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我是師長范哈兒

第一卷 第一百十四節 滇緬鐵路公路 文 / 黃初

    第一百十四節滇緬鐵路公路

    范哈兒這個建議,靈感當然來自於歷史上著名的的滇緬公路。

    歷史上,在1935年時,蔣介石就預見到一旦中日戰爭爆發,中**隊將不可能守得住東部沿海地區和內地平原地區的城市,最終國民政府必將退守西部。正是考慮到有可能出現的危機,才於1938年正式開始修建滇緬公路。公路與緬甸的中央鐵路連接,直接貫通緬甸首都仰光港。

    現在英緬政府正在進行滇緬之間道路修建的勘探性研究,在某只不知名蝴蝶的推動下,比蔣介石計劃的道路計劃還要早了麼幾年。但還是和歷史上一樣,不僅有公路勘探計劃,還有鐵路勘探計劃。尤其是這條鐵路,計劃是直接從緬甸的中央鐵路系統延伸出來,將會最終通往雲南昆明,是緬甸殖民當局真正很想修的。

    因為這兩年隨著中國西南地區的發展,川、黔、滇等省經濟越來越發達,出產的礦產和物資也越來越多,人民富足、工業發展之後,對歐美商品和設備的需求,同樣也越來越大。如果能在緬甸修建一條通往中國西南地區的便捷通道,毫無疑問馬上將成為一條繁忙的商貿要道,給英國的緬甸殖民政府帶來巨大的利潤。

    「哈哈哈,督辦閣下請放心,修建滇緬鐵路,本來就是我們英緬當局很早前就確定的一項計劃,本來還想取得貴國南京國民政府的同意,現在既然你這位西南聯盟總指揮答應支持,那效果更好,我們的勘探設計馬上可以完工了,只要我們各自政府的批文一下,資金再到位,鐵路工程隨時可以動工。」盧思德一說起這個,就來了興趣,對范哈兒的態度,都格外友好了幾分。

    早在十九世紀末,英國殖民主義者垂涎滇西豐富的礦藏資源,企圖從已歸屬英國的緬甸築路入滇。1907年,駐滇英國領事照會雲南總督,提出從緬甸修築鐵路經滇西的騰越進入雲南,路權歸英方。鑒於中法滇越鐵路喪失主權的教訓,政府和滇人都提高了警覺,不敢再讓路權與外人。經滇人力爭,清政府遂與英使達成協議,議定滇緬鐵路各修各界。

    隨後,滇紳陳榮昌以滇緬路權已爭回,便呈請滇督將修建滇緬鐵路事務歸入滇蜀鐵路一併辦理,改名為滇蜀騰越鐵路公司,後公司又歸並雲南省公路總局。1935年,公路總局派人前往勘測從祥雲縣的清華洞起,至滇緬交界一段的鐵路線,長約400餘公里,建築費估算約法幣1820萬元,但歷史上最後僅鋪設了昆明到了安寧一段,就因為日本入侵,中斷了修築。

    盧思德這個約翰牛雖然很驕傲,但也很勢利,在看到西南地區爆發的經濟潛能後,認為確實應該重新審視眼前這位大軍閥了。至少在修建鐵路上,自己是很樂意放下臉面,來求這位督辦配合的。

    所以范哈兒很難得的看到,盧思德的臉上,隱隱帶了一絲謙卑。

    「盧思德總領事,這條鐵路一通,你們的緬甸當局,可絕對會是賺得朋滿缽滿啊。到時候你這個貢獻卓著的英國西南地區總領事,肯定也會因此被貴國政府獎賞吧!」

    「哪裡,哪裡,這條鐵路對我們雙方都很有利,但還要范督辦的支持才行。」盧思德卻是有點低聲下氣的在奉承范哈兒了。

    之前英國政府容忍范哈兒指手畫腳參與印支半島事務,想讓他幫忙支持這條鐵路修建,也是一大原因。只是他們沒想到,這邊還沒想怎麼說服他,這范哈兒自己就提出來希望英國加快鐵路修建,他們當然是求之不得,中間任何一絲差錯,他們都不希望發生。

