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我是師長范哈兒

第一卷 第三百零七節 珍珠港之晨 文 / 黃初

    第三百零七節珍珠港之晨

    南非總理的正確勸告沒有得到丘吉爾的理睬,因為英美希望避免在遠東爆發衝突,靠的是實際的威懾政策。「魔術」破譯的柏林和東京之間的往來密電,部分助長了英美的外交和軍事威嚇。因為在德國入侵俄國之前,德國駐柏林大島大使和外務省之間的密電透露,德國一直在進行緊張的外交活動,要日本履行三國條約精神,進攻西伯利亞和新加坡。然而,與此同時,近衛政府對於讓日本參與希特勒的戰爭顯然極為猶豫。親德的松岡外相在七月被解除職務就證明了這一點。

    竊聽日本的外交密電,對於英美在八月完全改變其遠東戰略起了重要作用。在英美八月會議上,總統和首相明確斷定,通過緊急整修在菲律賓和馬來亞的軍事力量,共同對日本人形成威脅,他們就有可能制止日本南下奪取荷屬東印度的石油供應,並進而迫使東京按英美的條件接受在中國的媾和,否則就用經濟制裁掐住日本的脖子。大不了準備冒挑起日本進攻俄國的風險。但這兩位政治家也好,他們的政治軍事顧問也好,都認為即使是最好戰的日本軍國主義分子,也不會莽撞到竟敢同時進攻英國和美國。然而這種想法,卻是對日本的民族心理、經濟困難和軍事力量的嚴重誤解所產生的。這是驚人的政治判斷錯誤和軍事情報錯誤,美國陸軍十月所作的自以為是的估計最清楚不過地暴露了這個錯誤:「對日本軍隊和日本的力量所作的考慮導致這樣的結論:已有的或計劃在不久的將來派往菲律賓群島的空軍部隊和海軍部隊,改變了亞洲地區的整個形勢。陸軍部採取的行動很有可能成為日本作出最後決定的決定性因素,並因此對整個戰爭進程產生極其重要的影響。」如此低估敵人誘使他們在遠東攤牌的能力,不到兩個月就導致了英美政策的失敗。

    由於1922年《華盛頓條約》禁止美國在西太平洋建造海軍基地,因此位於馬來半島頂端的新加坡海軍基地就成為西方國家在這一地區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抵禦日本前進的堡壘。為了加強馬來半島和新加坡這一「直布羅陀以東最重要的軍事基地」(丘吉爾語)的安全,英國政府同時還決定改變原來的政策,反過來起開始認真考慮對泰國進行「預防性佔領」的可能,駐新加坡的英國遠東總司令布魯克-波帕姆上將為此制訂了代號「鬥牛士行動」的入侵計劃。

    根據英國陸軍部的估算,如果一支2到6萬人規模的日軍在馬來半島的泰國一側登陸,那麼本土艦隊要在23天之內從英國抵達新加坡進行增援,否則日本將建立可靠的灘頭陣地並擴大縱深,對新加坡構成嚴重威脅。如果登陸人數為6到10萬人,那麼英國艦隊只有19天的調動時間。

    由於進行抗登陸作戰的難度遠遠小於在濕熱的馬來亞叢林中進行陸戰,因此解決這一問題最簡單的方法是將英**隊的防線推進到日軍可能的三處登陸地點:宋卡(songkhla)-北大年(pattani);萬倫(bandon,今名素叻他尼),或者克拉地峽北邊的春蓬(chumphon),三地分別冠以a線、b線、c線的代號。推進到a線所需的兵力最少,約為17個營,而且宋卡與馬來亞之間有鐵路和路面很好的公路相連接,交通補給線也最短,皇家空軍還可以利用宋卡地區的泰國空軍基地抵抗日軍登陸企圖。推進到b線大約需要2個師,並且需要維持一支較長的補給線,但是可以為宋卡獲得防禦縱深。佔領c線的好處是可以與駐緬甸的英軍連成一片,並完全控制具有戰略意義的克拉地峽,奪取日本人在這些地區建立的錫礦、鐵路和公路,以及兩處泰國空軍基地和7座機場,以此作為對日本進駐法屬印度支那的報復。但c線方案也是困難最大的,至少需要4個師的兵力,同時需要駐緬英軍對北碧府到巴蜀一線的泰**隊展開牽制性攻擊。

