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風捲雲湧 第九章 未來基石 文 / 蘇潛
第九章未來基石()
千山堡秋收之後,在農事上便沒有多少可做的了,不過是整理一下窖藏,翻曬陳年舊糧之類的掃尾事宜,接下來則是獵人們開始忙碌的階段。冬季的嚴寒需要足夠的肉食彌補熱量的散失,趁著這個機會,千山堡的獵人們分組行進於四周深山密林裡,某種程度上加大了千山堡預警哨探的密度,而密林裡四處布下的陷阱、套索,也足以令潛入者舉步維艱。再加上四下往來巡視的騎兵馬隊,整個千山堡都處於一張大網之中,即便遼東與後金彼此磨刀霍霍,暗地裡不知將對方殺死多少回,這處於中間偏遠地帶的千山堡,暫時還沒有受到任何威脅,以至於蘇翎有時間去處理一些堡內的閒事。積累下來的事務足夠使蘇翎忙於應付,但很快,蘇翎便意識到這是個愚蠢的辦法。隨後蘇翎僅召集所需人員商議處置原則,放手讓人去自行解決,不再插手具體事務。千山堡諸多雜事很快便得到妥善處理,而正是這樣的處置,暗暗地形成今後成為定規的一系列標準。
千山學堂也是其中之一。陳芷雲被蘇翎鼓勵盡情發揮之後,很快便制定出第二批學員的招收計劃。趕在下雪之前,千山學堂的第二批學員就將進入這種前所未聞的學習之中。這批學員共計三百人,都是來自附近的村落,其中八十名約十歲左右的孩童是來自渾江渡口北岸的女真村寨,而術虎從海西、東海也送來三十多名。令蘇翎略感意外的,是這些孩童的父母格外開通,幾乎沒費多少口舌便同意將孩子送來,有些甚至還帶來一些山貨土產作為謝禮。尤其是術虎送來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當地部族首領子弟,自然謝禮也格外厚重。這相比之下,那些漢人村子卻沒這麼爽快,即便是送來了,也多少顯得不以為然。若不是講明還要學習種田等技藝,怕是還要少上小半。讀書除了認字以外,對這些村民來說沒有別的好處。明朝的百姓經多年的慣性,一直將讀書作為科考當官的代名詞。而官是什麼?那是另一個世界的人,與百姓毫無關係。雖說科舉制度讓不少貧寒之家也能以文章登上龍門,可畢竟屬於罕見之事,對於吃穿尚不能自足的百姓,那是虛無縹緲的想法。但女真部族不這麼想,漢人地區發達的農業、手工藝等是他們一直想要學會的,不過是沒有機會,而海西一帶,多數部族都處於遊牧生活向農耕轉型的過度階段。這千山學堂的消息正暗合了那些首領們的想法,要知道這些部族之所以能在戰亂之中得以保存,不僅僅是善戰或是順服,那些首領都具有一定的遠見,地位不是憑空而來,本事才是力量的來源。
千山學堂的事務在蘇翎與胡顯成等人聚集在一起時,足足商議了三天,總算是將蘇翎一句半句的透露中理順了辦學宗旨,這之中自然少不了陳芷雲的某些想法,而胡顯成在課程的安排上初步顯示了管理城市的熟練程度。第二批學員進入的同時,第一批學員則進行了分化。在前面的學習中呈現出某些特長的學生被單獨劃分,諸如農事、工匠等學科粗見框架,每一個班級與其說是上課,不如說是探討過程。鑒於此時大多數的技藝都屬於直接動手而甚少理論教學,所以這課程幾乎都是在實際操作中慢慢透進學員的頭腦之中,有些孩童已經出現一定的天賦能力,至少能在短期之內與授課的師傅不相上下,並且在蘇翎的鼓勵下,這些略顯專長的學員開始獨立思索有關題目,甚至還試著參與幾個不同學科之間共同解決一個問題。比如說一種弩弓,按蘇翎的要求是必須小巧結實耐用,便於修理,所費材料不能過於稀缺,且要求連發,射程要遠。這是基於騎兵殺傷力的一種提高需要。在參考了幾部明軍所制弓弩以及考察了千山堡內已經製成的大型床弩之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學員們已經製作出幾部不同式樣的樣品,當然,授課的工匠師傅的指導亦不能忽略。這部弓弩並不算是很高明的發明,但其可連射三箭,在三十步之外可以洞穿薄甲,且大小剛好可放進革袋之內。一試之下,連郝老六都連聲稱好,並立即要求加緊打造,最好能每個騎兵都配上一部這樣的小弩。
這些仍然是半大孩子的學員受到非常的獎勵,不僅每人的家裡得到一匹布,一石米,還在千山學堂的晨會上當著全體學員的面進行表彰,並將名字刻在千山學堂的牆壁之上。這樣的鼓勵激發了本就屬於孩子們的想像裡與創造力,學會了基本功的學員們甚至異想天開地提出過造船的建議。這當然暫時還不現實,千山堡也沒有地方實踐,蘇翎鼓勵了這些提建議的人,並說明年春天鴨綠江通航,便可以到渾江口碼頭處修築一所試驗性質的船場。這些建議不論是否可行,都不得受到譏諷,這是蘇翎特意強調的。在目前的形勢之下,這些剛剛煥發出創造力的學員,被蘇翎引導著在軍事器械領域裡轉移著大部分的精力,這將在以後的歲月裡顯露威力。
至於海西東海一帶,以及渾江北岸的那些子弟,蘇翎並沒有藏私的想法,甚至分組都沒有任何滿漢之分的標準,這些在千山堡沒有存在的市場。但特別的是,蘇翎會抽出時間,對那些部族子弟單獨授課,講述一個關於未來世界的想像傳奇。讓這些初步學會讀寫漢字,並比別的孩子多出一些首領視野的部族子弟們完全迷上了蘇翎所描述的未來。對於固定習性較少的女真族孩童,接受一種新觀念要相對比漢族子弟更快,這是各自環境的逼迫,想改變生存環境的人會對孩童影響更大。蘇翎便在這種微妙的心理狀態之間嘗試調整兩者之間的距離,而在嘗試過程中,蘇翎深深體會到沒有一種理論上的支持,實現起來會有多大的障礙。蘇翎所作所述,雖然目前沒人反對,那是因為還沒有足以抵消千山堡目前生活狀態的力量出現。既然過得好,蘇翎說什麼便是什麼,而要千山堡民眾都能達到蘇翎心中的某種標準,還需要一套完整的體系建立起來。但,眼下蘇翎沒有時間,或者說僅憑蘇翎一人之力是無法做到的。而千山學堂也可以說是蘇翎在這種有心無力的狀態下的某種嘗試,此時的效果正慢慢呈現出來,而蘇翎也在一旁細細觀察,相信這些學員之中,會出現能夠幫助他實現目標的人。
以千山堡武力作為生存的基礎,以千山學堂作為日後發展的源泉,這種佈局已是能夠實施的各種想法中最為簡陋的一個。關於千山堡或者說千山堡人日後的發展,怕是連蘇翎本人多少也有些模糊不清,郝老六、胡顯成等人也是如此,一切都要等日後才能得以證明,但曙光初現的念頭,還是在每個人的心裡久久浮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