    因為現在這條滇緬鐵路可能帶來的豐厚利益,已經遠遠比歷史上估算的要高,英國政府在這次的滇緬鐵路修築中絕對不願意錯過。不僅對於各種資源、特區類的要求基本放棄,甚至還對雲南的龍雲表示,願意對中國境內的鐵路段進行貸款援助,條件就是盡快完成這條滇緬鐵路的修築。

    「總領事館已經收到國內指示,只要范督辦願意在人員、資金、政策全力配合,那英國政府,同樣也將全力支持范督辦在四川權力的維續。」

    這才真正支持范哈兒的表示,認可了他地位和利益。

    英國人計劃中的滇緬交通要道,可不是像歷史上最終出現的那樣只是一條公路。相比較與運力有限的公路,英國人更相信鐵路的運量,所以這一次,他們實際計劃中最想修建的,當然是一條滇緬鐵路,只不過修建難度,稍微比歷史上要稍微小一點,起碼沒有了日本人的軍事威脅。

    「修築人員、資金和政策,絕對沒有問題。」范哈兒笑著向盧思德保證,「我從雲南龍主席那兒得知消息,他已經責成雲南省公路總局盡快開工。只是盧思德總領事,我還要冒昧的提個建議,為了滇緬之間的交通能夠盡快完成,在這條鐵路修築的同時,我們是不是也一起盡快開工滇緬公路的建設?」

    後世修成的滇緬公路,基本由中國人修建,靠著二十幾萬的民工,辛苦工作了將近一年,才宣告完工。原本是為了搶運中國政府在國外購買的和國際援助的戰略物資而緊急修建的,隨著日軍進佔越南,中緬之間的滇越鐵路修築中斷,滇緬公路竣工不久成為了中國與外部世界聯繫的唯一的運輸通道。

    「這個……」盧思德沒有馬上答應。

    現在計劃修建的這條鐵路交通大動脈,修建所需要花費的時間和金錢,當然也不是一條簡單的公路所能比擬的,但他將會帶來的巨大收益,同樣不是一條簡陋修建的公路所能相提並論的。

    不過最後想想,多修建一條公路,英緬當局肯定也還是能收回好處的,總不是壞事,而且計劃中也對公路的修築,進行了提前勘探,所以就很爽快的應承了下來。

    「我會將范督辦的這個要求轉告緬甸當局,想來應該不成問題。」

    「如此真是太好了!」范哈兒高興的連連點頭。「一定要快,到時候公路提前修通了,還能對修築鐵路提供一些幫助也不一定。」

    鐵路當然重要,但公路作為補充,同樣重要。戰爭中最重要的,同時也是最容易遭到破壞的,就是交通道路。

    歷史上的滇越鐵路,因為被日本人的飛機在中間炸斷了,導致囤積在越南海防的大量物資無法運回國內,損失極為慘重。而公路,雖然運量遠遠不如鐵路,就算被中間被炸斷了一截,只要汽車兵自己想方設法簡單修補一下,也能讓交通繼續運行起來。

    范哈兒甚至計劃,除了某些險要地段,大部分地區可以讓公路和鐵路並行修建,不僅直接加快鐵路的修建便捷性,就算鐵路發生意外,還可以把火車上上的物資,直接轉移到汽車進行運輸,貨物通暢可靠性肯定要增加不少。

    年前在聽到英國緬甸當局的這條鐵路修建計劃後,范哈兒甚至激動的立刻公佈了成昆鐵路的修築招標方案。無身份限制的向全球進行公開招標,唯一的要求,就是在三年時間你,必須修築完成這條鐵路幹線,而期間,范哈兒、劉文輝、龍雲三位大軍閥,將會全力配合這條鐵路建設。

    這一招標,最終被已經開始運營的成渝鐵路公司,也就是范哈兒、劉文輝、沙遜家族、哈同家族等幾大勢力聯合組成的鐵路公司,所中標。得標後,成渝鐵路公司已經同時已經在成都和昆明兩個點,雙向一起開工,快速修建起這條困難重重的成昆鐵路來。

    趁著境內連續幾條鐵路的動工修建,西南三省一區,從山東、河北、河南等地招募了大量民工。使這其中本來可能會流向日占東北地區的國人,最終選擇進入內陸西南地區,為將來抗戰,保存了幾分人力和後備軍力。

