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殘清1864

大道小說網 第六卷 勵精圖治 第二百三十六章 知己知彼 文 / 無赦

    放在張帥面前御案上的是厚厚一迭關於日本和沙俄的國情資料,這是天朝新立之後成立的情報部門的功勞.雖然這只是一個新生的部門,但在張帥的調教之下,已經能夠獨立地去面對皇上所交付的任務了.雖然接到皇上的聖旨不過短短的半日,卻已經從各種途徑各種渠道獲得了充足的資料.

    根據情報部門的資料顯示,日本這個處於亞洲東部,孤懸於太平洋之中的島國,國內自然資源極端貧乏、領土狹小、易受到海上颱風等自然災害的影響。

    象咱們這些生活在大陸之上的人是很難理解和感受那個島國的動物整天過的是一種什麼樣的日子。日本四周是波濤洶湧、浩瀚無邊的海洋。時常有颱風襲擊,四季有地震威脅。因此他們與世界上其他民族相比更加保守,更缺乏安全感,更有危機感,更渴望獲得真正的陸地。

    這種危機使日本人不敢有一點怠惰和不認真。日本人自強奮發,以極強的精神和極快的速度吸收外來先進文化、科技。然而,因為隔著海洋,他們對大海那邊的陸地充滿浪漫的幻想。他們比任何大陸國家都更嚮往著能擁有廣闊的陸地,而擁有陸地的方法,則只能通過海洋。這就釀成日本民族群眾的擴張意識。但是,自日本進入戰國幕府將軍時期,國內一直處於四處諸侯攻伐的境地.

    但是近百年來,幕府將軍勢力漸漸衰弱,天皇傀儡政府開始有所抬頭.在現在做了天皇的孝明地施政綱領中,明確地將日本在天皇奪回政權之後,建立帝國以及實行「帝國擴張」的計劃列舉出來,其中對外,日本是奉行的擴張政策.其核心就是擁有海洋。擁有了海洋就有了廣闊的陸地。有了海洋就有了海洋中巨大的資源寶藏和島嶼本身的戰略價值;有了資源寶藏和戰略價值也就有了日本的戰略地位。這樣地海洋國土觀注定了日本對島嶼和海洋的重視程度遠遠超過其他國家。

    早在豐臣秀吉年間,日本就開始了對外擴張地美夢.豐臣秀吉是日本戰國時代的封建領主。早年追隨織田信長,曾屢立戰功。信長髮動統一全日本的戰爭後豐臣任征西先鋒。信長被部下殺害後,經過一系列與信長後代的戰爭,秀吉確立了織田信長繼承人的地位。

    豐臣秀吉不同與一般的日本武士,他更懂得利用結盟、利誘、戰利品分配等激勵和政治手段以及軍事情報學。在經歷一系列的南征北戰後統一了日本,成為統一日本地第一人。

    在用武力統一日本後,豐臣秀吉野心越來越大。豐臣將目光投向了大陸,遂萌發了建立一個亞洲大帝國。充當亞洲霸主的思想。他決心到日本以為的空間施展一番。隨著平定全國的事業有所發展,便夢想征服琉球、台灣、菲律賓,並攻佔朝鮮,然後以朝鮮為基地,一舉征服中國。在豐臣秀吉的計劃中,包括佔領中國後定都北京,將朝鮮王移至日本。鞏固中國的統治之後,越過青藏高原南下印度,隨後西征歐州,這就是日本後來的所謂大陸政策和統一戰略。

    公元一五九二年,豐臣秀吉率領十五萬陸軍乘七百餘艘戰船由加籐清正和小西行長為先鋒,開始遠征朝鮮。此時的朝鮮內亂頻頻,日本陸軍在釜山登陸後,長驅直入。在不到一個月地時間內,便佔領了朝鮮首府漢城,繼而又攻陷了平壤。隨後逼近明朝邊界。日本進攻朝鮮的消息如同電流一般擊中了明朝政府的神經。自古朝鮮就是中國的附屬國,是中國的東北門戶,明朝政府很清楚日本妄圖先侵朝鮮,再以朝鮮為基地染指中國。因此明朝派出大將李如松率領重兵增援朝鮮。不久豐臣秀吉的海軍就被朝鮮海軍提督李舜臣所殲滅。次年。明將將領李如松收復平壤和開城,日軍被迫退守沿海城市,開始與明朝和談。

    一五七九年初,和談破裂,豐臣秀吉陸續增兵十四萬、戰艦數百艘,再次進軍朝鮮。是年十月,經過艱苦地反擊,朝鮮名將李舜臣在鳴梁海戰中再次大敗日軍,明軍援軍也再次進入朝鮮重創日軍。在明、朝聯軍的打擊下,日軍全面後撤。一代名將豐臣秀吉也因染病和兵敗鬱悶而亡。最後在損失數萬人和四百五十餘艘戰船後。日軍殘部退回國內,日本獲取大陸的首次嘗試宣告失敗。

    縱觀豐臣秀吉的一生。一個出身寒微連姓氏都沒有的人,在自己的努力下,建立了統一日本,證明了自己。但他卻在事業的高峰錯誤地發動了對朝戰爭,這場戰爭最終成為對他的致命打擊,正是由於他盲目的擴張夢想,使得他一生功業化為烏有,身死族衰。但是對外擴張思想的種子已經被深深埋入日本這片混沌地土地裡,成為近代軍國狂人們所追求地夢想。