    根據《日泰同盟條約》的秘密議定書,日本將幫助泰國「收復」割讓給英國的馬來省和緬甸的撣邦(後者從未曾歸暹羅或泰國統治過)。日本在開戰的最初兩個月在東南亞橫掃英荷美軍隊的「戰果」令泰國的親日派陶陶然,為了在與日本的同盟中爭取有利地位,泰國後來也很乾脆的向美國和英國直接宣戰。

    但此時的泰國,因為剛和日本締結軍事同盟引起了統治集團的內部分裂。在簽署《日泰同盟條約》的當天,披汶?頌堪政府的財政部長和外交部長都憤而辭職,政府事務幾乎陷入癱瘓。

    8月底,從馬來亞起飛的英國轟炸機對曼谷進行了轟炸。隨後,中英暹三國聯軍,正式對鑾披汶軍政府發起攻勢,大軍直接向曼谷進發。

    這一次,范哈兒再不故意留手,也不過於保護自己實力,直接派出了自己的川軍精銳,加入盟軍共同對曼谷發起攻勢。

    英國人派出的雖然是殖民地師,但也是精銳,加上范哈兒的精銳,戰鬥力完全遙遙領先泰**。戰鬥一開始,盟軍就高歌猛進,直向曼谷順利前進。那些暹羅王國的自由泰部隊,基本上只要坐在卡車上,順著一個個村莊呼嘯而過,接受平民百姓的歡呼就行了。

    在中英暹三國聯軍節節勝利,逼近曼谷的時候。鑾披汶政府只能匆忙求助日本,希望日本根據同盟條約,對泰國進行軍事支持。

    如果再稍微早一點,日本人也許就答應干涉了。但是此時,他們卻沒有答應。

    一年多以來,日本外交政策是由所謂的聯絡會議制訂的,會上,帝國統帥部左右著內閣的決定。由於軍方領導人很快就對外交官們失去了耐心,作出交戰的決定就只是時間問題了。

    九月二十五日,陸軍大臣東條英機採取了這個不可改變的決定的第一個步驟,他拒絕考慮為使最高級會議開成而採取措施,即使是從中國大陸象徵性地撤軍。他要「奏請天皇舉行御前會議並決定交戰」。近衛反覆設法勸說這位悍將接受象徵性的讓步,結果只得到這樣的回答:「外交並不總是讓步;有時它是進逼。」

    近衛通過沃爾什主教向羅斯福發出最後的絕望的請求時,離十月十五日最後期限還不到二十四小時。他沒有立即得到回答。

    一九四一年十月十六日,當野村大使電告,他提出的舉行最高級會晤的請求再次被置之不理時,近衛只好辭職。天皇的重臣們經過激烈辯論,推薦陸軍大臣東條英機接替近衛親王,他是得到軍方完全信任和支持的唯一內閣成員。裕仁第二次破壞憲制傳統,在任命東條時指示他「仍要紙上談兵」,要作最後努力謀求外交解決。這是向美國作出和解姿態的最後一個主動表示,但沒有得到理睬,儘管格魯大使警告,不要「忽視日本是有能力,也有準備發動『自殺』性戰爭的」。國務院斷定,強硬派軍國主義分子已在東京掌權,新政府的廣播誓言——「全國一致完成壯舉」——證實了這個判斷。

    同一天,美國太平洋各基地收到了事實上的戰爭警報:「確切情報表明,日本可能進攻俄國或英國和荷蘭在東印度群島的殖民地。」

    出於順從天皇的意願,而不是出於本人的信念,日本新首相指示外相為謀求談判作最後嘗試。他馬上遭到海軍的攻擊,石油儲備的迅速消耗使海軍感到驚恐。海相警告:「形勢危急!我們必須作出決定。」

