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職場校園 > 官場漩渦

正文 第059章 北上京城 文 / 玉晚池

    省委李康民書記親自找我當面談什麼?工作調整?衛市長一回來,我就可以不再負全面責任,只履行好我的常務也就行了,這要輕鬆的多。改作市委副書記?讓王名烈或羅林森做常務副市長?這些都無所謂,也無需李康民書記找我當面談,更不需要讓史書記轉告。對年輕領導幹部進行幫教?可以直接打個電話明說。究竟什麼事,需要這麼鄭重其事?

    麵包車已駛進林泰高速公路,靠在座椅上的石維民又在思考著昨夜史樹友打來的電話。史樹友請石維民去京城路過林城時順便去省委大院一趟。一是市委辦公室給康民書記買了兩箱石榴需要送過去;二是康民書記要找石維民當面談話。接到這個史樹友的電話,石維民很是想了一陣子,但未揣摩個什麼眉目來。要不是林家珍催著早點休息,說一大早要趕路,石維民差一點兒就一個電話打到了省委李書記的家裡,因為石維民心裡歷來擱不住話。

    官場就是這樣,人與人互相之間關係十分敏感,尤其是下級對上級,有時甚至只是一兩句話也會讓下級掂量一陣子。石維民雖然從政時間不長,拋開在部裡工作的時間不算,因為只那是一個辦事員之類的差事,還算不得是嚴格意義上的官場中人。從當縣委書記開始計算,至今還不足三年,這在官場裡確實是資歷太淺,太嫩了點。雖然當了個常務副市長,官帽兒也不算小了,但從資歷上說那真只能算得上是黃瓜還沒起蒂兒。所以那次在羅林森辦公室吵架,羅林森罵他太嫩了,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有時資歷就是資本,在有些場合老資格的說話就是份量重。在泰平官場羅林森、王名烈這些老資格的眼中,石維民只能算個嫩秧子。要說服氣也只能是個表面現象,因為他們猜不透石維民究竟是個什麼來頭,上面究竟有誰是他的背膀子,說白了就是靠山吧。

    京城來的,一個那麼年輕的小青年一下來就當主官,只當了兩年縣委書記又調到市上,雖不是名義上的主官卻又是實質上的主官。這不是有意安排是什麼?有沒有可能就沒有一點來頭?許多人熬到這個份上不知道費了多少周折多少心血,等到好不容易熬上了,人也差不多快要到站了。在京城這個級別的官算不了什麼,因為那裡天地寬,所以太多了。有人說在京城,縣處級只能算小蝦,廳局級算小魚,部省級才能算得上是一條魚。如果縣處級算小蝦,你說石維民在京城算個什麼?一把抓一大把,太多了。沒有來頭下不來,更不會這麼安排,進行重點栽培了。

    石維民從京城下來後,才算得上是個官場人物,在北河縣、泰平市也都算得上是個大魚兒。雖然還不到三年時間,但石維民對於官場的一些所謂規則也算是有了一些瞭解。譬如說,有些時候你想說話,你必須忍著不說;你不願意說話的時候,你得違心地張張口,說說應景的詞兒。再就是必須準確地揣摩好上級乃至於同級領導的心思,才能準確地把握好自己下一步的言語和行動。這一點石維民確實還嫩了點,因為太年輕。

    來泰平後這九個月時間,石維民對於羅林森們的心事也還是有些瞭解,對於自己的到任,他們肯定是心裡不服,為了工作,為了和平共處,也只好面子上過得去罷了。因為自己太年輕,資歷太淺,石維民還是努力克制了自己,盡可能地做到處處尊重他們。但正由於年輕,年輕氣盛,心裡擱不住話,擱不住事,有時還是讓他感到有所難堪了。李康民書記會不會就因為這個要當面找自己談談?嗯,有可能。

    石維民仰靠在座椅上,一路上就這麼胡思亂想著。麵包裡空氣太沉悶,沒人說話。也許是這段時間工作確實太緊張了,都太疲乏了。背後有人扯著小鼾聲,石維民轉身朝後面張望了一下,見毛小偉和帶車送行的劉中義都在打瞌睡,那鼾聲是毛小偉發出來的。石維民笑了,人說胖子才打鼾,毛小偉並不胖也會打鼾。只有坐在副駕駛座位上的秦正聯依然精神抖擻,像個軍人似地挺直著胸膛注視著前方。而身邊的林家珍也睡了,腦袋一直靠在自己的肩頭上,他低頭看了一眼,她還在笑呢,又夢見女兒毛毛了吧?

    「小馬,還有多少公里?」石維民問。

    「快了。已進入市郊,到省委大院估計最多也就不過二十公里。」小馬說。

    「石市長,等會兒到了省委大院。李書記要找你談話,我們乾脆就在車上等你。等你談完話一起上街吃飯,再慢慢地趕往機場,三點半的飛機,到京城一小時零十分,不用急。」秦正聯建議。

    「等快到省委大院時,我再打個電話。看李書記請不請我們吃飯。」石維民笑了一下。

    「就是要請,你和林醫生可以去。我們這幾個就免了。李書記那麼大個官,我們在場明顯不合適。」秦正聯說。

    「在一起吃個飯有什麼?官再大也是人,又不會吃了你。」

    「行。我們幾個端個碗旁邊吃吧。免得影響領導說話。」

    麵包車已駛入市中區,小馬提醒很快就要進入省委大院了。石維民掏出手機才與李康民書記通完電話,麵包車就抵達了省委大門停下了。一名武警戰士上前敬了一個禮,秦正聯馬上跳下車掏出工作證作了進院登記又上了車,武警戰士又是一個軍禮,一揮手,麵包駛入了寬闊的省委大院,李康民的秘書小周已站在一號辦公大樓門口迎接了。石維民作了一個簡單的介紹,搬下兩箱石榴由毛小偉、小馬扛著,小周先將客人帶進一樓的會客室休息,然後帶領石維民上了三樓電梯走進李康民書記的會客室,「石市長,你坐下休息喝口水,我進去通報一聲。」

