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附身玄德

第1卷 第二百零三章先攻秭歸 文 / 醉風吹雲

    第二百零三章先攻秭歸

    鴻門宴,原來我還是很熟悉並且陌生著,熟悉是因為這個劉邦與項羽之間的宴會早已經是家喻戶曉,而陌生則是因為我並沒有親身體會過。不過我並沒有想到,就在剛才,我就是親身體驗了一回。

    雖然是有驚無險,不過也是讓我心跳加速了一回。其中最緊張的時候正是高順與廳外守衛軍隊的打鬥,當時我還真是怕劉表會趁機發難,而我也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不過還好,劉表並沒有趁機發難,要不然一場混戰必不可免。

    在回營的路上,張飛也是問道:「大哥,劉表那人居心叵測,若非我等守護在一旁,又有高順之陷陣營在廳外守護,那劉表與蔡瑁必定不會如此安分。此時為何大哥等還要幫其奪回巫縣與秭歸兩城?」

    聽了張飛的疑問,我也沒有給予正面回答,而是問其餘四人道:「汝等知其意否?」

    「觀主公部署,乃不欲滅孫策部也,只是如今主公欲令孫策牽制劉表,為何還攻其二城,令孫策喪失登陸陣地?」徐盛說道。

    確實,我的大戰略,這些軍中武將們自然是知道,因此知道我要拿孫策來牽制劉表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不過他們可能也是很不明白,我為什麼還要替劉表攻取巫縣與秭歸兩城以斷絕孫策進攻劉表的陣地。

    我應完之後,看向其餘幾人,只見他們都是一副不解的樣子,於是我也是說道:「此事等進攻此二城之後汝等便可知曉。」

    聽了我如此之說,他們也是沒有繼續詢問,都是在思索著我到底是要幹什麼。只有我在心中笑道:「你們怎麼想也不會想到,我是想燒我自己的糧草來逼迫劉表。」

    或許是因為劉表的態度刺激了眾人,此次回營的速度比來之時快上了許多。很快我便是回到了大營之中。回到大營之後,我便是下令全軍即刻準備就食,隨即準備出征秭歸。隨後我便是召來了幾位軍師,與他們商議起來。

    在他們來之前,已經是知道了劉表請我幫其攻取二城的事,更是知道了劉表在宴會上居心叵測,想要謀害我。於是幾人的建議基本上都是要把劉表往死裡壓搾,使其受不了而做出出格地舉動。

    只聽龐統說道:「主公。劉表此人居心不良,是其先欲害主公,吾等反算之,乃是一報還一報也。」

    「正是,主公,既然劉表不仁,休怪我等不義。如此可不攻取一城,直接燒糧以索糧耳。」陸遜立刻是說道。不過也是顯露出自己不成熟的一面。

    聽聞陸遜如此之說,徐庶連忙說道:「不可如此,如此一來我軍寸功未立便被劫燒糧草,於情於理皆不通爾,不如只取秭歸。再燒糧草,界時不論劉表如何處理,都將陷入困境矣。」

    起初聽到徐庶拒絕他的建議,陸遜還感覺到一絲不快。後來經過仔細一想。便是很快就想通了,便是向徐庶遞了一個感激的眼神後說道:「正如徐軍師所說,當應先取秭歸以取其功,隨後再行索要糧草方可行。」

    這時,魯肅也是說道:「如此一來,劉表或許並不答應索糧一事,荊南僅剩一城,劉表或許會令主公出境而憑荊州本身戰力攻下巫縣。」說完。魯肅想了一下便是繼續說道:「如是這般,我軍損一批糧草而得荊州更為混亂,也不失為一好辦法。」

    此時龐統又是說道:「如劉表欲親攻巫縣,我軍正可脫離而出。界時再撤去雍州威懾之兵馬,令荊州更加混亂。不過此時主公似乎忘卻上庸張繡,如把此人再拉進戰局,荊州將更為混亂耳。」

    龐統剛一說完,魯肅又說道:「張繡此人並無多謀。並無多大威脅。不過其身邊謀士賈詡多智。一般計策實難瞞爾。」

    說到賈詡,在場之人都是不屑一顧。能拿自己的主公當作誘餌的人,怎麼可能會讓這些一幫主公成就大業的謀士高看。儘管賈詡最後勝了,不過方法讓他們很難認同。

    於是徐庶說道:「如今荊北一分為二,孫策占宛城與襄陽而張繡佔上庸。如今任何一家都無法與孫策抗衡,因此兩家聯合方為上策,如此還可延緩南下之進程,主公當可在退兵之時提及此事,以令劉表自行抉擇。」

    三家混戰,不是又給了劉表以喘息的時機了麼?以他們地智商,怎麼會想不明白其中的壞處。如果讓劉表徹底喘過氣來,孫策想要再次渡過長江進攻劉表將是一件很困難的事。並且荊州境內也不是沒有大將,黃忠與魏延還都是在荊州呆著呢,只是劉表沒有發現罷了。如果荊州大戰讓這兩人名聲大振,孫策再想從劉表身上討得好處就不那麼容易了。

