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狼行水滸

大道小說網 第一百五十七章 形勢逆轉 文 / 飄楓映明月

.    武松是一點也沒有憐惜自己的兵力田虎要什麼這邊就提供什麼完全就是一付支持到底的態度。甚至武松也想了如果南宋在這麼不識時務下去那自己真就和方臘瓜分了南宋也不錯。反正自己的錢多、地多、人也多絕對和他們消耗得起。況且自己的兵源在戰場上的傷亡一點也不嚴重被武松派出去的那些人都是精悍老兵。這些人走之前武松就交代了輔助攻擊可以打前鋒那是絕對不行的。別說這些人不打前鋒呀就是打前鋒也傷亡不了幾個。相比於南宋朝廷的戰鬥力他們可謂是個頂個的變態。

    南宋朝廷終於抵受不住重壓不得不想武松求援。

    武松倒是直接直接把自己開出的條件嫁禍到南宋頭上並把這些條件上承給方臘隨之附帶的還有一句話那就是……

    「無條件臣服於我或是被滅亡你自己選。」

    方臘的選擇一點也不出武松的意外見識到武松部署威力後方臘軍根本就興不起反抗的勇氣他們都知道武松剿滅他們只在反手之間。再加上武松在北地素有仁明降他倒也不是不能接受。

    接受方臘投降的武松並沒有將南宋趕盡殺絕其實也用不著再打了南宋已經成為一個國中之國即便是慢慢地同化也可將之變成自己的領土……況且雙方早有互通經商的條約這為以後的行事也增加了不少便利。久戰過後的南方依舊富庶的讓人眼紅大量的金錢和人口被武松源源不絕的運向北方。

    那先頭俘虜的梁山將士和這次抓回來的奴隸都被武松充分調動起來這些人又是修路又是坪荒的著實出了不少力氣。雖然累一點可也不算難過至少都能吃得飽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樣挨餓再也不用想以前一樣擔驚受怕。武松還給這些人拋出一個大大的餡餅那就是評選制度。每月的月終都有人對這些人評選幹的好的就會記名在冊只要累計十次就可恢復自由之身。沒被評選上的也無所謂只要你干滿三年也可恢復自由之身。

    南北兩地在武松的號令下次展開了聯手大興建運動。在內無酷吏外無戰爭的情況下民生以及其迅猛的度飛展。這兩年裡生了很多大事先是武松宣佈立國其名為華立都於天門(現天津)。然後大封群臣興建學校開辦科考制度。並於同年十月立扈三娘為後次年六月扈三娘順利為武松產下了一子其後是宋朝的大移**動……

    華國的種種政策和優惠條款很是讓大宋朝民為之眼紅很多人藉著通商的便利光明正大的移居到武松的領地內。最過分的是這些人還囂張的回到原住地肆意的渲染和擴大武華國的美好這樣就造成了更多的人口流失。偏偏南宋朝廷拿這種現象一點辦法也沒有不是沒有抓過這些蠱惑人心的人可你這邊剛一動手那邊就亮牌子。

    小牌子不大只是普通的木製上邊寫明了持有人的姓名以及來南宋的原因。人家直接就把這個牌子交到你的手中然後極度囂張的說道:「我來這裡都是有備案的如果到時不見我回去華國一定會派人來尋找的如果你不怕惹起兩國戰事的話那你就扣押我好了。」

    這能怎麼辦還能怎麼辦誰敢怎麼辦?以強硬的態度阻止?恐怕沒等華國派人過來涉事的官員就會成為南宋平息武松怒火的犧牲品。當然……這種小事是肯定不會驚動武松的可是膽小怕事的徽宗一定還會這麼做。

    公元1114年秋武松在天門聚兵十萬誓要平定遼國。大軍分為三路一路為晁蓋一路為王進武松為中軍。十萬大軍浩浩蕩盪開進遼國所過之處沒有一點抵抗不是繳械投降就是望風而降沒有人敢與之一戰。在武松的逼迫下遼國不得不和後金議和從而抽調兵力抵抗武松。

    同年十二月冬雙方在上京道臥虎嶺展開大戰。武松以五萬精銳大破遼國三十萬精兵進而兵逼遼國上京。在那未知的火器轟殺下上京城很快宣告淪陷舉國大悲。他們不是沒有想到會面臨這一天只是沒有想到這一天會這麼快這麼迅猛。上京告破過後武松縱兵肆意劫掠殺戮凡有抵抗者立即滿門抄斬。

    遼國的祈和書被武松當眾撕碎大言不滅遼國誓不回兵。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三路大軍猶如三條肆虐的怒龍在遼國的領地內肆意翻縱不出一個一個月自蒙克山和大興安嶺以東就全被武松納入版圖之中就連剛剛崛起的女真部族也匍匐在武松的絕對武力下。

    1115年一月三日遼國與西夏結成同盟再組八十萬精銳共同對付武松。奈何武松根本就不和他們硬戰一邊治理剛剛佔領的領土一邊散播留言於兩軍之中。雙方本就有著世仇這是在武松的脅迫下才不得不聯起手來一旦武松停駐下來雙方的矛盾立刻就顯現出來。再加上武松的挑撥雙方的軍隊很快就由鬥毆尋釁升級為持械血鬥。

    雙方也明白這可能是武松的坐收漁翁之計可偏偏沒有對應之策。不聯手武松就打你聯手武松就停下來可問題是現在兩國都連不起了。一旦聯軍雙方就會爆大規模的械鬥往往一場械鬥下來就會死傷數百人乃至上千人並且還有越來越擴張的趨勢。

    雙方是打不得降不得想在雙方的主腦人物都在後悔。後悔自己當初為什麼那麼貪心為什麼要去宋朝惹了這麼一個凶神回來。可後悔已經沒有用了戰爭不會因為他們的後悔而停下腳步。被武松逼的走投無路的遼國只得走了宋朝的後路遷都——!並以黃河天險來阻擋武松的大軍。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