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我是師長范哈兒

第一卷 第二百七十五節 徐州決戰 文 / 黃初

    第二百七十五節徐州決戰

    在這個時空爆發的第二次徐州會戰,遠比原本歷史上發生的那次要更激烈,中日雙方投入的兵力,不管是規模還是精銳程度,都是抗戰開始以來等級最高。

    陸軍和空軍全都出動了最精銳的部隊,最新銳的武器,像最新型的坦克雙方就前後投入數百輛,而各型飛機,也同樣投入了幾百架,至於參戰的部隊,很快從剛開始的總兵力幾十萬人,變成了每方都超過幾十萬人的程度,尤其是中國方面,算上二線部隊和臨時徵召的新編部隊的話,總兵力已經接近70萬,這絕對是淞滬抗戰和南京保衛戰後,在單一陣線上集結規模最大的一次。

    這樣的戰鬥,血腥和激烈程度,當然可以想像。

    當日本華北派遣軍總司令寺內壽一決定動用部分偽軍,來協助日軍作戰的時候,卻是給了中**隊一個絕佳的機會。

    在此前的戰鬥過程中,中**隊哪怕是最精銳的一線部隊,也會難免受日軍強大不可戰勝的宣傳影響,長久以來養成的心理威懾,在戰場上同樣起作用,所以實際十分戰力,臨戰時卻只能發揮**分。

    但是現在日本一動用偽軍,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

    對於那些沒有經過血戰,自身意志薄弱,甚至很多連正規軍事訓練都沒參加過的偽軍,作為正規軍的中**隊這邊,除了那些新編部隊外,其他所有的部隊,都對那些偽軍看不起,對於他們在戰場的表現,自然也是格外看輕。

    很快,日本人就發現,他們動用這些偽軍,就向動用了著名的大阪師團一樣,本來不會失敗的戰鬥,有了偽軍參加就肯定失敗,而本來可以勝利的戰鬥,有了偽軍參加就前景十分不明朗了。

    在這樣的狀況下,不僅僅是幾次戰鬥勝負那麼簡單,隨著這些勝負結果的逆轉,立刻對徐州戰場上的整個戰鬥形勢,產生了一些連帶影響。

    1938年11月,正是徐州會戰第二階段戰役爆發後的第三個月,因為偽軍的參加,加上『共產』黨游擊隊的不斷騷擾襲擊,讓十月份剛剛因為廣州戰事而略佔上峰的日本華北派遣軍,再次慢慢陷入了劣勢。

    徐州城中的老蔣,在注意到這一情況後,經曾經不止一次的宣佈:

    「如果現在發起反擊總攻,勝算應在六成以上!」

    老蔣話是那麼說,但他並沒有真的下令對日軍發起總反擊,而是在繼續等待消耗著日軍的實力。

    最主要的原因,正是老蔣和最高統帥部的諸位上將,對於中日之間必須採取持久消耗作戰這一精神,看得非常清楚。就算能夠在徐州會戰中,一次總反擊擊退了日軍,如果不能大規模的消耗他們的有生力量,對於整個抗日前景來說,也還是與事無補的。

    相反,現在僵持在塹壕陣地前,利用優勢不斷的殺傷日軍有生力量,反而才是對中國抗戰最有利的狀態。

    讓人放棄一戰定勝負的機會,實在是一件很難受的事情。

    尤其是當日本華北派遣軍總司令寺內壽一也注意到這一情況,決定重組部隊,對中**隊陣地發起決戰式總攻的時候,老蔣和最高統帥部內,就多少產生了一點動搖。

    寺內壽一日軍這次為了進攻徐州,決定改變了以往將野戰重炮兵和坦克部隊分屬至各師團的作法,而由前線軍部統一使用,即野戰重炮兵旅團以及兩個師團的炮兵聯隊,由野戰重炮兵旅團長澄田賚四郎少將指揮。要求他們以火力壓制和摧毀中國徐州守軍的堅固設防,掩護步兵強攻塹壕陣地;為進攻受阻的部隊打開通路,打擊守軍的重炮兵;參加徐州攻城的炮兵作戰。

