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何處金屋可藏嬌

第七卷 金屋人物譜 第六十六章 長驅千里勢不可擋-少年將軍霍去病 文 / 那那

    第六十六章長驅千里勢不可擋-少年將軍霍去病

    「出身仕漢羽林郎,初隨驃騎戰漁陽。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這首王維的《少年行》實際說出了當時長安少年的夢想,霍去病無疑是這個夢想的實現者。少年將軍,英姿勃發,在當時應該是許許多多少年男女的偶像,而這個偶像遠比現在的歌星要健康陽光許多。

    霍去病,漢朝驍將。他的外祖母是平陽公主的侍婢,和平陽縣吏鄭季私通生下了他的舅舅,未來的漢朝大將軍衛青。而且這個侍婢衛媼還有幾個孩子:長子長君,長女君孺,次女少兒,三女子夫,子夫的弟弟步廣,史書上說他們都是冒姓衛氏,也就是說生父是誰都不知道,我們其實應該感謝當時的開放的社會風氣和平陽公主家的寬容感到慶幸,因為兩位偉大的將軍和一位大漢的皇后都是這個侍婢的後代,要是在程朱理學佔上風的南宋和明清,估計別說出人頭第,就是這幾個人能不能活下來還都是一個問題。

    霍去病的母親是私生子,他本人也是一個私生子,他的生父霍仲孺,河東郡平陽縣人,當過平陽縣小吏,因事常到平陽侯家,與其家侍婢衛少兒私通而生去病。好像當時封地的小吏經常和當地的侯爺的侍女私通,衛青的父親也是平陽的縣吏,都是因為辦事經常出入侯府才和侍女私通的,到是有點像現在辦公室戀情.後來霍仲孺還家娶妻,生子霍光,遂與少兒斷絕往來。這位霍去病的同父異母的弟弟也是漢朝歷史上的一位名人。

    霍去病生於漢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這一年這是漢武帝剛登基的年份,這時的朝廷正在實行建元新政,但是這一切好像離霍去病和他的家族很遙遠,他的家族好像是平陽公主的家生奴婢,一家子都生活在平陽公主的府中,姨媽衛子夫是府中個歌女,舅舅是騎卒,也就是保鏢,霍去病命運的基本上也會和舅舅一樣,是平陽侯的家奴,但是在他一歲時候的一件事,徹底改變了他們家族的命運,也改變了霍去病的命運,中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少年將軍出現了。建元二年(公元前141年),就是霍去病一歲的時候,朝廷上發生了一件大事。竇太皇太后把趙綰、王臧罷免,廢明堂,廢除了漢武帝的建元新政,讓許昌等人為三公,掌握朝政。估計此時的漢武帝是很窩囊的,但是手中沒有實權,也是沒辦法的事情,朝堂不能如意,家裡的情況也不好。漢武帝的皇后是長公主劉嫖的女兒,按現在的標準來說應該是一個典型野蠻女友,估計不少男孩子會喜歡。但是她遇到的是漢武帝,一個控制欲很強的男人,而且還是皇上,她的這種性格就注定了悲劇的發生。最致命的一個問題就是她有不孕症,在那個時代女子不孕尤其是皇后不孕是天大的問題,皇后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生下足夠健康的皇位繼承人,這位陳皇后花了大筆的金錢也沒有能夠達成這樣的目標漢武帝心中的失望是必然的。

    在事業和家庭都不順利的時候,他的心情必然要有一個宣洩。當他去霸上祭祀到平陽公主家歇腳的時候,看到了表演歌舞的衛子夫,心理的宣洩口找到了。在換衣服的時候就臨幸了衛子夫,然後賞賜平陽公主千金,把衛子夫帶回宮中。但是此時衛氏家族的命運還沒有改變多少,漢武帝把衛子夫帶回宮中後好像就忘了她,再沒有見她。直到一年後,漢武帝要淘汰宮人,衛子夫哭著要求出宮,漢武帝才想起她,再次臨幸,衛子夫在這之後有了身孕,才尊貴起來.這說明女人的眼淚確實是殺傷力巨大的武器,連漢武帝這樣的花叢老手也不能倖免。

