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迷失在一六二九

第一卷 十九 第一次經濟危機及其解決之道 文 / 陸雙鶴

    十九第一次經濟危機及其解決之道()

    這七十多個壯勞動力的加入極大緩解了穿越眾正面臨的人力資源緊張局面,鐵礦石,石灰岩,煤炭……大批礦產被送往需用之處。等礦石挖夠以後龐雨又帶著他們到城外磚窯學習制磚,採用標準模具法,燒製出大批現代標準240x120x60的標準青紅磚,有了標準磚和水泥砂漿。龐雨終於可以按照他所習慣的現代建築方式來設計房屋了。

    燒好磚之後便是砌房子,在講解砌磚技巧,主要是丁和順的問題上龐雨費了很大功夫,不要說那些古代人,就是身為現代人的普通工程組員也大都沒做過這個。實際上龐雨自己也沒做過,只是在工地上待的時間比較長,以前看工匠師傅們做過。等他親自來操作的時候,感覺還是蠻生疏的。

    胡雯女士所要求的高檔廁所終於完工,別看這一個小小廁所,其背後卻是一整套的現代建築體繫在支撐,能夠建成這個廁所也就意味著穿越眾已經能夠在明朝初步重現一些簡單的現代化建築結構體系,這對於他們下一步的建設工作至關重要。

    最終成品是一個長方形建築。三米高,單面斜坡屋頂,屋面仍然用茅草遮蓋——在這個問題上,龐雨遭遇到好幾位女同志的強烈抗議。但他卻表示無可奈何:在斜屋面上均勻,牢固的鋪設瓦片是一件技術性很強的工作,據說古代工匠師傅做這活兒的時候往往都會把徒弟支開。在現代大概只有園林工程隊的師傅們還掌握著這門手藝,但對於龐雨這個以前只習慣於在電腦前面畫圖的辦公室動物來說,這門手藝他並不瞭解。

    他只能向女同志們保證:廁所屋面傾斜的一面是正對著整個院子的,如果有人爬在上面試圖偷窺全院子的人都能看見。另外,以後等穿越眾跟當地人關係和緩些了,還可以僱傭本地工匠來完成這件工作——如果本地有人會做的話。

    公廁後面的污水坑挖得很深,可以儲存大量綠色優質有機肥。農業組吳南海和化學組李靖誠兩位同志已經提前預訂了這裡的肥料,為此他們還很是爭奪了一番。

    最後,用多餘的磚頭和石塊在院子裡砌了一堵牆,把工作區和大家的睡覺區域(生活區)劃分開了。本來城裡住的人不多還不需專門劃分功能區,但隨著綠區建設的逐漸完善化,越來越多的船上人員選擇搬到城裡來居住,再加上七十多個俘虜勞工,最多時有一百五十多號人住在綠區,把整個縣倉大院塞了個滿滿當當。

    這批本地勞工的加入還促進了另一方面發展——與當地人的交流互動變得愈發順暢起來。在確定這些人不會逃跑之後,穿越眾給了他們一定的自由,允許他們在城裡活動。

    曾有人問起說倘若真有人逃跑將會怎麼辦……阿德則笑瞇瞇指了指牆壁上一張圖表,那裡記錄著全部七十八名勞工的姓名,籍貫,家庭成員狀況及其住址!這傢伙在看守所裡練就的追查本領果然不是吹的。通過若干次和顏悅色的單獨談心,或者是熱烈坦誠的集體聊天活動,那些純樸天真的明朝鄉巴佬已經把他們所能掌握的全部事項全都老老實實交待了個乾淨。來自儋州的那些朝廷官兵固然是本鄉本土,就連海盜們也把他們的老窩狀況給介紹得清清楚楚,還唯恐管教瞭解得不夠詳細。

    為此阿德還很自傲的吹噓說:倘若大明朝政府官員中有人能比得上自己一半本事,劉香這個大海盜頭子早被連根拔起,連渣兒都不剩了。

    這些資料被徹底掌握,那些勞工就是想逃跑也要靠考慮下後果。穿越眾已經給了他們一個承諾:在這裡干三年活兒頂罪,然後就將被釋放回家。但作為一個集體,如果有人提前逃跑了,所有勞工都將一起受到懲罰。

    連坐制度在這種情況下是非常管用的,勞工們自動彼此監視起來,即使有人當真生出逃跑念頭,旁邊朝夕相處的同伴也會立即將其阻止。群眾力量總是巨大的,阿德壓根兒不用操心去看守誰,他只需要訂好規則,籠絡好幾個勞工頭目,剩下的事兒那個團體內部自會解決。