    12月1日,日本御前會議,終於決定向美、英、荷開戰。

    在同一天,英國海軍部命令與「威爾士親王號」一起前往新加坡的戰鬥巡洋艦「反擊號」折向達爾文港,「以挫敗日本人,同時加強安全保護。」

    幾天後,英國遠東z艦隊在緬甸和范哈兒的東南亞艦隊舉行了一次聯合演習,直接開向新加坡,防衛日本艦隊南下。

    但是僅僅一支艦隊,對於遠東的實力對比,根本無法發生逆轉性的改變。

    即便看到了威爾士親王號等巨大的戰艦,日本也還是決定不改初衷,按照計劃,發動他們的攻勢。

    夏威夷時間12月7日十二時

    瓦胡島

    在珍珠港入口處以南八英里的海面上,在一輪圓月之下,五艘伊級潛艇的日本艇員忙著把袖珍潛艇放進波濤滾滾的大海。當巖佐海軍中佐的特種進攻部隊的二人小組擠進各自袖珍潛艇的窄小的指揮駕駛塔時,懷基基海灘上的閃爍的燈光明顯可見。一個小時以後,四艘袖珍潛艇成功地到達把守著太平洋艦隊錨地的一英里寬入口處的柵欄網。

    東京(東京時間十二月七日,星期日,晚上八時四十五分)一時十五分

    格魯大使收到總統致天皇的緊急電報,這份電報被檢查官扣留了十個小時。就在同一小時內,格魯前往日本外務省。

    華盛頓特區(東部時間十二月七日,星期日,上午七點半)二時

    海軍情報處op20g組的值班人員用「紫色」密碼機破譯出了一個小時前收到的東京電報的最後部分。電文說:「日本政府對不能通過進一步談判達成協議表示遺憾。」克雷默海軍中校將「魔術」破譯的這份電報裝進皮包,立即前往白宮。

    珍珠港進擊隊12月8日凌晨三時

    戰艦在瓦胡島北面約兩百三十英里的怒海上航行,炮手們靠緊防空崗位。兩艘重型巡洋艦在前面偵察。在六艘航空母艦上,飛機已經加了油,裝上了炸彈,飛行員被叫醒了。在繫好了「千人針」吉祥帶,並按慣例給家屬留下信件,裡面附有頭髮與指甲之後,飛行員們吃了一頓米飯加鯛魚的節日早餐。祝酒之後聽取了最後的簡況介紹,氣氛很緊張。「我穿著飛行服走進了作戰室」,淵田美津雄海軍中佐同南雲海軍中將告別後寫道。當淵田下到燈光昏暗的簡況介紹室時,他發現「屋子不夠大,容不下所有的飛行員,一部分人不得不站在過道上。在黑板上寫的是到十二月七日六時為止珍珠港艦船的位置。我們在瓦胡島正北二百三十英里。」

    珍珠港三時五十分

    在港口的欄柵網附近巡邏的兩艘掃雷艇之一「禿鷹號」,發現港口入口處附近有一潛望鏡。「沃德號」驅逐艦也一同對該海區進行了兩小時的搜索,但再也沒有見到那個潛望鏡。沒有向福特島控制中心發信號。

    華盛頓(上午九時半)四時

    克雷默海軍中校匯報了「魔術」截收的密電,回到op20g組後,收到另一份「紫色」密碼機破譯的標有「緊急、非常重要」字樣的密電。它通知野村大使,共有十四部分的最後一份日本電報,必須在華盛頓時間下午一時整交給美國方面,然後下令銷毀使館剩下的密碼機。克雷默從他在夏威夷的兩年工作經驗中意識到,這個最後期限可能就是黎明時對珍珠港襲擊的時間。他急忙趕到斯塔克海軍上將的辦公室。這位海軍作戰部長仍在閱讀「魔術」早些時候的簡報,他以為太平洋艦隊已經處於全面戒備狀態,因此決定不再發出警報。陸軍sis「魔術」情報處處長布拉頓上校也斷定這一定意味著「太平洋上的某個美國設施將遭到襲擊」。他想見馬歇爾將軍,但得知後者已經外出,在羅克裡克公園作星期日上午的長距離騎馬。