    等到滇緬鐵路、成昆鐵路一修建完成,加上已經修築了一小半的成渝鐵路,到時候西南三省一區,必將真正串聯成一塊,並且直接和海外溝通。

    加上滇越鐵路(中國連接越南的鐵路幹線,滇越鐵路滇段稱昆河鐵路,於1903年10月開工修建,1910年1月正式通車。)從中國昆明至越南海防,全長854公里,分為越南段(即越段)和雲南段(即滇段)。這樣一來,中國的西南地區,再也不會是只能依靠東部港口和海外溝通的偏遠地方,中國的戰略縱深,立刻會大大加強。

    緬甸的仰光港,同樣將會西南的貨物和人員進出港口。

    1934年,英國和暹羅在曼谷就運河事件,進行正式會談。

    由於之前各方已經頻頻向暹羅和日本施加了壓力,所以這一次談判,很快就出了結果。

    讓人稍微意外的是,這次談判英國雖然讓暹羅取消了運河修築計劃,但讓令暹羅人更滿意的是,他們用「同日本接近」這一屢試不爽的武器,在同英國的關稅及貸款談判中奪得了一些相當有利的條件(1935年,英國就不得不將其對暹羅貸款利率從6%降到4%),這些甜頭反過來進一步推進了暹羅上層人士與日本靠攏的決心。

    暹羅軍政府的這種變化,英緬當局和法國在印支半島的殖民當局,都注意到了。

    他們都不能容忍,在已經有兩大勢力的印支半島,再插入一個強勢的日本,所以很快取得默契,開始共同排擠日本在暹羅的勢力擴張。

    而由於和歷史上不一樣的是,范哈兒領導下的中國西南軍閥聯盟,實力增加了很多,對這一地區的影響力,也猛然擴大不少。在英國人的支持下,范哈兒保證不會染指印支半島,侵犯兩個傳統大國利益後,他也被允許有條件參與排擠日本勢力的行動。

    出現這樣的情況後,范哈兒不僅和英國的關係,開始逐漸變得親密,就連和法國的關係,也開始從一般,變為日益熟絡起來。

    范哈兒對於這樣的結果,已經很滿意,外交這樣就夠了,他現在更熱衷於的,還是自己境內的建設。

    1934年,對他來說,毫無疑問是非常重要的一年。

    不僅是政治上取得西南聯盟總指揮的地位,更重要的是,境內開設的幾個指標性工廠,都開始結出豐盛的果實。

    綦江的鋼鐵廠,在經過一年多的建設後,終於開始全面投產。

    1933年底時,每月的鋼鐵產量還不過幾百噸,到了1934年,第一個月的產量就超過一千噸,隨後逐月遞增,開始源源不斷的向重慶、四川、雲南、貴州等地,提供鋼鐵和生鐵原材。

    而隨著鋼鐵廠更大規模第二期工程的順利建設,採用了美國全新鋼鐵冶煉設備的二期工程,單月的產量就不會低於六千噸。等到三期投產以後,這個綦江鋼鐵廠,產量將不會低於20世紀初的漢冶萍公司,年產十萬噸鋼,絕對不在話下。

    而范哈兒在掌握了劉湘的地盤,再清查境內的部分工業數據後,發現他名下地盤的鋼鐵實際產量,並沒有他想像中的那樣小。

    30年代初期,整個四川擁有三四十家小型鋼鐵廠,他們大多分佈在出產鐵礦的范哈兒控制區,即便這些鋼鐵廠規模都非常小,但是每年的產量,鋼和生鐵合起來,好歹也有幾百上千噸的樣子,總數那麼一加,整個四川的鋼鐵產量,就算不計他的綦江鋼鐵廠,也有上萬噸的數目,雖然他們大部分鋼鐵質量不佳,但好歹也是鋼是鐵。

    正是通過對自己境內和西南聯盟其他幾個軍閥地區的工業統計,范哈兒才真正意識中國作為一個大國,擁有4.6億人口和1142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擁有豐富的資源,就算基礎再怎麼薄弱,各地數據加在,總數也還是相當可觀。

    當時的中國只是個虛弱的農業大國,工業基礎非常薄弱,豐富的資源未能得到充分的開發利用,工業總產值不過13.6億美元,在國民經濟總產值僅僅佔10%。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