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混在五代當軍閥

大道小說網 第一百五十四章 出兵 文 / 卿士

    滄州,此時李緊皺眉頭,王處存肅然屹立一旁,牆上的那副錦繡地圖已經攤到了桌子之上,派往幽州的五千精兵已經出發,而眼下他則需全盤考慮眼下戰局,隨著地域的擴大,戰爭也從戰術層面上升到了戰略層面;

    自滄州進攻幽州,眼下契丹與晉正在焦灼,不論誰勝誰負,留給他的方法實在不多,如今李的優勢就是水道運兵快捷,及埋伏的萬餘騎兵,如何有效的將兩方拖垮和有效的佔領險要之道才是最重要的,幽州地勢雄要,西倚太行,北枕燕山,東臨大海,南面中原,又有古北口(今北京市密雲縣東北)、居庸關(今北京市昌平縣西北)、渝關(今河北省山海關)等重要關隘作為屏障,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如果說完全佔領幽州,光這幾個關口以如今的兵力守都困難;

    王處存分析道:「如今之際可從三步而循:

    一、自東向西趁兩軍交戰疲憊之時,盡佔燕幽險要關隘,防禦重鎮,伺機掠其輜重。

    二、待兩軍廝殺炙烈之時,與之致命一擊,齊久戰必疲,我軍可獲全勝。

    三、李存勖入燕不久,燕各地將校兵卒只是迫於其威勢而倒戈,北地遭受契丹長期襲擾,使得幽燕地區胡風甚熾,歷來對此地採取的是「因而撫之」的態度,只要吾等以雷霆之勢威懾燕幽,這部分將校應當隨之歸附。

    四、推行軍制改革。擴大禁軍,集精兵於幽州,料想李存勖一兩年之內亦再無興兵之力,如此再過數年則燕幽一統可為立業之地。」

    李聽著王處存徐徐道來,心中思緒繁多,王處存所說確是攻佔幽州的最簡潔有效地步驟。一路看文學網但細節上確實在有太多要考慮,搶佔一兩個險要據點憑現在的實力應當是沒什麼問題,但李存勖與阿保機也不是傻瓜,這兩人可謂是這個時代最為傑出的兩個軍事大家。李存勖被後世的人評為李世民的翻版,阿保機雖然屢次敗於李存勖之手,但卻也是身經百戰,遼國地創立者,如此一股大勢力插入一腳不可能不引起他們的注意,形勢的變化將變得極為複雜。

    如今唯一可以利用的就是兩方還不知道李欲插入燕幽地優勢,這就意味這目前李不能做任何動作,而只能靜靜的觀望著兩方決戰,等到將要決出勝負之時再一舉爆發,但這也就意味著李不能再沒有兵力阻止李存勖的大勝。一旦李存勖回兵反擊又將陷入困戰當中,動與不動讓李左右為難。

    「允直,你以為李存勖會選在何處與阿保機決戰?」

    「此地。」王處存指了指地圖上的一個位置,李仔細一瞧,乃大房嶺以北,桑干以東的一處狹道中,疑惑道:「這是為何?」

    「此地俱幽州六十里,地形險要,九曲之路。晉軍少馬,此可防契丹萬馬其奔之弊。」

    李連連點頭,心中盤算如何能火中取栗,為自己贏得一個主動的發展機會,一個陰狠而又大膽的念頭浮現在李的腦中,乾脆將所有兵力全部埋伏於幽州城中,適時給李存勖致命一擊,直接將其打殘或者趁機殺了李存勖,慢慢收復燕幽全境,再由自己來抵抗契丹人。這個念頭只是一閃而過,到時候如果抵抗不住契丹人的強勢兵力,又與石敬瑭的割讓燕雲十六州有什麼區別?

    李地思緒陷入了停頓之中,暗歎目前也只有走一步看一步了,只要幽州沒有落入任何一方的手中,燕幽之地就還有機會。

    值得欣慰的是此次出兵後勤壓力並不是很大。錦州牲畜尚多。出兵萬餘精騎的補給倒是可以自給自足,而滄州到幽州之兵。補給由劉守光提供,剩下的葉天南答應解決,不需要動滄州的根本,算是大辛了;想到這裡李不由的羨慕起契丹人來,他們完全就不需要後勤,靠燒殺搶掠過日子,在地方能上補充就補充,補充就搶,每年春秋之際都南下打秋風,掠奪一大批人和牲畜回去,契丹能夠在怎麼短的時間內建國也是因為這個。

    而中原農耕則不同,秦,自穆公大破西戎以來,相繼二十餘君,勵精圖治,拓地開疆,又有商鞅變法,終成王霸之業,兵強馬壯,名將如雲,糧草如山,然後分化中原諸國,才敢出兵東方,漢,武帝經三代積蓄方能出征匈奴,國富方能兵強,李暗自感歎這些遊牧民族的天生優勢,就像當初李邢州突圍之後地情形,四處打秋風,甚至在洛陽大撈了一筆,這用句俗話說其實就是光腳的不怕穿鞋的!