    從此之後衛家的命運徹底改變了,少兒改嫁為詹事陳掌妻,少兒姊君孺也改嫁太僕公孫賀,衛青做了太中大夫,也就是說衛少兒成了司局長的夫人,她的姐姐成了國務院副總理的妻子,弟弟成了司局長,這時的霍去病應該只有3,4歲,一下子從奴僕的後代成了**,應該說生活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霍去病的童年和少年時代應該是幸福的,應該是在父母的寵愛下度過的,這時衛家的地位一直在提升,先是在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舅舅衛青官拜車騎將軍,兵出上谷,直搗龍城,成為四路出塞軍隊中唯一獲勝的軍隊,以功封為關內侯,然後就是對於衛氏家族來說另一個重要的年份,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在這一年,先是霍去病的姨媽衛子夫生下皇子劉拒,被封為皇后,走上當時女性的頂峰,然後是秋天舅舅衛青奉命率騎兵三萬人從雁門出擊,擊敗匈奴,然後在第二年衛青率領所部從雲中出擊,又經雲中郡至朔方郡(今內蒙河套以南伊克昭盟等地)之高闕向西掃蕩追擊,直至隴西郡(今甘肅西南部)。這次漠南之役,衛青所部漢軍縱橫數千里,擊敗匈奴,趕跑白羊,樓煩兩王,遂以河南地為朔方郡,奪取了匈奴入侵中原的前哨鄂爾多斯草原.戰後,封衛青為長平侯,食邑三千八百戶。此時的衛家已經是身份尊貴,今非夕比了。

    這時的霍去病應該是12,3歲,正是一個擁有夢想的年齡,舅舅的巨大成功無疑對他是一種榜樣,也許這是這個時候,少年立下遠大的志向,馳馬北疆,對於少年是一個並不遠的目標。

    過了四年到了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車騎將軍衛青率所部三萬餘騎從高闕出擊;同時,以衛尉蘇建為游擊將軍、左內史李沮為強弩將軍、太僕公孫賀為騎將軍、代相李蔡為輕車將軍,各率所部從朔方出擊,皆受衛青指揮。這次戰役大敗匈奴部眾,右賢王率領殘部數百騎遠遁,此戰之後漢武帝拜衛青為大將軍,後遷大司馬,成了大漢軍隊的實際總指揮,衛青的三個兒子也都被封侯,也正是在這一年,霍去病登上了歷史的舞台。

    這時的霍去病已經18歲了,作為皇后和大將軍的侄子,應該是除了皇族子弟以外最受寵信的**了,他作為漢武帝的侍中,出入宮禁,侍從武帝,深受信任。但是少年的夢想一直還在他的心頭繚繞,所以他向漢武帝請戰,漢武帝出於對這個外甥的喜愛或者說是希望少年成材,答應了他的請求,在元朔六年出擊匈奴的時候,讓霍去病上了戰場,一代少年英雄從此鷹擊長空.一段傳奇就此展開。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大將軍衛青從定襄出擊匈奴,接受武帝詔令,任二十歲的去病為驃姚校尉,以所部壯士為其部屬。作為大將軍的外甥和漢武帝的愛將,霍去病受到了很好的照顧,他本身就是羽林出身,羽林本身就是漢朝的精銳部隊,漢武帝時選隴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等六郡良家子宿衛建章宮,稱建章營騎。後改名羽林騎,取其「如羽之疾,如林之多」的意思,屬光祿勳,為皇帝護衛,長官有羽林中郎將及羽林郎。上面說的六郡都是在邊地,民風彪悍,善於騎射,同時又都是良家子弟,就是說的又紅又專的好青年,霍去病的800驃騎應該就有這些精銳。

    這一年出征匈奴的一共有兩次,一次是在春天,以合騎侯公孫敖為中將軍,太僕公孫賀為左將軍,翕侯趙信為前將軍,衛尉蘇建為右將軍,郎中令李廣為後將軍,左內史李沮為強弩將軍,斬首超過千人.第二次是在秋天,衛青又率六將軍從定襄出擊,斬首萬餘人.但蘇建、趙信率所部三千餘騎逢匈奴單于所部大軍,接戰一日,漢軍寡不敵眾,死傷殆盡,趙信降匈奴.但是正是這一次的失敗,使一顆年輕的將星冉冉上升。

