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明天工

第三卷 巧木匠 第一四四回 火炮火銃 文 / 半埂草

    第一四四回火炮火銃

    對楯車後面的弓箭手來說。這情形確實有些詭異,如果要停下來射擊的話,那麼眼前幾乎看不到一個人,那些火炮雖然致命,卻都藏在小房子裡,似乎只有等步兵衝殺上去,掀翻再說。

    弓箭手的四百尺的距離上拋射一次,發現這邊靠著大海,射出去的羽箭受到風的影響很大,歪歪斜斜的,難得有幾枝羽箭落到稜堡的範圍,卻也找不到可以殺傷的目標,只好隨著楯車繼續前進。

    四百尺的距離,十門二百斤的輕型火炮也加入射擊,二十幾枚鉛彈在建奴人群中帶起一片腥風血雨。

    建奴要依靠楯車的掩護,所以人群有些密集,正好讓這些鉛彈逞威,幾輛楯車打壞以後,一些失去掩護的漢軍索性衝了出來,分得比較散,反而不容易被擊中。

    幾輪齊射。建奴的楯車差不多毀掉一半多,很多建奴都是衝了出來,實心彈丸在對付這些散兵的時候,效果就不是那麼好。

    彈丸是線形殺傷,五六斤重,直徑三四寸的鉛彈,甚至三四千斤紅夷大炮的六寸鉛彈,聲勢固然赫然,但不是投射到密集的人群中,這麼大的實心彈丸所能起到的作用也是有限。

    建奴的陣型一亂,實心彈的效果明顯下降,不過火炮所要發揮的作用也都是發揮出來,當最前面的建奴已經衝到三百尺之內的時候,指揮塔上的嗩吶手吹出了一段嘹亮的旋律。

    之前已有準備的號角,聽到這段旋律,已經反覆檢查了槍械彈藥的火銃手,在伍官、隊官的吆喝聲中,從水泥板搭成的「屋簷」下面鑽了出來,沿著突起稜的兩側側牆,左右各一隊,火銃往牆上一搭,稍微調整了一下,便在隊官的指揮下。打響了第一輪齊射。

    這兩隊火銃手分別是左掖左旗左隊、左掖右旗左隊,左旗負責左牆,右旗負責右牆,由各自的旗隊官指揮,不過這第一輪的射擊,倒是整齊得很。

    火銃發射的彈丸,要比火炮小上很多,勝在密度更大,第一輪五十顆彈丸射出去,那些亂糟糟跑上來的漢軍立時撲倒六七個,命中的效率也不算高。

    火銃手的隊列上方騰起一片煙霧,衝起來的建奴不僅沒有退卻,反而大聲呼喝起來。

    「明狗的火銃打完了,衝啊!」

    「衝上去,砍了那些明狗!」

    在復遼軍這邊,完成射擊的火銃手只是稍微看了一眼射擊的效果,然後就在隊官的吆喝下,收槍,向右側跨了半小步,然後轉身,通過隊列的空隙,運動到隊列的末端。

    第一隊的火銃手運動到最後面,會有輔兵將火銃接過去,然後遞上裝好槍藥的火銃,火銃手只要將彈丸投入銃管,簡單壓實,便可以再次射擊,至於清理銃管、裝填槍藥這些比較麻煩的動作,已經由輔兵完成。