    豐臣秀吉死後日本進入了德川幕府時代,此時的日本由於擔心西方地宗教和貿易會危及到他們的權力。因此日本採用了同中國清政府一樣措施,他們斷絕了日本同外界世界的全部聯繫,實行「鎖國」。

    雖然德川幕府時期由於「鎖國」而在明治維新後被大加貶低,但其在日本發展史上還是起到了一定良好作用。德川幕府治下的長期和平促使人口增長、經濟發展和商人階級的實力增強。人口從一六零零年的一千八百多萬猛增到一七二五年的兩千六百多萬。城市也得到了發展,一七零零年,其中江戶人口接近一百多萬,大皈和京都的人口也都達到三十餘萬。人口地劇增增加了商品的需求量,同時也鼓勵商人和富農將剩餘資本投於新的生產方式。到德川幕府統治末期。一些發達地區已達到了創辦工廠的水平。

    一八三零年以後,美國的捕鯨船隊逐漸地把它的作業中心從赤道邊移到接近北海道的北太平洋水域。特別是加利福尼亞州地併入使美國成了太平洋大國。而日本正好位於美國至上海的大圓航線上,日本人地態度逐漸地成為美國政府所關心的問題。於是美國總統托美國東印度分艦隊司令馬修※#8226;卡爾佈雷恩※#8226;佩裡准將,給日本天皇捎去一封私人信件。總統指示佩裡與日本談判有關為在日本的美國僑民和財產承擔保護、允許自由進入一個或多個日本港口以補給和貿易的協定。他可以在必要時使用武力,但這僅僅是最後的手段。為此佩裡在積聚了一大批禮品(典型的美國機器和其它工業產品)後,遠征船隊在一八五三年初啟程了。七月,在抵達江戶港後。佩裡在儀仗隊的迎接中上岸,莊重地把裝在鑲金黃檀盒子裡地、寫在精製牛皮紙上的總統信件。交給日本天皇的代表,信中要求經商特權、開放裝煤港和保護失事船上的美國人。並宣佈,明年春天他將回來聽取帝國的答覆。

    一八五四年二月,佩裡再次來到日本,在接著的會談中,佩裡明確表示要麼簽定條約,要麼交戰。二者任擇其一。日本人被迫讓步,於三月簽定了《神奈川條約》。條款規定,開放下田和函館港口,用於美國船隻的維修和補充給養;向美國失事船員提供適當的待遇並將他們護送回國;在日、美兩國中地任何一方認為必要時允許選派領事,並答應給予美國以最惠國待遇。依照這一條約的條款,美國派出湯森※#8226;哈里斯作為第一任領事派往日本。他利用英、法在中國發動的第二次鴉片戰爭對日本進行恫嚇,並於一八五六年簽定了《通商條約》。該條約規定:日本要再開放四個通商口岸;雙方互派外交代表;美國人享有民事治外法權和刑事治外法權;禁止鴉片貿易;給予外國人以宗教信仰自由。同美國簽定這兩個條約後不久,日本又同荷蘭、俄國、英國和法國締結了類似的條約。於是西方人的鐵甲巨炮打開讓日本人大開眼界。他們開始尊重海上大國。他們放棄了對外國人的仇視,開始與其它國家交往,接受西方地軍事技術,漸漸的邁出了軍事強國的第一步。

    西方國家的入侵更加劇了德川幕府倒台,同時進一步加劇了國內的各種矛盾。首先,幕府因屈服於西方殖民者的武力威脅而被迫開國。暴lou出它的腐朽和虛軟弱。被迫開發的同時也所帶來的嚴重民族災難與社會災難,又使幕府深陷於孤立,甚至在幕府內部也發生了嚴重分歧。此外,被迫開放也給日本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因而反封建地鬥爭空前高漲。隨著開國而受到打擊地工商業者和下級武士積極行動起來組成了尊王攘夷派和倒幕派。最後,嚴重的民族危機以及隨著開國而逐步加深地對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瞭解,使一些出身於下級武士的有識之士逐步認識到在日本「採取資產階級的生產方式」的必要性,為此就必須首先以武力打倒幕府的反動統治。

    張帥在歷史中知道,在一八六六年孝明天皇去世之後,德川幕府倒台,德川氏族的權力和封地被剝奪,他們的地位為薩長諸氏族所取代;薩長諸氏族從此以新的明治天皇的名義控制了全國。此後。日本開始進入了史稱「明治維新」的新時代。

    在『明治維新『中。日本以使外國人吃驚的速度西方化了,並且最先接受改革的是陸軍和海軍。甚至在幕府政治倒台之前。海軍就著手進行現代化了。橫濱海軍造船廠的第一批海軍船塢和滑台是一八六五年建成的。軍官和軍官學校學員也被派往國外,進入各級海軍學校學習。從一八七四年開始,日本政府委託外國廠家生產軍艦,同時在國內竭盡全力生產改進的仿造品。到十九世紀的最後的十年,他們下水的巡洋艦與歐洲建造的一樣好。

    像這樣一個具有強烈的侵略意識的國家,張帥如何能夠等到他真正強大起來?既然現在只是一八六五年,一切事情還都來得及.想要日本這樣的雜碎人種滅亡,還不只是濕濕碎的小事?張帥看著手頭詳盡的資料,心裡做出了明確的計劃.

    【……第六卷勵精圖治第二百三十六章知己知彼——網文字更新最快……】!!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