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附身玄德

第1卷 第二百零一章謀取荊州 文 / 醉風吹雲

    第二百零一章謀取荊州

    因為周瑜攻取襄陽的關係,在我進入荊州,與魯肅的五萬大軍會合之時,各地的戰火也是小上了許多。

    而此時我正在想,現在的孫策應該是在積極備戰,畢竟有我的加入,即便是荊北他能夠守住,不過荊南這些登陸點就難說了。而以孫策的個性,退縮一般是不可能的,因此他很有可能會賭上一把。

    這些只是我根據歷史上對於孫策的見解推測而出的,雖然是依照了孫策的性格,不過我卻漏算了周瑜。因此此行的三位軍師,其中還包括陸遜都不是這麼認為的。在我把自己的的見解說出來之後,便是聽到了不同的見解。

    只聽徐庶說道:「孫策武勇,但周瑜多智。此番孫策新得襄陽,雖孫策仍想報父仇,不過其後方未定,雍州又受太史將軍進攻,若荊北不保,其無安身之地矣。以周瑜之能,必然能夠看出此處不妥。若周瑜還是鼓勵孫策進攻劉表,則荊北亦不保矣。」

    我聽後仔細想了想,孫策與周瑜情同兄弟,別人或許勸不動孫策,周瑜一定可以。於是我也是說道:「如孫策願在荊北發展,我等則不需理會,界時且看劉景升做何處理。」

    「主公,此時孫策萬萬不可滅之,如孫策被滅,則荊州難得矣。」我剛說完,便有人說道。視之,乃是陸遜。只聽他繼續說道:「如今主公南取交州,北奪豫州,南方已無發展餘地。而荊州劉表又乃主公同宗攻之乃是同室操戈,必為天下人所不齒也。」

    龐統聽後也是笑著說道:「界時並非如此,如今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而大漢十四州,主公已掌其四。另有交、雍二州即將納入主公名下。界時主公名望一時無二,曹操必然不會坐視不理。如主公進攻劉表,曹操必然會發出詔令,號召天下群起而攻,如此形勢危矣。「

    聽了陸遜與龐統的分析,此時我腦中也是明朗起來。或許曹操與孫策正在祈禱我與劉表發生什麼衝突,好讓他們有機可趁。

    不過就在這時,魯肅卻是說道:「如今劉表引主公來援。州內各官員頗有微詞皆言主公欲趁此時奪去荊州。如今孫策暫退,肅恐其會對主公不利,還望主公提防。」

    這種情況也屬正常,我並沒有因此而感覺到意外。不過就在此時,龐統卻是說道:「如今主公不可明奪,卻可暗取也,主公何不一試?」

    我聽後便問道:「計將安出?」

    不想此時龐統並未說話,而是看向了陸遜。或許是因為同樣年輕。同樣足智多謀,他們兩人也是起了爭強好勝的心態。

    陸遜見龐統看想向他,也是說道:「劉表年時已高,身體多有疾病。如今被孫策襲成襄陽,已是染上惡疾。雖已治癒,卻仍有隱患。如今劉表育有二子,而荊州大權盡在蔡氏一族手中。而長子琦並不為蔡氏所喜,幾番欲殺之。以令幼子琮成為荊州之主。如今主公正可利用如此機會,留孫策以令劉表病情復發,而暗中支持劉琦取得荊州。界時荊州不戰而下矣。」說完,也是不示弱地看向了龐統。

    在場的幾人都是聰慧之人,自然是能夠看出此時兩人正是針鋒相對,也都是沒有開口,且看二人能得出什麼計策。

    不想龐統聽後卻是說道:「此計雖好,不過乃是中策耳。並非最佳之選。」說完,繼續是看想陸遜,看他能得出什麼計策。

    陸遜聽後,說道:「龐軍師所說,莫非劉繇?」

    我聽後便是覺得,如果劉表真會像劉繇那樣進攻我,那真是太好了,只是這是不可能的。不過龐統卻是點頭道:「正是如此。如劉表像劉繇一樣。則主公何需如此麻煩?」

    陸遜聽後也是疑惑地說道:「只是如今劉表強敵在側,又有劉繇以做借鑒。應不會犯下如此錯誤,故而此計實難實現。」

    「為何需要劉表進攻於我等,僅需劉表負主公便可。」龐統說道。

    龐統的話也是把我的思緒引到另一個層面。原先在我地想像之中,一直是希望讓劉表像劉繇主動進攻我,這樣我就有了足夠的理由來反攻荊州。不過依照現在的形式,除非劉表攀上了曹操,與曹操結成了攻守同盟,否則以荊州現在的形式,以及劉表保守的個性來說,是不可能冒險來進攻與我。因此我在聽到陸遜的計策之後,也是眼前一亮。知識龐統所說更具有誘惑力,因此我也是看向了龐統,看他能說出什麼來。