    第一隊的火銃手轉身以後。第二隊迅速進入射擊位置,然後像訓練中的一樣,瞄準前方,扣下扳機,將火銃中的彈丸射出去。

    火銃兵一隊又一隊的輪轉,陣地上立刻是騰起一片煙霧,槍彈也是一輪又一輪打了出去。

    與打上一輪要隔一段時間的火炮相比,五排火銃手差不多形成了毫無間隔的輪轉,鉛彈連綿不絕地打向建奴。

    剛剛還在叫囂的建奴,迅速發現情況並沒有像他們想的那樣發展,矮牆後面的彈丸似乎沒有窮盡似的,一波緊著一波呼嘯而來,幾十步的距離,就已經躺下了幾十人。

    建奴一次投入二十輛楯車,近一千的步兵,幾輪炮擊下來,已經死傷近兩百,火銃兵出現以後,彈丸打得密不透風,傷亡在迅速增加。

    在戰場上,一支部隊的傷亡率超過三成的話,還能堅持作戰的,已經算得上是精銳,建奴的漢軍顯然不屬於精銳。

    呼嘯的彈丸不斷從耳邊掠過,奪取身邊袍澤的生命,靠得近的,甚至會濺到血肉,跟著跑在後面的,可以看到前面的人突然倒了下去,這時候大腦已經一片糊塗,要麼是麻木地衝下去。要麼是惶急地、下意識地轉身就跑。

    漢軍在建奴騎兵督戰隊的逼迫下,打起仗要比明軍勇猛得多,很多原本不堪一擊的明軍,降了建奴以後,轉過身再和明軍作戰的時候,就好像變了一支軍隊似的,倒不是說他們真的變強了,只不過紀律、勇氣,或者說被逼出來的勇氣,會讓他們看上去很勇敢。

    但要是真的打硬仗,這些漢軍顯然還是不如建奴來得可靠,眼睜睜看著疾風暴雨似的彈丸在極短的時間裡造成了大量的傷亡,終於有人堅持不住,轉身往回跑。

    戰場之上,一旦有人開始回頭,很容易影響到整支軍隊,很快的,衝在最前面的建奴漢軍紛紛潰散,而他們的身後,那些完全派不上用場的建奴弓箭手則暴露在彈雨之中。

    相比之下,建奴的弓箭手要比一般的漢軍勇敢得多,他們試圖抵近射箭,以抵消海風的負作用,雖然說弓箭的拋射射程與火銃差不多,但要直射的話,顯然要差很多。

    一排又一排的火銃鉛彈,還有不時飛過來的火炮實心彈,

    「這些漢狗,果然是靠不住!」烏爾古岱和李永芳距離戰場比較遠,看不清具體的細節,倒是有騎兵靠前觀察,不斷將情況傳過來。

    李永芳臉色一沉,雖然投降了後金,還成了人家的女婿,一直都提醒自己是女真人了,可聽到烏爾古岱這麼說,總歸有些不太舒服。

    「這些明軍的火器似乎特別多。而且打得很合理,」李永芳吸了口氣:「要不要換個地方試試?對面一直看不到什麼人,也許是兵力不足,想擺空城計?」

    戰場那邊,建奴的騎兵中已經分出一些,開始砍殺那些逃散的漢軍,矮牆後面的火力倒是漸漸稀疏下去,這一次進攻,建奴在前面扔下三四百人。包括身亡和重傷不能行動的,還有些人雖然跑了回去,但傷重一些的,想來也是活不了,建奴一次進攻就損失了超過一半的兵力,已經不能說這些漢軍不夠勇敢了。

    「西面風大,兒郎們的羽箭射不過去,明狗的火器也多,這回打東面,西面的也逼回去,倒要看看明軍是不是有那麼火器,」烏爾古岱甩了甩馬鞭,冷漠地看了一眼西面被騎兵逼得再次聚攏起來的漢軍。

    「大將軍說得是,」李永芳漠然地點了點頭,建奴不是沒打過堅城,也不是沒有遇到過火器,但能將火器用得這麼好,打得連綿不絕的,這還是首次遇到。

    「也不用什麼楯車了,那玩意慢,等推過去,明狗說不定能把火銃兵調過去,直接讓騎兵沖。用重箭射射看!」烏爾古岱看了一眼西面的矮牆,那些造成最大殺傷的火銃兵,又一次消失的矮牆後面,讓人實在懷疑這些兵去了哪裡。

    「試試也好,」李永芳沒有多說什麼,對面的明軍確實有些奇怪,按照西面戰場傳回來的情況,他們大概有三十門左右的火炮,但打出來的效果怕有六十門,開火的間隔似乎要比別的明軍短上許多。

