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我是師長范哈兒

第一卷 第二百五十六節 重慶諜影 文 / 黃初

    第二百五十六節重慶諜影

    在重慶召開的抗日戰略安全會議,簡稱重慶會議,對於今後的抗日工作,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本來在會議召開之前,這個由西南聯盟發起召開的安全會議,各方的關注度和支持力度並不高。像『共產』黨等派系的領導人,都是在會議快召開前,才臨時請來的。但是最後,等這個會議真正開始,各方都認識到,在日寇侵略將國家弄得一團糟,社會秩序、政府結構和人民生活全面受到破壞的情況下,也確實需要好好研究討論一下,在抗戰時期,在戰時狀態下,國家和人民,應該怎麼樣應對,才能更加有效,更有安全的,渡過這個艱難的非常時期。

    其實此前,國民政府已經認識到戰時非常情況,一度設立大本營,後又決定放棄大本營的組織形式,仍以軍事委員會為軍事首腦機構,同時對政府行政部門重新組合。

    這些政策和措施,毫無疑問都非常混亂,直到這次重慶抗日戰略安全會議以後,所有的各行各業,政府組織等,才真正算是走上了戰時軌道。

    國民政府行政經濟機構進行了大的調整,在原行政院實業部基礎上設經濟部,將原國民政府建設委員會、全國經濟委員會水利部分、原軍委會第三部等併入;軍委會資源委員會改隸經濟部,軍委會工礦調整委員會改組為工礦調整處,也歸經濟部直轄。翁文灝擔任部長的經濟部,成為國民政府一切工商、農林、水利事務的總轄機關。國民政府的經濟也由戰前的準備和戰初的緊急應對,轉入戰時的建設時期。

    會議最後得出的很多條例和規劃,都是以戰時為開頭,這就很好的說明了問題,這些條例和規劃,都是針對現行情況下的最直接有效措施。

    但是非常有意思的是,各派系雖然在這次重慶會議上,達成了一系列的協議和決策,但是會後,卻是又分別指定了各自統治區域下的具體措施。

    其中,國民黨制定的戰時綱領名為《非常時期國家安全指導原則》,而『共產』黨的戰事文件則是通過一個中央委員會的第幾次全會聲明,范哈兒西南集團的最簡單,就是一個《抗日戰時綱領》。

    不論各方的具體名稱有什麼不同,但有一點還是非常明確的,就是他們的具體措施,基本根據這次重慶會議的成果制定。

    從這一點,自然就可以看出這次重慶會議的重要性。

    實際上,這樣一次重要的會議,不可能沒有任何雜聲。

    當會議還沒開始的時候,老蔣的軍統和范哈兒的袍哥會情報組織,都陸續收到了大量間諜入境的消息。

    這裡面,有一些是英法美蘇等其他國家的情報人員,但主力,毫無疑問還是中國此時的交戰敵國日本了。

    雖然早前幾年的時候,日本派駐重慶和西南的情報機構,曾經遭到范哈兒袍哥會情報組織的大力打擊,尤其是重慶市,起參謀部下屬的情報組織,幾乎在重慶遭到全軍覆沒,其實作為這個情報機構在中國第一負責人的日本總督松井石根,也曾遭到軍部斥責。

    不過這一次,日本間諜捲土重來,卻已經不僅是他們參謀部請把機構一家的事情。

    早在南京國民政府決定遷都重慶的時候,日本就立刻加大了對重慶和西南的情報收集偵察任務。而作為這一次任務的新主力,卻並不是軍方的間諜機構,而是日本一直半公開的官方情報機構「滿鐵」。

    日本「滿鐵」的全稱是「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1907年在大連成立,自成立之日即開始收集我國的政治經濟情報。

    雖然他們的手段和專業程度,可能不如軍方參謀部的間諜,但是滿鐵在中國落地生根發展幾十年,他的很多成員和間諜,早已經達到了准中國化的程度。很多在幼時即被派入中國潛伏的間諜,經歷了中國的幾次大動亂和社會變革,此時中國哪個反間諜機構,還能辨認清楚他們的真正身份啊。

    而且自抗戰爆發後,大量躲避戰亂的難民,就蜂擁進入重慶和西南各地,即便范哈兒在戰前,就已經有了各項針對性的安排,但是真是事情來臨了,還是難免出現一些不夠嚴密的地方,被日本的那些間諜偷偷潛入,完全不可能察覺。

    不過范哈兒的情報機構,對於這也完全有所預料。

    不怕他們潛伏進來,只要他們不出手竊取情報,那就讓他們一直潛伏者好了,反正不會立即造成上海,而如果他們膽敢出手,則必須雷霆出擊,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則比抓獲。

    自1938年以來,范哈兒的袍哥情報組織和戴笠的軍統探員,已經抓獲了幾十名的日本間諜,而且基本是在他們未造成損失前,就順利抓獲的。

    但是當重慶會議開始的時候,重慶的這兩個反間諜機構才發現,潛伏起來的日本間諜,竟然有這麼多。而且很多名義上是逃難到重慶的中國人,被抓後,甚至不知道他們的身上,到底是不是真流著中國人的血。

