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十九路軍戰記

第一卷 第八十三章 兵敗如山 文 / 尼莫

    第八十三章兵敗如山

    11月6太陽,太陽軍開始猛攻松江縣城,先是用大口徑火炮猛轟城防工事,接著出動坦克掩護步兵衝鋒。

    第67軍沒有重炮,每個連配備的輕重機槍數量不到太陽軍的一半,唯一可以依賴的就是不輸於敵人的頑強意志!沒有反坦克武器,守軍就用炸藥包和集束手榴彈,硬是把太陽軍擋在城外。經過三天三夜的苦戰,城牆已經被太陽軍的炮火夷為平地,第67軍無險可守。太陽軍在強大的火力掩護下,從東、北、南三面突入松江縣城,與守軍展開巷戰。第67軍雖然死傷枕籍,但是卻死戰不退,大部分壯烈殉國,軍長吳克仁率領殘部據守西門,與太陽軍殊死搏鬥,身被數十彈,壯烈犧牲,年僅43歲,是犧牲在淞滬戰場的軍銜最高的神州軍人。

    太陽軍佔領松江後,隨即兵分兩路,一路沿太湖東岸,經浙江、安徽向南京撲去,主力則沿直奔嘉興、平望,切斷了杭州和上海的陸路聯繫。

    與此同時,太陽軍第16師團在江蘇太倉登陸,兵鋒直指京滬鐵路和公路,與南路太陽軍形成合圍之勢。原上海派遣軍的六個師團在強渡蘇州河以後攻擊前進,全速向兩路登陸的太陽軍靠攏,淞滬戰場的神州軍隊頓時面臨滅頂之災,如果再不撤退,必將被敵人一網打盡!

    此時的南京統帥部和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部已經亂了方寸,為撤退還是繼續防守爭吵不休,而身為最高統帥的蔣委員仍舊把希望寄托在國際干涉上,遲遲不願意下令後撤。最後,白崇禧告訴他,前線部隊已經得知太陽軍登陸,人心惶惶,有的部隊出現混亂,甚至有的部隊已經開始撤退,形勢瀕臨失控,根本無力繼續抵抗,如果再不撤退,70萬人就全部落入島國人的包圍圈裡。即使『九國公約』現在出面干涉,面對唾手可得的勝利,太陽軍絕對不可能住手的!

    聽了白崇禧的一席話,蔣委員這才認識的問題的嚴重性,不再堅持己見,於11月9太陽凌晨下達撤退命令,所有部隊撤出戰鬥後,分成兩路向南京方向撤退,至吳福線繼續抵抗。然而,由於命令倉促,考慮不周,既沒有安排掩護部隊,也沒有指定撤退的順序,使部隊完全失去了控制,結果撤退變成潰退。數十萬大軍沿著京滬鐵路和公路亂哄哄地向後方跑去,不但沒有基本的行軍隊形,而且連部隊的編制都完全被打亂,很多走散的士兵甚至把武器都丟棄了,只是沒命地往南京跑,希望離太陽軍越遠越好。傷兵們被棄置在路旁,痛苦地呻吟著,祈求路過的士兵給自己一槍好結束痛苦。工兵把炸藥埋在滬寧公路的主要橋樑上,準備等神州軍隊撤完再炸橋,可是由於極度緊張,軍隊還沒有過完就點燃了炸藥,把河道對岸的軍隊丟給了島國人。最可悲的是,中央軍惟一的一個重炮團也被大河攔住,無法通過,為了不落到太陽軍手裡,只好全部炸掉。

    太陽軍當然不會放過這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出動大批飛機轟炸掃射,地面部隊則窮追不捨,在全面佔領上海市區後,全速向前推進,勢如破竹,連續攻克沿途據點,像趕鴨子一樣把神州軍隊往南京驅趕。

    在滬寧公路以南十幾公里遠的鄉間土路上,十九路軍的數萬將士在秩序井然地向後方撤退。部隊不時被突然出現的河道溝渠擋住,戰士們就席地而坐,靜靜地前面的部隊通過浮橋,繼續前進。負責掩護的部隊始終和大部隊保持數公里的距離,嚴密地監視著上海方向。部隊走走停停,行進的速度並不快,但是隊形嚴密,始終保持著高度的警惕和戰鬥力,和滬寧公路上混亂的一幕形成鮮明的對比。

    接到撤退的命令,孫百里命令部隊暫時不動,等大部隊朝滬寧公路湧去以後,才沿著輜重部隊撤退的路線緩緩西進,由於事先制定了周密的撤退計劃,行動進行的非常順利,於11月14太陽抵達吳縣,和先期抵達的炮兵旅及輜重部隊匯合。

    剛一見面,劉謙就焦急地說道:「軍長,我們的計劃可能行不通,還是先撤退吧!」

    孫百里急忙問道:「怎麼了?」

    劉謙說道:「負責看管國防工事的地方官員和保安團全都逃跑了,沒有鑰匙很多地堡都打不開,而那些打開的地堡裡面也都積了齊腰身的水,人都待不住,怎麼打仗!」

    孫百里用嚴厲的語氣說道:「找不到鑰匙,難道你就不能用槍打,用炸藥炸?裡面積水難道就不能排出來嗎?」然後他指著不遠處滬寧公路上潰退的人流,說道:「如果我們不在這裡堅守,把防線拱手讓給島國人,如何保衛南京?」

    劉謙辯解道:「現在連中央軍都逃了,我們還打個什麼勁?老蔣的命令又不是單獨下給十九路軍的,他自己的嫡系都不聽,我們為什麼要替他賣命?」

    孫百里凝視著劉謙,語重心長地說道:「現在是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我們每後退一步,就有幾十萬,甚至上百萬民眾成為亡國奴!我們並不是為老蔣打仗,也不是為政府打仗,而是為了四萬萬同胞打仗,為整個中華民族打仗,你明白嗎?」

    劉謙的臉『唰』地變成豬肝色,說道:「我當然願意為民族而戰,可是沒有增援的話,我們一支孤軍又能堅持多久?」

    孫百里說道:「前面有淞滬會戰活生生的例子,我當然不會等到彈盡糧絕才撤退。我的計劃是在這裡堅持五到十天,使統帥部有時間收攏潰散的軍隊,部署南京的防禦,同時也希望給拉在後面的部隊提供掩護。參加過淞滬會戰的老兵對今後的抗戰來說都是可貴的財富,能救一個是一個。」

    劉謙心悅誠服地說道:「軍長的苦心我明白了,我現在就去整備工事。」說完準備離開。

    孫百里急忙說道:「你不用去了,我有更適合你的工作要你來完成!」

    劉謙問道:「什麼工作?」

    孫百里指著公路上的潰兵回答道:「我要你帶上軍部直屬的偵察營,在公路上設下關卡,把潰散的官兵攔下,把他們按照軍銜的高低重新編成部隊。你以前在龍巖就幹過這個,做起來肯定比其他人更熟練!」

    劉謙疑惑地問道:「你覺得這些人還能打嗎?」

    孫百里回答道:「他們在淞滬戰場的表現已經證明了自己!最後的潰退是上面的問題,跟他們沒有關係!」

    劉謙想了想說道:「這樣做的話肯定會引出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