    李永芳原是明軍的游擊將軍,加上久經沙場,對於明軍的火器性能瞭如指掌,很快從戰場反饋過來的情況做出一些判斷。

    火炮開火的間隔短,能夠發揮的作用就更大,更離譜的是明軍的火銃射擊似乎連綿不絕,那是嚴格遵守了分排射擊的戰法,可即便如此,能在這麼短的時間裡,殺傷數百人,李永芳估計西邊應該有一千左右的火銃手。

    在金州城頭,李彥與王國興等人能夠將城前的戰場一覽無遺,而且可以從旁觀的角度來審視戰鬥的進程。

    「火炮的射擊,看來還是也要輪射,不然中間間隔太大,敵人就能肆無忌憚,」看到西城的戰況,李彥他們絲毫不必擔心結果,而是討論起戰術細節。

    「還是火炮太少,」王國興指了指不遠處一門超大型的火炮:「什麼時候試試這門炮?」

    紅衣大炮最大射程超過兩里,甚至能夠轟到敵軍主力的列陣之地,李彥想想還是搖了搖頭:「算了,兩個建奴女婿而已,就不用這殺器了,免得將人嚇跑,駱養性這個傢伙,打得也太狠了些。」

    「建奴東邊的騎兵開始動了,西邊的也在動,」王國興看到建奴軍陣的變化,不由略略興奮起來:「建奴想要全軍壓上了麼?」

    「估計是西面牽制,東面主攻,」參謀申湛然指了指建奴擺在東面的軍隊:「建奴將騎兵放在了最前面,是打算來一次快速突擊了。」

    李彥和王國興也都是看得清楚,李彥開口道:「讓崔石頭做好準備,火炮要輪射,哪怕是一次只有兩枚鉛彈,也不要給建奴肆無忌憚的機會,注意防範建奴的騎射,他們衝不上來。」

    矮牆外側有障礙物與護城河,建奴必須清理掉這些,才有可能攻上來,他們不可能單純依靠騎兵來攻城。

    「建奴害怕死人,我們只要堅守就好,」李彥看到建奴還在試探,便笑著說道。

    「那倒也未必,」茅元儀臉色難看地望著西側的戰場,在建奴騎兵的逼迫下,又一個漢軍方陣被趕到了最前面。

    「生存的權利是自己爭取來的,」李彥為那些漢軍感到悲涼,寧願被趕著作為炮灰,也不起來反抗以爭取自由,這是他們的悲哀,也是這個時代的悲哀。

    看到建奴大軍逐漸在左右翼展開,李彥並沒有感到絲毫緊張,這種程度的試探,對火力充足,城防完善的金州來說,根本無法造成威脅,甚至只能是復遼軍用來提高將領指揮能力、完善訓練和戰爭技術的一塊磨刀石。

    西城的戰鬥使用了炮兵與火銃兵,雖然贏了,同樣暴露出不少問題,李彥沉吟片刻,招呼金州工匠營的張國相過來:「金州軍器局想個辦法,看看能不能將炮彈做成手雷那樣的,也就是射出去以後,能夠爆炸。」

    鉛球砸人的效果確實不錯,甚至很恐怖,不過砸中人的幾率太小了,剛才西城的戰鬥,火炮開始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等建奴衝起來,隊形散開變薄以後,反而是沒什麼效果了,如果是開花彈的話,即便是砸不到人,一旦爆炸,周圍的人也難逃一劫。

    開花彈與鉛球相比,殺傷的效果自然更好,明軍中雖然也有類似於開花彈的,一般都是用在輕炮或者石炮上,要做出能夠用火炮發射的開花彈,確實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

