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我是師長范哈兒

第一卷 第三十六節 要人 文 / 黃初

    第三十六節要人

    范哈在外面收購股票和房子的事情,張芬並沒有插手,所以也沒有多聊。

    說的最多的,還是幾位太太切身的事情。

    上次隨煙土船一起到來的四位姨太太,給張芬和范哈兒添了不少事情。不僅讓范哈把大部分警衛都派去保護她們了,還花了大筆的銀元,用於她們的購物和消遣。

    好在現在上海剛停戰不久,繁華還沒恢復,她們在出去逛了幾次,買了些東西後,就抱怨了幾句上海灘也不過如此的話後,隨即息了繼續掃街的心思,回到家裡幾個人湊成一塊,嘰嘰喳喳商討接下來可以玩的事情。

    本來還想學趙、何兩位姨太太一起去讀讀大學,被張芬呵斥了幾句,罵她們根本不學無術後,從昨天開始,就四個人湊成一桌麻將,乖乖的打牌,沒再想過什麼花樣。

    張芬每次見到范哈,總少不得抱怨那四女幾句。

    對於她們這樣的情況,范哈其實已經很滿意了。只要她們不給自己添事,不偷人,想怎麼樣就怎麼樣吧。隨著現在局勢逐漸安定,房子的價格已經迅速開始恢復,自己名下的資產,正逐漸開始增加,花點小錢,還是很捨得的。

    所以很是安慰了張芬幾句,讓她不要和那四人一般見識。

    真正值得重視的是,前陣子杜家幾位太太預測的,張芬和趙、何兩位姨太太,將會聞名整個上海灘的事情,如今已經成了事實。

    那幾個和范家幾位太太爭辯的,可不是普通的大學生,而是出自名門的大家閨秀。最低的一個,也是上海國民黨部委員的女兒,其中一個是商會副會長的女兒,甚至有一個,還是已故大富翁哈同的養女。

    她們雖然驕傲,卻也並不是真正蠻橫的人,回去將事情向周圍人一說,將自己形象適當美話,又將對手適當誇大,自然就成了一件轟動圈內的大新聞。

    這些名門閨秀們,平常對於國家大事不一定熱衷,對於這種攀比性質的話題,卻是極為喜歡。

    事情一傳十,十傳百,很快,整個上海灘的名媛們,都知道從四川來了幾個厲害的女子,想要和上海灘的名媛們一較高下。

    就在今天,張芬那兒已經收到了幾份邀函,請她們三女前去某某公館做客。她不敢擅自做主,就向范哈兒提了出來:

    「……還竟然邀請我們去參加什麼『沙龍』,六姨太說是一種聚會,她們兩人都很想去參加。反正我是不清楚那種聚會是幹什麼的,所以也不想去。你說說,到底讓不讓她們去啊?」

    范哈本來也是個比較落伍的人,剛開始還沒想起沙龍是個什麼東西,聽了六姨太的解釋,才想起,那好像是一種西方上流社會的聚會形式。

    他聽到過有關沙龍的故事,還是說法國大革命時,那些革命貴婦經常開辦一些很開放的沙龍,就算再正經的文學沙龍,裡面也夾雜了很多桃色新聞。印象中,所謂沙龍大多有點不正經,對於這個詞的印象當然並不好。

    不過他也知道,這個時候的上海名媛們雖然很西化,但中國傳統的道德觀念,仍舊灌輸其中,真正特別開放的事情,好像從沒聽說過。最多一些花邊新聞,也大多是小報的捕風捉影。

    最後還是搖了搖頭:

    「滬上名媛,都不是那麼好相與的,普通接觸即可,真正融入她們,則大可不必。那些陌生的沙龍,還是不要參加的好。」

    「我也是這個意思。」張芬趕緊點頭。

    她更是一個守舊的女人,要是讓她在沒有丈夫陪同的情況下,去參加一些私下聚會,除了在自己家中還有可能,其他任何人家,她都是不敢隨便去的。

    「就怕上海灘的那些貴太太們不會就此罷休,要找回苗頭,會不會另外想辦法,對我們做些不利的事情?」

    「這個無妨,等她們出手了再說。明天你再和趙何兩位姨太太,一起去去趟杜公館,讓杜家幾位太太介紹你們認識那位鄭大廳長。有她保駕,絕對能少很多麻煩。」范哈笑著安慰張芬。

