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十九路軍戰記

第一卷 第一百三十章 絕不低頭 文 / 尼莫

    第一百三十章絕不低頭

    此役,十九路軍投入三個師的兵力,共擊斃擊傷太陽軍15000餘人,繳獲大炮數十門,步槍萬餘支和大批的彈藥,而十九路軍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軍長孫百里重傷,傷亡8000餘人,其中第78師碩果僅存的兩個團幾乎全部陣亡,只剩下不到300人。

    接到戰報之後,本來因為孫百里抗命不遵而暴跳如雷的蔣委員默然無語,沉思良久之後,直接以國民政府大本營的名義命令十九路軍撤回福建休整,同時通令全軍嘉獎孫百里,稱其為革命軍人的楷模,十九路軍則被譽為鐵軍。

    松井石根在東路軍遭到襲擊的第一時間就接到了重籐千秋的求救電報,然而此時他的部隊距離廣德還有五十公里的山路,實在是鞭長莫及,最後只能把全部的騎兵集中起來全速前進,略盡人事。然而,即使是這支兩千餘人的援兵也沒有能夠趕到戰場,反而被謝鼎新打了一個漂亮的伏擊,只跑回去三百來人,把一千多匹戰馬送給了十九路軍。

    得知重籐千秋戰死,松井石根把十九路軍更是恨的咬牙切齒,在廣德匯合東路軍的殘部之後立即要大本營補充物資,同時出動海軍封鎖福建海岸,準備直接攻擊十九路軍的根據地,消除這個心腹大患。然而,東京大本營的決定卻大出他的預料,非但沒有批准他的行動,反而由天皇親自下詔,把他申斥一番。

    其實在島國大本營一直存在著勢均力敵的兩派,以陸軍為代表的『北進派』認為應當以蘇聯為主要對手,集中陸軍的精銳部隊從滿洲突入西伯利亞並佔領之,然後再利用該地區豐富的資源繼續對蘇作戰,取得大陸的霸權;可是以海軍為代表的『南進派』則主張揮師南下,奪取盛產石油、橡膠和錫等戰略物資的南洋,控制戰略要地馬六甲海峽,迫使英國和米國承認島國在太平洋的霸主地位,為此不惜一戰。上述兩派雖然目的不同,但是在神州問題上的立場卻驚人的一致:用速戰速決的戰略迅速擊潰神州軍隊的主力,迫使以蔣委員為代表的國民政府屈服,接受讓島國控制內蒙古和華北的條件,同時可以進一步地操縱神州的市場和資源,把神州變成其爭霸世界的根據地和跳板。

    在大本營看來,既然已經佔領了神州的首都,就意味著取得了最後的勝利,只要等著神州方面主動求和就可以了。而松井石根的行動使南京的兵力變得非常薄弱,隨時有被神州軍隊奪回的可能,如果南京重新回到神州人的手中,必將引起連鎖反應,嚴重影響島國的整體戰略,所以必須確保南京不失!另外,儘管十九路軍表現出驚人的戰鬥力,但是畢竟只是一支地方軍隊,即使將其全部殲滅,也無法動搖蔣委員統治的基礎,無法迫使其投降,因為神州國民政府是依賴強大的中央軍存在的。故而,島國大本營決定撤銷華中方面軍、上海派遣軍、第十軍的戰鬥序列,正式合併為華中派遣軍,司令官由多田駿大將擔任。

    南京陷落之後,戰勝的氣氛籠罩著島**方和內閣,他們認為太陽軍通過速戰速決,已經取得了最後的勝利,神州已經戰敗,於是,他們擺出一副戰勝者的姿態,等著國民政府去向大島國帝國乞和投降。然而,國民政府非但沒有任何表示,反而不斷在大後方進行戰爭動員,使島國政府摸不著頭腦,只好委託德國駐華大使陶德曼出面充當說客,向神州政府提出島國政府的議和基本條件,如果中方全部同意,則以此為和平條約的內容。

    島國政府提出的要求有五點:第一,神州政府明確表示向大島國帝國乞求和平;第二,神州政府正式承認滿洲國;第三,華北、華中和內蒙古設立非軍事區,但是太陽軍根據需要,可以在非軍事區自由駐軍;第四,華北、上海由中太陽共同管理;第五,神州賠償島國的戰爭損失。

    陶德曼大使看過這些條件之後,認為過於苛刻,估計神州政府接收的可能性很低。果然,蔣委員在看完之後明確表示,國民政府對於和平的最低限度是中太陽雙方恢復到1931年9.18事變前的態勢,除此之外不會接受任何條件。

    島國政府老羞成怒,1月16太陽,由近衛首相發表政府聲明:攻陷南京後,帝國政府為給予神州國民政府最後反省機會已及於今太陽,然而,國民政府不解帝國之真意,繼續策動抗戰。因此,帝國政府今後不以國民政府為對手,而期望真能與帝國合作之神州新政權的建立與發展,並將與之調整兩國邦交,協助新神州之建設。

    蔣委員對島國的政府聲明採取了針鋒相對的措施,用異常強硬的態度來回答島國的挑釁:公開宣佈召回駐島國大使,關閉駐太陽使館,同島國斷絕外交關係。

    蔣委員這一手大大出乎島國政府意料,為了表示自己的強硬姿態,於1月20太陽召回島國駐神州大使。

    此時,中太陽之間,都唯恐自己的態度不夠強硬。然而,在中太陽之間卻有一個奇怪的現象,雖然斷絕外交關係,處於實際的戰爭狀態,大仗小張仗接連不斷地打,可是誰都不肯率先向對方宣戰!

    由於近衛首相向全世界宣佈不以國民政府為談判對手,還要另外扶植新生神州政權,大大的刺激了蔣委員的自尊心,他毅然辭去自己兼任的全部行政職務,宣佈從今以後,專門指揮軍隊與島國侵略軍作戰,國民政府臨時搬遷到武漢之後,立即部署廠礦企業和學校等單位向西南遷移,準備與太陽軍持久作戰,同時匆忙編練的新軍源源不斷地從後方兼程趕來,隨時準備投入戰場。

    此時,島國的軍力實際上已經外強中乾,自七七事變以來,累計傷亡人數已經超過15萬,其中更是有兩個精銳師團被成建制地殲滅,他們宣佈不以國民政府為對手,又接連發出戰爭恐嚇,同時又從外交上孤立神州,其目的只有一個——迫使蔣委員承認戰敗,然而,蔣委員軟硬不吃的強硬態度使島國無法達到結束戰爭的目的,只好繼續擴充軍隊,準備徹底擊潰神州軍隊。

    太陽軍大本營認真分析了太陽中兩國的兵力和國力對比之後,認為要鞏固已佔領地區,必須增加新的兵力,整頓和整肅軍紀。

    1月30太陽,島國參謀本部決定,為了對付神州軍隊,陸軍必須要建設六十個正規師團和三十個臨時師團,兩百五十個飛行中隊,這樣才能夠取得壓倒性的優勢。

    島國政府緊接著發出徵召令,要求預備役人員立即到部隊報到,同時,提高軍工生產在國民經濟中所佔比重,以此來滿足對華作戰的需要。整個島國猶如一架上滿了發條的戰爭機器,開始瘋狂地運轉。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