    除了鑄鐵殼,要經受得住炮膛內推進藥的爆炸壓力,還要在發射出去以後,才能爆炸,這就涉及到炮彈引信的問題。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用導火索,測算一定的長度,點燃以後塞進炮膛,時間一定要控制好,炮彈要飛到敵軍那裡才爆炸,不能太早,不然炸了炮或者炸了自己人那就是笑話了,也不能太晚,不然敵人都跑開,或者掐滅了導火索那也不行。

    開花彈要怎麼做,顯然需要做些試驗,不過李彥並不擔心,他所能控制的生產和研究能力,正在逐步壯大,有了正確的方法,加上正確的方向,取得成果是遲早的事情。

    至於火炮的射擊速度,這是軍器局一直在研究,試圖突破的方向,李彥也是沒有找到太好的方法。

    定裝子彈和炮彈是一個重要的方向,關鍵是底火的問題需要解決,看來是要想辦法在化學方面謀求一些發展了,李彥看著東西兩面的戰場,心裡不停琢磨著弄些新式的武器出來。

    要是烏爾古岱和李永芳知道李彥現在的想法,一定會氣得昏過去,這簡直是不將所向無敵的建奴鐵騎放在眼裡嘛!

    事實上,面對金州城嚴密的佈置,建奴也確實沒有太好的辦法,不管是東城還是西城,建奴佯攻與主攻的兩支軍隊都遭到了火炮的轟擊,在改變了開火的策略以後,建奴發現他們頭上的鉛彈似乎總沒有停止的時候,雖然一次飛過來的也就是一兩顆,卻總是讓人的心提著,不敢有絲毫放鬆。

    西邊的漢軍只是散開陣型,佯作進攻,以「牽制」西邊的明軍不得轉移,破虜營也就不急不慢地用火炮射擊,火銃兵還是蹲在「屋簷下」休息。

    而在東面,一個建奴騎兵千人隊逐漸在陣地前方散開,緩緩壓向矮牆。

    騎兵和步兵的差異,在衝鋒時能看得很清楚,騎兵只是打馬跑起來,那聲勢就已經非常嚇人,也怪不得明軍和建奴作戰,總有些軍隊會望風而潰。

    「狗日的,啥時候咱們也能建立這樣一支騎兵啊!」看著建奴騎兵如潮水一般漫向東城,王國興忍不住讚了一聲。

    李彥對騎兵並不是很看好,因為他知道歷史的發展方向,在未來的戰爭中,火器才是王道,而騎兵,特別是衝陣用的騎兵,終有一天是要退出歷史的舞台,雖然這個過程還能漫長,但是騎兵能發揮的作用確實會越來越微不足道。

    顧及到復遼軍強悍的火炮實力,建奴騎兵故意將隊形分得很散,他們在將近一千尺的正面,排出幾十騎,一共五排,衝到陣前的障礙物附近,一邊勒馬,一邊將羽箭射了出去,這就是所謂的騎射了。