    「哈哈,歡迎!林省最年輕的常務副市長石維民同志。」石維民剛喝了一口水,一抬頭見李書記正滿面笑容地從辦公室裡大步走過來了,趕緊起身,「李書記,您好!」「維民同志,你辛苦啦!」李書記聲音洪亮爽朗,兩雙大手緊緊握在一起。小周朝石維民笑了一下,掩門而去。「請坐。故鄉的父母官。」李康民揮手,兩人同時落座。

    「幾點的飛機?」故鄉?還沒容得石維民思考,李康民又問了一句。

    「下午三點半。」

    「哦。還早。一共來了幾位?」

    「連駕駛員共五位。」

    「行。中午就在機關食堂我陪大家吃個便飯。」

    「不啦。說好了,我們上街吃。您工作太忙,而且他們怕見您。」

    「哈哈……再忙也要吃飯。他們怕見我?下面的同志怕見我,只能說明一個問題,我這個省委書記沒當好,深入群眾少,官僚!哈哈哈……這個意見提得好啊,要改,要改。」

    石維民噗哧一聲笑了,「他們的意思是您日理萬機,太忙了,怕打擾了您。」

    「維民哪……」李康民一聲長長的稱呼,正式拉開了談話的帷幕:你在北河幹得很不錯。到泰平全面主持市政府工作的九個月時間裡,保穩定求發展,一手抓廉政,一手抓建設,工作很有成效,口碑很不錯。尤其是在處理安居工程拆遷補償問題和輕紡企業改制時,積極化解矛盾,保持了社會的穩定,表現出了政治上的敏銳性和成熟。在經濟建設方面,以發展工業為支撐、積極招商引資,打造生態旅遊名牌非常成功,表現出了工作思維和工作方法上的成熟。這些都展示了你的能力和才幹。

    李康民書記在充分肯定成績後,語重心長地提醒石維民:作為一個年輕的領導幹部,尤其要注意在同級班子裡一定要注意謙虛謹慎,尊重老同志。在處理一些敏感的問題上一定要注意穩妥,慎之又慎。一個年輕的領導幹部,特別是像你這麼年輕的領導幹部,一定要加強鍛煉,加強全面的鍛煉,不斷地在政治上成熟起來,在思想上成熟起來,這一點尤其顯得重要。還有一個廉政問題。反腐廉政是中央的一貫方針,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鬥爭,一定要堅持常抓不懈,才能得民心,鞏固黨的執政地位,這一點毋須置疑。但反腐鬥爭是一個極其複雜的鬥爭,在處理一些具體問題上,切忌急躁,切忌盲目性,切忌認識上和方法上的簡單化。

    果然,猜測還是有點準確,石維民也有些敏感。李康民的這段話如果僅僅是站在一個省委書記的角度對一個年輕的領導幹部提出的殷切希望,確實體現了一個老同志對年輕人的熱情關懷,但在石維民聽來,李康民的話中有話,是不是有人向他反映了什麼?

    「一個年輕的領導幹部一定要在各個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尤其是在生活作風上。」李康民停頓了一下,微笑地盯了石維民一眼,繼續說道:「維民,美國威爾芳子旅遊實業開發公司這次算是對泰平的旅遊業下了一個猛藥啊?五個億砸在西子江,可別讓它打了水漂。聽說那個總經理叫李芳玲,很年輕,很漂亮,還是你海外讀博時的同學?」

    「是。秦平是她的故鄉。這次多虧了她從中極力斡旋。」

    「這個鈴子,哦,這個李芳玲也很能幹,這麼年輕就執掌了那麼大一個公司,而你則更勝出一籌,對這個同學的關係利用非常到位啊。哈哈哈……」李康民大笑起來。

    鈴子?剛才分明聽見李康民說了一聲鈴子又馬上改口了,難道李康民書記認識李芳玲?他們都姓李,莫非是親戚?石維民真想問一句「李書記,你認識李芳玲?」但石維民沒有問,也不敢問,而且這種問將不會有任何肯定的回答。還有李康民書記剛才在講到一個年輕的領導幹部一定要在各個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尤其是在生活作風上時,為什麼突然轉到西子江生態旅遊招商引資的話題上?難道他也聽到了自己和李芳玲關係上的什麼風聲了?什麼勝出一籌,什麼關係利用非常到位,這兩句話是無意說的,還是另有什麼弦外之音?如果真是別有他意,這兩句看似很平常的話,出自這位德高望重的省委書記之口,那份量可是不輕啊。

    石維民臉龐發熱了,有些緊張起來。他強迫自己鎮定下來,然後笑了一下,「李書記,您過獎了。謝謝你的教導和鼓勵。」

    「好。今天的談話此為止。時間也差不多了,你們還要趕飛機。關於爭取石化城的項目,省委、省政府的意見也是爭取落戶泰平,我們省市兩級共同努力吧。維民同志,省委一直對你寄予厚望,希望你好自為之。祝你北上成功。」

    李康民的談話嗄然而止。石維民一聲謝謝,終於鬆下了一口氣。午飯早已安排好了,就在省委機關食堂的一個小雅間裡,八菜一湯,沒有酒水。李康民和周秘書陪同。劉中義等人一開始還顯得十分拘束,李康民生性開朗豁達,上桌只幾分鐘就逗得大家開懷大笑。

    飯後石維民一行與李康民書記揮手告別,直接去了錦繡機場。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