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二戰大兵

正文 第四十三章 越野行軍 文 / 月月逍遙

    第四十三章越野行軍

    隨著塹壕工事及機槍碉堡的陷落,在沒有後援的情況之下,光靠騎兵連隊剩下來的傷員殘兵,是不可能扭轉整個戰局的。在重傷的二排長及司務長的命令下,**夫同其他十多個還有行動能力的蘇軍士兵,被迫踏上了突圍撤退的艱險之路。

    「大家背好裝備物資,徒步從後山密林方向撤出哨站。」並不是大部隊的突圍,僅僅是一支小分隊,無需挑選特定時間,準備好了就立即行動,契可夫中士大聲催促各人上路,時間就是生命,放在這時來說最合適不過。

    當小分隊沿著通道從防空洞到達連隊炮陣地時,槍聲再次在戰場上響起,看來是德軍迫不及待地展開了對防空洞的攻勢,想盡快清剿整個邊防哨站的殘餘蘇軍士兵。好幾次,小分隊的人都忍不住要殺回去同敵人戰鬥,不過最後都被伊萬上士和契可夫中士勸阻了。

    「只要我們不死,總有一天我們還會回來的,讓紅旗再次飄揚在哨站之上!」伊萬上士為了安撫大家激動的情緒,暫時當了一回指導員:「這次我們是敗在了德國人的大炮之下,當我們再次回來的時候,我相信我們的炮火將覆蓋整個德國!蒼天可以為證!」

    「是的,我們一定會回來的。」新敗之兵最需要的就是鼓舞士氣,讓大家心裡有個寄托,才能看見希望,找到精神的支柱。**夫雖然知道這將會是很久以後的事了,誰能夠再看見這片邊防哨站的土地,只有上天才知道。

    大家小心地彎腰而行穿過彈坑滿佈的炮陣地,沿著陣地內緣不容易被山坡下的德軍發現的地方,從一處被敵人炮彈炸開的鐵絲網缺口穿出,進入到後山的密林中。

    不知道哨站防空洞最後的戰況到底怎麼樣,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德軍短時間之內是不可能攻陷防空洞的,防空洞在山腹中,德軍的自走突擊炮對它的破壞能力有限,如果殘餘的蘇軍士兵不投降的話,敵人只有採取殘酷的工事通道攻防戰才能殺入防空洞,進攻一方的德軍士兵的死傷估計會大幅上升。

    總之這支從哨站撤出來的小分隊後面,並沒有跟了尾巴,或許敵人就算發現了他們撤退逃跑的痕跡,也懶得派兵來追殺吧,畢竟對於一場龐大的戰爭來說,這麼一個小分隊根本不值得追殺。

    靠兩條腿翻山越嶺地行軍,對於騎兵連來說,是個不小的困難。平時巡邏出行都有馬,武器裝備有牲口馱,現在靠兩隻腳丫,一副肩膀,東西都壓在身上,又是在山嶺密林中行軍,這本來是山地步兵幹的事情,對於這些騎兵來說,如今真是馬死落地走了。

    如果說到在野外山林行軍的經驗,**夫腦內的靈魂自問比同行的所有其它蘇軍士兵都要豐富。一開始的時候,**夫主動殿後,無需班長吩咐,就自己動手一邊走一邊清除小分隊徒步經過山林而留下的一些腳印痕跡。他們現在說難聽點的可是在逃命啊,逃命的最怕的就是被別人從後面趕上來追殺,雖然敵人不一定會來但是斷後消除痕跡的工作還是要干的。不僅如此,**夫還利用較短的時間,佈置了兩處疑陣,故意留下了一些零亂的腳印和衣服碎片被灌木樹枝鉤住的假象,要是有敵人根據這些假象來追蹤,就會被引向歧途。

    在深入了山林後,**夫才放心地回到隊伍中間,自已現在也算半個傷員,後腦的傷口時不時會作痛疑番。為了節省山林行軍時的體力,**夫用馬刀砍了一些樹枝去了葉子給隊伍中的傷兵及自己當拐棍使用。不要小看了這麼一根拐棍,有了它行走就方便很多,到後來沒受傷的蘇軍士兵也有樣學樣各自砍樹枝弄拐棍,當兵的都是愛槍如命的人,大家都捨不得把步槍當拐棍來撐地。

    行軍中最辛苦最累的要數炊事員季米諾夫斯基下士,剛開始的時候,他背了一袋20公斤的麵粉,還帶了一口小行軍鍋(供班排用的那種懸掛在篝火上使用的小錫鍋),光是這兩樣東西就夠他累的了。後來為了加快行軍速度,契可夫中士要求季米諾夫斯基下士丟棄部分麵粉,畢竟大家都已經攜帶了兩三天的麵包乾糧。但是季米諾夫斯基下士死活都不肯丟棄,還據理力爭兩三天之內未必就能尋找到友軍部隊,到時這袋麵粉就能救大家的命。沒辦法,班長契可夫唯有安排兩個人來輪流背負著趕路。

    幸虧在臨出發時,二排長把他的指北針給了契可夫中士使用,這樣在山林裡辨認起方向來才容易很多,配合軍用地圖的使用才不至於迷失方向。

    在山林中行軍的速度異常緩慢,以前是由古比雪夫負責探路的,現在換了尼古拉上等兵和門切烈夫列兵,由於隊伍中有傷兵,為了照顧他們,開路的時候尼古拉和門切烈夫不僅要清除一些攔路的障礙物,還要在一些難行的地段架設一些繩索,方便後來的傷兵順利通過。

    「班長,我們是不是要停下來,紮營呢?」**夫看了看黯淡的天色,身在密林中,天一黑能見度就會大大減低,夕陽射透高大的樹冠的光芒越來越少,野外山林露營必須在天未黑前就做好準備工作。

    「看來也只能在這處露營了。」從邊防哨站出發,用了整個下午,蘇軍的這支小分隊才翻過三座密林山坡,到達了第四座山坡的腳下,看見小分隊的戰士們都疲累不堪的樣子,契可夫中士也就採納了**夫的建議。

    兩座山坡之間有一處較為開闊的地帶,樹木並不多以齊膝高的野草地為主,這時正是六月夏初,一年中草木長得最茂盛的季節,兩座山坡之間有一條小溪,蜿蜒流淌於這人跡不常至的土地上。在一處迴旋凹陷的位置,自然形成了一個小小的水潭。這附近的環境比較適合紮營,也是**夫提醒班長停下來的原因。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