    為了抓獲更多的間諜,袍哥會和軍統雙方合作,擺下一個引蛇出洞的套子,準備好好逮一批日本間諜看看。

    而這個套子中的誘餌,也是十分真實,就是針對現在日軍華北戰事順利,即將展開的徐州會戰,進行最高統帥部層面的決策。

    這次最高統帥部召開關於徐州會戰的會議,並沒有在防備嚴密的范莊進行,也沒有在老蔣住處劉公館舉行,而是選擇了華麗的宴賓樓中召開。

    如果是前面兩個地方,日本間諜根本不可能有機會在短短的會議期間就取得情報,最多只能會議結束後,從與會的各個高官那兒竊取。

    但是對於反間諜程序非常專業的**高層來說,對會後的保密安全工作,當然也會有一番周密的安排,實際想從與會將領那兒竊取情報,也基本不大可能,所以在一探查到軍事會議將在宴賓樓舉行,日本的間諜機構,就立刻開始瘋狂行動。

    「嘿嘿……這些宴賓樓的廚子、夥計可真倒霉,我親眼看到一個已經被別國間諜取代的夥計,再次被日本間諜給暗殺替換了。」在一處距離宴賓樓幾百米的塔樓上,透過窗戶縫用望遠鏡監視的黑衣人,低聲的自語了一句。

    不過他的這句自語,卻是得到旁邊人的回應。

    另外一個同樣用望遠鏡監視的黑衣男子,冷笑著說了一句:

    「你們設的圈套,可真是夠陰險的,竟然拿那些無辜的夥計、廚子作為誘餌,也不知道他們泉下有知,不知道會不會找你們那兩位韋當家索命!」

    「哼,相比你們,我們可是人性多了,至少還給那些廚子夥計的家人送了安家費,而且在會議召開前,也以維安為由,清退了大部分的夥計和廚子,剩下的這幾個傢伙,不是以前手腳不乾淨,就是作風有問題,死了也是活該,他們要是真來索命的話,我們的審訊房中,可是還真缺幾個黑心鬼來做做實驗了!」剛才說話的那個黑衣人,冷哼著回答。

    這兩個人,正是范哈兒的袍哥情報組織和軍統的密探。

    「好了,老兄,我可不和你爭了,這次我們老闆有命令,晚上會議結束後,就是抓捕這些日諜的最佳時機,你老可千萬看準了,別讓那些面孔跑出我們的視線!」這次的這位,顯然是屬於軍統戴笠戴老闆手下。

    「當然不會!」另外一個屬於袍哥會情報組織的成員,卻是笑著擺弄了一下手上的東西。「這個步話機雖然笨重,和戰場上的東西相比卻是輕了很多,而且也是無線的,嘿嘿,有了這東西,我們的人甚至可以背著他們滿大街亂跑,然後聽從我們的敵人定位報告就好了,哪裡還會讓人跑了出去!」

    這個傢伙手上拿著被稱為步話機的東西,實際上有三四塊磚頭大小,比後世的大哥大還要龐大好幾倍,但確實比戰場上通訊兵用必須背在背上的專業步話機,要小巧了好幾倍,而功能上,卻是已經可以和戰場的步話機達到同樣水準了。

    1938年7月7,在抗戰爆發一週年之際,重慶宴賓樓舉行的抗日戰略安全會議順利閉幕,同時,在宴賓樓中秘密舉行的關於徐州會議的軍事部署和商討,也同時結束。

    就在當晚,重慶憲兵司令部、重慶市警局和軍統、中統等中央部門配合,在全城出擊大索,以捉拿日諜的名義,一舉捕獲一百餘人。

    其中不少甚至是從平津上海等地躲避戰亂來到重慶的華人,事情一出,輿論持續關注,但是隨後,經過軍事法庭和民事法庭的聯合審訊,這些要麼是冒充中國人的日諜,要麼是真正當了漢奸間諜的人,他們的真面目,一一真實的在世人面前揭下。

    這次的重慶間諜事件發生時,他的關注程度和引起的討論,甚至還超過了重慶會議的閉幕。

    隨著那些日本間諜的身份確認,范哈兒的西南當局立刻趁勢提出,「肅境安民、保密防諜」的口號,在整個統治區內,展開了一次浩浩蕩蕩的反間諜工作。

    在基層百姓的配合下,不僅大量的日本間諜被抓了出來,紛紛絞死或者槍斃,還有很多屬於國共兩黨,以及外國派駐機構的情報人員,也在「無意」中被發現,要麼禮送出境,要麼乾脆直接交給當事人領導。

    在范哈兒返回重慶一個月後,整個西南的局勢,再次開始恢復到他離開前差不多的樣子。

    即便現在是在抗戰之中,即便重慶被劃為了國家的臨時首都,但是西南這三省一區那麼大片地方,卻還是屬於范哈兒和他的盟友旗下。

    至於中央政府對西南的干涉和控制,至少在短期內,是不用想的。

    雖然重慶和西南還有很多重要事情需要做,尤其是范哈兒本來準備和美國新任駐華大使兼駐重慶總領事的會談,也還沒來得及舉行。不過到了7月底的時候,范哈兒還是不得不準備再次離開重慶了,因為前線的戰事,再次起了變化。

