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我是師長范哈兒

第一卷 第三百三十五節 東南亞開始緊繃 文 / 黃初

    第三百三十五節東南亞開始緊繃

    歐洲軟肋真正最致命的是與此同時,美國第五集團軍在薩勒諾灣登陸,在那裡他們與一個德國裝甲師遭遇。

    另兩個德國師被困於羅馬一帶,其中的一個師在阿普利亞;駐在意大利南部的其他德國師立即開赴戰場,但由於橋樑多遭破壞,燃料經常短缺,行軍速度受阻,未能趕上參加初期的戰鬥。因此,盟軍登陸成功了。

    然而,凱塞林感到寬慰的是盟軍沒有在羅馬一帶登陸,否則會使意大利南部的所有德軍處於被分割的極端危險的境地。在阿普利亞的那個德國師奉命拖住塔蘭托灣登陸的強大的英國第八集團軍,該師完成任務後,重新與德軍主力會師,所以最後的結果比德國所預料的要好得多。德軍也撤回了駐在撒丁島和科西嘉島上的全部部隊,包括他們的武器和裝備。

    希特勒原來的意圖是要凱塞林指揮的幾個師盡快撤入亞平寧山區,同隆美爾的部隊構築一條共同的防線,由隆美爾指揮。現在他所擔心的災難事實上並沒有發生,所以他認為,在最狹窄的防線上防守羅馬以南的地段是非常划得來的,因為在這裡設防比在意大利首都以北設防所需要的兵力要少得多。於是,他委任凱塞林指揮我們在意大利戰區的全部軍隊,並召回隆美爾到西線執行新的任務。

    凱塞林的集團軍群在整個冬季守住了意大利蜂腰部。然而,在美軍在羅馬以南的安齊奧附近登陸時,一場嚴重的危機發生了。

    這次入侵完全出乎意料,因為德國空軍在幾個星期的偵察中沒有發現盟軍後方和港口有任何動靜。可是在理論上,德國對這樣的登陸還是有準備的,盟軍的頭一批登陸部隊也沒有利用安齊奧德軍陣地暫時的弱點。因此,德軍能從前線撤回部隊,從意大利北部、法國南部、德國和巴爾幹半島各國調來幾個師,這些師經過急行軍及時趕到並封鎖了美軍灘頭堡。如果盟軍不在羅馬以南而在利沃爾諾登陸的話,那麼整個德軍戰線將不得不撤到意大利首都以北。

    2月間,德軍發動了兩次按德國標準衡量算是大規模的攻勢,企圖把敵軍趕下海去,但都失敗了。首先,因為舊時的蓬廷沼澤地不能過坦克;其次,由於希特勒親自干預戰鬥並直接下令所有的進攻師要同時投入戰鬥。第一次進攻時,一個德國師已抵達距海灘非常近的地方,因此美軍指揮官已決定命令他的士兵返回艦艇。但是,德軍不知道這一點,卻停止了進攻。

    3月,希特勒終於命令在這裡的各師轉為守勢。因為意大利的鐵路網基本上被破壞,在一段時間內不可能再運送使進攻繼續下去所需要的軍火。

    在東線,由德國指揮的大約兩百個各種類型的師防守的戰線,到1943年夏末仍深處俄國境內。這條防線從芬蘭灣經列寧格勒郊區到奧廖爾以西的地方,然後轉向哈爾科夫,再延伸到亞速海東岸。大約四百萬德軍同五百五十萬俄國人相互對峙著;另外在次要戰區還有一百二十五萬德軍。其中大多數在巴爾幹半島。那裡游擊隊活動大量增加,所以需要有一支越來越大的佔領軍。在挪威、丹麥和克里特島上也有相當數量的德軍。