    在這次戰役中,霍去病帶領他的800驃騎勇士徑直拋開大軍幾百里,尋找有利的機會攻殺敵人,少年的心中沒有害怕,沒有惶恐,有的只是建功立業的雄心,以及不顧危險的豪邁,你可以說他是年輕,出生的牛犢不怕虎,但是正是這種豪邁使少年成功了,他在匈奴的腹地襲擊了營地,殺死了匈奴相國和當戶,殺死單于祖父一輩的籍若侯產,活捉單于叔父羅姑比,斬首二千零二十八人,這樣的功勞在大軍失利的襯托下更加耀眼,漢武帝也是出於對這個外甥的欣賞,封霍去病為冠軍侯,劃食邑一千六百戶。

    此一戰霍去病橫空出世,如猛虎出柙,一位年方十八的少年從此成為稱雄大漠的匈奴的剋星。在這次戰役中投降匈奴的趙信,出計讓單于遠走漠北,等漢軍遠征疲憊而擊破之。單于聽從他的計策,遠走漠北。由於匈奴的單于亭是面對雲中,代郡的,所以這兩年在漢朝的東北方沒有什麼戰役,但是在漢朝的西北,年輕的將軍霍去病又將掀起一次次的進攻浪潮。

    到了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春天,就是霍去病上次初露鋒芒的兩年後,漢武帝又一次開始對匈奴的進攻。這次出塞前,漢武帝封霍去病為霍去病為驃騎將軍,品秩與大將軍相等。其實在上次作戰中霍去病的騎兵損失也不小,但是由於是那次作戰沒有什麼功勞,還有本來是投降漢朝的匈奴人翕侯趙信又復降了匈奴,漢武帝為了鼓舞士氣,要找一個英雄出來,霍去病在這次立了功,同時又是漢武帝寵信的外甥,這個英雄非他沒屬。

    而這次出塞,漢武帝的目的應該是檢驗一下霍去病的大兵團作戰能力,所以給了霍去病一萬騎兵,出隴西,從處於守勢的西北出發,面對次一級的右賢王部隊,除了出其不意以外,也希望霍去病在這裡鍛煉自己的軍事才能。

    這次出塞作戰,霍去病發揮了騎兵的高機動性,轉戰六天,越過焉支山一千餘里,經過五個匈奴的部落,與敵人短兵相接,殺死了折蘭王,砍掉盧胡王的頭,誅殺全副武裝的敵兵,抓獲了渾邪王的兒子及匈奴相國、都尉,殲敵八千餘人,繳獲了休屠王的祭天金人。

    在這次戰役後不久,在這年的夏天,驃騎將軍又一次領軍出征,這次進攻中沒有衛青的身影,又是四將軍出塞,好像是元光五年的翻版,估計漢武帝是希望霍去病在這次出征中和他的舅舅衛青一樣,能建立功勳,在軍中樹立起權威。

    這次出塞的四位將軍是驃騎將軍霍去病與合騎侯公孫敖都從北地出兵,分道進軍;博望侯張騫、郎中令李廣都從右北平出兵,分道進軍。在東北漢武帝出動了一萬四千人,由李廣和張騫率領,從漢武帝的意圖來看,這次東北的作戰是一次戰略牽制,是為了西北的出擊,目的是全力打擊匈奴在西北的右賢王集團,以達到通西域的戰略目的。

    在西北作戰中,合騎侯公孫敖沒有能和霍去病會合,只有霍去病自己率領騎兵越過居延澤,經過小月氏,攻到祁連山,俘虜酋塗王,率眾投降的有二千五百人,殺敵三萬零二百人,俘獲五個匈奴小王、五個匈奴小王的母親、單于的妻子、匈奴王子五十九個,還俘獲匈奴相國、將軍、當戶、都尉等共六十三人,獲得了很大的勝利。同時在這次戰役中霍去病的指揮日臻成熟,漢軍的損失只有十分之三左右,不像上兩次有接近一半的損失。