    日本人在狡詐的拖了兩個月後,終於還是和英法美三國談崩了。

    不過這次的談崩,並不是因為英法美三國沒耐心,準備和日本攤牌了,而是國際局勢發生了變化,英法兩國夥同德國,正式在慕尼黑,舉行秘密會議,但不知道從那兒冒出來一條消息,聲稱在慕尼黑舉行的三國秘密會議,其實內幕和正在上海舉行的英法美日四國會議一樣,其實是在打著瓜分捷克斯洛伐克的主意。

    這個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了整個歐洲的震動。

    雖然英法兩國施行綏靖主義,有他一定的民意基礎,也有兩國現實的利益需求,但是無論如何,在公開的,公眾大部分的態度,還是願意站在「公正」的立場上看待問題的。如果慕尼黑的會議國,涉及到了捷克斯洛伐克參加,那也許各國輿論也就僅僅是保持關注罷了,譴責根本提不上。

    但現在英法兩國撇開捷克斯洛伐克這個當事國,背著他和德國商量處理蘇台德地區的事情,自然立刻引起了強烈的反彈,輿論幾乎是一邊倒的譴責英法德三國。

    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僅英法兩國代表感覺下不了台,就是希特勒,也感覺因為這和自己以前「光明正大」的形象不符,有點不好意思面對公眾。

    捷克斯洛伐克領導人,公開抵制慕尼黑會議,稱絕不會服從於這個陰謀。

    在這樣的情況下,歐美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歐洲去,而日本卻自認這個時候,正是以一場勝利,來改變對英美干涉的最佳有力回擊。

    所以,中日兩國的一次新的戰鬥,就被擺上了檯面。

    而這個戰場,雙方都有事先預料,肯定是日軍佔了優勢,並且對後繼發展至關重要的徐州會戰了。

    日軍立刻開始積極調動兵力,並且加強原來的參戰部隊。

    而**方面,在此前,已經利用日軍暫未發動大規模進攻的間隙整軍,對全**隊進行了武器裝備及兵員的補充,以恢復、提高軍隊的戰鬥力。尤其是對徐州一線部隊,更是加強了運作了。

    隨後更是公開以違抗命令、擅自撤退罪,依法處以韓復矩死刑,公開斬殺不戰而退上將,以震懾士氣。法辦韓對於督促廣大政府軍隊官兵作戰及提高軍隊的抗戰士氣,起到極大的作用。

    韓復矩正法,綱紀樹立,各戰區官兵為之振奮,全國輿論一致支持,韓復矩原部第3集團軍在孫桐萱指揮下亦奮勇與敵作戰。在此之前,黃河以北作戰部隊輕於進退,軍委會的命令各部隊陽奉陰違,經此整肅,無不遵行。

    戰區長官李宗仁趁機公佈作戰計劃,守備黃河南岸的第一線兵團,直接守備黃河兩岸,置重點於濟南及其以西地區,分置有力預備隊於濟南、泰安附近,並於黃河固守河岸,不得已時應確保直後方各要點,勿使敵擴大區域或威脅**主力側背。

    守備海岸的第一線兵團,連接守備海岸各要點,阻止敵人登陸,並置有力預備隊於諸城、日照、東海間地區,以機動策應海岸直接守備部隊,挫折敵登陸企圖。敵已登陸時,亦須固守既設工事線,竭力阻止敵趁勢發展。

    第二線兵團位於徐州附近,添築徐州附近國防工事,並準備利用津浦、隴海兩線,應援第一線兵團作戰。

    戰區作戰目的和成果,則是為確保山東要地為目的,以現在前方部隊直接守備東海、青島及膠東半島各海岸,沿黃河阻止由津浦北段南下敵軍;以後方部隊集結於徐州、商丘一帶,準備策應。隨後部署第3軍團(第40軍並指揮炮兵第6團)右翼連接第三戰區,守備由舊黃河口亙連雲港倉口海岸,置主力於東海、連雲之間,阻止敵人登陸。其司令部位於東海。

    第3集團軍(第12軍,第55軍,炮兵第1、第2重迫擊炮團,並指揮山東省保安司令部)右翼連接第51軍,於青城至張秋鎮黃河南岸佔領陣地。其配置:濟陽以東一旅,濟陽至長清一師,長清至平陰間一師,平陰以西一旅,其餘為預備隊,控置於濟南、泰安、滋陽(今兗州)濟寧、巨野、鄆城之間;並派遣有力之支隊及游擊部隊,於黃河以北廣行搜索及襲擊,以防敵渡河。其司令部位於泰安,設指揮所於濟南。

    第11集團軍(第31軍、炮兵第15團)以一師位於商丘、碭山間,一師位於柳泉、利國驛間,一師位於徐州。

    司令長官部設於徐州,參戰部隊共計為六個集團軍,以及一支分艦隊,其他預備隊則還有兩個集團軍。

    同時最高統帥部也發出命令,讓第七戰區長官范哈兒,隨時準備出兵機動支持徐州戰區戰役。

    范哈兒領命,於七月下旬乘專機返回南京。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