    上海灘藏龍臥虎,自己這位太太,看來已經認識到了這一點。

    在這麼個地方小心謹慎一點,確實還是很有必要的。

    等張芬滿意的離開,范哈發現沈副官還沒回來,靜下心來想想,突然覺得,自己手上可用人太少,似乎應該再僱傭一些人手了。

    雖然身邊已經有沈聰和大量警衛營的士兵,但除了沈聰勉強還能一用,其他人大都只能打打殺殺,具體事務基本執行不了。

    而現在手上需要處理的事情,卻是增加了不少。

    僅僅是那些已經增值房子,就需要一批人去看管。他並不準備長期持有等房價的最高點,而是想在價格漲到適當的高度後,就及時出手,換取現金來完成購買軍火的人,所以那邊隨時都要有專業人員盯著。

    范哈在上海的人脈,除了杜月笙外,就只有他新認不久的老師,後來「仁社」的老頭子張仁奎了。

    張仁奎,號鏡湖,山東滕縣人。早年販私鹽為生,加入青幫,為大字輩人物。他才是上海灘,真正最牛的青幫老大。

    北伐戰爭興起後,張仁奎出任軍事委員會高等顧問,為國民革命軍北伐出謀劃策,頗有贊助。據他的得意門徒韋作民私下透露,蔣介石曾在上海經人介紹拜張仁奎為師入幫。1928年10月,張仁奎在南通收上海法租界巡捕房華探督察長黃金榮為徒,真正坐實了青幫第一大佬的位置。

    張仁奎門下三四千個徒弟,其中有楊虎、蔣鼎文、韓復矩、陳銘樞、黃琪翔、孫桐萱、張鎮、黃金榮、董顯光、鄭介民、韋作民、張競立等。據說只有社會上層人物即文職是特任、簡任、薦任以上者,武職是將校以上者才有資格加入仁社,故有「一時國內海外群英並集於夫子之門牆」之說。

    而原來的范鵬舉,在上次來上海的時候,恰恰就是被老頭子收為了關門弟子,和杜月笙、黃金榮同輩。

    只是他畢竟拜師完,除了待在上海的杜、黃兩人還比較熟悉,那些南京擔任高管的「師兄」們,卻基本不熟。

    而且他的這些同輩師兄,大都身家顯赫,有好事時,估計大家可以湊在一起樂和樂和,錦上添花也很樂意。但真要想要求他們幫忙了,那肯定還得看他們心情。

    唯一的例外,就是杜月笙了,他不僅在上海灘手眼通天,而且絕對講道義,好結交,最樂於幫助圈子中的人。

    杜月笙出師已久,其實有自己的獨立社團,有自己的弟子,他們組成的就是「恆社」。

    恆社規模比仁社小了不少,但八百弟子中,各色各樣的人物都有,其共同特色為知識份子居絕大多數,人人擁有身家或事業。譬如說駱清華運籌帷幄,每則必中,陸京士、朱學范在政治和工人運動上是杜月笙的代表。工商業方面則恆社弟子裡另有不少出類拔萃的人物樂為馳騁。除上述發起人中若干青年工商鉅子外,還有國信銀行經理王叔和、安樂紡織廠長王得民、中華銅廠總經理余中南、祥生交通公司總經理周祥生、復興實業公司總經理侯國華、英商電車公司買辦胡於輿、鼎新染織廠總經理姚義璋、鮑利造紙廠總經理徐大統、協大祥總經理孫照明、杭州紗廠董事長張文魁、海新企業公司經理章劍慧、中華造船機器廠總經理兼廠長楊俊生、俊大華行和大華造紙廠總經理葉蔭三,

    凡此俱為經常接近的核心人物,他們在上海工商界是引人矚目的新銳工商業家,各自建有雄厚的事業基礎,而他們所掌握的龐大事業,便構成了恆社的衛星組織。

    相比仁社的那幫高官顯貴,范哈覺得,他還是更樂意求助杜月笙手下恆社的這幫子精英人才。

    看來,自己還是得再麻煩這位師兄一次了。

    也不用每次都親自找上門,一個電話掛過去,杜月笙那邊就答覆過來,讓他手下第一號大將楊管北過來,幫忙挑幾個人給范哈兒使喚,事情辦完了,或者中途對這些人不滿意,直接趕他們回來就是。

    如果有事情楊管北解決不了,再直接找他就行。

    總之一句話,在上海灘,你范老弟的事情,就是我杜月笙的事情,有問題直接找我。

    因為最近剛剛完成了一筆煙土交易,杜月笙心情正爽,對於送這批煙土來的范哈兒,也顯得格外客氣起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