    在這次戰役中,霍去病的部下有趙破奴、高不識、僕多三人封侯,隨霍去病到達小月氏的校尉們都被封為左庶長的爵位,霍去病的軍中班底開始形成。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是一個多事之年,在這年秋天又發生了令人拍案叫絕的事情。匈奴的單于由於西方的渾邪王屢次被驃騎將軍率領的漢軍打敗,損失幾萬人而大怒,想召來渾邪王,把他殺死。在匈奴的制度中,是以左為尊,左賢王一般都是太子兼任,左賢王集團也要比右賢王集團兵力精銳,對於右賢王的關照本來就沒有左賢王集團多,再加上由於這一年中渾邪王屢次被驃騎將軍擊敗,所以本來就地位不太高的右賢王集團的渾邪王被單于盯上了,估計是要作為一個典型案件來處理,振作一下軍心士氣,估計是消息不機密,所以被渾邪王知道了,於是渾邪王和休屠王等想投降漢朝,就先派人到邊境迎住漢人。這時,大行李息率兵在黃河岸邊築城,見到渾邪王的使者,立即就命令傳車急馳而歸,向皇帝報告。皇上聽過匯報後,怕渾邪王用詐降的辦法偷襲邊境,於是就命令驃騎將軍領兵前去迎接渾邪王和休屠王。驃騎將軍已經渡過黃河,與渾邪王的部隊相互遠望著。

    這時渾邪王的部隊中的副將們看到漢朝軍隊,又聽說是霍去病領兵的部隊,估計是前一段時間被霍去病打怕了,再加上本來對投降漢朝沒什麼想法,於是很多人就開始逃跑,這時霍去病的氣勢表現出來,一般的情況下,在當時匈奴人一片混亂、情況不明,霍去病完全可以任由匈奴人自行內亂,不必自己冒險到一堆炸了窩的匈奴人中去犯險,因為被匈奴亂兵殺死或俘虜的機率很大,而霍去病竟然大膽地衝入匈奴軍中,不傷己方一人卻殺死嘩變的8000匈奴人,再降伏了餘下四萬人。少年英雄的膽識可見一斑,他當時應該是像戰神一樣威武,這個形象刻在了匈奴人的心中,也刻在了中國歷史的畫捲上。

    在殺死嘩變的匈奴人之後,霍去病命渾邪王一個人乘著傳車,先到皇帝的行在所,然後由他領著渾邪王的全部軍隊渡過黃河,投降者有幾萬人,號稱十萬。他們到達長安後,天子用來賞賜的錢就有幾十萬。劃定一萬戶封渾邪王為漯陰侯。封他的小王呼毒尼為下摩侯,鷹庇為?渠侯,禽梨為河綦侯,大當戶銅離為常樂侯。

    從此,河西走廊成為漢朝的領土,不久漢朝在河西地區設立了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漢與西域之間的交通,從此暢通無阻。不僅如此,在這次河西戰役之後,漢朝在西北方向的壓力大減,減少了隴西、北地、上郡戍守之兵的一半,從此漢朝擺脫了兩線作戰的形式,可以專一對付東北的匈奴左賢王部和單于本部。

    在這次戰役後,還有一個關於霍去病的傳說流傳了下來,霍去病河西立下大功,漢武帝特派使臣載了美酒到前線去慰問他。霍去病對使臣說:謝謝皇上的獎賞。但重創匈奴不是我一人的功勞,功勞歸於全體將士。命令將御賜美酒抬出犒勞部下。但酒少人多,怎麼辦?霍去病吩咐手下,將兩罈美酒倒入營帳所在的山泉中,整個山谷頓時酒香瀰漫,全體將士紛紛暢飲摻酒的山泉,歡聲雷動。這就是「酒泉」的來歷。不管這是傳說還是史實,千年之後我們讀到這個故事,還是會有一種蕩氣迴腸的感覺,一位英勇卻浪漫的少年將軍的形象在我們面前栩栩如生。

    河西戰役結束後,霍去病又被漢武帝封賞,劃定一千七百戶增封驃騎將軍。這位少年將軍只休息了一年多,又一場戰役在等待著霍去病,這就是赫赫有名的漠北戰役。

    在元狩四年(前119),由於復降匈奴的翕侯趙信替匈奴單于出謀畫策,認為漢朝軍隊不能越過沙漠輕易留在那裡,於是漢武帝命令大將軍衛青、驃騎將軍霍去病各率五萬騎兵,幾十萬步兵和轉運物資的人跟隨其後,驃騎將軍從代郡出兵,大將軍衛青從定襄出兵。在霍去病的軍中都是敢於奮力戰鬥和勇於深入的士兵,而且為了讓霍去病統一指揮,沒有讓老將軍跟隨霍去病,而是任用李敢等人做大校,充當副將,完全是年輕人的天下,而大部分老將都在衛青麾下。唯一在霍去病麾下的老將是右北平太守路博德,但也是偏師。

