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我是師長范哈兒

第一卷 第二百五十八節 激戰 文 / 黃初

    第二百五十八節激戰

    為進行南進作戰,日軍第2軍第10師團於八月處組成了以第33旅團為基幹的瀨谷支隊。8月1日,瀨谷啟少將替代田榮次郎少將,任第33旅團旅團長。其編成為步兵第33旅團、野戰重炮兵第1旅團、獨立戰車第10、第12中隊、工兵、通訊、汽車和衛生等各一個中隊。

    雖然這支南下支隊,在編製規模上並不是很大,僅僅相當於一個師團。但這支部隊擁有的重火力和戰車,卻是在日軍中極為罕見的加強編製。

    這麼完全以運用裝甲重炮裝備的部隊作戰,實際上在此前的中日戰爭,還沒有超越的先例,但是這一次,寺內壽一卻是明顯準備主要以戰車作為先導,以機動重火力為突破口,打通日本南下作戰意圖的戰術安排。

    日軍的機械化部隊,實際數量不多,而且僅有的部分,也大多集中在關東軍和本土精銳師團。投入華北戰場的有幾支,但在華東華中戰場,卻因為受地形限制,動用的次數和規模,實際上都非常有限。現在作為平原地帶的徐州,卻是非常適合機械化步兵和裝甲戰場部隊的應用,但是寺內壽一這麼做,有沒有為其他戰場演習的意思,中國方面就不得而知了。

    瀨谷啟於8月8日到達兗州接任支隊長,當日晚20時接到第10師團「作甲第119號」命令,令其作好進攻準備,以便在適當時機擊滅津浦沿線之敵。師團參謀長堤不夾貴大佐還同時下達了書面指示,要求該支隊以主力攻擊時,須先進入界河附近,爾後按當時情況,期望能一舉追至滕縣南面地區。

    8月13日,第10師團師團長接到第2軍令其擊滅大運河以北之敵的命令後,立即又向瀨谷支隊下達了應追擊到臨城的補充指示。

    中**隊的第五戰區第22集團軍,發現當面之敵從8月4日起,不時以小分隊向第125師陣地實施威力搜索,日軍飛機也頻繁進行空中偵察,立刻判斷日軍將發起大規模進攻。

    為將敵軍阻止於滕縣以北地區,8月10日前後,孫震重新調整部署:將控制於臨城地區的總預備隊第122師師部及第364旅移駐滕縣,將第124師師部亦由利國驛移駐滕縣,並任命第122師師長王銘章為第41軍前方總指揮,統一指揮第122師和第124師。王銘章將第122師的第364旅部署於滕縣以北約8公里的沙河一帶構築陣地,加強正面防禦的縱深;令第122師的第366旅進出至滕縣東北約50公里的城前地區,掩護第45軍第一線部隊的右側翼。

    這時第45軍第125師的第375旅主力在界河東西之線,第373旅主力在普陽山,第127師主力在龍山地區。

    8月14日拂曉,日軍瀨谷支隊在飛機、戰車掩護下,從兩下店開始向中**隊的陣地進攻,很快突破了石牆、下看埠、白石山以及香城等前哨陣地,進至深井、界河、普陽山及龍山等主陣地帶以北之線。第22集團軍第一線各部依托既設工事頑強抗擊。日軍猛攻竟日,中**隊雖然傷亡甚眾,但陣地屹然未動。

    15日拂曉,日軍除繼續由正面進攻外,還加強了兩翼的攻勢,並企圖迂迴至主力陣地側後。右翼龍山一帶因地形有利,又有第127師主力防守,所以形勢尚穩定;左翼深井方面,第370旅力量薄弱,傷亡太大,形勢危急。王銘章急調滕縣城中僅有的一支戰鬥部隊——第124師的第372旅至深井以南的池頭集建立第二道防線,以掩護深井第370旅之後背,並加強縱深防守能力。

    由於第22集團軍的作戰指導是企圖以陣地防禦將日軍阻止於滕縣以北,所以在日軍進攻前後逐次將主要戰鬥部隊全部部署於滕縣城北各地,滕縣城關地區僅有第122、第124兩個師部及第364旅1個旅部,共有4個特務連的戰鬥部隊。當戰鬥進展激烈、城外各陣地傷亡急劇增加、形勢極為嚴峻時,第五戰區電令孫震:「滕縣為津浦路北段要點,關係全局,應竭力死守。」同時告知第20軍團第85軍正在馳援途中。孫震將情況及命令告知王銘章後,王銘章決定加強城防力量,固守待援,立即電令城前第366旅迅急回援滕縣;令第364旅炸毀鐵路大橋,留1個營防守北沙河,1個營防守城西洪町,其餘撤入城內;令臨城的第41軍特務營趕赴滕縣。

