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附身玄德

第一卷 第一百七十八章 歪打正著 文 / 醉風吹雲

    第一百七十八章歪打正著

    袁紹退兵,因為是怕把袁紹給惹急了,我也是沒有過多得追趕。清掃戰場,查明損失,我才知道表面上我軍是勝了,實際上卻是不分勝負的局面。因為許攸的突然襲擊,致使左路大軍傷亡頗多,這與在我軍佔據優勢之時所取得的成果相互抵消,袁紹留在這的屍體有近五千餘具,而我軍也是傷亡近四千七百餘人,於是這戰成了慘勝。

    雖然是慘勝,不過也乃是一場勝利,又是對於袁紹的一個打擊,這就是最大的成功。因此在戰後我也沒有怪罪在場眾人,依舊是很平靜地問起戰後應該做的部署。

    首先是徐庶說道:「袁紹大軍並非牢不可破,只是依照天下大勢,袁軍之主力不可在青州覆沒,否則得利者便是曹操。不過如今袁紹正是憑借其兵力上之優勢,屢屢進攻於主公。如今主公只需以疑兵之計,令袁紹誤以為主公有援軍前來,則可免去大戰。待步大人與趙將軍得手,袁軍自退也。」

    聽完徐庶之言,我便想到與袁紹的幾戰中,袁紹都是擁有兵力上的優勢。原先我還想這是正常的,現在經過徐庶提點,發現這也很可能是袁紹敢於主動進攻我軍的原因。因此我也是問道:「計將安出?」

    「主公可遣一將今夜帶兵兩萬出城,待明日之時,詐作五萬大張旗鼓進城而來。隨後主公正可分兵而出,封住袁紹南北之線路。如此一來,袁紹必然上當矣。」徐庶很快便把自己的計策說了出來。

    聽完徐庶的計策,我也是暗暗叫好。雖然如此並不確定袁紹會不會繼續進攻,不過在兵力上不佔優勢的時候,行動起來定然會縮。於是我便令戴乾領兵兩萬出城而去,第二日正午,轉換旗號,扮做甘寧的軍隊,大張旗鼓地進城。

    因為剛受到失敗的打擊,因此袁紹還在防備我軍的趁勝襲擊他的營寨,因此也是小心地防備,並沒有為了找回顏面再次前來挑戰,因此晚上倒也是相安無事。

    第二天一早,經過了一晚上休整的袁軍也是在袁紹的率領之下來到臨淄城下,十二萬大軍密密麻麻地列在城下搦戰,那場面可真是十分壯觀。我見袁紹此行而來,必然是想要憑藉著兵力上的有時找回一些面子,因此我也是不出戰,消磨一下他此行而來之銳氣。任憑袁紹在城下百般叫罵,我就是呆在城頭上戒備著,防止袁紹忽然攻城。

    如此情形之下,袁紹居然是做出了一個我意想不到的決定。袁紹在不能攻城的情況之下,他居然是派出一支將近三萬人的兵馬,打著高字大旗,想來便是高覽。在他的帶領之下,三萬大軍繞過臨淄城,向後方奔襲而去。此時袁紹的意圖就是想要令我出城來阻擋這支部隊,否則青州內陸將會一片混亂。

    見到袁紹居然如此,我也是想到一個詞歪打正著。原先想是以疑兵之計來迷惑袁紹,現在居然成了阻擋這批深入軍隊的最後屏障。不過為了迷惑袁紹,令他以為我並不知道有這支軍隊部署,因此我也是想派出一支部隊來迷惑袁紹。就在我剛一下令之時,太史慈主動站出請命。見此,於是我也是打開東門,兩萬步兵在太史慈的率領之下向這支部隊追趕而去。

    袁紹見我終於是派兵而出,當然是心中大喜,連忙是命令呂礦、呂翔兄弟帶領兩萬兵馬追擊而來,並派大將文丑率領五萬兵馬把東門封死,防止我軍出城救援。而先前繞過臨淄城的高覽軍也是調過頭來,把進攻目標改成了太史慈所率領的兩萬士兵。如此局面,就成了太史慈孤軍在外,要面對雙倍於己之敵人的夾攻,並且沒有任何援軍的局面。

    袁紹見到如此,也是大為歡喜,連連誇讚出此計之許攸。而相較於此時輕鬆無比的袁紹,我現在也是很緊張。雖然太史慈在正午以後,便能得到戴乾的兩萬援軍,不過此時面對前後兩軍的夾擊,也不知道他能不能挺到正午之時。

    不過就在我們當心之時,太史慈卻是做出了一個很合理,但又不同尋常的決定大軍向北面一處小山上移動。這樣一來,一直在城頭上關注太史慈動向的陳登也是讚道:「太史將軍確乃大將之才。」

    我聽後也是問道:「軍師何意?」

    「主公請看。」陳登說完便是手指此時太史慈正去的那個小山之上後說道:「此山雖不高,不過其西面有一樹林乃一屏障也,兵力不支之時正可退守之而袁軍從此方進攻頗有難度。而此山登也曾去過,北陡而南緩,太史將軍主守兩面便可。待戴將軍之援軍抵達之後,率軍一衝而下,袁軍可破矣。」

