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明月東昇

第四卷 鐵騎奪金 第二十九章 遼東畫卷 文 / 蘇潛

    第二十九章遼東畫卷

    遼陽有多重要?這位遼事糜爛以來算是第三位遼東經略的袁應泰十分清楚。

    失去遼陽。大明朝遼東都司等於只剩下一條腿,在廣寧一帶懸吊著,等著隨時被野獸一口吞掉,這不是努爾哈赤,便是那班搖搖擺擺的蒙古人。當然,蒙古人多半只是聚集起一群牧民,在關口上等著領賞,只要給銀子,大多時候還是對土地沒什麼嗜好。但努爾哈赤不同,不僅要銀子,還要土地,人口。

    這僅是對大明朝而言,且不過是偏於一隅之地而已。而對於袁應泰自己,遼陽的重要性卻是與性命直接關聯。

    前任遼東經略楊鎬,是損兵折將,丟盡大明臉面,下獄。熊廷弼,是坐視大明朝失地不予收復,且徒勞財力、物力,回鄉。

    袁應泰呢?不僅接連被努爾哈赤擊敗,且這幾個月要的銀子更多。調集的人馬也不必熊廷弼少,這說起來,除了有一封銳意進取的奏書外,可沒見什麼比別人不同。並且,撫順之戰還未開始,就丟了瀋陽,遼陽。也難怪袁應泰要與遼陽同生死,若是活下來,回到朝廷,隨便什麼樣的罪名,都可以置其於死地。還不如當即死之,博得一份捐軀的說法,那樣,臉面,家人,都得以保全。以目前他這個職位,這是最好的結果。

    而此時面前這位年輕的武將,不僅將袁應泰從遼陽城裡救出,且還帶給他一份大大的希望,豈不能令其產生山重水復、柳暗花明之意?不過當蘇翎再問時,袁應泰竟然陷入迷思而恍然不覺。

    蘇翎不得不再次提高聲音,叫道:「袁大人袁大人?」

    「嗯?」袁應泰恍然回過神來。「你說的?」

    「回遼陽。」蘇翎淡淡地說道。

    「哦,當然。」袁應泰說道。

    緊接著,袁應泰又向前微微欠身。問道:「可有幾成勝算?」

    蘇翎盯著袁應泰,說道:「那要看袁大人如何打算?」

    袁應泰眼皮一跳,忙問:「我的打算?」

    「對。」蘇翎側了側身子,正對著袁應泰,接著說道:「袁大人,這兵事」

    蘇翎有意拖長了聲音,「我知,這朝廷上的事,你知,不知袁大人以為如何?」

    這當然是明指袁應泰不知兵,袁應泰當即在蒼白的臉上浮起一些微燙的紅雲,張了張嘴,最後頹然歎了口氣。

    這與蘇翎率部攻佔建奴老巢,火燒赫圖阿拉,並一路殺到界凡相比,蘇翎的這般說法還是相當留有顏面的。

    「對,將軍所言極是。」見蘇翎一直望著自己,袁應泰不得不說話。

    蘇翎要的便是這般強弱之勢的換位,這不論袁應泰能起多大作用,若是其擺出一副遼東經略的面孔,可什麼都不好說了。

    「袁大人,」蘇翎望著對方,說道,「如今這般局面,兵事上,我來收拾。袁大人你,只管上書朝廷,要糧,要餉。要鎧甲器械,要火藥火炮。」

    這些自然是袁應泰一貫做的,不算難事。

    「不要兵麼?」袁應泰問了句。

    蘇翎微微笑了笑,說道:「袁大人還對西兵的底細不瞭解麼?」

    袁應泰又是無言。這瀋陽、遼陽一戰,自西而調集來的人馬,除了渾河一戰的川兵外,還有幾處可看的?

