國同期實征壯丁1405萬餘人的五分之一還強!同時,四川出川將士傷亡人數約為全國抗日軍隊的十分之二,即陣亡263991人,負傷356267人,失蹤26025人,共計*萬餘人,居全國之冠!這絕對是一個悲壯的奇跡。

    由此產生了一句話,就是無川不成軍。

    當了西南王,大力發展工農業,偶爾用先進的知識和熟知的歷史作作弊,大力發展發展經濟,到時候憑著這實力大增的半壁江山,還有川中的龐大兵源,說不定抗戰的格局,就能由此改變呢。至少,以自己前世在部隊中的經歷,拿金錢打造出一支敢打善戰的部隊,應該還是有幾分把握的。

    范哈比較善良的,前面還在想怎麼保住自己的小命,思考沒有結果,就因為國家面臨的危險,覺得要獻出自己身上的幾兩肉了。

    格老子,難道又是骨子裡的袍哥思想在作怪!

    同時察覺自己思想的轉變,范哈面上微微一笑,並沒想把它改回來。

    大丈夫屹立當世,既不能苟且偷生,就要死得轟轟烈烈!不能保全自己,那就要有為國盡忠的覺悟。

    范哈的傻勁一冒出來了,定下了這個念頭,就再也不願意改變。

    腳下用力,再次快速在范莊大廳中走動起來,準備想想合適的為國盡忠之法。那樣將來國人所需要忍受的苦難,就可以減少好幾分。

    一旦有了現實一點的目標,范哈兒的腦筋,就變得正常了許多,進行相對理智的思考。

    要當西南王,首先肯定得像歷史上的四川王劉湘那樣,把整個四川給統一了。

    四川,是一個極為混亂之地,根據當時人的認知,解決四川問題,大抵有兩條路。一條是「中央由上而下」解決之道,另一條則是由下而起的「川民自決」之道。當然,還有由軍人解決的中層道路。

    可是四川軍人早已喪失民心,這條道路本就不通。從國民政府的處境和態度看,由中央自上而下解決的道路在事實上也不可能,因此,二十年代中期,「川民自治」思路也就得以延續下來。

    川籍國民黨人在這方面做了大量努力,他們認為,四川民眾事事都只曉得一個自己,不曉得有社會有國家。因此,要向他們宣傳三民主義,引起他們的國家觀念,提高他們國民的資格和做人的意識。與二十年代中期呼籲「川民團結」的觀念比起來,這一看法顯然更具全國眼光。

    而通過國民黨這一「組織」,而不是少數知識分子「個人」的力量,進行民智開啟的工作,也更合乎那一時期人們的集體主義共識。事實上,由於國民革命的迅速成功,三民主義的信仰,已經突破了「國民黨」這個具體的組織範圍,一時在社會上(主要是邊緣知識分子群中)具有了更為廣泛的號召力,國家觀念更是民族主義興起的題中應有之意。

    但問題是,作為執政黨的國民黨在四川的力量十分薄弱,根本無力承擔這一職責。國民黨在四川的基礎,最初是建築在少數先進同志的身上,沒有具體的組織,即或有,不過是掛著國民黨的招牌(有時還要取掉)。孫中山北上以後,宣傳的力量,漸及西陲,但不久,隨著國、共兩黨的分裂,四川黨部,也一分為二,彼此鬥爭,異常激烈,鬥爭的結果,還是被投機的軍閥一齊搗毀兩省黨部,國民黨在四川的基礎,幾乎動搖。

    事實上,國民黨的基礎建立在少數人的身上,更重視具體的組織,這是國民黨改組前後的一個重要區別。也正因為此,國民黨組織在四川呈現小組林立,勾心鬥角之相,且為軍閥利用,更足以使民眾消失其對國民黨的信仰。顯然,北伐以後旅外川人(包括旅外國民黨人)要改變四川行政權力的運作結構,使其國家化的努力並不成功。

    現在的四川,還是軍閥混戰,軍閥治川。國民黨的影響力,或者說是南京國民政府的影響力,微乎其微。

    范哈不知道上面這些理論,他頭腦簡單,只是翻看了一下記憶,知道四川國民黨影響力小,主要是幾大軍閥話事,並不去想原因。

    這情況既是好處,也是壞處。

    好處當然是范哈可以在四川隨意作為,不用擔心來自南京國民政府的政令干涉,壞處也很明顯,就是川中只能靠拳頭說話,自己熟知的一些理論和說辭,並不能改變自己的地位。三寸不爛之舌說服兩劉,更是想都不用想。

    其實真要想想,自己面帶憨笑,說話結結巴巴,卻又要像諸葛亮一樣舌戰群儒的和劉湘他們論戰,范哈就覺得這現象挺恐怖。

    還是現實一點好了,他現在可以走的,只有武力統一川中這一條路。

    現在手上有一個新編師,是劉湘這個善後督辦資助的,地盤只有暫時駐兵的萬縣港。而四川兩大巨頭劉湘和劉文輝,每人手下都有超過十萬的兵力,手上掌握著十幾個大縣的地盤,現在就要想將他們統一了,那絕對是十死無生的。

    相對來說,以這個時候四川軍閥經常反覆,隨時可能背叛在自己上級的普遍現象,自己將來反了劉湘可能引起的惡名,到是不用太多顧忌。最多被省外其他清高人士罵罷了,四川人自己,到是早已經習慣了,只要統一後給他們安定,大家肯定很樂意接受。向來講究實際的范哈兒,對於被外人罵幾聲,還是很能容忍的。

    兵力和地盤上不能相比,那就只有走質量路線了。

    抗戰前川軍戰力之弱,那絕對是聞名全國的。抗戰中川軍會犧牲這麼多,除了勇敢因素,前期的作戰能力弱,卻也是最主要的原因。

    這既是范哈兒無奈的地方,卻也是他最大的機遇。

    既然實力弱,那可以上升的空間就大。

    自己完全可以好好練一支強軍,讓自己的部隊戰力倍增,以一打二,甚至以一打三的擊敗川中同級對手。

    等把川軍統一了,再那麼同樣提升上幾倍戰力,抗戰中將會出現怎樣一種變數,真是非常值得期待!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