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迷失在一六二九

第一卷 一零七 新式武器 文 / 陸雙鶴

    一零七新式武器

    「黃三毛!」「到!」

    「李大樹!」「到!」

    …………

    這是一個綬槍儀式,隨著短促有力的點名聲,一個又一個身穿新式軍裝,臉膛黝黑的海南漢子滿面激動來到唐健面前,在向他敬禮並且接受回禮之後,從其手中接過一支支嶄新的制式步槍。槍身金屬構件上的油脂尚未擦去,但這些人都毫不在意,很多人拿到槍以後直接把槍管貼到臉上,比對家裡婆娘都要親熱多了。

    ——在來到這個時代八個月之後,經過鋼鐵組,武器組,化學組,機械組等諸多同志共同努力,這些穿越者們終於製造出了完全利用本地材料的制式步槍。從而使得他們的武裝力量完全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

    自製步槍在主體結構上是模仿了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的夏普斯m1859型單發步槍,採用銅底火帽配合紙殼定裝彈,另外在槍托,護木等方面增加強度,配有長度為310mm的短刺刀,以滿足軍事組「既可以遠程射擊,也可以近距離格鬥」的實戰要求。

    之所以採用這個型號,是經過全體研發人員長期討論和大量比對之後才決定的。與歷史上「正常」的武器研發過程相比,這伙時空穿越者可以直接剽竊從近代到現代絕大部分經典名槍的設計原理和大致構造,也就是說他們在設計理念方面絕對是超前的,但這並不意味他們無所不能。

    新槍型制依然要受到原材料,加工工藝,以及後勤補給壓力等幾方面限制。鋼和銅的匱乏,以及加工器械的原始落後,使他們不得不放棄了直接製造自動步槍的念頭——本來直接仿造那兩隻五六半自動是最簡便的。

    在加工工藝上,從現代社會帶來的機床有個機器壽命問題,所以不能作為長期生產設備考慮。因此機械組主要採用自製的水力機械來加工構件,或者乾脆包給外面的木匠手工製作——例如槍托和護木等,只有在一些實在無法繞過的地方,比如槍管拉膛線,才使用現代機器。

    材料方面,這次的新槍只在擊錘、擊錘簧和閉鎖塊等地方使用了鋼材,其它部位主要使用熟鐵。刺刀也是鐵質,只在刃口處採用滲碳工藝強化。根據上次戰鬥的經驗,新槍刺刀沒有再採用殺傷力最大的三稜式,而是回歸到傳統的扁平劍式。

    之所以這麼幹,是因為他們發現在內戰中使用三稜刃純屬自找麻煩,三稜刃會給包紮帶來很大困難,而這些困難往往最後卻落到他們自己的救護隊頭上——在上次戰鬥中,除了傑克石亦生汪大林等寥寥數人外,臨時訓練出的救護隊很難學會縫合三稜傷口,導致不少本來已經投降的明軍因為傷口難以包紮而白白丟了性命,這些人如果活下來,本可以為戰俘營裡再增添一批好勞動力的。

    扁平劍式刺刀開了血槽之後殺傷能力並不比三稜式下降太多,使用功能卻大大增加。設計組在這些小地方充分體現了現代人的靈活思維能力——他們盡可能模仿美式m9多功能軍用刺刀,附加了不少功能。諸如刀背位置的鋸齒,刀鞘上的小磨刀石和拉殼鉤……等等,雖然主體材料只是鐵和木頭,刀鞘用硬皮革,但巧妙的設計卻使它成為一件幾乎比步槍本身更受歡迎的藝術品。

    張陵張汝恆就愛極了這種匕首,他差一點點就因為這個原因而同意鬆口加入短毛隊伍了。其實現在這位前明軍千戶官除了沒有正式宣佈加入外,其它各方面與短毛都沒啥差別啦——腦袋在先前受傷包紮時就給剃成了禿瓢,最近這段時間才剛剛長出來短短一層,走到外面說不是短毛都沒人信啊。

    在說話上他也放棄了以前那種酸溜溜的文言口語——這還是小時候被當作讀書人培養時留下的習慣。但現在張陵已經是一口陝西腔的普通話,唯一還留下一點過去的影子,就是當別人大罵「干你媽」的時候,他會用「操汝娘」加以回敬。

    目前張陵是協助阿德,郭逸等人管理著整個戰俘營——不僅僅是明軍戰俘,那些白人水手也被指定受他管轄。明軍戰俘人多,張陵本身手頭子也足夠硬,完全可以壓制住那些桀驁不遜的西洋人。