    15日黃昏時,界河陣地已被突破,龍山被敵包圍。由城前返回的第366旅僅先頭1個營撤回滕縣,主力在城頭村附近與日軍迂迴主力部隊遭遇,被迫向臨城方向退走。至15日夜,滕縣城關地區的部隊雖然番號很多,但實際戰鬥部隊僅有11個步兵連、1個迫擊炮連,共約2000餘人;此外還有師、旅部的4個特務連約500人,滕縣地方武裝約500人。總計約3000餘人。由北沙河退入城中的第122師第364旅第727團團長張宣武受命為滕縣城防司令,統一指揮城關各戰鬥部隊。他部署由城前退回的第398旅的1個營防守東關,令第727團1個營防守東、北面城牆,令由臨城趕來的第41軍特務營防守西、南城牆;其餘為預備隊,控制於東門內。

    日軍瀨谷支隊進至滕縣附近時將部隊區分為兩隊。其支隊主力進攻滕縣,第63聯隊配屬一部炮兵及戰車,由辛莊、中頂山迂迴至滕縣以南,切斷滕縣中**隊的退路,並向臨城攻擊前進。

    16日8時,瀨谷支隊留一部兵力繼續進攻北沙河,主力迂迴向滕縣發起進攻。先對東關進行了約2小時的炮火準備,然後集中火力將東關外圍土圍牆轟開一個缺口,在猛烈機槍火力掩護下,以約2個小隊的步兵向缺口處衝擊。守軍以密集的手榴彈火力封鎖了缺口,並將敵擊退。10時至16時,日軍對東關連續發起了5次衝擊,均被守軍擊退。但守軍傷亡太多,曾3次從城中調預備隊補充。日軍經整頓後,於17時許又組織第6次衝擊,突擊部隊改以三梯隊實施波浪式衝擊,同時還延伸火力向東門及城內實施攔阻射擊,以阻止城內部隊增援。經激烈肉搏,至黃昏時,日軍突擊部隊第三波衝入東關,兵力約1個小隊。當夜,守軍再由城內增調1個連組織反衝擊,將突入之敵大部殲滅,收復了東關。24時左右,防守深井、池頭集的第370旅、第372旅殘部及防守北沙河、洪町的第727團2個營先後由西門退入城中。此時滕縣城北第45軍各部均已在陣地被突破後分向微山湖及嶧縣等地潰退。

    17日6時許,日軍在飛機、炮兵火力掩護下再度向東關進攻,就在這時,南方突然飛來二十餘架中國戰機,對日軍的飛機和進攻部隊發起猛烈反擊,輕鬆擊潰對空防備不足的日軍,使其本次出戰仍未有進展。

    這支突然出現的空軍部隊,正是從南京方向前來增援徐州的范哈兒部所屬空中力量。

    范哈兒雖然沒有派遣陸軍大規模增援徐州,但是對於電子偵察和空軍支援上,還是非常配合的給予了李宗仁大量支持。在14日再次接到他的援助請求後,就立刻派出了飛機參戰,並且在確定了今天日軍的進攻目標,首次介入戰事,順利幫助守軍擊退日軍進攻部隊,很是給了李宗仁一個面子。

    李宗仁一邊繼續指揮戰事,一邊卻也不忘致電感謝范哈兒,希望他的空軍力量,能夠繼續隨時增援徐州戰場。

    對此,范哈兒當然是欣然應諾,表示沒有問題。

    雖然在上海的日本空軍,在最近休整增援期間,實力得到大規模恢復,范哈兒的空中力量,即便同樣得到了四川和蘇聯的援助飛機,但是已經不再絕對穩佔華東地區的制空權了。這時候分兵支援徐州戰場,卻也是怕日軍的華北空中力量,和上海的空中力量聯合起來,一起絞殺了自己的南京空軍,所以乾脆提前出擊,像教訓日本的上海空中力量一樣,先在日本華北空中力量的的心中,留下自己不可戰勝的印象。

