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附身玄德

第一卷 第一百七十六章 埋伏小勝 文 / 醉風吹雲

    第一百七十六章埋伏小勝

    與袁紹的第一次交鋒,我並沒有佔到什麼便宜,雙方的損失也都不是很大。只是相較於士氣,我還是有一些優勢的。雖然袁紹及時救下文丑,使得文丑並沒有被張飛所殺。不過文丑最後那險象環生倒是小小地打擊了一下袁軍士氣,這點之上我是佔了一些便宜。

    不過在最後那短暫的短兵相接過程中,我也可以肯定袁紹的士兵不比我軍弱,不愧是神經百戰的士兵。而且袁紹也不是傻子,我這樣表態了,明顯是不願意讓他得到青州,如此一來他一定會有一番計較,於是我在回到臨淄城後,又是召開了一次會議。

    剛一開始,我便是說道:「如今與袁紹首次交戰之後,各位有何見解?」

    「啟稟主公,袁軍士兵常年在河北大地上作戰,在短暫交鋒之後,慈以為其能力並不輸於我軍,不可力敵也。」太史慈說道。

    「是如此,袁軍強於步兵作戰。況且前番作戰袁紹未佔得便宜,雲恐其以少量兵力阻饒我軍,後派遣一支軍馬繞過臨淄防守,直擊青州腹地。」趙雲也是擔憂道。

    我也正是因為有這種當心,所以才召開這次會議的。而在這時,諸葛瑾也是說道:「雖然袁紹不可能採用如此冒險之策略,不過主公不可不防。」

    我聽後也是說道:「正因如此,備欲派遣一支殿後軍隊保全青州腹地之安危。」說完,我以眼神看向我那兩位軍師,看他們可以給我什麼好建議沒有。

    見我看向他二人,陳登便回道:「袁紹此人善聽計而不善採納,主公大可不必如此過早做出決定,以讓袁紹得知青州腹地空虛之事實。並且主公未曾想過襲擊袁紹之糧道否?」

    聽了陳登的話,我才發現我怎麼盡想著防守,都沒想到什麼進攻。於是我讚道:「確乃備之疏忽。」隨後我仔細一想陳登的提議,我才發現有一個人是非常合適的,那就是趙雲。

    襲擊糧道,實際上就是在後方騷擾,讓袁紹的糧食不能夠及時地運到營地中。而且如果戰術運用得當的話,可以牽制很大一部分袁紹的兵力,讓袁紹不能首尾相顧,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袁紹又怎麼會還有精力來攻擊青州腹地呢。不過既然是騷擾,派出去的部隊自然是不能太多,否則行蹤就不好隱藏了。在上述的條件之下,我軍之中能夠符合的那就是趙雲與他那五百白馬義從。

    而後,徐庶也是說道:「袁紹雖然無斷,但也會試探於主公。而臨淄以東有一谷地,乃是至青州腹地必經之地也,主公大可派兵於此埋伏,斷其襲擊之心也。」

    我聽後也是大為心動,於是下令道:「趙雲聽令!」

    「末將在。」趙雲出列道。

    我拿出一支令箭交給他後說道:「令汝率領所部騎兵,今夜出發繞至袁軍後方襲其糧道。記住,一切盡在騷擾,不求強攻。」

    「得令。」趙雲立刻領命道。

    道:「李通高寵聽令。」

    「末將在。」二人齊聲道。

    「與汝五千兵馬,另有三千強弩手前去山谷出埋伏。如袁紹真是不識好歹,定要在山谷處盡殲其所部,放幾人回去報信便可。」我下令道。

    「定不辱使命。」二人說道。

    道:「此乃三千強弩手真正意義之首戰,定要旗開得勝。」

    高寵聽後也是感激地說道:「多謝主公。」

    最後,我又說道:「餘下眾將與備明日再會袁紹,定要打壓下袁軍之氣焰。」

    第二天,雙方都是相安無事,而袁紹之冷靜也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當天為了迷惑袁紹,我可是帶足五萬士兵出城,欲與袁紹再次交鋒。不過令我困惑的是,這個一向自大的袁紹居然是沒有應戰,仍舊呆在營中不出戰。而且當時我可是把大軍壓在他的大營邊上,百般辱罵,甚至還有一次試探地進攻。如此情況之下,袁紹的反應都是很平靜,只是擊退了我那試探的進攻之外,並沒有過多的動作,甚至是我退兵了也沒有追趕。

    袁紹如此反常的行動,立刻是引起了我的注意。這樣的性格,讓我很難聯繫上袁紹那自大的性格,如此挑釁之下,袁紹居然是不出來應戰,使得我軍是白忙一場。正當我大量派出偵騎出去探查之時,我卻收到一條消息埋伏點上的李通與高寵大獲全勝。