    在馬薩諸塞大道的日本大使館,野村大使對譯電員翻譯東京電報的緩慢速度越來越不耐煩。當他讀到最後期限時,他向國務卿辦公室打了電話,預約下午一時會見赫爾,一定要見:

    「這是一件非常緊急的事情。」

    馬來亞北岸(新加坡時間十一時四十五分)五時四十五分

    載有第五十六步兵旅的山下將軍三支入侵艦隊的最南面的一支,到達吉蘭丹河口的哥打巴魯海灘。四艘護衛驅逐艦和一艘輕型巡洋艦開始轟擊印度第九步兵師守衛的掩體和防禦工事。在傾盆大雨和驚濤駭浪中,五千多名日軍中的第一批開始在猛烈的交叉火力的掩護下登岸。

    「有人開火,」喊聲傳到皇家空軍司令部的電話裡,請求允許登上哥打巴魯基地上的飛機。

    「快去轟炸運輸艦,你這個笨蛋!」

    他接到命令,「赫德森式」飛機開始起飛作一系列零星的襲擊,一艘運輸艦被擊中起火,但登陸未被止住。帕西瓦爾將軍在司令部裡向總督打電話報告,「我想你們會把這些矮子趕走,」昏昏欲睡的申頓?托馬斯爵士回敬了一句,然後再打電話叫警察局長兜捕所有當地的日本人。兩個小時以後,日本「矮子」擊退了哥打巴魯的守軍,控制了日本新帝國的第一個入侵灘頭堡。

    珍珠港進擊隊六時

    帝國海軍戰旗在「赤城號」下桅頂上飄揚的著名的東鄉z字信號旗的上面懸了起來,淵田海軍中佐繫上了旗艦甲板人員送給他的纏頭布帶。在顛簸的甲板上,馬達轟鳴,綠色信號燈在黑暗中閃爍著。墊木拿走了,第一架飛機呼嘯著向前滑動。當飛行員成功地配合著起飛的時候,母艦上爆發出一片歡呼。在後來的十五分鐘裡,六艘航空母艦上的飛機一架接一架地起飛,有的簡直是擦著浪花。然而,只有一架戰鬥機沒有做好複雜的同步動作,墜入了大海。第一攻擊波的一百八十三架飛機——四十九架載著有翼穿甲炸彈的「九九式」轟炸機,四十架各在機腹下攜帶一顆致命的氧動力「長矛式」魚雷的「九七式」魚雷飛機,以及四十三架護航的「零式」戰鬥機——在戰艦上空盤旋,組織飛行編隊。然後,由淵田率領,它們爬出雲層,伴著絢麗的日出景色,向南方飛去,機身反射著明亮的晨光。淵田估計,藉著順風,九十分鐘後他們就可以飛到珍珠港上空。

    瓦胡島卡赫庫角七時零二分

    瓦胡島最北端岬角頂上,假若送早餐的車按時開到,奧帕納陸軍機動雷達站的兩名工作人員早就把機器關了。現在,標圖員喬治?埃利奧特驚奇地發現「雷達屏出現某種完全異樣的東西」。二等兵約瑟夫?洛克德檢查機器發現沒有出故障,因此他們開始標繪逐漸浮動的綠色尖頭脈衝,證明一大隊飛機正從北面三十七英里處飛來。他們向謝夫堡陸軍總部掛了緊急電話,結果只得到值班飛行員直截了當的回答:「別擔心這件事。」飛行員十拿九穩地認為信號脈衝準是預定要從西海岸開來的b-17轟炸機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