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天下英雄會徐州 第一百二十七章 怒火燃燒 文 / 煮酒斬英雄
第一百二十七章怒火燃燒
「鄉親們快快請起,這是為何?」
關羽急忙上前一步,扶起跪倒在面前的人群裡面,最前邊的那名白髮蒼蒼的老者,看模樣他是這些百姓的領頭人。
關羽身後的侍衛們也紛紛上前,與關羽一起把跪倒在地百姓們前面的幾人攙扶起來,並招呼所有人起身。
關羽攙扶著白髮蒼蒼的老者,輕聲問道:「老丈與鄉親們當街下跪,卻是為何?仔細說來,若是我能為鄉親們排憂解難,關某一定盡力。」
老者拉著關羽的手,老淚縱橫道:「聽說君侯俠肝義膽,嫉惡如仇,為人最是忠義,故此草民等斗膽前來,請君侯為已故的趙昱太守全家做主,為死在笮融刀下的鄉親們做主啊!」
旁邊另一名略微年輕一些的老者補充道:「趙大人在我們廣陵做了五年的太守,為官清廉,愛民如子,我們廣陵的百姓能過上這般豐衣足食的日子都是趙太守之功,只可恨蒼天無眼,好人無好報,趙大人慘死在笮融這個狗賊的手下,趙家小姐的清白也葬送在了笮融這天殺的手上,這狗賊除了殺害了了趙府上下二百多口人之外,還縱火焚燒了太守府臨近的民房上千間,濫殺無辜,姦污婦女,死在他的暴亂之下的足足上千人,廣陵的百姓叫天不應,叫地不靈吶,今日小老兒等聞聽替天行道的『關君侯』來到了我們廣陵,故此前來為趙太守的冤魂請命,還望大慈大悲的君侯能為廣陵的鄉親們伸冤哪!」
兩名老者說著,一個個老淚橫流,納頭又要拜倒,關羽急忙扶住,無論如何也不能讓兩位老人再次下跪。
關羽此刻聽的義憤填膺,一腔怒火開始騰騰燃燒,雙手各自握著兩位老者的一隻手道:「兩位老丈且勿悲傷,若是笮融這廝果真做下此等傷天害理的事情,我就算追到天涯海角,也要誓取這廝的狗頭回來,以祭趙太守以及廣陵的列位鄉親在天之靈。」
又一人向前哭訴道:「君侯在上,此事千真萬確,絕無半點虛言,不止如此,笮融走到哪裡,殺到哪裡,昨夜草民聽得從秣陵回來的親戚說起,笮融去秣陵的時候又在哪裡做下惡事,殺了同鄉的秣陵縣令,然後縱火焚燒民房,在城內城外濫殺無辜,姦污婦女,天理難容吶……」
在這一刻,關羽心頭的怒火騰騰升起,達到了極限,恨不得聲啖笮融之肉,痛飲笮融之血。
當即對著面前的幾千名女老少,抱腕施了一禮道:「諸位鄉親們既然向我訴冤,某不知此事則罷,既然知道了,我以河東關雲長的名義發下誓言,若是不能提笮融的首級回來,以祭死在他手下的亡魂在天之靈,某便如此獅!」
關羽話落,一聲咆哮,猶如雷鳴,聲震九霄,風雲色變,當下集中全身的力氣於腳部,飛起一腳,狠狠地向府門一側的一尊石獅踢去,這一腳攜帶著關羽的全身怒氣,何止幾千斤?一腳下去,只聽「轟隆」一聲巨響,但見硝煙瀰漫,一尊石獅的頭部登時被踢飛。
百姓們先是被關羽的神武所震懾,隨即反應過來,一個個齊齊再次下跪,納頭便拜,一個個山呼「君侯萬歲」,「君侯慈悲」,「廣陵的鄉親們大仇有望了!「
關羽急忙與身邊的侍衛們再次扶起跪在面前黑壓壓的人群,此時在外面巡邏歸來的廖化、周倉以及嚴厲等人也恰巧歸來,一起向前扶起下跪的百姓。
最先那名帶頭老者,用顫巍巍的聲音對關羽道:「實不敢欺瞞君侯,小人鄉親們從傳聞中得知,如今笮融這狗賊正在江東孫堅的大營裡,已經投效了孫堅,故此草民等前來向君侯訴冤,只怕有了孫堅的保護,這挨千刀的更加有恃無恐了。」
「孫堅這廝真是混賬,枉我當年救他一場,怎會如此不分青紅皂白?」關羽恨恨的一拳又擊打在沒有頭部的石獅上,又激起一股硝煙。
「周倉,速速給我抬刀背馬,我要去一趟孫堅的大營,一來問他因何收留這天理難容的惡賊?二來追回廣陵太守的印綬,若是他交出笮融這廝與印綬便罷,否則我便踏破東吳大營。!