    8月,俄國人發動了一連串的進攻,並於1943年-1944年冬季奪回了整個烏克蘭。俄國人終於從1941年的危機中恢復了過來。像保安部隊和秘密警察之類的第三帝國「政治兵」的卑鄙行徑,早已粉碎了俄國人民早先抱有的德國人會把他們從蘇維埃枷鎖中解放出來的希望。因此,他們現在沒有別的選擇,只有聽命於他們的政府。良好的機會就這樣被斷送了。希特勒不願意及時放棄一些不重要的地方,他這種不現實的頑固態度肯定使俄國人更容易,有時甚至使他們能夠贏得偉大的勝利。奉命堅守無價值地方的德軍受到重大傷亡。德軍老是得不到輪換,作戰師從沒有撤下來休整過。由於經常同八比一優勢的敵軍作戰,這些師慢慢地被拖垮了。他們毫無意義地被置於烈火之中。德軍被迫為每一寸俄國土地而戰鬥,而敵人則因美國供應作戰物資而在武器和裝備上不斷獲得顯著優勢。就這樣德軍不可避免地被打敗了。

    到次年2月,像頓涅茨盆地和烏克蘭黑土地帶等這些重要的原料來源地都丟失了。這時的戰線是從列寧格勒地區到斯摩稜斯克以西的地方,然後穿過普裡皮亞特沼澤地西部、從基輔南部沿第聶伯河到敖德薩。於是,德軍就這樣又回到波、俄舊國境線上,而且十分危險地接近了喀爾巴阡山。在冬季戰役中,優秀的戰士大批犧牲。這些無法彌補的損失(在許多次包圍中損失特別大)並不是災難的結束。沒及時從克里米亞撤退的第十七集團軍後路被截斷了。人們議論德國人在烏克蘭得到了啟示。這樣說不是沒有道理的。

    這就是東線的不利形勢,而在1944年5月11日,美、英對駐在意大利的德國集團軍群發動了大規模、等待已久的進攻。凱塞林指揮的集團軍群雖然英勇戰鬥,不怕犧牲,但根本無法守住這些山區和羅馬以南安齊奧灘頭堡周圍的防線。出於人道主義考慮,凱塞林命令他的部隊和平撤出羅馬。

    德國身上發生的哪一些小小的變化,基本沒有改變大戰的進程。

    如果一定要說和歷史上有什麼變化的話,那就是德國此時在東西兩線保有的兵力,似乎比歷史上多了那麼幾萬人,而盟國不管是俄國還是英美,在進攻的過程中,所付出的代價,也比歷史上稍微大了那麼一點。

    但不管如何,自從1942年同盟國和軸心國戰局發生逆轉後,戰鬥結果還是維持了盟國節節推進,德國節節敗退。

    於是,在6月6日,美軍開進了羅馬這座「不朽城」,羅馬的別稱在這時真像是一個諷刺。

    與此同時,由於遲遲不發佈撤退令,那些德國師的處境非常危險。只是由於盟軍猶豫不前才使他們得以撤出。在美軍進入羅馬的同一天,艾森豪威爾卻發佈了推遲進軍法國的命令,這本來是西方盟國打擊德國的最主要戰役,但因為前面幾次戰鬥盟國付出的傷亡,遠比歷史上要大的多,所以這時候,英美兩國更需要多一點的時間,來恢復或者準備更多的兵力。

    前面幾次戰鬥結果的評估,讓美英兩國對後繼戰事的評估中,都調高了徹底擊敗德國所許付出的代價。

    歐戰的大戰形勢,因為參與的國家眾多,所以形勢相對複雜,很多時刻,明明一方面勝利了,卻還要面臨聯盟國家內部的一些紛爭。

    相對來說,這個時候的亞洲戰場,就簡單清楚多了。

    新加坡保衛戰,終於在五月七日深夜,雷太鵬軍突然出擊金蘭灣的情況下,而發生了重大的改變。

    這個時候的金蘭灣,正是日本南下艦隊的母港所在地,而雷太鵬軍進攻的時候,不僅新加坡戰役和巴丹戰役正進入了關鍵時刻,與此同時,日本南下艦隊的主力,也正在和美軍太平洋艦隊激烈交戰中,他的後勤和補給基地一遭遇襲擊,立刻對整個東南亞的日軍造成了巨大的危機。

    因為所有日本人都明白,他們此前在東南亞佔據絕對優勢,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海軍的制海權,而此時如果海軍艦隊的臨時母港被摧毀,絕對會對他們的艦隊產生致命影響,而一旦艦隊喪失制海權,則陸軍在東南亞的末日,也就不遠了。

