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明月東昇

第四卷 鐵騎奪金 第三十六章 空城以待 文 / 蘇潛

    第三十六章空城以待

    看到袁應泰已經完全同意遷移遼陽百姓的方案。蘇翎當即命祝浩在其營中抽調出二百名原屬虎旅軍的士卒,歸屬袁應泰調遣。

    這位遼東經略經此一戰,身邊除了一個何丹旭,再無一人跟隨,這要辦事,沒有人可是不行。待二百名經略大人的隨從護衛們到位,蘇翎又令從那些叛敵大戶們的奴僕中選出三十名男僕,十名女僕送到袁應泰的府上,以便暫時能伺候飲食起居。當然這些人都是經過一番挑揀,均屬老實人,不至於拿袁應泰報那殺主之仇。進了袁府,便由何丹旭管帶,蘇翎便不必多事了。

    袁大人再次掌政,這經略行轅自是要讓出來的。蘇翎在於袁應泰商議片刻之後,便帶隊離開,前去巡視顧南與郭傑中等的新兵營。離開之前,又命祝浩將所得銀兩送一萬兩到袁應泰府中,以供其所用。此時對於遼陽城中的府庫,袁應泰已自覺不多問,他估計經努爾哈赤在城中一番折騰,究竟還能剩餘多少。可不是他目前想知道的。是故只管按與蘇翎商議的辦事,其餘的,一律不管不問。

    有了那二百名士兵做幫手,袁應泰便開始發佈命令。以袁應泰作為遼東經略的名頭,在遼陽城中還是人人皆知的。袁應泰先自遼陽城中招募近五十名能寫會說的書生,又費了番周折尋來紙張,開始書寫榜文。

    此時遼陽城內居民尚多,倒是遼陽城外的百姓已近全數逃亡,隨處是空村虛寨。按榜文上所述,倒是未必全部前往鎮江堡。袁應泰先述說建奴凶殘,殺人無數,然後說為免再遭殺傷,命遼陽百姓有可投奔親朋的,俱都在二日之內前往避難,無處可去者,則可前往鎮江堡,那裡已設有安撫接應之人,一應糧食、住所皆無須多慮。

    對於鎮江方面,蘇翎自然已派出快馬,報與趙毅成與馮伯靈知曉,令其準備接應事宜,同時,袁應泰寫好的至朝鮮的公文。也隨身攜帶,讓馮伯靈立即過江,與朝鮮元帥姜弘立取得聯繫,即刻辦理「借住」朝鮮的一應準備。

    實際上在進入遼陽的前一夜,袁應泰就與蘇翎就「借住」二字商議了好一番時辰,是故這公文之中,不僅要求朝鮮為大明逃難百姓提供住所、糧食、衣物等等,並劃出一部分土地作為春耕所需。這番要求,根本無視朝鮮是否同意。並且,以袁應泰這位來自天朝大國的遼東經略的措辭,自然是要比蘇翎的明言直述要來得婉轉,但其中的含義卻是非常明白,且字字暗含威懾之意。這可是文官的長處,蘇翎也不得不自愧不如。

    在袁應泰命那些書生抄寫榜文之際,又令派十名虎旅軍士兵,快馬奔往廣寧一帶,命駐防廣寧等地的官員立即將袁應泰親手書寫的奏書送往京城。這份奏書實際上是兩份,一份是言遼陽失而復得的一番苦戰,以及如遼東巡按張銓等一應死節文官的詳盡過程,並為其大書特書。由此引出十萬火急調遣兵馬進駐遼陽,以免再次遭受淪陷之苦。

    這一份呈上去,自然會引起一番震動,想必彈劾者必眾,且疑惑甚多。當然第二份便屬於大捷的呈報:赫圖阿拉大捷,界凡大捷,遼陽這裡,也應該算一份。然後,為蘇翎的一番部署詳盡描述,且更為誇張地為蘇翎所部的戰功赫赫請功。其中所述。收服女真部署近十萬,焚燬村寨無數,搗毀敵酋所有屋舍、農具,殺死牛羊等等,甚至直接將蘇翎所說的建奴將因此困於糧草的估算也都寫在上面。

    這兩份奏書,必定會使朝臣們大驚大喜,但估計回文必定不會很快。這些,便留給大臣們去反覆商議了。袁應泰按蘇翎的要求,只刻意強點兩點。一是立即發兵進駐遼陽;二是給蘇翎所部發餉、運送鎧甲兵器,且無需朝廷輸送至遼陽一帶,只請朝廷將聚集在山海關、天津以及山東登州三處的軍需立即撥付,由水師運往鎮江堡。當然,開具了一長串經過蘇翎補充過的賞賜名冊,並請按十萬之數發餉。

    蘇翎走出袁應泰的經略行轅,自有自己的一番部署。

    對與鎮江堡的趙毅成,蘇翎倒沒太多說什麼,至需交待目的,其餘的一切,趙毅成自會思慮周全,以往與趙毅成所談的構想,此時已然成為事實。而對馮伯靈,蘇翎特意單獨去書一封,令其到朝鮮後,與朝鮮元帥姜弘立一起,大力收集船隻、水手,有多少要多少。同時,在朝鮮一側,開始興建船場,將趙四等人已經尋到的會造船的工匠藝人都遷到鴨綠江對岸居住,並在朝鮮同樣收集所需人手、工匠。

