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天下英雄會徐州 第一百四十一章 鷸蚌相爭 漁翁得利 文 / 煮酒斬英雄
第一百四十一章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四月時節,天地間的萬物欣欣向榮,一派生機盎然。
荊州北方南陽郡的治所宛城,也進入了草木萌芽的春天,大地上上披上了一層綠裝,妖嬈多姿。
這日,客居宛城的驃騎將軍、平陽侯張濟,在府邸內召集了手下的文武幕僚共商大事。
張濟掃視了一眼分列兩旁的下文武幕僚,笑容可掬的招呼賈詡道:「文和,在我身邊坐了吧,濟部下的武將不少,可是多智者,就只有文和一人啊,要是把你累壞了,我可要犯愁了。」說完吩咐手下為賈詡看座。
賈詡聞言一笑道:「主公謬讚了,多智者還屬婁子伯!」說著掃視了一眼最新投靠了張濟的婁圭一眼。
座椅很快的在張濟的桌案一側擺上,賈詡施禮拜謝坐了,桌案兩側立著張濟的侄子張繡,以及部將胡車兒、王銳、蘇方等一干武將。
除了這些從西涼跟隨著張濟來到宛城的舊將之外,另外一個人就是賈詡適才提到到那個人,最近才投靠張濟不久,此人是京兆人,姓婁名圭字子伯,今年三十九歲,後來移居到宛城,在此地頗有名望,以足智多謀著稱,在袁術管制南陽之時,婁圭對袁術的橫徵暴斂大為不滿,隱居到「終南山」一帶,自稱「夢梅居士」。
後來劉表與袁術交惡,兩軍交戰,袁術被劉表部下的大將文聘與蔡瑁聯合驅逐出了南陽,之後張濟在長安兵敗,進入了宛城,先是企圖強攻南陽,數戰不利,袁術看到張濟與劉表惡戰,以為有機可趁,派遣部將劉勳等率兵捲土重來,企圖漁翁得利。
劉表權衡利弊,感覺盤踞在淮南一帶的袁術威脅更大,便與張濟結盟,將宛城一帶的地方借給張濟屯駐,以用來鉗制袁術,張濟在宛城一帶利用賈詡的政策,經過兩年的治理後,宛城一帶風調雨順,百姓樂業,隱居的婁圭欣然出山前來投靠張濟,張濟便任命婁圭為典農校尉,留在手下
張濟掃視了手下一眼,清了清嗓子,肅聲發話:「嗯,今日之所以把諸位都召集到我這裡來,是想共商一下未來的大事,自從去年李稚然與郭阿多戰敗之後,我們就失去了可以依靠的盟友,孤客窮軍,獨自懸於宛城一地,先前與劉表作戰幾場,勝負難分,後來劉表為了制衡東邊淮南的袁術,把宛城這一片土地讓給了我們,只不過是他的權宜之計而已,其實劉表內心對我們卻是頗為防範,東有袁術、南有劉表、西南有張魯、西北有關羽,宛城是四面受敵,區區小地方若是不能衝開一條活路,咱們遲早會步李稚然他們的後塵吶,諸位有何高見?」
張濟話音一落,侄子張繡出列道:「叔父大人,方今曹操正傾巢而出,與呂布在兗州決戰,雖然獲勝,但是仍未班師回到許昌,許昌城內兵力不足一萬五,離我們宛城不足二百里地,況且此刻只有荀彧、曹昂、於禁等人防守,而弘農的皇甫嵩時常有攻打許昌,迎回天子的念頭,機會難得,以侄兒看,我們不如聯合皇甫嵩的一萬多人,趁機偷襲許昌,說不定能趁著曹操大軍外出之時得手,許昌城內富庶,地大物博,若是能搶到手裡,我軍或許能有所作為。」
張濟聞言,掃視了其他眾人一眼問道:「諸位可有意見?」
婁圭施禮道:「主公,以圭之見,張繡將軍此計不可行。」
「哦,卻是為何,子伯卻說來,讓大家多長一些見識。」張繡有些不服氣的道。
婁圭微微一笑,抱腕施禮道:「將軍說的聯合皇甫嵩突襲許昌之事雖然出其不意,也許能一鼓作氣拿下空虛的許昌,可是倘若曹操回軍救援,就算我們拿下了許昌,以我軍區區兩萬五千人的兵力又能堅守多久?為了一個守不住的許昌而得罪曹操,只怕會引來滅頂之災,此事斷不可行。」
「嗯,先生說的倒是,是張繡這主意太草率了。」張繡點頭承認了自己的錯誤。
「既然曹操不能打,漢中的張魯兵力此刻接近四萬,東邊的汝南太窮,沒有發展餘地,倒是怎生走出這條困境去?」張濟愁眉不展的問道。
賈詡聞言笑道:「主公不必憂慮,雖然我們不能惹曹操,但是還有西邊的皇甫嵩可以一試。弘農郡土地肥沃,擁有十萬百姓,而且與我們宛城相鄰,若是能夠拿下弘農,我們在諸侯的夾縫之中將可以生存下去。」
張濟歎氣道:「皇甫嵩老當益壯,久經沙場,尤其善於用兵,去年之時我軍以一萬五千人馬準備攻擊長安,支援李郭二人,被他以五千人阻擋在潼關之外,不能通過,如今的弘農郡有皇甫嵩與朱雋聯手,二人都是久經沙場的老將,擁有一萬五千多兵力,要想拿下弘農實在難如登天。」