    我聽後也是大為舒心,原來還替太史慈如今局勢當心,沒想到他心中是早有預案,難怪當時會主動請纓。既然太史慈那暫時不會有什麼危險,於是我也是下令道:「全軍整備,正午之時發動總攻。」

    時間一點點地過去,小山之上的戰鬥依舊是那麼激烈,不過起情形正如陳登先前語言的一樣。袁紹軍雖然是佔據了兵力上的優勢,不過現在的戰場顯然是對他們十分不利:我軍居高臨下,並且又有一個無人能擋的太史慈存在。此時太史慈雖然是保存著三千人的兵力在陣中待命,不讓他們參與任何防守。但就是面對這樣有所保留的太史慈大軍,圍攻的五萬大軍依然是沒有任何建樹。

    太史慈一騎當頭,站定在兩條陣線的交接處,也是防守最困難的地方,接受這兩面士兵的夾擊。不過即便是如此,太史慈也是巍然不懼,手中破刃戟每每揮下,都會帶走幾條袁軍士兵之性命。如此情形,也導致了原本是防守壓力最為沉重的地點,反而成了最輕鬆的地方了。不過就在這時,原本在後方指揮的三名袁將也是發難了。

    首先是身為河間四名將之一的高覽,當時他見到太史慈的存在,居然是把完整的攻擊陣形硬生生地撕開了一個口子,讓山上守軍壓力減小許多,因此他也就放棄指揮,揮刀便尋上太史慈。不過剛一戰上,才知自己不如太史慈,只是為時已晚,只得拼盡全力處於守勢,保全性命。

    隨後而來的正是呂氏兄弟,原先他們與高覽所想地一樣,都想前來斬殺太史慈。不過因為他們距離較遠,比高覽稍慢了一步。本來見高覽親自出馬,應該是問題不大。不想情況卻恰恰相反,高覽居然不敵太史慈。於是兩人連忙各自舉起武器加入戰圈。

    好個太史慈,面對三名武將的夾擊也是顯得毫不慌張,從容應對。一時之間,高覽與呂氏兄弟還拿不下太史慈。

    戰局就這樣進行著,漸漸地已經到了正午時分,戰況也在此時發生重大轉變。

    戴乾大軍也是按照著約定的時間來到臨淄城,不過在見到己方軍隊受到圍攻之時,他也是立刻便加入到進攻的行列。只是在此時,他也是沒忘記打上甘寧的旗號。

    如此突然之間出現了一支軍隊,而且還是不曾見過的旗號,在高覽等人心中,理所當然地是想成有援軍而來。並且此時為了防止進攻部隊受到兩面夾擊的境地,高覽不得不在太史慈那破刃戟隨時可能威脅到自己生命的時候,抽出時間下令由他率領的士兵向西面靠攏。

    就在此時,太史慈當然是不會放過如此好的機會,那許久未曾調動的三千士兵也像餓虎撲羊一般,向山下直衝而去。也正是因為有了這支生力軍地加入,使得一直處於守勢的我軍瞬間轉變為攻勢,在這三千人的帶領之下,生生撕開了袁紹大軍,並且把一部分來不及撤退的高覽軍給截斷下來。隨後在戴乾大軍加入圍剿行列之時,小山之上的形勢才是明朗起來。

    見到我軍有援軍前來,致使他們到手的勝利就這麼飛了,高覽他們雖然心有不甘,不過現實如此,他們也是沒有什麼辦法。於是他在與呂礦、呂翔交換了一個眼色之後,三人一同奮力擊退太史慈,隨後便率領那剩餘的大軍節節後退。

    戴乾來到的消息,也是在第一時間內傳到了我耳中。聽到這個消息,我也是下令,反攻正式開始。

    說是反攻,其實就是出兵三萬人,在東門城外死死拖住文丑大軍,使他不能前去救援此時正遭受兩面進攻的高覽等人。並且在其餘三門之上,也是交給了田楷軍來冒充我軍進行防守。這樣一來,城中兵力不缺而城外就有援軍,這足以迷惑袁紹的了。

    果不其然,在接到有援軍前來的消息之後,袁紹也只是把本陣移至北門外接應文丑軍,同時也是防止臨淄城中再出兵馬前來襲擊。而後隨著三處兵馬合兵一處之後,袁紹也是且戰且退,絲毫沒有再戰的意圖。而我軍也是在追趕了一陣之後,便返身回城。

    經此一役,袁紹可謂是偷雞不成反蝕把米。不但是沒能夠殲滅太史慈那兩萬兵馬,還損失了將近一萬五千的兵馬。其中大部分都是在最後時刻,太史慈所留的那三千兵馬所截下來的。而我軍則是傷亡七千餘人。

    如此在經過了頭幾天的連番大戰之後,袁紹在得知我軍援兵到來的情況之下,在隨後的幾天之中,袁紹果然是平靜了許多,除了小規模地騷擾外,再也沒有派出大部隊進行決戰。而我也是分兵五萬而出,分別在臨淄的西北與西南方向紮下兩營,詐稱各有五萬兵馬,與臨淄成犄角之勢。

    而在隨後的幾天之中,袁紹是飽受這趙雲與步鷲的雙重攻勢。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