    只是我所不知道的是,袁軍會如此作為,一方面是因為袁紹真的是沒在親自指揮兵馬,否則袁軍之反應當然不是這樣。而原因就是那時候袁紹生病了。雖然不是什麼大病,調養一下就好了。不過袁紹還是暫時放下指揮權,而最根本的原因卻是袁紹接受了許攸的建議,派出一支部隊繞過臨淄襲擊青州後方。在袁紹眼裡,這個計策成功了就可以拿下青州了,根本就不要太費精力,因此他也是放心地去休息。

    當我在袁紹大營外挑釁的時候,遠在山谷中埋伏的李通與高寵兩人也是經受著絕對地考驗。因為此時袁軍確實是要進攻青州腹地,不過人數確實有些多,足足有兩萬兵馬,並且還是晚上的時間。

    因為這個埋伏點並不要求很久,因此出城之時,李通只是帶上三天的乾糧上路,而且還因為怕袁軍發現炊煙,李通他們還是不能生火。不過這樣艱苦的條件並沒有維持多久,因為他們很快便等來了袁紹的士兵。不過他們的心情可謂是喜憂摻雜,一方面佩服軍師的妙算,令他們有了立功的機會,而另一方面則是感歎袁紹的闊氣,居然是派出了兩萬兵馬前來襲擊。

    八千對兩萬,也不是說李通與高寵怕了,擁有地形優勢與充分地準備,他們已經是立於不敗之地了。不過這兩萬軍隊,想要按照主公之命令一網打盡,那確實是很困難。

    雖然徐庶選定的山谷是必經之地,不過條件也不是太理想,兩頭的開口過大,想要完全封堵本就很困難。因此他們原先看查過地形之後,便是確定了以滾木堵其一頭,後李通領兵再堵一頭。不過現在面對的是兩萬兵馬,小小一個山谷根本就裝不下,那就更不要說全部殲滅了。於是他們很快便改變了計劃,並且經過略微商討之後,很快便開始調整部屬了。

    因為戰略的原因,袁軍士兵前進的時候並不能點起火把照明,而這也給李通的定位起到了不小阻礙,因此他也只能憑藉著大概來下令。

    很快,袁軍已經是來到了山谷之中。或許是袁軍的信心過足了,在面對這樣極其容易受到伏擊的地形,領兵的袁將也沒有派兵探查一番,而是直接帥兵通過此地,而這也是令李通與高寵暗舒了一口氣。而當袁軍大概通過一半的時候,李通也是正式下達了進攻命令。

    隨著李通一聲令下,山谷內最為狹小的地段兩旁,立刻滾下了許多巨木,把山谷處阻斷了。而後李通更是放棄了山谷後方的袁紹士兵,集中打擊已經進入山谷的那些敵人,一根根巨大的滾木也是從山上翻滾而下,立刻壓死了許多袁軍。在放下了手中的滾木之後,李通也是立刻率領著士兵下山,堵住山谷的出口。而此時高寵也是沒有閒著,他先是命令手下放出一波火箭,點燃了一些澆過燃油的滾木,為他們提供了一些視野,隨後更是根據這些火光,把袁軍當成活靶來打。

    如此正是兩人的新計劃,放棄攻擊袁軍一部分士兵,換來徹底圍困袁軍另一部分士兵。

    夜晚,自己又是受到了埋伏,並且還不知道對方的兵力有多少,這讓袁軍士兵很快便陷入了慌亂之中。此時那名袁將也是站了出來,因為他就是袁紹頗為信任的淳於瓊。因為在行軍的時候他是處在後軍,因此沒有進入埋伏圈。而後全軍也是在他的指揮之下,慌亂之中的袁軍很快便形成了組織,立刻開始解救被圍困的士兵。

    一面李通與高寵是要盡快殲滅敵軍,而淳於瓊是要盡快解救被捆部隊,因此現在就成了時間的賽跑。因為李通那五千步兵負責的是堵路,隨後才是向內壓縮,所能斬殺的敵人真是有限,因此滅敵重任也就是落在了高寵身上。不過夜晚的可視條件不太好,儘管有了巨木的火光為其照明,儘管弩的準度與力道使袁軍士兵傷亡慘重,不過那過慢的攻擊速度也就成了它的硬傷,使高寵在這場速度的比賽中輸給了淳於瓊,使淳於瓊救出了一部分士兵。不過因為是晚上,淳於瓊不知道敵軍有多少,因此選擇了撤退。

    在淳於瓊撤退之後,這場伏擊戰也是落下了帷幕。戰後清點成果之後,才知道此戰由李通率領的步兵僅以傷亡五百餘人,弩兵個個手臂拉傷的代價,換來了袁軍七千餘人的傷亡,也算是一場勝利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