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孫策

第二卷 一統江東 第十三章 改革創新 文 / 凝楓

    第十三章改革創新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間,孫策等人已經回到南昌也有兩個月了,如今的豫章諸城也比半年前更為繁華,軍事力量更是節節上升。此時的孫策自從郭嘉加盟後,兩人針對目前的發展戰略再和周瑜、張昭等人商量後,頒布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首先,政治上成立了九曹:

    人曹,又稱人才曹:負責官員的任免、考核,人才的察舉、推薦等;

    糧曹,又稱後勤曹:負責錢財、糧食、軍餉、軍糧、戰馬、兵甲等;

    禮曹,又稱外交曹:負責和諸侯、朝廷維護關係、談判等;

    文曹,又稱文化曹:負責教化百姓、士兵、培訓人才、將領等;

    戶曹,又稱戶籍曹:負責人口的登記、管理和治安、城防、緝盜等;

    農曹,又稱農商曹:負責農業耕作、商業經營,水利、天災、**等;

    兵曹,又稱兵戰曹:負責徵兵、訓兵、練兵、戰爭等;

    法曹,又稱刑法曹:負責軍紀、民律、官律等;

    暗曹,又稱特務曹:負責商機、情報、信息的收集等;

    這九曹全部由孫策自己負責任命官職,直接對孫策負責:

    人曹由張昭負責;

    糧曹由朱治負責;

    禮曹由張紘負責;

    文曹由華歆負責;

    戶曹由呂范負責;

    農曹由韓當負責;

    兵曹由黃蓋負責;

    法曹由程普負責;

    暗曹由郭嘉負責;

    其次,軍事上編製了八級的三三制度:

    八級為:

    伍——伍長,領包括自己在內的五人;

    什——什長,擁有三個伍的下屬編製;

    屯——都伯,擁有三個什的下屬編製;

    曲——軍侯,擁有三個屯的下屬編製;

    部——司馬,擁有三個曲的下屬編製;

    營——校尉,擁有三個部的下屬編製;

    軍——將軍,有戰事時隨主公、都督安排,平常負責訓練、巡查等;

    師——都督,有戰事時由主公從將軍中挑選任命,平常負責訓練、巡查等;

    三三制度是:

    一伍5人,

    三伍一什15人,

    三什一屯45人

    三屯一曲135人,

    三曲一部405人,

    三部一營1215人,

    軍、師依照戰事臨時任命和安排;

    兵役制度:凡年紀滿16至48歲則可以入伍參軍,參軍家屬分與田地耕種,年紀超過48歲者,則要求退伍從事農業,部長以上將領則不受年齡限制;建立世代兵戶制度,凡是兵戶者,父死子代,兄死弟替,但是年齡必須符合參軍年齡;鞏固屯田制度,分為軍屯和民屯,士兵平時屯田、訓練兩相宜,戰時奔赴戰場,田地由家屬代為打理;

    第三,特別擢升幾個武將為校尉級,分別組建幾支具有戰鬥特色部隊:

    太史慈負責挑選善於騎射的士兵,組建一支戰鬥力超強的騎兵營;

    魏延負責挑選大力士,組建一支以大刀兵為主的近戰非常強悍的大刀營;

    陳到負責挑選勇士,組建一支以戟、斧兵為主的近戰重步兵營;

    周泰負責挑選善射者,組建一支馬上、水上、陸地皆可用的弓弩營;

    管亥負責挑選強悍的兵員,在原有的青州兵基礎上,繼續擴建一支以槍矛兵為主的青州營;

    甘寧負責挑選善水者,在原有的錦帆健兒們的基礎上,擴建水上、陸地皆可以以一擋百的錦帆營(原先的從甘一到甘九十七,共九十七名錦帆兵交由郭嘉負責,安排為專職情報組織工作);

    陳武負責挑選廬江的悍武者,為孫策組建一支百人的親兵隊,作為戰場傳遞命令、保護主帥等,陳武雖不是校尉級別,但是等同於校尉級別待遇。

    平時,負責政務的負責政務,負責軍事訓練的就訓練,兵農皆屯田,幾支特色兵人數上都比較有限,這些特色兵種的待遇遠比其他普通兵要來的高,就單單為他們每人打造的一副裝備就可以再招募將近百來個普通士兵了。不過物有所值這個道理可是這些人都知道的,因此沒有一人反對,只是如今江南地區馬匹少,又不產馬,勉強只能湊出四百匹馬,因此,騎兵營的數量連半營都不到,孫策表示等以後有機會一定再給騎兵營增加到滿制,這才讓太史慈滿意的回去訓練。孫策還規定每支特種兵只歸每個組建者管轄,其他人不得徵調,孫策這個主公例外,這七支隊伍不用參加屯田,獨立於軍隊編制外,當然了,人員組成卻都是精心挑選的,大多數人完全都可以勝任伍長、什長甚至都伯之職。

    這裡郭嘉的暗曹也是值得一提的,因為孫策竟然把親兵呂蒙調來給郭嘉當副手,主要就是想要培養他,豈料呂蒙這小子天生好武,若非有孫策的命令,還真不把沒有表現的郭嘉看在眼中,氣得郭嘉直接把他當粗人看待。而孫策想,估計呂蒙得等自己什麼時候建立了書院,把這些個好戰分子全部送進去改造改造才行。終於,呂蒙的粗魯讓孫策提早成立了書院,而因為書院的成立,小龐統也開始有了出仕的想法。

    「伯符大哥,我已經和公瑾大哥學好了琴藝,也想追隨大哥建立功業!」龐統認真的對孫策請求著。

    「呵呵,小龐統你也想要打仗嗎?那你知道為什麼要打仗嗎?」孫策出於試探心理,隨便問了個問題,就算是自己都未必有答案。

    「打仗就是戰爭,戰爭就要動武,武是止戈之意,也就是以戰爭的形式換取以後的和平!另外,大哥你們不也只大我五歲而已,千萬別再叫我小龐統了,我已經不小了!再說呂蒙不也只大我一歲嗎,他都可以當親兵了,我為什麼不能當幕僚?」龐統語出驚人,和孫策一起討論事情的郭嘉和周瑜兩人都驚訝不已。

    「小龐統這個是你自己想的嗎?」郭嘉也跟著孫策叫他小龐統,而高傲的龐統除了孫策、周瑜和郭嘉三人外,其他人一般都不怎麼搭理的。

    「是的,這段時間我一直跟隨公瑾大哥學習琴藝,但是公瑾大哥不但要研究如何發展柴桑城,而且還要想辦法教我如何彈琴,我覺得我也有能力幫助兩位大哥了。」

    「兄長,龐統說得是,之前的柴桑城建設也有他的一份功勞,別看他小,可主意挺多的!」周瑜在一旁幫著說話。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