    隨後果然如范哈兒所言,幾次出擊,利益先進飛機加上地面情報優勢,范哈兒很順利的擊退了日本南下先遣支隊的空中力量。

    但是范哈兒也很清楚,日本的南下與否,最終還是取決於陸軍戰場,這時侯的空軍載彈量有限,還基本無法改變整個戰局。所以雖然參戰,野戰機場卻是一直設在後方,堅決不肯讓飛機在徐州以北地區地面駐留。

    果然,日軍於17日下午將主攻方向改在南城,先以15厘米榴彈炮集中火力轟擊城牆,致城牆上的守軍大部犧牲。激戰至15時30分,日軍由坍塌處突上城牆,迅速向東、西城牆擴張戰果。守軍殘部由西門退至西關車站。不久,東關及西城門樓均為日軍佔領,僅餘城內、北門及東北城角的守軍仍在繼續抗擊,王銘章在城中十字路口附近指揮巷戰。但在日軍強大火力制壓下,守軍逐漸失去指揮。王銘章企圖至西關車站組織該地殘部繼續防守,在轉移途中中彈犧牲。城中守軍殘部仍人自為戰,逐屋抗擊。

    18日中午,日軍完全佔領滕縣城。

    實際當14日日軍開始進攻時,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即致電蔣介石,請派軍事委員會直接控制於豫東的湯恩伯第20軍團第85軍的第4師增援津浦路,並請最高統帥部,轉達對南京第七戰區派遣飛機增援的要求。

    經同意後即電告湯恩伯:

    「敵於津浦北正面增加兵力,大舉反攻,以牽制我魯南之作戰,鄧部(指第22集團軍)兵少械劣,正面薄弱,兩翼空虛,恐難拒敵,已電呈委座調貴軍團85軍駐商丘之一整師(指第4師),由火車輸送至滕縣附近,作第22集團軍之總預備隊。」

    湯恩伯一方面向蔣介石去電:「懇明定本軍歸轄系統,以明職責」;一方面電復李宗仁:「懇將本軍團全部調津浦北段出擊,避免分割零碎使用,以益戰局而杜分散,或作無代價之消耗。」

    實際上不肯令所部轉隸別人指揮。當夜21時,湯恩伯接蔣介石來電,令其第85軍即晚準備由商丘乘車經徐州向臨城輸送,務必於17日拂曉前到達臨城集結完畢的命令,蔣同意第52軍也隨後東調,雖然隸屬於第五戰區,但全軍團仍待湯恩伯到徐州指揮。

    湯恩伯這才復電李宗仁,應允令第4師出發。15日11時,李宗仁又電告湯恩伯,鐵道正面敵已突破界河陣地,進入二十里鋪附近,速令第4師先頭一部開往滕縣附近,增加22集團軍正面之抗戰,同時要求第85軍主力集結臨城東北地區待機出擊。

    湯恩伯這邊的援軍效率極為低下,但是南京的范哈兒,在接到李宗人的求援後,立刻派出了三架輕型偵察機、十架寇蒂斯戰鬥機、十架b-10轟炸機,前往徐州增援。三架輕型偵察機,一邊利用速度優勢將偵察情況通電後方轟炸機群,一邊也對敵觀測結果,同步傳送給了在徐州的第五戰區司令部李宗仁處。

    這對於李宗仁正在進行的戰術安排,起了極大的幫助,在騰縣城失守的過程中,李宗仁幾次指揮部隊,根據偵察機的情報進行規避和撤退,保留了大量有生力量,為接下的後繼作戰,保存了大量實力。至於戰鬥機和轟炸機的參戰,雖然一度擊退了日軍南下支隊的空中增援,但卻無法改變整個戰局。

    在這樣的增援中,沒有實際作戰能力的偵察機,反而成為了大功臣。

    除了情報的傳遞,偵察機拍攝的大量關於戰事的照片,也被實時運送到了南京,然後在空運發散到各地報社,刊登出來面對公眾。

    當公眾通過偵察機的照片,真切瞭解在正在進行的徐州戰役後,也終於把極大的關注,投入到了這個目前國內唯一的大戰場上。

    此前因為南京的特殊地位,南京保衛戰一開始,范哈兒幾乎沒怎麼運作,就贏得了國人的極大關注。但是這次的徐州會戰,卻是從開始到現在,除了部分確實關心國事的人關注外,並沒有在全國引起轟動。這對於現在正在進行的抗戰顯然不利,對於在徐州血戰的將士來說也非常不公,所以范哈兒才選擇,將這些血戰的照片公之於眾,引來國人和社會的再次關注。

