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橫行天下

第二卷 大風起兮雲飛揚 第七十五章 兵臨城下 文 / 煮酒斬英雄

    第七十五章兵臨城下

    一匹快馬飛馳到長安城下,馬後捲起一陣揚塵自遠處蔓延而來。

    馬上的探子策馬來到城下,遠遠的看見在城頭巡視的張遼、郭嘉、陳群、李嚴四人,迅速的翻身下馬拜伏在地道:「稟報將軍,西涼李傕的大軍號稱十五萬,已經離開安定向長安方向開進,西涼軍先鋒大將秦通率五千騎兵為先鋒,白波帥李樂、韓暹二人見李傕勢大大,已經率部歸降了李傕,各自率『白波軍『五千作為秦通的左右兩翼,沿途縱兵劫掠,百姓深受其害,請將軍速做定奪!」

    凜冽的春風吹的張遼鬍鬚飄飄,身後的藍色披風披被吹的獵獵作響,聞言之後與郭嘉對望一眼,目光中浮現一股怒意:「李傕這個混蛋,要打仗打便是,為何總要將戰禍轉移到無辜的百姓身上?」

    郭嘉用雙手遮住眼睛,極目西眺:「文遠不必憤怒,西涼軍本來就是董卓的部下,天生就是土匪本性,我們若是因此而動怒,難免會自己亂了方寸。」

    「聽說李傕、郭汜一向與匈奴人有勾結,有沒有探聽到匈奴人的動靜?」郭嘉目視城下的探子輕聲道。

    「稟軍師,據說匈奴有一隻三萬人的騎兵部隊剛剛過了武威郡,只是行軍速度緩慢,暫時摸不清來意。」

    「哦?」郭嘉與張遼對望一眼,「看來匈奴人是想黃雀在後啊!」

    「報!」

    隨著拉長的聲音,又一匹駿馬從南方奔馳而來,馬上的斥候在城樓下勒馬駐足,迅速的翻身下馬,單膝跪倒在地道:「稟報張將軍、軍師,宛城張濟出兵一萬五千人離了宛城,繞過武關,正向潼關進軍,先鋒胡車兒率領三千宛城長槍兵已經抵達潼關之下。」

    「哦,張濟也沉不住氣了,看來到底是一丘之貉啊!」郭嘉輕聲道。

    張遼手按劍柄,沉聲問道:「弘農的皇甫將軍可有什麼表示?」

    雖然獻帝與他的百官們遷徙到了許昌,可是皇甫嵩為了保存獻帝僅有的一支直屬部隊,與朱雋拒絕了曹操的邀請,一直屯兵弘農,並且將潼關控制在掌握之中,此刻在潼關駐紮有兩千軍士守關,因此張遼想要確認下皇甫嵩對這一場戰役的態度。

    探子囁嚅道:「小人只是探得了張濟軍的動靜,就匆匆趕回稟報,故此未去打探弘農的消息!」

    張遼厲聲道:「身為探子,當探八方情報,探不清楚怎能返回?再探!」

    探子聞言告罪一聲,慌忙翻身上馬,奔潼關方向而去。

    一直未開口的陳群面色凝重的道:「看來西涼軍這次是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啊,安定方向十萬人馬,匈奴前鋒部隊三萬,只怕匈奴人後面還有後續人馬,宛城軍兩萬,三處加起來至少也有十七八萬人馬,而長安此刻只有一萬一千人的守軍,敵我的力量實在是懸殊啊……」

    李嚴不屑的道:「怕什麼?君侯幾天就到,他的武藝某見過,縱算千軍萬馬也傷不了他,區區的西涼烏合之眾,怕他作甚!」

    陳群撫鬚道:「正方所得雖然屬實,西涼軍要想擋住君侯,或者擊敗君侯的確不容易,可是他們漫山遍野的殺過來,君侯卻也也擋不住他們,如此一來,且不說城外的百姓要遭受戰火,若是他們圍城攻打,君侯卻救哪裡才好?依陳群之見,長安離洛陽較近,洛陽此刻有曹操屯紮的三萬精兵,不如某寫信給文若,讓他在曹操面前美言幾句,請曹孟德派遣夏侯兄弟出兵助我,如此可保全長安郊外的百姓。」