    僅僅是這一個前線軍的大口徑火炮,就共有170門。此外每師團的4個步兵聯隊尚有後膛炮56門,兩個師團即達112門和配屬的8個迫擊炮中隊,尚未計算在內(日軍1個步兵聯隊,其編成是14門後膛炮,即聯隊山炮中隊有山炮4門、速射炮4門,3個大隊中,每大隊有兩門步兵炮),編組獨立炮兵部隊,並不影響其他部隊的正常炮火支援。

    同時將由臨時戰車師團第一戰車旅團殘餘的一個多大隊的「**式」中戰車38輛、「九四式」輕戰車22輛,與第二戰車旅團戰車兩個聯隊的「**式」中戰車38輛、「九四式「輕戰車20輛;獨立輕戰車中隊的「九四式」輕戰車17輛合編為戰車集團,統一指揮戰鬥,取消了他們的臨時戰車師團編製。

    以上戰車集團共擁有各型戰車135輛,其任務是總進攻開始後,突破中國守軍的防禦,為步兵開闢進攻道路;在第一線師團的前方與步兵保持適當行程的距離,由飛行團配合向前挺進,迂迴、突破中國守軍的防守要地和阻止其增援;追擊撤退的守軍;參加對台兒莊和徐州的攻擊。

    日軍自1925年,縮減掉陸軍第13、15、17、18這4個師團後,利用節省的經費,著手建設高炮、坦克、空軍部隊。當年曾派出裝備購買團去英、法兩國,希望購買英國最新式的坦克,這種新式坦克最大的特點,就是時速可達30公里。可是英國則以本國部隊尚未裝備為由拒絕出售;法國則以新坦克尚未生產,希望賣給日本一部分舊式雷諾坦克。日本陸軍技術本部未達目的後,於7月間決定:參照雷諾坦克自行設計,由大阪兵工廠試制重量15噸、時速為25公里的戰車,當時大阪兵工廠(主要是生產火炮),生產設備的大型機械不足,只得將坦克的某些大部件,委託大阪、神戶地區的一些大工廠代為加工,並於1927年的3月組裝完畢,從設計到製成,僅用了一年零九個月的時間。

    新生產的第1號戰車,在富士山下的練兵場進行了變速、爬阪,越壕行駛以及對火炮、機槍作檢驗性的射擊後,感到車體、發動機以及武器性能和對外觀察與操縱等方面,都達到了設計的要求,由此而增加了信心,並決定了今後戰車國產化的方針,從1929年開始,成批生產「**式」各型坦克,這些坦克不久即參加了1932年上海的「一.二八」侵略戰爭和1933年春的侵略熱河和長城作戰。

    歷史上,日軍要自1942年6月以後,才單獨編成了第1、第2、第3、第4坦克師團,依次駐於東北東部邊境地區的寧安(對蘇)、勃利(對蘇)、內蒙的包頭和平地泉(對外蒙)、日本國內。直至1945年8月投降前,日軍還單獨編成了第1、第2、第3、第6、第7、第8、第9共7個獨立戰車旅團。

    像華北派遣軍這樣,第一次集中使用坦克,並且將以往坦克為步兵戰鬥開路的做法,改變為陸軍戰役開路,絕對是開創了新的歷史上,完全改寫了日本真實的坦克戰法進度。

    對於日軍這樣的變化,南京城中的范哈兒,在收到了上次林效范提供的戰鬥筆記報告後,就已經注意到了。

    但是日軍的這種進步,他根本無法阻止。

    而且對於日本可能會吃一塹長一智的情況,也完全有所預料,根本不會期待一直保持剛開始使用標準38式時的優勢。

    唯一可慮的,還是即將在明天爆發的日蘇諾門罕戰役,在日軍認識到了集群使用坦克開路,並且高性能坦克擁有的威力後,可能會出現略微的不同。

    實際上,這個時候范哈兒和軍統情報部門,也正在努力搜索日本大本營對於現在戰場坦克戰的關注程度,可惜,這方面日本的保密程度太高,即便隱約猜測到,日軍肯定已經針對標準38式,在研製新的針對性型號坦克了,但還是無法探知確切的消息。情報部門僅僅是根據日本現有的技術和工業規模,判讀日本起碼需要三個月時間,才能研製出樣車,再需要三個月時間,才能完成快速定型批量生產,所以如今中國應該還有半年的時間,能保持對日本坦克性能上的優勢。