    日美海軍間的第一場戰鬥,在五月三日就開始釀成。

    那一天,麥克阿瑟在墨爾本的司令部收到警報:日軍攻克了佛羅里達島。尼米茲海軍上將對中途島的防務進行了短暫的視察後,正返回珍珠港監督這場戰鬥。甚至在這場戰鬥開始之前,日本秘密安排的海軍作戰行動就開始崩潰。

    高木海軍中將的航空母艦,本應為入侵部隊提供空中掩護,現在還在北面五百英里的地方加油,惡劣的氣候耽誤了他們的行動,使他們不能出動戰鬥機增援拉包爾。當弗萊徹海軍少將接到敵人正在圖拉吉登陸的消息時,他仍然在巴特卡普角以西一百多英里的海面上。

    「這是我們等了一個月的消息!」他興奮的狂呼。

    他立即中斷加油,命令以每小時二十七海里的速度,向北駛往所羅門群島中部。他嚴格遵守無線電靜默的規定,派出一艘驅逐艦尋找菲奇海軍少將。此時菲奇的特遣艦隊在加油,以便安排一個第二天會合的新地點。

    五月四日拂曉,「約克城號」航空母艦到達瓜達卡納爾島西南約一百英里的海面,未被日本水上偵察機發現,因為陰霾的氣候像一幅厚厚的屏幕,橫掛在珊瑚海之間。航空母艦戰鬥機駕駛員看了舊的《全國地理》雜誌的介紹,向圖拉吉附近海面上的敵人部隊發動了一系列襲擊,摧毀了水上飛機,發回了有多少敵艦被擊沉的誇大的報告,弗萊徹興高彩烈地向珍珠港報告了勝利喜訊。

    尼米茲的「祝賀」已被證明為時過早,後來對所謂的圖拉吉戰鬥重新作了評價:

    「從消耗的彈藥和取得的戰果來比,這場戰鬥肯定是令人失望的。」

    對於穿過了瓜達卡納爾上空雲層的美國俯衝轟炸機和「野貓式」戰鬥機來說,條件是非常理想的。但是飛行員未能協同攻擊,而且,當他們從一萬七千英尺的冷空俯衝到潮濕的低空時,擋風玻璃上的霧氣妨礙他們看清目標。只有一艘驅逐艦、一艘佈雷艇和一條運兵船被擊沉。不過,這次突然襲擊確實迫使日本登陸部隊撤走。

    當井上海軍中將發現高木的航空母艦離得太遠,不能提供支援時,他只把一個小小的守島部隊留在島上。當地部隊指揮官的緊急呼救,迫使後籐的重型巡洋艦和「祥鳳號」輕型航空母艦急速往西行駛。他在當天下午趕到瓜達卡納爾島附近海面,卻發現美國人已經消失在東南方向的陰霾霧靄裡。

    在密雲的掩護下,弗萊徹於五月六日同格雷斯海軍上將的重型巡洋艦和「列剋星敦號」會合,一同加了油。珍珠港的最新情報表明,用兩艘航空母艦提供空中掩護的入侵莫爾斯比港的部隊,將於第二天穿過盧伊西亞德群島。弗萊徹於是向西直駛珊瑚海,在喬馬德航道設下埋伏。

    正午時分,莫爾斯比港的空中巡邏機,發現後籐的部隊護衛一隊運輸船通過同一海峽。前面是入侵行動的先頭部隊,前往巴布亞頂端附近的迪博伊恩島建立一個水上飛機前進基地。麥克阿瑟司令部由於疏忽,沒有將入侵艦隊中還有一艘輕型航空母艦的消息通知第十一特遣艦隊。弗萊徹也不知道他在那天下午已被一架到處搜索的日本水上飛機發現了。

    不是一艘,而是兩艘敵人航空母艦正前往截擊入侵莫爾斯比港的日本船隊的消息,在拉包爾井上海軍中將的司令部裡幾乎引起了恐慌。司令部緊急命令運輸船停止前進,高木的航空母艦和後籐的重型巡洋艦則對付美國人。

    對弗萊徹來說,幸運的是日本突擊部隊在當天下午才收到警報。高木正在瓜達卡納爾以南加油,等到他準備好了,將距離縮小到可以發動空襲的則候,他的飛機碰到了厚厚的雲霧。於是,他決定繼續加油,待黎明再去追逐。