    范哈兒的做法很成功,一旦國人關注某件事情,很多陰影就會被消除,雖然大家不能直接去徐州參戰,但是後方的支援力度和效率,卻是明顯加強不少。

    只是在16日,當滕縣以北第45軍陣地相繼失守、第41軍第122師已被圍困於滕縣城中、前線形勢已極惡化時,第五戰區還在計劃將進攻的日軍消滅於滕縣以北。但第85軍第4師先頭部隊在到達滕縣以南的南沙河時,與向臨城迂迴的日軍第63聯隊先頭部隊遭遇。湯恩伯抱定「避免臨城決戰」的方針,急令第85軍以第89師舒旅(第267旅)佔領臨城、官橋正面,主力向東西集山、鳳凰莊一帶集結,並沒有派部隊增援滕縣。17日晨,日軍第63聯隊開始向官橋進攻,並以一部兵力向官橋以南的臨城迂迴。經戰鬥後,第85軍退至嶧縣(今棗莊南)地區,第22集團軍總司令部退至利國驛,臨城為日軍佔領。

    這期間,湯恩伯的拖延避戰,起了極為惡劣的影響。

    作為戰區長官的李宗仁,在知道消息後,為了大局起見,沒有馬上追究,只是將這次行為記錄在案,準備等戰後在上報中央懲處湯恩伯。

    不過在徐州採訪的《西南日報》某記者,卻是不知道從哪裡打聽到了湯恩伯避戰退縮的事跡,在李宗仁的戰區司令部那兒得到高級將官證實後,立刻將他發回報社,登上了西南第一大報的《西南日報》頭條,標題名就是極為引起轟動的「第85軍避戰致使滕縣失守,湯恩伯難辭其咎!」

    如今的西南,如今的重慶,可是國內最繁華,政治力量最集中的地方,這個報道一出來,立刻在重慶的軍政高層,掀起了一股極大的抨擊聲,抨擊的對象,當然是還在蘇魯地帶作戰的湯恩伯了。

    還在重慶沒有赴武漢的老蔣,在得知消息後,立刻第一時間發了一封措辭嚴厲的通電,狠狠訓斥了湯恩伯的避戰行為。

    只是這避戰不避戰,畢竟是無法以事實為衡量的,在湯恩伯一番狡辯之下,老蔣也抓不住他的什麼把柄,只能讓他戴罪立功,如果再有類似事情發生,不管有無實證,一定嚴懲不殆。將湯恩伯嚇得只能唯唯應諾,再不敢縮手縮腳。

    這樣一來,作為第五戰區司令長官的李宗仁,就突然感覺,即便自己不能直接指揮湯恩伯,但是這第85軍的作戰,卻是和自己親手指揮差不多了。

    不過多了一個好戰的第85軍,徐州需要面對局勢,仍舊不容樂觀。

    就在滕縣戰役期間,日軍第5師團為配合津浦路正面第10師團的作戰,其阪本支隊在休整及增配戰車中隊後,於8月9日開始在飛機、大炮及戰車的掩護下集中兵力,重新從湯頭向臨沂東北地區的第40軍發起進攻。

    湯頭守軍雖然拚死抗擊,但陣地仍不斷被敵人突破。沂河以東、湯頭以南的白塔、沙嶺、太平、亭子頭等處先後失守。第40軍被壓迫至臨沂城郊地區。

    早在日軍剛攻佔湯頭時,李宗仁就已電令張自忠的第59軍,立即由滕縣輸送到嶧縣轉赴臨沂,接龐(炳勳)任務,擊破莒、沂方面之敵,恢復莒、沂兩縣而扼守。此時,第59軍正向臨沂轉進中。李宗仁為了使龐炳勳軍與張自忠軍能更好地協同作戰,特派戰區參謀長徐祖詒代表戰區司令長官去臨沂指導作戰。並致電龐炳勳,大意為,臨沂為台兒莊及徐州屏障,必須堅決保衛,拒敵前進。除已令張自忠部來增援外,並派本部參謀長前往就近指揮。龐炳勳接電後,重新調整部署,縮短了戰線,以第115旅(欠第229團)防守桃園至蔣家莊之線,以第116旅防守蔣家莊至黃山之線,以第229團、補充團及軍、師直屬隊為總預備隊,控制於臨沂城關地區,以第89師師長馬法五為前線總指揮。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