    且不管坦克的問題,現在現實的情況是,日軍在寺內壽一完成了重新編組後,立刻將攻擊計劃上報大本營,並且得到了回復,正式下達了作戰命令。

    戰役之初,日軍統帥部就已經制定了一套周密的作戰方案,即打通津浦線,合圍徐州附近的中**隊主力。為此,增調了九個師團和部分預備役兵力約30萬人,以新補充兵力重建的第114師團和第5師團在徐州以東攻擊中**隊的主力藉以牽制之,另以主力部隊從南北方向對徐州進行深遠迂迴,欲切斷中**隊主力的退路而殲滅。

    而面對這種態勢,中國統帥部尤其是老蔣,堅持從會戰的第一階段的角度來處理第二階段的事宜,先後把六十萬大軍增調到徐州附近,李宗仁又加重重複了這樣的做法,將大多數部隊調到徐州以東的運河一線佈防,企圖在徐州附近再打個大勝仗並固守徐州。

    這樣的情況下,一方被動防守,一方積極進攻,僅就戰術成面上來講,對於中方顯然是非常不利的。

    不過情況,有時候就是會發生意外。

    在台兒莊東北方向的一塊高地,曾是中日兩軍對峙的焦點,雙方在此前兩個月的戰鬥中,幾次反覆爭奪,就是因為這塊高低,對於日軍南下迂迴攻擊太重要了,幾乎是他們南下的畢竟之所,一旦中**隊扼守了這塊高低,將可以居高臨下有效遏制日軍的南下企圖,將他們逼迫在正面持續消耗作戰,而一旦日本掌握了這塊高低,則可以自由南下,不受中**隊的從旁牽制影響。

    而現在,這塊高地,正在日軍一個聯隊控制之中,其聯隊旗,也被小心的供奉在高地最高處的龍王廟中。

    而對這個高低虎視眈眈的,卻不僅是普通的**將士,還包括徐州方向中**隊唯一的鐵甲雄師林效范第二裝甲團。

    其實這樣的高地目標,林效範本來並不放在眼裡,但是周圍的地勢實在是太好了,非常適合居高臨下的衝擊,如果日軍南下,並且伴隨有裝甲部隊的話,他林效范的裝甲團只要從這塊高地上衝擊而下,一下就能把日軍的裝甲部隊,趕到下坡處的河岸灘涂中去。至於其他的步兵,則根本不被林效范放在眼中,一旦沒有了坦克的保護,那些步兵還不是步槍和坦克履帶的最好靶子麼。

    11月5日,日軍華北派遣軍總司令寺內壽一下達了總攻擊的命令,兵分幾路,同時向徐州方向發起進攻。

    徐州會戰開始以來,日軍大本營一直為中國地域廣大、自身兵力不夠用而苦惱。因此,日軍一直想迅速地壓迫國民黨妥協,以結束這場戰爭而將主要兵力轉到蘇聯方向。

    徐州會戰的第二階段總攻,日軍動用了30萬兵力,分六路圍攻徐州,如果平均使用兵力,每路五萬人,而日軍當然不可能平均使用兵力。事實上,日軍把主要兵力放在了北面隴海路中段方向,共派了五個師團,其次是徐州以東方向兩個師團,最弱的兵力則是南面方向,即淮北和蘇北方向,僅有三個師團的部分士兵。

    此次會戰,作戰地域廣闊,如果以徐州為園心的話,則北面的作戰半徑為約200里,東面的作戰半徑約為150里,南面的作戰半徑為約300里至200里。如果按照上述半徑劃一個弧形周長線,這條周長線為約1000里。由此可見,日軍的兵力明顯的不夠用。