    建奴騎兵嫻熟的控馬技術讓王國興羨慕不已,不過建奴這種打法,顯然是不能對復遼軍造成任何傷害。

    拋射本身就沒有什麼命中率可言,也就是射在一個很大的範圍裡,能不能射中目標,那就全是運氣了,何況還是在顛簸的馬背上。

    這時候的火炮射擊也是差不多,雖然能夠控制射擊的距離和範圍,也不可能做到精確的瞄準,特別是建奴的馬隊分得比較散,最多只有不到一半的炮彈能夠擊中目標。

    因為採用了輪番射擊的策略,每次也就只有兩三枚鉛彈落下來,但也能不時帶去一兩個建奴騎兵的生命。

    鉛彈砸在人身上發出沉悶的撞擊聲,騎兵的慘叫,戰馬嘶鳴,此起彼伏,這都讓建奴的騎兵膽顫心驚。

    建奴的騎兵呼嘯而來,射完箭後就掉頭向東,沿著丘陵緩緩打馬退回本陣,第一隊騎兵衝過以後,也是丟下了十幾騎人馬,第二隊騎兵緊接著呼嘯而來。

    第二隊騎兵卻是貼著金州城和東城的邊界,以四五人為一排,呈縱隊前行,然後緩緩轉向,在設置障礙的地方,呼嘯向東,同時將箭矢射向矮牆。

    在金州城頭,李彥他們分明看得清楚,在騎兵陣列的後面,已經有大隊的步兵衝了上來,甚至都不要楯車,看樣子是要想法搬開那些障礙物,好讓騎兵繼續向前突進。

    「炮兵還是擋不住,」王國興皺著眉頭,每一輪只能殺傷十餘名建奴騎兵的效果,顯然不足以帶來什麼戰果。

    「二十幾門炮,能起多大的作用,」李彥笑了笑,實心彈的火炮,用來對付騎兵顯然不夠,不過建奴要一直這麼沖,傷亡的累積也不會小。

    建奴想要用騎兵的騎射來壓制東城可能存在的火銃手?李彥指了指城下的建奴兵:「讓城頭的炮兵也打上兩炮,告訴崔石頭,讓他弄清楚建奴騎射的羽箭著落點,我倒是不信這樣的漫射,能夠壓制住我軍的火力。」

    金州城頭安排在東北角上的幾門火炮,也是轟然作響,加入了轟擊建奴騎兵的行列,李彥很樂意用鉛彈火藥來換取建奴精銳的生命。

    不過建奴很快放棄了騎兵的衝擊,在騎兵的掩護下,他們的幾隊弓箭手已經前進到四五百尺的距離,開始張弓搭箭。

    而在他們的身後,大隊的楯車滾滾而前,前面的障礙物也是被清理掉不少,正像李彥所說的那樣,分散隊列,那麼二十幾門實心彈的火炮,所能造成的傷害並不如想像中來得那樣大。

    東城的火炮很快調轉炮口,開始轟擊那些搬移障礙物的輔兵,以及後面那些弓箭手,靜止狀態下的拋射,殺傷力無疑要比騎射來得高很多。

    烏爾古岱和李永芳果斷地東側投入了主力,騎兵、弓箭手、精銳的擺牙喇步兵和楯車,層層疊疊地壓了上來,不斷落下的鉛彈,似乎也擋不住建奴的推進。

    而在西側,建奴也是驅趕著漢軍衝了上來,不過在兩旗火銃手的打擊下,這些純步兵自然起不了什麼作用。

    「建奴的將領果然是老辣,」李彥不禁微微感歎,建奴果斷地在東城投入重兵,原來穩妥的佈置便顯得有些薄弱。

    「令選鋒營左掖增援東城,著崔石頭堅守東城,打退建奴,」李彥下達了新的命令:「告訴崔石頭,不要怕傷亡。」

    四百尺,也已經達到滅虜銃的射程,既然火炮壓不住,也就只能派出火銃兵了。

    「所有火炮,目標建奴弓箭手,急速射,」崔石頭臉上總是冷冰冰地,下達命令的聲音也是紋絲不動。

    「右掖左旗、右旗、中旗,五排輪射戰術動作,起!」崔石頭一聲令下,號角聲起,原本蹲在水泥板下面的火銃手齊齊向前跨出一步,站了起來。

    東城與西城相比,只有西城長度的一半,崔石頭在這個突起的稜部集中了三個旗火銃手。

    第一排火銃手迅速將火銃架在水泥板上,聽著隊長的號令,扣下了扳機,他們的動作和西城的火銃手一般穩定、嫻熟。

    三隊組成的第一排,一輪七十五枚鉛彈,在三百尺左右的距離上,那些忙著清除障礙的輔兵頓時撲倒十幾個,甚至在後面的弓箭手也傷了幾個。

    看到矮牆後面突然有人出現,建奴的弓箭手也是迅速彎弓搭箭,舉弓朝天,射出了一輪拋射。

    建奴的弓箭手有四五百人,雖然分得比較散,卻也是射出一片羽箭,排成隊列的火銃手與後面裝藥的輔兵,卻也是傷了十幾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