    在遼陽城裡,不待袁應泰的榜文貼出來。蘇翎便召集胡德昌的屬下聯繫到的商賈,一方面述說遷移鎮江的緣由,一面許諾給予特許,在鎮江以及朝鮮義州均給予行商方便。而要求他們做的,則是需協助運輸遼陽城內的所有糧草、軍需等物。這遼陽城內,除了官府,也唯有商人們能夠擁有招募人手組成馱隊運輸的能力。眼下袁應泰人手不夠,且遼陽城內的建制都已毀壞,要單靠袁應泰或是祝浩,遠遠不夠處置遼陽所有的物質。

    對與遼陽城內的商賈而言,倖免於努爾哈赤之手,已經是天大的運氣,而此時帶兵收復遼陽的武官蘇翎親自召見,又哪兒不踴躍出頭?儘管與蘇翎並不熟悉,且處置那些叛敵的大戶們的手段極其凶狠,但經胡德昌的屬下一番講述,大多數商賈都對未來生出幾分幻想,這遠比一般百姓的流離失所要好上許多。商人的眼光,本就要多繞幾個彎子,此時形勢所迫,也由不得多想。很快,不少商人開始在遼陽招募人手,組建無數個大小馱隊,人擔車載,連同自己的家財,一併向鎮江堡進發。

    此時遼陽城的百姓還未動,但已經有遷移的人流了。

    蘇翎與商人們談完,又令祝浩召集遼陽城內數千的工匠。這些人還是自熊廷弼上任時便不斷聚攏在遼陽城內的大小作坊之內的。鐵匠、木匠,以及打造弓箭等等軍需的匠人幾近萬人,若非遼陽失而復得,這些人也將被努爾哈赤全數留下,不僅不會殺,還會繼續從事本業,打造出更多用來攻打大明的兵器甲杖。如今蘇翎自然也不會放過這些難得的匠人。銀子不缺,何況運起來也十分麻煩。很快,在每人五兩的銀子賞賜下,各式各樣的工匠們開始攜家帶口。前往鎮江堡。

    並且,對於遼陽城內還存儲的數十萬石糧食,蘇翎也令這些工匠們只要能拿得動,儘管去取,以供這一路上吃食所用。好在平日裡工匠們就已經是有組織的,此時只需在其中制定具體的人選,派出數人打開糧庫,便足以辦這件事了。當然,催促是一定有的。以至到了午時,遼陽城內已經開始出現東向行走的大批隊伍。

    這一切都有些像搬取戰利品,不僅無數,也沒有人去統計到底拿走了多少軍需、糧食。蘇翎只命在城內留下兩萬大軍一月的糧草備用,其餘的一概取走。並且,負責這部分糧草的士卒還被命收集柴薪,以備在不測之時,焚燒剩下的糧草,以達到不給敵人繳獲的目的。

    至於遼陽城的百姓願不願意遷移,蘇翎並未過多去考慮,除了袁應泰發佈的榜文上說的十分清楚之外,也並未派人督促、勸說,肯定會有不少的百姓遲疑不定,也有捨不得放棄自家產業的。但過了午時,城內的大部分商人開始舉家東遷,匠人們也都紛紛出城,城內已沒有任何一家商舖開門營業,想買一針一線都已做不到。此時,那些猶豫才開始變為擔心,照這樣下去,至少糧食,柴薪、煤炭等等,都無法得到。諾大一個遼陽城,少了某些生活必須的行業,自然無法生存下去。

    於是,到了晚間,大部分的猶豫者也開始收拾家什,哭哭啼啼的動身遷移。到了這時,再不走的,便是因家貧沒有多少存糧,無法湊齊路上吃食的人家。當然,招募這些人組成馱隊運送軍需,便是很容易之事了。對於窮人,幾乎用不著銀子,只需有飯吃,做事反而更加賣力。祝浩的隊伍,便又多了數千勞力。

    而最後剩下的,蘇翎已不再去管,如今已經可以將遼陽城搬空,不論是什麼理由留下的人,都不會給努爾哈赤帶來什麼好處。至於是否有性命之憂,便是其自己的考慮了。

    這數十萬人的遷移,將遼陽城東面的驛道,是填得滿滿的,老遠便可看見一條粗大的人流,緩慢而毫不停滯地向前蠕動。入夜之後,遼陽城已經安靜許多,至少有一半的遼陽百姓已經出城,走得雖慢,但方向是堅定的。

    祝浩將一千有馬的士卒跟隨移民一起行動,算是維持秩序之用。而蘇翎則命披髮軍在太子河與驛道之間紮營駐守,以防萬一。

    等到遼陽城內快成空城之時,蘇翎才會進一步地行動。到時不論遼陽城是否還有人在,都無法阻止蘇翎戰略部署的完成。接下來的麻煩,當屬趙毅成那邊。至於路上是否會有人員損失,在這亂世之中,已不在蘇翎考慮的範圍之內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