    郭嘉聞言搖頭道:「長文只知其一卻不知其二,曹操這種梟雄一直靜觀天下變化,若是對他沒有利,曹操是不會輕易動兵的。即便是文若為我們說話,也不會勸動曹操興兵。」

    陳群聞言默然不語,他對曹操不瞭解,但是他卻對同鄉荀彧很瞭解,他認為荀彧追隨的人一定是立志於振興漢室的人。

    去年他在下邳的時候收到了荀彧的書信,荀彧在信中邀請陳群出山輔佐曹操,陳群本來有些動心,郭嘉卻在這個時候出現在了他的眼前,然後在陳家一住就是一個月,經過軟磨硬泡,總算說服了陳群來到長安。

    不過陳群的內心深處卻對錯過曹操有些許遺憾,只是關羽對他足夠器重,將整個長安的政務交給陳群全權處理,張遼主軍事,陳群主內政,如此的知遇之恩,陳群也不好意思離去,方才安下心來輔佐關羽。

    長安的春天風很大,捲起漫天的黃沙,吹的旌旗獵獵作響。

    郭嘉用手遮住眼睛使勁的向西眺望,「只怕這次將會是一場惡戰,幾天前已經快馬加鞭將情報送到河東去了,估計近幾日內君侯就能來到長安了,敵軍勢大,我等在君侯到來之前當先閉門緊守!」

    李嚴撫摸了下鼻子,握緊了劍鞘道:「兵臨城下,將至壕邊,非李嚴逞匹夫之勇,若是不挫敵軍銳氣,漲了敵軍士氣為小,若是被他們圍住了長安城池,只怕君侯苦心經營的良田將會化為灰燼,剛剛遷回的百姓們又將逃難,因此以李嚴之見,當率三千鐵騎迎戰西涼前鋒部隊,以求搓敵銳氣!」

    郭嘉閉目沉思,良久道:「正方雖然說得有道理,不過郭嘉卻不能苟同,若是作為一名軍士,我也許會有你這股熱血,可是作為軍師我卻不能不阻止這毫無把握行動,長安僅有一萬一千人,若是出城主動迎敵,兵力吃虧不說,若是萬一被敵軍合圍,長安城根本再抽調不出援兵解圍,因此依郭嘉只見,我軍只宜暫時堅守長安,放棄了城外的良田百姓吧,戰爭就會有得有失,戰爭就必須學會放棄……」

    李嚴不服氣的道:「軍師,可是若是讓西涼軍兵至城下,敵軍以將近二十萬之重合圍長安,糧草若斷,孤城又能堅守多久?」

    「反間!」

    郭嘉徐徐吐出了兩個字,「只要能守住長安一個月,利用李傕、郭汜之間的不和,在西涼軍內部製造矛盾,而且盤踞在宛城的張濟已經不再與李、郭二人同心,匈奴人抱著黃雀在後的心態,敵軍雖然勢大,力氣卻不能用在一起,況且西涼軍不得民心,補給困難,長安城去年收穫了不少糧草,城牆高厚,時間久了,西涼軍必然會自亂,到時候便是我們開城痛擊敵人之時。」

    李嚴依然不服氣,只是地位不如郭嘉,也不好意思在語言之間過於頂撞,當下用眼神徵詢張遼的意思,來了長安接近一年了,李嚴一直在渴望著建立功名的機會。

    張遼手按劍柄,閉目凝思了片刻,緩緩的睜開眼睛目視前方道:「奉孝說的乃是上策,依計行事可以用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的利益,可是退守卻會毀滅雲長建立的這一片土地,我……知道在雲長的內心對於百姓們的安居樂業看的有多麼重要,若是閉門不出,雲長會失望的……」

    郭嘉也歎了一口氣,緩緩點了點頭道:「我明白……」

    張遼莞爾一笑,拍了拍郭嘉的肩膀道:「也許你過於高估了敵人哪,或許他們根本不會料到我們敢主動出城迎擊,奉孝,張遼就將長安暫時交給你與長文鎮守了,某與正方率三千鐵騎即刻出城去會一會西涼軍的前鋒部隊,若是不利,騎兵也可以迅速退回城內,再據守不遲。」

    郭嘉點了點頭:「既然如此,奉孝也明白文遠之志,將軍不愧是君侯的知己,你想的事便是君侯所想,出城迎敵去吧!」

    頓了一頓郭嘉又道:「不過,最好是文遠自己統帥騎兵先去試探下西涼軍的虛實,讓正方在半途上伏兵三千策應,萬一交戰不利,敵軍追趕而來的話,也可以伏擊敵兵。」

    張遼與李嚴聽了郭嘉的話對望一眼,一起點了點頭,隨即緩緩起身。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