    「這兵還是要的,但是」

    「你說。」袁應泰追問道。

    「得全由我來調度。」蘇翎說的十分清晰。

    「這」袁應泰遲疑著。

    大明朝還從未有過一個參將便能執掌整個遼東兵馬調動的權利的。

    「怎麼?」蘇翎面色一沉,說道:「袁大人,是遼陽重要,還是大人手裡這點兵權重要?」

    袁應泰如今等於是死人,還有什麼可考慮的?重新收拾遼東的爛攤子,都在眼前這位武官身上。

    「好。就依你!」袁應泰不論怎麼想,眼下答應蘇翎,是沒半點問題。

    這話音一落,處於仕途邊緣的袁應泰,與出身草莽的蘇翎算是達成君子協定,至於如何去做,在雙方各自掌管的範圍內,都屬於專業性質,彼此互不干涉。

    「那這遼陽」袁應泰又再次提起。若是遼陽不再自己手裡,袁應泰便理應定罪下獄,這番話豈不是白說。

    「袁大人放心,明日便該有消息。」蘇翎似乎胸有成竹。

    「可是」袁應泰依舊不放心。

    蘇翎斜眼看了看袁應泰,看樣子不說個明白,這位袁大人自不肯做接下來的事情。便說道:「袁大人,你看這次建奴大軍,有多少人馬?」

    「約十萬之數。」袁應泰親自上過陣,這估計算是不錯,但其又改口,說道:「**萬是有的。」

    蘇翎便又問:「袁大人可知建奴總計有多少人馬?」

    袁應泰一怔。這倒是他上任初始便到處打聽的事。「十萬稍多。」

    「那建奴在薩爾滸一帶你估計有多少人馬?」

    「這個」袁應泰怎麼說也部署過遼東這剩餘的數萬人馬,「數千吧。」

    「可我派往界凡的有近三萬騎兵。」蘇翎緊跟著說道。

    袁應泰一怔,隨即又是一喜,那建奴在界凡、薩爾滸當然是處境危急。可蘇翎哪兒來這三萬人馬?這麼一想,倒將問題偏了方向。

    蘇翎卻沒有說明,只是看著袁應泰,讓其自己琢磨。

    「此地有多少人馬?」

    「一萬。」蘇翎道。

    「那邊是四萬。」袁應泰自己嘀咕著。

    「不,在鎮江一帶,我還有一萬五千人馬。」蘇翎隨即補充。

    「五萬五千,」袁應泰依舊在算計,「可建奴仍有十萬之數啊。」

    「兵不在多,想必袁大人也知道這一句。」蘇翎道。

    「嗯。」袁應泰只應了一聲。

    「所以,請袁大人上書朝廷。按十萬人馬撥付糧草、餉銀、火藥器械。我擔保給袁大人一個收復整個遼東的大功,到那時,袁大人可名揚天下。」最後四個字,蘇翎幾乎是咬著牙說的。

    這文官,最後那四個字可是要命的份量。袁大人當即忽視掉前面那些近乎駭人的數目,被後面的結果給迷住了。

    不過,還是迷糊了沒多久,便又拉回正題。「遼陽如何收復?」

    「袁大人,你放心,明日消息傳來,便知遼陽還有多少建奴留守。何日收復,只等消息一到便能定下日子。」

    袁大人聽這麼一說,只得作罷,再說這兩日確實疲憊,也想歇息一下。

    可蘇翎卻沒讓袁應泰歇下來。

    「袁大人,還請再忍耐片刻,寫幾道文書給我。」蘇翎說道。

    「寫什麼?」袁應泰問道。

    「第一,令海州、蓋州、復州、金州這南面四衛,即刻將所有人馬聚集,發往遼陽,聽候我的調遣。另外,令各衛所官員就地徵募義勇,也一併前往遼陽。違令者,著傳令官兵立斬。」

    袁應泰略略思考,旋即答應。「好。我寫。另我委你以總兵官職行事。」

    「這樣更好。」蘇翎答道。

    「不過,我的大印」袁應泰腦子還是不笨。

    「在這裡。」蘇翎伸手揭開桌子上的包裹,果然,一應官印、文書以及尚方寶劍都全部都在,甚至連撰寫奏書用的紙張,都好好保存著。

    這原本是袁應泰自己收拾齊全的,在東城樓上,本想讓這些朝廷信物與自己一齊殉國,沒想到也跟著自己到了這兒。

    看見這些。袁應泰不禁抬頭望了望蘇翎,為何此人計劃得如何周全?

    當然,蘇翎根本不知此時,這完全是鍾維澤私下做的決定,既然能救得何丹旭一命,何不將這位對蘇翎及其有用的遼東經略一併帶走?至於這個包裹,還是何丹旭的提醒,不然定然被付之一炬,化為灰燼。

    「第二,」蘇翎接著說道,「請袁大人上書朝廷,先勿言遼陽之事,只說請發十萬人馬糧餉,由」

    蘇翎想了想,說道:「由鎮江游擊將軍兼管鎮江水師馮伯靈,前往天津、山東啟運。這不能等海那邊運送,我們自己去拿。」

    「好。」袁應泰對鎮江水師去運沒有意見,他對天津、山東兩地的糧餉運輸也不滿意。「不過,真要十萬?」

    看袁應泰的樣子,大約是一位蘇翎要吃下近五萬兵員的空餉,這可是天大的膽子。

    「不足之數,我會陸續募集。」蘇翎沒有詳細解釋。

    「好。」袁應泰答應了。

    「第三,」蘇翎說道,「請袁大人致書朝鮮國王以及義州的朝鮮都元帥姜弘立。令其在義州一帶騰出一塊土地,以容納遼東逃命的百姓居住。」

    「這」袁應泰不解,去朝鮮作甚?