    在此次會戰中,日軍常常出現這種情況,即先頭部隊攻克一個要點之後,迅速地以主力繼續攻擊下一個要點以合圍包圍圈,而在攻克後的後方要點中只留有少數兵力看家和保證後勤供應。此時,如果包圍圈中的**主力不是急於的突圍,而是將兵力集中攻擊只有少數兵力留守的日軍後方據點的話,一則可以切斷日軍的退路,二則破壞了日軍的後勤供應線。而日軍的機械化一缺少汽油和彈藥,就會失去其優勢,坦克開不動,大炮拖不走。這樣,在單純的步兵作戰上,**就擁有明顯的優勢,就可以輕易地採取反包圍消滅日軍。起碼**同日軍的作戰就會輕鬆許多。

    而像林效范這樣的中國裝甲部隊,則因為就近防禦,完全可以依靠背後的徐州提供補給,不存在像上次主動攻擊日本陣地時那種斷油情況,所以雙方這次總決戰,中國方面絕對佔據了地利優勢。

    天時方面且不論,人和方面也同樣是保衛**的中國佔優,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徐州戰事再輸了,那其實還真是只能怪自身的原因了。

    不過日軍的總攻擊開始以後,因為寺內壽一的嚴令,日軍攻擊姿態極為兇猛,中國守軍被動防守,氣勢立刻被凶悍的日軍所奪,所以在初期竟然被真被日軍的進攻打得節節敗退,各路日軍都按照既定作戰計劃,開始分兵朝徐州方向打來。

    此時,龍王廟高地三里遠的一處偽裝營地中,林效范正焦急的在一台電報機附近等著不停的走來走去。

    隨著「滴滴……」的電報收發聲突然一停滯,林效范的步子也立刻同時停了下來。

    「怎麼樣?什麼情況?日本的裝甲部隊是不是從龍王廟附近南下?」

    早就探查日軍兵分幾路消息的中國參謀部,經過分析,馬上就判定日軍是想分兵包抄徐州。而作為應對,自然是分兵防守、狙擊,打破日軍的包抄計劃了。

    對於步兵的狙擊任務,大多數**部隊都覺得可以接受,唯一不願接受的,就是日軍的裝甲集團了。自從見識了林效范第二裝甲團的實力後,不僅日軍的步兵膽怯,就連**的步兵,對與和坦克作戰,也是更加畏懼了好幾分。

    而作為徐州防線唯一的裝甲部隊,林效范第二裝甲團出面來狙擊日軍的戰車部隊,當然是義不容辭的。

    只是唯一的大問題,就是日軍畢竟還有將近140輛的各型號展陳,而林效范這邊,加上重型裝甲汽車,滿打滿算也不過就八十餘輛坦克裝甲車,其中坦克更是只剩下六十餘輛。

    這樣的實力對比,即便是林效范頗為自負,也覺得不大可能輕易擊敗日軍的戰車部隊,所以急需一個最合適的陣地,來進行來一次伏擊,從而才能以最微弱的傷亡,打敗日軍的戰車部隊。

    如今的龍王廟高低,正是林效范選擇的作戰場地,只是日軍的裝甲部隊,到底會不會選擇這個地方南下,甚至日軍到底會不會是選擇讓坦克迂迴包抄,林效范都沒有把握。

    這一切,都需要偵察機和情報員的慢慢偵察回報。

    前線的戰鬥打響到現在,已經過去快一天,但林效范還是沒有受到日軍戰車集團的確切位置和行動方向,自然十分焦急,而現在隨著收發電報聲一停,卻是表明已經有最新的情況傳達到林效范這邊了。

    那個收發電報的美女秘書,看著自己家英俊的團長頓時一笑,嬌聲報告:

    「已經確定日軍戰車集團距離龍王廟高地還剩60公里,以其目前的行進路線判斷,應是準備選擇經龍王廟附近大路南下,包抄徐州……」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