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明天工

第二卷 創鎖記 第五十九回 寶鎖問世(下) 文 / 半埂草

    第五十九回寶鎖問世(下)

    駱養性將彈子鎖拿著手上翻來覆去擺弄,也弄不清有什麼特殊的地方,索性將李彥拉到一旁:「三娃,這把鎖是不是能夠交上去了,無法湊配鑰匙吧?」

    李彥只要看到那把鑰匙,便知道這已經是與後世常見的掛式彈子鎖差不多了,當下自信地點了點頭:「大哥請放心,這把鎖完全能夠上交,只要保存好原配的鑰匙,想要湊配是幾乎不能的。」

    「如此便好,」駱養性高興得哈哈大笑,轉身便要離開:「大哥這就去召集人手,立刻護送這枚『寶鎖』進城。」

    李彥連忙伸手拉住急切的駱養性:「大哥稍安勿躁,雖說這把鎖已經夠了,但是要送往京城,一把鎖顯然不夠,而且這鎖的模樣也太粗糙,待小弟讓他們細細打磨,刻上雕花圖紋才好。」

    「不錯不錯,」駱養性用力拍了拍腦袋:「大哥這是高興壞了,大哥這是替你高興啊,等這彈子鎖送到宮裡,你這小旗也要換成總旗了,哈哈!」

    駱養性咧開大嘴,露出兩顆齙牙,得意得哈哈大笑。

    「全仗大哥運籌安排,」李彥順勢給駱養性戴上一頂高帽:「要做出更結實、更美觀的貢鎖,這後面的事還要大哥親自過問才行,譬如雕花、鍍漆這些活計,就非這些工匠所長了。」

    「三娃放心,大哥這便去城裡,向駱大人上報這件事,並從京裡調些御用工匠前來,完成這些重要工作,」駱養性拍著胸脯打了包票。

    駱養性走後,李彥將工匠召集到一起,經過徐洪的講解示範,他們都已經知道彈子鎖的設計及其作用,也知道這種精巧的彈子鎖是由李彥設計,畏懼之外,又多了一些敬意,變得敬畏。

    李彥要大家說說對彈子鎖的想法,並記錄下來,經過討論後對一些細節做出了改進完善,並將彈子鎖拆分為鎖身、彈子、彈簧、鎖芯、鑰匙、鎖舌、鎖栓等部件,逐一研究。

    就單個部件來說,加工難度多數不是太大,也只有高品質的螺旋型彈簧,只有徐洪、楊四才能打製,成功率還不太高,並且十分依賴個人經驗,旁人想要掌握,短時間內也不太可能。

    李彥安排徐洪、楊四專門打制彈簧,也趁機將不同的部件分配給不同的小組,每幾個工匠專門打制一種部件。

    「小旗大人,諸人分別打制不同的部件,放到一起,怕是尺寸無法對上,難以配對無誤啊,」徐洪略一猶豫,知道李彥在討論技術問題時,還算親和,便大著膽子提了出來。

    工匠們平時制鎖,一些次要的部件也會交給學徒去做,不過往往會先做出一個樣品,有尺寸作為依照,而且不會分得太多。

    李彥卻將每個部件都分配給不同的小組,而且是在沒有標準樣品的情況下,打制幾個不同規格的彈子鎖,對配合的要求之高,遠遠超出徐洪等人能夠想像的程度。

    從提高工匠的技術水平來說,李彥並不急於推出流水線式的作業方法,但是受制於彈簧的製作,他又不得不實行分工。

    「所以,我才要打制標準尺,並將精度提高到三分之一分,」李彥手上拿著鎖匠們平常使用的卡尺,精度為一分,約為三毫米,用來做簧片鎖還行,做彈子鎖就差了許多。

    「就算有標準尺,但是沒有樣品,也無法知道每個部件的尺寸,」徐洪想了想又道。

    李彥皺了皺眉頭,這倒是個問題,辦法他能想到,就是有些複雜,而且他也不專業,不知道能不能搞定。

    不過能憑自己的努力,走在時代的前面,他也覺得有些熱血沸騰,便揮了揮手上的尺子:「這件事我來做,明天早上會將不同規格彈子鎖每個部件的尺寸告訴你們,你們只要嚴格依著這個尺寸製作就是。」

    徐洪他們完全不知道李彥有什麼辦法,因為彈子鎖大小的變化,不同部件尺寸的變化比例並不一致,而且彈子鎖的結構精巧緊湊,也對尺寸的精度提出很高的要求。

    不過李彥既然這麼說,他們也不敢多問什麼,只是滿腹狐疑地點頭保證,會按照指定尺寸打制各個部件。

    「那就這樣了,你們先去吃飯,晚上可以相互交流製作技巧,休息一下明天開工,」李彥讓大家散了,拿了幾把尺子回到自己的房間間,著手解決這個難題。

    要在沒有樣品與製造經驗的情況下,得出每個部件的尺寸,只有利用設計圖、幾何推算,彈子鎖的結構並不複雜,需要用到的幾何計算倒還好說,至於機械設計圖,李彥以前只是瞄過,差不多是七竅通得一竅,一竅不通。

    不過,有時候這種簡單的見過也可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這就是眼界,除了李彥,這個時代恐怕還沒有人想到將這種方法應用在設計製造方面。

    李彥攤開一張白紙,手上拿著下午由工匠們磨製出來的鋼筆,筆尖倒是有了雛形,整體結構還來不及完善,因而只是最簡單的蘸水筆。

    如果有鉛筆就好了,李彥尋思著,拿過另外一張紙將自己的想法寫在上面,然後蘸了點墨水,在紙上畫了個草圖。

    作為一個並非工科專業的理科生,李彥並不懂機械製圖,思來想去,真正印象比較深刻卻只有房產商宣傳資料上給出的那種房屋平面圖。

    不過,李彥有著科學的精神與眼界,他沒有簡單的畫上一些圖形,標注數字就算完成任務,而是試圖很嚴格地從上方、正面和側面三個角度,按照真實尺寸的比例繪製平面圖,每一個數字更是經過數字計算得出,這實際上已經很接近後世的機械製圖。

    要在沒有樣品的情況下得出每個工件的精確尺寸,就需要通過這些設計圖,進行幾何推演、計算,這是個非常複雜的過程,李彥房中的油燈,幾乎通宵未滅。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