    「袁大人,遼陽陷落,逃亡的百姓數以萬計,總得給他們找個安身之處。」蘇翎說道。

    「可是去朝鮮」

    「唯有朝鮮暫能安身。」蘇翎揮手打斷袁應泰的話,說道,「袁大人,這收復整個遼東,可不是一朝一夕能辦到。至少也要等我的兵練成十萬,方能一舉剿滅建奴。這些百姓一日不離開遼東,便可能被建奴擄去,你也不想讓建奴再次恢復元氣吧?」

    這樣說,倒是與袁應泰收留蒙古人的想法類似,袁應泰算是接受了這個解釋。

    「這第四」蘇翎一時未說出,在屋內緩緩踱步,顯然在思考。

    還有第四,袁應泰不禁抬眼望著蘇翎,這些想法無不古怪,至少這位遼東經略是想不出的。

    蘇翎思考了好一陣子,這才開口問道:「袁大人,你說我俘獲費英東,焚燬建奴老寨赫圖阿拉,這朝廷該有何賞賜?」

    「這個」袁應泰沒有料到這個時候,蘇翎會問這個問題。「按說升任總兵官是沒有異議的。」

    大明朝做到總兵官這個位置,對與武將來說便是到頭了。這會兒不必大明朝開國那時,文官主政,武將只能聽命而已。

    「總兵便總兵。」蘇翎旋即做了決定,「袁大人,你再上一書,還是勿提遼陽。瀋陽怕是朝廷已知道了,這個不管。就將赫圖阿拉大捷上報朝廷,就說焚燬建奴老寨,歸附人口十萬。」

    「十萬?」這下袁應泰可吃驚了。這造假太過,未免有損其聲譽。

    「袁大人,我還沒對你說這個。這十萬之數是真,少說有半數女真人。」蘇翎正色說道。

    袁應泰將信將疑,但蘇翎的神色又不由得他不信,想了半天,終於對蘇翎產生某種近似折服的心理。真要如此,可當真不是一個總兵官便能賞賜的了,封爵是也未嘗不可。

    「這些俘獲人口都在何處?」袁應泰也想出了這個報上朝廷和會被質詢的問題。

    「兩萬在寬甸,其餘的都前往海西、東海之地。」蘇翎說道。「如今還在路上,努爾哈赤是追不上了。」

    「海西、東海女真?」袁應泰乾脆都站了起來,這位年輕武官到底還有多少令人吃驚的東西抖出來?

    「嗯,」蘇翎並不意外,只正色說道,「海西、東海已被我收復,不再隸屬建奴一部。」

    袁應泰已經無言以對。他可以斷定,若是這一切是真,這位蘇翎將來的職位會遠在自己之上,再一回想目前的處境,這全部的心思,可都放在蘇翎身上了。

    「好,我寫。」

    「我一會兒給你開具一個名冊,都是我的屬下,其一應官職,都請袁大人上書朝廷,請於封賞。」

    「好。」袁應泰已經開始過於爽快了。

    接下來,蘇翎提筆寫下一長串的名單,讓袁應泰附在奏書之後,向大明朝廷請賞。此時,袁應泰已經完全不顧自己剛從遼陽失陷中逃命出來。因為蘇翎,已經給其展示出一幅,比遼東更大的畫卷。

    自然,蘇翎是以總兵官職寫上的,其餘郝老六、胡顯成、趙毅成、湯南凱、余彥澤、術虎為參將職銜,曹正雄以及術虎的弟弟烏林答以及那些跟隨蘇翎一起出來的兄弟,都以游擊將軍請封。剩下的,不能全數具名,只寫上暫時委任各級職事,隨時上報,為以後埋下伏筆。

    這一夜,袁應泰徹夜未眠,趕在遼陽失陷的消息傳出更遠之前,將這些文書寫好,並將日期按蘇翎的建議,提前到遼陽陷落之前。

    隨著二十二日黎明的到來,遼東經略袁應泰的一生,開始展現出新的篇章。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