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七十七章 魯肅之謀 文 / 醉風吹雲
第七十七章魯肅之謀
而就在消息這一來一去的時間內,紀靈是受到了張遼的全天候騷擾。張遼整天就是派出幾名副將,各帶領千餘名士兵到紀靈營前騷擾,並且每過段時間就換一批人。
正因為張遼的全天候騷擾,紀靈大軍中的任何人都沒有休息好。雖然紀靈知道外面的徐州軍並沒有實力來進攻,不過就怕徐州軍忽然來一次真的,因此紀靈並沒有休息好。不過士兵沒休息不好的原因就很好理解了:袁術的士兵,多是有參加過前兩次大戰之人,都對徐州軍的戰鬥力頗為忌憚。而現在兩軍主力還未見面,就已先敗兩陣,折了許多人馬,還死了兩員大將。現在又有徐州軍在營外,不要說只有一千人,就是只有一人也夠讓他們緊張一陣的了,哪裡還有心情休息。而這,也正是張遼想要的效果。
不過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底線,並且紀靈知道再這樣下去,對士氣的影響是十分大的,於是他點齊了兩萬兵馬,選擇了一個好時機,衝出了營寨。而那幾名副將見紀靈出了大營,於是轉身便往大營方向跑去。
紀靈見徐州軍果真往大營方向逃跑,紀靈便多了一個心眼,一路追擊時都仔細觀看四周情況,防止自己被伏擊。
不過當他追到徐州軍大營時,也被眼前的情形迷惑住了:只見徐州軍將大營就安放在山腳下,並且小山之上還可以看到有人影在晃動。這樣的情況令紀靈不敢上前,於是帶著大軍原路返回。
雖然張遼見紀靈所帶士兵很少,不過為了不激起紀靈攻擊的念頭,只好壓下眾將追擊的請求,安心在此等待回信。
過了許久,信件終於送到。張遼展開信一看,只見上面主公親筆所書,同意把水軍交由他來統領,並且讓找遼多聽魯肅的意見。
見到我這麼說,張遼也知道應該相信魯肅了。於是把信交給高順說道:「主公同意以水軍襲擊壽春之計劃,看來主公已經認同魯肅,我等不必再防備他矣。」
高順看完信也說道:「正是。」
隨後兩人一起來到魯肅營帳內,張遼說道:「主公已經同意以水軍襲擊壽春。只是具體實施步驟,遼還需問明,請先生賜教。「
只聽魯肅說道:「賜教不敢當,只是皇叔既已同意此策,必然是同意以此令聯軍退兵,因此還需將軍配合。」
「此話怎講?」張遼問道。
魯肅回道:「此去襲擊壽春,袁術定為自己安危,而令紀靈回防壽春。如此一來,將軍便有兩種選擇,便看將軍如何選擇。」
正遼沒有說話,只是聽著魯肅繼續說下去。魯肅道:「上策,乃是將軍擋住紀靈,令袁術向孫策求救。如今孫策因為缺糧,敵不過劉表大軍,已退至汝南一帶。而袁術能請來孫策,必以糧草想誘。到時將軍再把紀靈放回,並令水軍撤回,袁術必定見危險消除而不給孫策糧草,因此兩軍很有可能發生衝突。而下策,便是直接放紀靈大軍回壽春。」
魯肅說完,停了下,又說道:「此二策皆能令紀靈退卻,不過還須將軍抉擇。」
此時的張遼也在心中作著比較。雖然原先他是做好阻擋紀靈回去的準備,不過前提就是水軍能夠拿下壽春,這樣留下紀靈也有效果,沒想到水軍還是不能成功拿下壽春。不過留下紀靈還是有好處的,依照魯肅說說,很有可能令袁術與孫策產生矛盾,這對主公的霸業是有很大的好處的。
想通了這些,張遼說道:「如此,遼便盡力阻擋紀靈大軍回援。只是紀靈急迫回援,攻勢必然猛烈,而兩軍士兵撤軍甚大,不知先生有何計策以教遼?」
魯肅只是笑了笑道:「只有一計,且戰且退,誘敵深入。」
張遼聽後恍然大悟,連聲道謝,隨後與魯肅商討下接下來要做的事後,便去準備了。
而安然無恙退回營地的紀靈,越想越覺得這事很奇怪。按照徐州兵的戰鬥力,自己帶兩萬士兵前去追擊,他們居然不追出來。說是他們要埋伏於自己,不過接二連三地在同一地點埋伏,這顯然不可能。那麼就是怕了我軍?這就更不可能了。如此說來,徐州軍是虛張聲勢?紀靈越想越有可能,於是喚來一名小將,令他帶幾人前去偵察。
許久之後,那名小將回來了,不過全身帶傷,只是暫時沒有性命危險。不過從他口中,紀靈才知道徐州軍真是虛張聲勢:那名小將到達之時,徐州軍便已在收拾營寨。隨後發現了他,連忙帶人來阻擊。幸好這名小將跑得快,不過帶去的士卒一個都沒有回來,而且身上還中了幾槍。
不過紀靈所不知道的是,這人就是張遼有意要放回來的,就是要讓紀靈知道他要撤退了,好讓紀另追上來。
此時的紀靈,正聽完那名小將的描述,令人把他帶下去治療,自己卻在一旁思考著。現在徐州軍是退兵了,是追還是不追?隨後他又想到前幾仗連敗於徐州軍,因此一下狠心,下令道:「全軍拔營啟程,追擊敵軍。」
紀靈大軍一開拔,張遼便收到消息。張遼看著這條消息,下令道:「全軍依照計劃行事。」
此時的紀靈,已經帶著大軍出發,向小山這兒來了。不過到達低窪地與小山時,紀靈都特別小心,特別令士兵上去搜尋,不過並沒有找到任何徐州軍的影子,只是找到了很多掛在書上的衣服。
紀靈見到之後,也更加確定了張遼軍是軍力有限,才在山上如此安排而虛張聲勢。自認為識破了張遼軍計劃的紀靈連忙催促士兵門繼續向前趕路,希望在天黑之前追上。
不過願望總是不那麼好實現的。直到晚上,紀靈連張遼軍的一個影子都沒看到。而晚上又因視線的看不遠,怕遭到張遼軍的埋伏,也就沒有追趕,正好讓士兵們休息一下。
第二天早上,紀靈總算是有了一些收穫,因為他找到了張遼軍昨晚安營的地方。因為想知道徐州軍現在有多少兵馬,因此他下令算算有多少灶坑。不過得到的數據令他吃了一驚:此地的灶坑足夠令四萬大軍使用。
紀靈聽到後也頗為疑惑:有四萬大軍,為何還要逃跑?不過追都已經追出來了,自然要繼續追下去。不過等到他到達第二個營地的時候,得到的數據就令他放心多了,因為現在得到的數據是足夠五萬人使用。
如此看來,張遼軍確實軍力不足,才用此等計策來嚇我軍。只是此人不知兵法此計使用一次便可,再增加,反而會暴露目標。紀靈自以為是地想道,並且下令道:「全軍加速行軍,務必今日追趕上張遼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