    只是最近張陵手下的人越來越少了,很多人被誘拐加入了短毛的軍隊,短毛們新式而犀利的槍械對於這些軍人的誘惑力實在太大,特別是當一些以前的同伴穿著新軍裝,扛著新槍跑回來顯擺過之後,很多人再也堅持不住了。

    「大人,我們也降了吧……」

    就連他的心腹家將也這樣私下裡發出了這類請求,張陵的心中也未嘗不在動搖,只是想著陝西老家那幾百丁口,他總算還是頂住了誘惑。

    火銃是不敢想了,但那短匕首實在精巧,張陵家裡也有個打鐵鋪子,他老張家玩了一輩子長刀短劍,卻從沒想過一把短匕首連同刀鞘能弄那麼多花樣出來。自詡剛正嚴直從來不走後門的張汝恆終於為此破例,去找到北緯攀交情,設法搞了一把,每日裡把玩讚歎不已。

    當然了,匕首只是附屬品,這槍最重要的優勢還是要體現在射擊上。夏普斯槍應該算是紙殼彈步槍中最好的武器了,熟練槍手每分鐘可以達到8∼10發的射速,即使面對全速衝擊的騎兵,只要雙方數量上相差不太大,也完全可以壓制住。這一點在設計時是被反覆強調的——雖然眼下還在海南,但這夥人最大的假想敵不是海峽對面的明王朝,而是八旗辮子黨,滿蒙騎兵。

    紙殼彈是採用的黑火藥,儘管化學組表示他們已經可以使用硝化棉作為發射藥,但考慮到熟鐵槍管的壽命等因素,最終還是選擇了黑火藥作為發射裝藥。

    包裹彈藥的綿紙本來也是經過硝化處理,希望在發射時能一起燒掉,但後來發現無論怎麼處理,終歸會留下不少殘渣留在藥室中或進入槍管,給連續發射帶來隱患。於是乾脆不處理了,發射以後能剩下大塊碎紙,用刀鞘上附帶的鉤子直接拉出來,還更乾淨點。

    單發步槍的一個好處是隨時可以更換彈種,徐慧工程師專門設計了兩種彈頭,一種是軟質鉛彈,底部開孔,用鉛錫合金按12:1的比例鑄造,打出去擊中目標後彈頭立刻變形膨脹。根據射擊豬肉的實驗看,子彈最終形態類似一個小蘑菇,停止作用絕對強悍。就算射擊一匹高頭大馬,也只要一槍就能擊倒。

    另一種則是徐工的職業特長——他以前研究穿甲彈的。所謂「二號子彈」就是在軟鉛內芯外面包了一層硬質金屬披甲,用來打擊身披重鎧或者是躲在盾牌後面的敵人。這種子彈一開始並沒有大量生產,作為特種彈藥,配發給士兵時是按20%的比例發給,但在實戰中消耗極快,因為它的穿透能力非常強,不但能輕易穿透這個時代幾乎所有的鎧甲和盾牌,就連小樹幹,薄土牆等簡易掩體都可以打穿。

    很多士兵在看不清敵人位置時就裝上硬質彈頭亂射,經常能取得一些意想不到的戰果。其殺傷能力也不錯,身披重創依然可以盤腸大戰的勇者畢竟是少數,所以沒過多久,硬質彈頭和軟質彈頭的配發比例就倒了過來,變成4:1。

    制式槍的最大射程超過五百米,有效射程被規定為四百,而在武器組發佈的射擊要點上註明:除非是集群彈幕覆蓋,否則不建議射擊三百米以外的集群目標和兩百米以外的單體目標。不過後來從實戰數據來看,武器組的判斷有點保守。在軍事組的嚴格訓練下,能在四百米左右距離命中單個兒敵人的神槍手相當之多,等到簡易光學瞄準鏡和鋼製線膛槍管出來後,配上特製子彈,七八百米距離上的狙擊也不再是神話。

    歷史上標準夏普斯m1859的長度是一米二,穿越眾自製的仿造版則達到一米五,配上三十公分刺刀,即使近距離搏鬥,一米八的武器長度也不吃虧。全槍重量當然也要比原版的美國貨大了不少,但並不完全是缺點——唐健他們編製改良的刺殺教程中有用槍托砸擊的動作,設計時也一併考慮進去了。

    總之,這是一支頗有蘇聯特徵的武器——傻大粗笨,可結實耐用。在習慣了它的重量之後,士兵們很快就將其當作了最心愛的寶貝。不要說吃飯睡覺,就是上茅坑都要帶著,倒也符合軍事組「槍不離身」的命令。

    這正是唐建王海陽等訓練者所希望看到的——就在不久之前,管理委員會通過瞭解席提出的建議:一旦新軍隊熟練掌握了新式槍械,就立刻兵發瓊州府,進而控制海南全境。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