    我想漢武帝的意圖是用霍去病和匈奴單于的主力交戰,因為霍去病出兵的代郡是正面面對匈奴王亭的,但是這次由於一系列的陰錯陽差,衛青面對的是單于主力,而霍去病面對的是左賢王集團,上面說過,一般匈奴的太子自兼左賢王,所以左賢王集團也是匈奴的一級主力,但是霍去病充分發揮騎兵的機動作戰能力,越過大沙漠,渡河捕獲單于近臣章渠,誅殺匈奴小王比車耆轉而攻擊匈奴左大將,斬殺敵將,奪取其軍旗和戰鼓。翻越離侯山,渡過弓閭河,捕獲匈奴屯頭王和韓王等三人,以及將軍、相國、當戶、都尉等八十三人。然後在狼居胥山祭天,在姑衍山祭地,並且登上高山以望大沙漠。轉戰兩千餘里,徹底打垮了左賢王集團,既打敗右賢王集團後,再次擊垮匈奴的另一隻戰略集團,霍去病這次勝利和衛青打敗匈奴單于的主力,至此,匈奴的三大戰略集團都被打垮,沒有能力再和漢朝進行大規模的作戰,漠南從此無匈奴王庭。

    這次戰役過後,漢武帝又劃定五千八百戶增封驃騎將軍,和霍去病一起出兵的將領都得到了封賞,右北平太守路博德隸屬於驃騎將軍,與驃騎將軍在與城會師,沒有錯過日期,跟隨驃騎將軍到達?余山,俘虜和斬殺匈奴二千七百人,劃定一千六百戶封路博德為符離侯。北地都尉邢山隨驃騎將軍捕獲匈奴小王,劃定一千二百戶封邢山為義陽侯。從前投降漢朝的匈奴因淳王復陸支、樓專王伊即?皆隨驃騎將軍攻匈奴有功,劃定一千三百戶封復陸支為壯侯,劃定一千八百戶封伊即?為眾利侯。從驃侯趙破奴、昌武侯趙安稽都跟隨驃騎將軍打匈奴有功,各增封三百戶。校尉李敢奪取了敵軍的軍旗戰鼓,封為關內侯,賜食邑二百戶。校尉徐自為被授予大庶長的爵位。另外驃騎將軍霍去病屬下的小吏士卒當官和受賞的人很多。

    霍去病在軍中的勢力大長,已經和他的舅舅並駕齊驅了,大將軍和驃騎將軍都當了大司馬。而且定下法令,讓驃騎將軍的官階和俸祿同大將軍相等。這次漠北戰役是霍去病生命中的頂峰,但也是少年將軍的最後絕唱,一代戰神的傳奇在這裡畫上一個句號。

    在霍去病生命中的最後兩年中有一件事的發生,使這個少年將軍的一生出現了一塊陰影,那就是射殺李敢。李敢是李廣的三兒子,在漠北戰役中是霍去病的大校,實際上就是副將,這說明霍去病還是很信任李敢的,因為這樣的人事安排表明在霍去病戰死後就由李敢指揮部隊,兩人都是富家子弟,又都是將門之後,關係應該不錯,但是由於李敢的父親李廣在漠北戰役中由於迷路耽誤軍機,最後『自殺』了。當時李廣是在衛青麾下,所以李敢對衛青很不滿。同時漠北戰役後霍去病軍團的人多有封賞,衛青軍團的賞賜就不是很多,漢武帝也越來越欣賞這個外甥,當時衛青的老友和門客多半離開了他,而去奉事驃騎將軍,這些人常常因此而得到官爵,所以李敢認為衛青失寵了,而且還認為霍去病和衛青有了矛盾,於是就打傷了衛青,衛青把這件事隱瞞了下來。