關羽一邊說著,一邊深深地呼吸一口氣,強壓著心頭的怒火,捫心自問,這是關羽來到這個世界最為氣憤的一次,此刻只感到滿腔怒火似乎要吞噬天地一般。
嚴厲聽了關羽的話,急忙上前阻止道:「君侯使不得,萬萬不可如此,江東大營共有六萬大軍,小人也知道當年君侯曾經在袁術的三萬大軍之中來去自如,如入無人之境,可是江東軍的作戰能力遠非袁術的那些烏合之眾可比,更何況孫堅素有『江東猛虎』的威名,孫氏父子皆是驍勇善戰之輩,其麾下猛將雲集,依小人看不如先禮後兵,君侯修書一封,向孫堅言明厲害,道清是非曲直,小人願意跑一趟江東大營送信,若是孫堅執意袒護笮融這廝,等陳登大人率領的軍隊到來之時,再一併為廣陵的鄉親們討回公道不遲!」
聽了嚴厲的話,關羽依然執意要去,廖化與周倉一起阻攔關羽,拚死力諫,關羽思忖一番,最終還是答應了嚴厲的提議,隨即對幾千名百姓拱手道:「列位父老都回家等候去吧,關某三日之內一定取笮融這廝的狗頭回來祭奠亡靈。」百姓們聞言,再次拜謝了關羽,方才一起散去。
關羽隨即轉身回府,提筆給孫堅寫了一封書信,書中雲道:往日某曾修書一封與汝,蓋因其時敬佩汝為一時之英雄,洛陽討董賊,汝身先士卒,威震天下,何等意氣風發?何故時光荏苒,人心卻已不古?曹賊作惡,屠戮徐州,汝興兵而來,是為「義」字,曹賊後院起火,自動退去,爾雖有苦勞,卻無功勞,若是退去,仁義之名當傳播天下,萬民誰不頌揚?偏偏妄想趁火打劫,裂土割郡,鯨吞徐州,豈不讓天下人笑汝言而無信,為假仁假義之輩麼?而更甚者,笮融罪大惡極,汝不將其斬首以謝天下,反而包庇縱容,豈不讓天下人笑汝不智?還望文台見此書信,遣人人綁縛了笮融狗賊,送到廣陵,以謝天下,並送還廣陵的太守印綬,退兵江東,則陶恭祖感謝汝之恩德,天下百姓亦誇讚汝之仁義也,若其不然,休怪某心頭火氣,讓爾江東大營化為灰燼!」
嚴厲接過書信,揣在懷中,向關羽施了一禮道:「君侯在此靜候佳音吧,小人此去一定不辱使命!」
關羽點了點頭,吩咐道:「你去了之後見機行事,若是孫堅執意頑固,汝休要惹怒了他們,全身而退回來,再做計議。」
嚴厲點了點頭,辭別關羽,翻身上馬,帶了幾名隨從,打馬出了廣陵城,直奔西南方向的孫堅大營而去。
天色已經傍晚,孫堅大營內旌旗招展,迎風飄蕩,軍營裡燃燒起熊熊的篝火,不時的有戒備森嚴的士卒巡邏而過。
大帳之內,孫堅正在聚眾商議,孫策進攻廣陵無果,周泰抵達東海郡的時候比糜芳晚了一個時辰,試探著發動了一次進攻,被糜芳擊退,只得鎩羽而歸。
「哎,看來,徐州是已經有準備了,更何況有關羽與劉備相助,與曹操的戰役,徐州軍團並沒有損傷太大的實力,要想拿下徐州南部二郡,不是易事,依我之見,不如退兵罷了,也好成全我們的仁義之名,免得落人口捨,還得不到好處。」孫堅坐在上面面色凝重,手撫短鬚道。
孫策聞言,斷然出列反駁道:「父親大人此言差矣,既然大兵已經進入了徐州境內,怎能無功而返?譬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我們為解徐州之圍而來,陶謙妄想不付出一石糧草,一兩軍餉,便想將我們打發回去,天下人難道只笑我們無義,不笑陶謙無恥麼?依孩兒之見,不如趁著徐州大軍未到之時,發起猛攻,縱然關羽神勇蓋世,一人之力,怎能擋得住我六萬精兵?」
「少主所言甚是,笮融雖然不才,但是在東海尚且有親信存在,若是主公有意,小人願意聯絡他們作為內應,區區糜芳何足掛慮,東海郡唾手可得,此二郡到手,主公便能在江北立足了。」笮融出列建議道,他一直在尋找能夠立功的機會,故此急不可待。
「伯符說的也有些道理,此事倒是好生讓人為難,若是公瑾與德謀在此就好了!」孫堅一時拿不定主意,有些猶豫不決的道。
「主公,以澤之見,不如退兵去吧,關羽勇猛,劉備善能用兵,陳登多謀之士,若是徐州與曹操拼的兩敗俱傷的話,可以圖謀此二郡,可是徐州軍團實力未損,強行攻城,勝負難料,不如退回江東,再做計議。」闞澤進言道。
老將黃蓋聞言出列反駁道:「末將等願意誓死追隨主公死戰攻城,大丈夫自當馬革裹屍而還,無功而返,豈有面目見江東父老?」
周泰、蔣欽、凌操、董襲等猛將紛紛支持黃蓋的建議,孫堅一時更難決斷。
忽然探子來報道:「報,關羽的使者在大營外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