「主公不必憂慮,此一時彼一時也,主公可以利用皇甫嵩、朱雋二人急於攻陷許昌,迎回天子的心理,派一能言善辯之人到弘農郡走一趟,聲稱要與他聯合共同拿下許昌,事後我軍要城池,他要天子,皇甫嵩雖然會有所懷疑,必然因為急於將天子接回,一定會冒險一試,我軍可以派遣一隊人馬虛做攻擊許昌,卻暗中派主力部隊偷襲弘農,則可以一鼓而下。」賈詡不慌不忙的將自己的主意拋了出來。
「呵呵,好,文和先生就是我的子房啊,有先生在此,我軍才有在這亂世存活下去的希望,誰敢去弘農出使,遊說皇甫嵩,使他中計出兵?」張濟掃視部下問道。
婁圭出列施禮道:「文和先生的計策果然神鬼莫測,虛虛實實,讓敵人摸不著頭腦,如此這般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皇甫嵩急於迎回天子,必然中計,婁圭初到將軍帳下無以為報,願意出使一趟弘農,遊說皇甫嵩出兵。」
張濟當下即決定,由婁圭前往弘農遊說皇甫嵩聯兩軍合,共同趁曹操不在之時偷襲許昌,得手之後,張濟要城池,皇甫嵩遷回天子。
婁圭當即乘快馬,星夜前往弘農,進城拜見了皇甫嵩之後,婁圭說明來意,呈上張濟的書信,約好兩軍共同攻擊許昌。
皇甫嵩看了張濟的書信之後果然中計,與朱雋商議一番,雖然對張濟的企圖有所懷疑,不過心中迎回獻帝,復興大漢王朝的強烈願望,促使著二人仍然決定冒險一試。
朱雋提議道:「可找個借口將婁圭扣押在軍中,若是張濟耍手段,便斬婁圭謝罪。」
皇甫嵩點頭道:「嗯,公偉兄說的極是,雖然張濟的企圖可疑,不過或許也有可能想趁著曹操不在,許昌空虛之時擴大地盤,我們應當一試,否則等曹操退兵之時,想要迎回陛下更是難如登天。我領兵一萬人出函谷關向許昌進軍,你便統帥五千人留守。」
二人計議停當,皇甫嵩便以請婁圭幫忙參贊軍事為借口留在軍中,實則是軟禁了起來,婁圭不曾料到皇甫嵩會有這一手,也是無可奈何,只能跟在皇甫嵩軍中。
次日皇甫嵩派出的探子,果然探聽到宛城有一支軍隊向許昌開撥,皇甫嵩便帶了一萬人,挾持著婁圭向許昌日夜進軍,在軍隊抵達許昌北方一百里左右之時,後方傳來弘農失守的消息。
就在皇甫嵩率軍出了弘農之後,張濟以一萬五千人迅速抵達弘農城下,強攻弘農,城內的五千守軍皆是老弱之輩,戰鬥力低下,朱雋被流失所中,在城頭陣亡,弘農陷落。
皇甫嵩聞報大驚,幾乎暈厥,一為被張濟算計丟了弘農憤怒,二為老友朱雋的去世悲痛,大怒之下欲斬了婁圭,婁圭道:「我既然投靠在張濟手下,自然該為他出謀劃策,要殺便殺,只是殺了我,你便更無法奪回弘農了。」
皇甫嵩道:「你若是能助我奪回弘農,便繞你不死。」
婁圭進言道:「聞聽將軍與關羽交好,可派使者去長安請張遼出兵攻打弘農,將軍卻率兵直撲宛城,張濟必然顧此失彼,權衡之下,必然會丟棄弘農保全宛城,弘農可失而復得。」
皇甫嵩對婁圭道:「念在你為張濟效力乃是盡職之事,我不殺你,若是以後好生為我效力,饒你不死。」婁圭謝過皇甫嵩不殺之恩,當下留在皇甫嵩的軍營效力。
張遼在許昌接到皇甫嵩的求救信之後,經過一番思慮,覺得若是緊挨著長安的弘農被張濟佔領了,將會極大的威脅長安,便聯合河東的徐晃,兩路一起出兵,夾攻弘農,而皇甫嵩從許昌北方改道南下襲擊宛城,張濟首尾不能相顧,只能捨棄了弘農,退回宛城。張遼隨即揮兵進入了弘農。
皇甫嵩見張濟撤兵,便不再攻打宛城,向北撤兵,在途中遭到了張繡的埋伏,身中數箭,險些喪命,被部下救回弘農之後,皇甫嵩自知歲數已高,這次重傷之下只怕時日無多,便把弘農太守的職位讓給張遼,張遼見皇甫嵩身體不佳,也不推辭,收編了皇甫嵩的軍隊,並厚待婁圭,婁圭遂決定為關羽效力。
張遼命令李嚴擔任弘農太守,留下一萬五千人與他,與婁圭一起負責防禦弘農,自己帶了部隊「護送」著皇甫嵩到長安修養,自此,關羽掌握下的兩塊地盤,長安與河東被連接一塊,只有洛陽的一隅尚且橫亙在中間,而手握三郡的關羽,此刻部下的兵力也達到了六萬人。
消息傳到下邳的時候,關羽心情大好:看來不用自己在家裡,張遼與徐晃也能給自己搶回地盤來,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