    但是李敢錯誤估計了霍去病,霍去病所處的時代是個十分看重家族血緣關係和家族榮譽的時代,這是形成漢王朝統治集團內部門閥之爭的重要因素之一。霍去病畢竟和衛青是甥舅之親,李敢這樣做,是對霍去病家族的挑戰,同時衛青應該也是霍去病少年時的偶像,我認為霍去病之所以要上陣殺敵,而不是在長安城中做一個紈褲子弟,衛青的影響是很重要的因素,當李敢打傷了衛青,家族的榮譽和少年的偶像情節,於是霍去病在陪漢武帝到甘泉宮打獵,李敢、霍去病同為扈從,霍去病射殺了李敢。

    從現在人的角度來說霍去病這樣的做法不妥,但是在當時的時代,家族的血緣是很重要的,即使是幾百年後的魏晉南北朝,血緣也是很重要的政治因素,李敢這樣的行為無疑是挑戰衛家的政治地位,同時這時的霍去病只有23歲,還是一個年輕人,此時的他讓人想到他整個人就像一隻黑豹,造物將這大貓的全副骨骼和肌肉打造得極為精緻而強悍,就如一個隨時可以緊縮或強力張開的彈簧,它的四肢修長華美,銳利的爪子可以縮在肉墊之中,使它行走起來悄無聲息;而那炯炯的目光甚至有一種勾魂攝魄的磁性魔力。它可以長久地不動聲色地跟蹤、守候一個獵物,極為耐心地等待可乘之機,時機一到,這黑色的精靈就會如閃電般暴起一舉將仇敵擊斃。對匈奴是這樣,對於李敢也是這樣,因為都是敵人。

    霍去病從童年時代就是生活在富貴之家,當時他的家族在當時的長安也是屬於大家族的,所以霍去病天生是個大少性格(很酷很冷很倔),於是在當時他出兵打仗時,天子派遣太官贈送他幾十車食物,待他回來時,輜重車上丟棄了許多剩餘的米和肉,而他的士卒還有忍饑挨餓的。他在塞外打仗時,士卒缺糧,有的人餓得站不起來,而驃騎將軍還在畫定球場,踢球遊戲。這是一種天生的毛病,是家族給他的烙印,考慮到霍去病的身份、年齡和心理成熟度(軍事才能上的成熟不等同於其他方面的同步成熟),不要強求一個天生富貴的小孩成為一個聖人,讓霍去病有機會多活上幾十年、也許他也會向李廣看齊,何況,儘管霍去病不體恤士卒,好像並不妨礙這些士卒替他賣命。其實從漢朝士兵的角度來說,也許更願意在霍去病的麾下,因為畢竟大多數人還是渴望一戰成名,功成封侯。

    元狩六年(前117),年輕的將軍霍去病去世了,而死於什麼原因史書中沒有記載,這位偉大的少年將軍就如流星一樣從歷史的舞台上消失了,漢武帝對他的死很悲傷,調遣邊境五郡的鐵甲軍,從長安到茂陵排列成陣,給霍去病修的墳墓外形象祁連山山的樣子。給他命名謚號,把勇武與擴地兩個原則加以合併,稱他為景桓侯。

    他的舅舅衛青在10年後去世,衛青和霍去病的墓都在漢武帝的茂陵旁邊,霍去病的墓很像祁連山,而衛青的墓很像匈奴境內的盧山。兩山之中,是牢固的漢室江山。霍去病好像就是為了打敗匈奴來到這個世界上,在他短暫一生中,從18歲第一次出塞,19歲歇了一年,20歲三出河西,春天的時候在河西走廊縱橫了近4000里,帶著一萬人衝殺於匈奴各部,回來的路上更是在今蘭州城西北郊的皋蘭山跟匈奴兩個部落王鏖戰一場,一萬人最後只剩下3000人,可以想見其戰鬥的激烈。稍事修整過後,又在夏天再次出塞,這一次在軍事史上堪稱經典的大迂迴作戰,讓霍去病在沙漠戈壁中一路砍殺驅馳了近7000里路。在帶著他的勝利之師浩浩蕩蕩地回到長安後不久,被他殺敗的兩個匈奴王就要求降漢,霍去病再次出河西迎降然後,21歲又休息了一年,22歲時做了一生中最後一次也是功勳最卓著的一次出征,帶著5萬騎兵,北向追殺匈奴左賢王部數千里直至今貝加爾湖。