    幾年來李也見慣了百姓的疾苦,從邢州到洛陽,再到開封,如今到滄州、幽州,可謂是轉了半個中國,經過數十年來的戰亂和殺戳,各地良田荒蕪,人煙斷絕,生民苦不堪言,相比起來燕幽之地的百姓更是不堪,還要不時遭受契丹人的蹂躪,如果不是劉仁恭、劉守光父子的奢『淫』殘暴的話幽州也不會變得如今這個模樣。

    得民心者得天下,孟子地一段話說得非常清楚:「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天底下,最重要的是什麼?是人,還是人!沒有了人心所向,即使一時間得到了天下也不會長久的統治下去,這也就是燕幽在李存勖大舉進攻之後各州各地的守軍相繼投降的原因,李相信如果是自己來治理的話將會決然不同。

    「允直,隨我去看看那批軍械造地如何了」

    經永濟渠往北,潞水、拒馬河、白溝三河彙集,滔滔江水形成一條奔騰地長龍,直入那蒼茫大海,數艘大船於三河彙集之處猛轉了個灣迎河而上,轉入桑干河繼續朝北航行而去,方向正是幽州。

    秋天本是收穫的季節,而此時地幽州戰火四起,百姓無從耕種,賴以生存的天地破壞殆盡,餓孚千里,哀號遍野,三方混戰民不聊生;

    昏暗的天空下,數艘大船輕靈的航行於桑干河之上,船上不時閃現出無數點星芒,赫然隱藏著數百甚至上千精兵,大船飛速的向前行駛,一路來既是沒有遇到絲毫阻攔,近年來多方混戰,漕運之事荒廢已久,更不用說是有組織的水軍了,就算有船也早已腐爛不堪。

    當先的大船之上一個校尉模樣之人對前面屹立的上司說道:「都史,這次咱們是去奪幽州城麼?」

    屹立於身前之人猛然轉身,赫然是景延廣,這一批五千精銳步軍正是李派去幽州的援兵,景延廣一拍校尉的肩膀道:「你小子就知道搶地盤,是不是又想到幽州的漂亮娘們和金銀財寶了,咱將軍不是已經給你分了在滄州麼,還要?」

    「瞧您說的,哪能呢,我是在想奪了城今後是不是就要徙到幽州來!」

    「你倒是想得美,你以為幽州城是你家,想奪就奪啊,如今契丹三十萬兵馬與晉王十萬兵馬混戰,就算要搶也輪不到咱們!」

    「既然搶不到那咱來這兒幹嘛?」

    「哼,你懂個屁,將軍的大智慧豈是你個小卒能夠懂得,你看見咱將軍什麼時候吃過虧?」

    校尉撓了撓頭,「說的也是,跟著將軍走是不會錯的。」

    「啾啾」

    在桑干河出潞水之後沿河的一個渡口之處傳來三長兩短的數聲清脆的鳥叫聲,景延廣耳朵頓時豎起,精神同時為之振奮,這正是同葉天南商議的接頭暗號相符,景延廣朝身邊的士卒一點頭,船靠了上去;

    一個穿著粗布衣衫的精壯漢子上得船來,士卒將來人帶到景延廣之前,那人略一行禮,「這位可是景延廣將軍?」

    「正是!」

    「小人乃葉大人的人,專門來引大軍入城,將軍叫我阿三就可以了。」

    「嗯,阿三,此次是如何安排的,可是現在直接入城?」

    「此刻忌諱各方斥候,葉大人吩咐大軍暫緩行,待深夜之時再揚帆急進,以避人耳目,行漫天過海之策。」

    景延廣點了點頭,臨行前李也是這樣吩咐的,看來這個葉天南的人辦事還是比較謹慎,「好,依你之言,今夜子時再起帆,暫歇半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