    隨著這幾十個本地人能夠自由出入「綠區」大門,他們很自然成為穿越者與當地人溝通的橋樑。物品採購變得方便起來,現在穿越者餐桌上已經經常可以看見一些海中魚類和或是山中野味,都是從附近漁民或者獵戶手中買來的。

    和當地人交易多了,當然不能再像解席那樣用現代硬幣去哄騙別人,但也不能再干諸如五十兩白銀買一口豬之類的蠢事。穿越眾在日常交易中最常用的貨幣是大米——用脫粒機加工出來的精白米,稍微摻一點增白劑,看上去雪白透亮,品相極好,在當地市面上極受歡迎。每次趕集時只要推一車米出去,基本就能換到足夠的肉類和副食品。到海邊去找漁民也不錯,一斤這樣的精白米可以換兩斤魚,還是最新鮮的。

    不過這樣一來糧食消耗量就大大增加了,再這樣浪費糧食儲備,恐怕都支持不到下一次收穫期,而吳南海的農場一時半會兒也看不到什麼效益……龐雨解席等人開了幾次大小會,希望大夥兒能夠克制一點,不要三天兩頭跑倉庫去偷米。特別點了幾個女生的名字——王嬌嬌,朱月月,蘇暮雪,還有卓瑗……等等,最近居然都在拿魚片干當零食吃,顯然在她們所負責的物資交易過程中有重大黑幕嫌疑。

    當然這些女孩子死不承認,一口咬定是漁民伯伯看她們可愛自願白送的。

    但如果不去交易,要大家吃慣了嘴之後再去面對那乾巴巴的鹹菜拌蘿蔔條,這脾氣當然也不會好。廚房李大師傅就被人囉嗦過好幾次,氣的老李幾次扔勺子大喊不幹了。

    這種左右為難的生活很是持續了一段時間,直到吳南海同學申請在海邊搞了一座鹽場。

    搞鹽場最初目的只是為了滿足穿越眾自己的需求——他們船上攜帶的食鹽快要用完了,而化學組那些變態們因為始終找不到硝石礦,最近又開始折騰什麼氯酸鹽炸藥,這些都需要大量氯化鈉——食鹽。

    在海邊建個鹽場實在沒啥難度,龐雨以前曾經參觀過連雲港市徐圩鹽場,對於現代制鹽工序和場地要求還有點印象。再找幾個懂行的同志商量下,很快就把鹽場圖紙給畫出來了。

    蒸發池、調節板、結晶板、結晶池……名詞聽起來挺複雜,實際無非是一些大大小小的水泥池子。不過建設時的位置稍微要挑選一下,保證漲潮時能有足夠海水灌入水庫,而曬鹽灘本身不能受到潮汐或風暴影響。

    海邊沒電源,抽水機用不上,於是只好造了若幹架腳踏式水車,把水庫裡的海水提升到蒸發池去,然後再一級一級抽入調節板(又稱調節格)和結晶板(又稱結晶格),最後進入到鹵池。鹽鹵經鹵池澄清後灌入結晶池,晴天時只要十二小時,結晶池內的鹵就能凝結成粗鹽了。

    在現代鹽場這整個過程都是用機械操作的,穿越眾這邊沒條件,只能全部用人力來幹。好在他們需要的量也不是太大,鹽場不需要每天開工,開工一兩次制備的食鹽應該就能滿足這個團體很長時間使用了——龐雨在最初設計的時候是這麼考慮的,但很快,他發現自己錯了。

    而且是大錯特錯。

    那些明朝土著在加入到穿越眾這個團體之後,想必神經都已經變得非常堅韌了。因為他們隨時隨地都將面臨各種各樣匪夷所思的「奇跡」。除了電影之外,電燈,對講機,各種現代機械……甚至隨隨便便掛在食堂牆壁上的那兩面大玻璃鏡子都是他們這輩子連想都沒想過的珍奇物品。

    不過所有這些加在一起都沒有鹽場第一次出鹽時給他們造成的衝擊大,這卻是在場所有現代人都沒想到的。當那些白花花的鹽土被木扒子聚攏起來一籮筐一籮筐拎出結晶池時,很多土著勞工居然熱淚盈眶。有些甚至不顧危險的跳下鹽池捧一把粗鹽塊就往嘴裡塞,要不是阿德及時操起棍子衝上去把人打散,這群鄉巴佬恐怕不得不因為鹽中毒而被拖去洗胃。

    「他媽的這又是怎麼啦,說了多少次要淡定!淡定!不要見到什麼都大驚小怪!」

    當著大部分穿越者,包括所有女同志的面,這些土著勞工的失態讓負責管理他們的阿德覺得很丟面子。阿德這個「人力資源組」組長除了負責勞工的日常管理,當然也要負責教導他們一些日常知識,可從今天的反應看,他的教導似乎不太成功。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