    少年將軍的生活是平淡的,除了戰爭還是戰爭,這樣一位年少得志,功高權重、冷峻剛毅、英武帥氣而又出入侯門帝府如閒庭信步的奇男子,自是流韻生風,在男女大防尚不嚴苛風氣甚為開放的漢朝,無疑會使上層社會的貴婦淑女芳心暗許為之傾倒,演繹出莎士比亞筆下奧賽羅的玫瑰之約和羅馬大將安東尼的浪漫之旅是再正常不過的了。令詩家掃興讓史家闕如的是,查霍去病短暫一生,似未有任何旖旎香艷的緋聞艷遇可供炒作。他有一個兒子,但是翻遍史書,也不知道這位為少年將軍留下後代的女性是誰。當武帝著人為他造豪華府第讓他審視接收時,他都斷然予以謝絕。「匈奴未滅,何以家為」他說出了這流傳千古的八個字。他真是將國家的安危、社稷的輕重、軍人的榮辱看得比什麼都重,比泰山都重,遑論兒女私情了。他為抗擊匈奴而生,他天生注定就是匈奴的剋星,擊滅匈奴成了他生存的意義,生命的價值。也可能有一種七尺男兒寧願馬革裹屍,也不願連累如花美眷的潛意識吧?檢點史籍,再沒有見這偉岸男兒有何豪言壯語。僅此八字足矣,它已成為歷代愛國志士的箴言,勝過許多高頭講章。二千一百年來,它始終轟響在歷朝歷代戍邊將士的心頭耳際。他冷峻寡言,善於行動,他的一生行狀都寫在鐵馬馳騁戰旗翻飛的征戰中。

    這位少年將軍是和匈奴聯繫在一起的,從霍去病去世以後,漢武帝再沒有發動對匈奴的大規模戰略作戰,少年將軍好像把漢武帝一代對匈奴的仗都打完了,像一位演員,完成了他在歷史舞台的表演,從此不在出現。但是他永遠以冷峻傲岸強悍的少年姿態留存於千古的記憶之中,他沒有機會享受豐富的人生,卻避開了他的大多數親戚和同僚們最後悲慘的下場:族滅、宮刑、失侯、棄市。漢武帝族滅衛氏外戚、漢宣帝族滅霍氏外戚時,都不再顧念這個少年曾經為帝國立下的功勳。這個漢武一朝的天字第一號幸運兒因自己的早逝而畫上了一個遺憾卻又完美的句號。漢武帝是如此的寵愛他,不僅讓他長伴茂陵,還把代表有漢一代藝術典範的大型組雕聳立於霍去病墓前。

    「嚴風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堅胡馬驕。漢家戰士三十萬,將軍兼領霍嫖姚。流星白羽腰間插,劍花秋蓮光出匣。天兵照雪下玉關,虜箭如沙射金甲。雲龍風虎盡交回,太白入月敵可摧。敵可摧,旄頭滅,履胡之腸涉胡血。懸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胡無人,漢道昌。」李白一首《胡無人》,讓人於千載之下猶能想像出霍驃姚的虎虎生氣。連他墓前那石雕的駿馬,也以其內蘊神韻博大氣魄而彪炳青史於不朽。「霍驃姚」已成了英勇果敢一往無前的代名詞。只活了24歲,卻長命二千多年。這是一種境界。更是一種超越。人生如此,夫復何求。

    「中天懸明月,令嚴夜寂寥。悲笳數聲動,壯士慘不驕。借問大將誰?恐是霍驃姚。」讀杜甫這首《後出塞》,一個景象就出現在我的腦海之中:廣袤的朔漠靜寂如磐,殘月如鉤,干冷干冷,奔襲千里的騎士和駿馬已汗濕全身,直透重鎧,人和馬呼出的熱氣轉眼凝成霜花飄落在馬頭人面泛出片片銀白,旌旗半卷猶散發著烽煙氣息,將士們警覺的眼睛和矛戈在曙色熹微中光點閃閃。跨坐在西域汗血馬上的霍去病面容沉毅……現在,只要大將軍揚眉劍出鞘,這淵停嶽峙嚴陣以待的數萬鐵騎就會如怒海驚濤長驅千里勢不可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