    我不明白,不過在場的其餘人都乃智力超人之輩,經過龐統的提點,也都是大致知道了龐統所說地是什麼。於是徐庶也是大讚道:「妙招!」

    而陸遜聽後,先是仔細斟酌了一番後說道:「軍師大才,遜實不如爾。」

    見陸遜如此,龐統顯得很開心,黝黑的臉上也是露出了笑容,不過他還是謙虛道:「統因家世原因,常接觸荊州高官,故而對此十分瞭解,實不足道爾。」

    他們一個個都是沒把具體的實施步驟說出來,弄得我是一頭霧水,於是我只好出聲問道:「如此應當如何?」

    這時龐統主動說道:「如今荊州所憂者,已非主公,乃是荊北之孫策。而主公則變為荊州防守之最大助力,因此劉表定不會觸怒於主公。只是荊南之地如被劉表復得,孫策如被我軍牽制在荊北而不能南下,界時劉表必然會請主公出荊州以安其心。到時主公正可以糧草短缺之名索要糧草,如劉表給,則退;如不給,則亦退。」

    就這樣?不是還是在做無用功麼?不管劉表給不給我糧草,我都是要退兵,這還不如不攻呢。

    似乎是看出了我的疑惑,陸遜便解釋道:「軍師如此,乃是在其後也。孫策此時暫停用兵,乃是一時之間爾。待主公返回揚州,孫策定然不會善罷甘休,必領兵再攻。界時劉表不可擋時,則會再次求援於主公。若此次劉表給糧,自然好說,待孫策進攻之時,便再發援軍,戰後繼續索要糧草。憑荊北之土地,雖然廣袤卻也缺少百姓,所產之糧並不多,經受不了幾次大戰。」

    「若不送糧草,則主公正可以此為借口,下次大戰之時完全不參與救援,把局勢完全交給劉表處理。」徐庶也是接口說道。

    「不過主公這時不可接觸劉琦,以免劉表起疑。」龐統也是補充道。

    他們三人一言一語,便是把龐統的計策給補全了。原來他們卻是要利用荊州軍陸戰不利的弱勢,逼迫劉表向我求援,而我正可從中索要糧草。不過荊北被孫策佔去之後,劉表的產糧區也是失去了。而荊州南部這些地區,不比未經過我開發過的揚州高出多少,因此單單是憑藉著這些地區,若我多索要一點,劉表根本就支持不了多少久。若沒有了我地支援,荊州將很難抵擋孫策的進攻,到時候劉表病情很可能會發作,而我就可以支持大公子劉琦上位以得到荊州了。

    「不過荊州蒯氏兄弟多有奇謀,且身居高位。如此之計恐難瞞此二人,故而實難成功矣。」在荊州與蒯氏兄弟有個數面只緣的魯肅也是說道。

    魯肅的話也是說得沒錯,此計很可能會被人察覺,這樣一來,劉表定然是會有所察覺,那樣計策就很難實施了。

    而龐統聽後也是說道:「此事易耳,如我軍糧草被孫策給燒燬了,索糧則名正言順矣。」

    燒?怎麼燒?況且孫策已經是不會再過長江,怎麼燒?於是我問道:「軍師為何如此之說?」

    龐統聽後也是笑道:「主公請看。」說完,龐統來到地圖邊上,指著孫策最先登陸的地點說道:「孫策最先繞過襄陽防守,在巫縣與秭歸之間渡過長江。而劉表在這兩地防守本就薄弱,現被孫策佔去,至今還未取回。而這兩處也成為孫策渡江之前線,只要拿下此二處,孫策南下便再需攻取一地方可。」

    說完,龐統也是搖了搖羽扇後再說道:「如今吾料劉表必會宴請主公,以寬主公之心。界時主公正可提出親自前往收取二地,劉表必然答應。而燒糧一事,為何只需孫策,讓其『自燃』不也可以。」

    聽了龐統地話,我才知道,這孫策燒糧是假,自己把糧食燒掉才是真。再把燒糧之責轉嫁到孫策身上,以此來向劉表要糧。

    不過我卻疑問道:「如劉表欲親發兵馬以攻取二座城池,應當如何?」

    「如劉表欲親去,主公讓其去便可。憑荊州軍戰鬥力,如能攻下此二城,則還需請求主公救援?」龐統笑道。

    聽了龐統如此之說,我也是知道我多慮了,於是便說道:「既然軍師如此之說,備便依計行事。」

    「不過主公還需速發令給太史將軍,令其攻下雍州之後,繼續保持對於荊被孫策之壓力,進攻倒是不必,陳兵邊境便可。」徐庶也是說道。

    我聽後便馬上書寫一封手令,令快馬前往太史慈處,更改原先的命令。

    似乎是為了應驗龐統的話,正當我把命令剛下完之後,劉表請我赴宴的使者便已經來到。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