    說起這兩人,我還差點把他們給忘了,等下散去之後一定要讓人去查查他們在哪。不過就算查到也不能大張旗鼓地去請,畢竟這是劉表的荊州,而且他們兩人還都是劉表的下屬,我這樣去請人反而還會引起劉表的注視。如果他把這兩人強行留住,我也沒有什麼太好的辦法。

    正當我想著兩位猛將之事時,各位軍師皆已對徐庶出此計而感覺甚妙。我回過神來,見眾人都是一副笑容,於是問道:「眾位為何如此,如令劉表緩過勁來,當以如何是好?「

    此時魯肅卻是說道:「主公不必如此當心,難道主公沒有看出,如今張繡已無戰意,更有降意呼?」

    無戰意而有降意,這是什麼意思?於是我便用疑惑的目光看向他們,讓他們繼續為我解答。

    此時陸遜也是說道:「主公可曾記得,孫策是如何能進攻劉表呼?」

    「當是張繡讓出宛城,令荊州門戶大開,致使孫策尋到空擋,南進荊州。」我說道。

    「如此,主公可知巫縣與秭歸在何處否?」陸遜又是問道。

    我聽後,便是走到地圖邊上查看起來,很快,我便是找到了這兩座城池。不過當我看到上庸之時,卻是發現了一個很令人驚訝地地方,因為上庸正在這兩城的正上方。也就是說,只要張繡出兵干預一下,不要說孫策還能不能夠支援此二城,就是糧草能不能運到還很難說。

    不過現在這兩城還是安安穩穩地在孫策手上,並且劉表還拿這兩城沒什麼辦法,這足以說明張繡並沒有想干預兩家作戰。這就足以說明張繡此刻沒有戰意了。不過他們怎麼還說張繡有降意呢?

    於是我便問道:「怎會有降意?」

    「主公請看。」龐統指著上庸上方的雍州說道:「張繡首敗之時,仍有大半戰力,不過其卻退兵上庸。而上庸之上正為雍州,正是曹操大軍所在之地,降曹正有其一保也。」

    張繡降曹操?怎麼和歷史的進程一樣,難道歷史真的不能改變麼?那我現在所取得地成績也將會像歷史一樣灰飛煙滅?想到這裡,我還真非常不甘心。而我的不甘心也是直接表現在了臉上。

    底下幾人自然不知道我在想寫什麼,不過從我越來越差的臉色可以看出,我想的絕對是一件壞事。只是他們都以為是張繡降曹一事,於是紛紛笑起來。

    徐庶也是笑道:「主公不必多想,曹操與張繡有殺叔之仇,張繡定不會降曹耳。有降曹之意者,乃是賈詡爾。如張繡有降意,恐會去投孫策以為安身,或投主公以為報仇,也決不會降曹爾。」

    我聽後,心中也算是放心了,臉色也是好了許多。雖然歷史上張繡降曹也是賈詡勸說,不過現在多了一層殺叔之仇,想來張繡應該不會同意。而張繡不同意,賈詡這個怕死地老狐狸,當然是哪邊安全就投哪邊。如今張繡已失勢,他再責一良主也未嘗不可。現在他身邊幾位君主:劉表自然不會去考慮。而孫策素來大義,當然容不下賈詡。到最後賈詡也只能選擇曹操。

    雖然賈詡投曹,確實是增加了曹操的謀士軍團的實力,不過只要現實與歷史不重合就好,其他的我還真沒放在心上。

    於是我說道:「既然如此,元直又為何讓劉表與其結盟?」

    「劉表居荊州之時,不思進取,如今戰事一起,僅能依靠外力勉強支撐。如無外力,荊州必難持久。」說完,龐統笑了笑後說道:「若先拒一家之請糧之求,後又一家降其敵人,不知劉表如何能支撐。界時荊州並非大亂,乃是一面倒之勢爾」

    原來打的是這個主意,劉表身邊有三根救命稻草。益州難行,首先排除一根。而我索糧,他不應允,自己拔除一根。而後最後一根稻草也是投降了,我也不知道劉表那身體能不能經受住這樣的考驗。

    於是我笑道:「既然劉表欲害於備,那備算計他又有何妨。就按汝等之計行事。」

    在確定下所要施行的計策之後,我也是與眾人商討了一下行軍之事後便各自散去。而我回到主營之後,便是招來一名親衛,隨後對他耳語了幾句之後,便是讓其下去了。

    我交代下去的,便是利用在荊州部署地暗勢力為我尋找三人:諸葛亮、黃忠還有魏延。料想不久之後,我就能收到他們的消息了。到時候再看情況而定。

    就在我下達命令不久之後,大軍也是開拔,向秭歸前進。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