    假若弗萊徹海軍少將在五月六日晚上就已知道他和敵人艦隊之間相隔還不到一百英里,他在黎明時將特遣艦隊兵分兩路時就會更加猶豫了。他根據作戰計劃,派遣格雷斯往西守衛盧伊西亞德群島的南面出口,他的主力艦隊則向北行駛,封鎖喬馬德航道。

    五月七日拂曉,高木艦隊的航空母艦司令原海軍少將,決定集中力量繼續搜索南面的美國特遣艦隊。他的搜索在早上七時半過後不久就有了結果,一架偵察機報告發現了一艘航空母艦和一艘巡洋艦。估計這必定是敵人的特遣艦隊,「翔鶴號」和「瑞鶴號」航空母艦艦載機全部出動發起襲擊。

    只有當日本飛行員飛到這艘艦的上空時,他們才掃興地發現,原來報告的一艘航空母艦卻是一條油船,那艘巡洋艦其實不過是一艘驅逐艦。「尼奧肖號」油船和護衛它的「西姆斯號」驅逐艦,奉弗萊徹之命穩穩等候在艦隊的尾部,現在只有一小時的喘息時間。為了尋找特遣艦隊的主力,發動襲擊的敵機飛走了。

    它們在正午時又飛回來了,要解決這兩艘美國艦船。「西姆斯號」的炮手好不容易將第一批攻擊機擋開了幾分鐘,接著三隊俯衝轟炸機同時呼嘯著俯衝下來,用炸彈將它炸成兩截,這艘驅逐艦不到六十秒鐘就沉沒了。「尼奧肖號」油船中了七顆炸彈,還有許多炸彈扔在它的周圍,濺起一道道水柱,這艘油船著火了,日本飛行員相信它很快就要沉沒。

    然而,消防隊員撲滅了火焰,油船好不容易漂浮了四天,最後被一艘營救的驅逐艦發現。「西姆斯號」上的倖存者將靠救生圈苦熬十天,在這場折磨中,只有六十八人活了下來。

    日本人對損失六架飛機和那天早上對這些微不足道的目標的襲擊的反應是「無比的懊惱」。弗萊徹由於犯了類似的判斷錯誤而失去了機會。黎明之後兩個小時,「列剋星敦號」上的一架巡邏機,在盧伊西亞德群島的北面報告發現了兩艘航空母艦和四艘重型巡洋艦,他認為這是敵人的主力艦隊,命令飛機全部出動襲擊。

    直到九十三架美國飛機早已飛住目標,那架巡邏機方才返回「列剋星敦號」,報告它只發現兩艘輕型巡洋艦和兩艘炮艇。由於密碼的錯誤,這些艦艇被誇大成了一支突擊部隊。召回前去襲擊的飛機已經來不及了,它們飛行的方向偏離威脅著第十七特遣艦隊的主要危險達九十度。

    然而,弗萊徹還是幸運的。日本水上飛機發現了他的艦隊,但是它們的無線電信號沒有被高木的航空母艦收到,這些航空母艦上的飛機在半下午之前一直在襲擊「西姆斯號」和「尼奧肖號」。後籐海軍少將收到了警報。他現在穩穩呆在入侵莫爾斯比港的護航運輸船隊的北面,那兒可以得到拉包爾地面提供的空中掩護。「祥鳳號」上的井澤艦長奉命給他的戰鬥機加油,然後立即出動去襲擊這支美國特遣艦隊。

    在東南不到一百英里的海面上,弗萊徹僅靠天氣和運氣才未被敵人發現,因為他的大部分飛機飛得太遠,不能保護他的航空母艦。當「祥鳳號」上的甲板人員正在替戰鬥機加油的時候,從湯斯維爾基地起飛的一架美國巡邏轟炸機,透過雲間罅隙發現了它。過了幾分鐘,在上午十一時,由奧爾特海軍中校率領的「列剋星敦號」艦載機隊中的一名飛行員,發現敵人的特遣艦隊在他飛機右翼下面三十英里遠的海面上。

    真正的大海戰,這個時候才正式開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