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明月東昇

第四卷 鐵騎奪金 第六十一章 再聚雄兵 文 / 蘇潛

    第六十一章再聚雄兵

    遼陽對於遼東經略袁應泰。與天啟皇帝之對於京城,具有同等意義。雖然這種類比在大明朝當然是無人敢提,但的確能夠說明,袁應泰是如何看重遼陽的得失的。

    蘇翎一語定下遼陽的保留,那麼這隨後,萬般事宜便緊鑼密鼓般地圍繞著遼陽展開。

    這說是緊張,做起來,卻並不急躁。遼東經略袁應泰袁大人,於蘇翎帶著蘇平豪、李永芳離去之後,這第一件事要做的,是命何丹旭去叫下人好好地燒了幾大桶熱水,然後沐浴,更衣。在袁大人的後院小屋內,何丹旭點燃了四處搜尋到的香料,讓隱隱的香氣,瀰漫整個屋子。

    當然這香料正是袁大人一貫喜歡的品種,遼陽城內雖經戰火洗劫,但卻讓何丹旭在那些留在遼陽城的大戶、世家中尋得了幾塊。這點事兒,何丹旭以遼東經略的名頭做起來,當然是輕而易舉。那些大戶、世家們,平日裡就算想與遼東經略袁大人說上一句話。也要費勁周折,此時自然是盡力侍候。

    也虧得那努爾哈赤憐惜遼陽城內的財物,以努爾哈赤一貫的做派,那是連一隻瓷碗也是好東西,所以儘管遼陽城內死人不少,也焚燒了不少屋舍,可這大多數的雕欄畫棟以及屋內的器皿,都得以保存下來。鍾維澤等人懂得挖掘地窖藏匿其中,這法子可不僅僅是鍾維澤知曉,遼陽城內這樣的地窖,可沒人數過到底能有多少,那裡面不僅躲的是人,還有更多的財物。

    這些當然是努爾哈赤翻尋不到的,時間太短,八旗兵也無法掘地三尺,但這些人與物事,卻讓蘇翎的一紙遷居榜文,倒是弄了大半到了鎮江堡。即便這樣,留在遼陽的,也有不少,誰讓遼陽是遼東都司首屈一指的大城呢?這也是為何蘇翎弄不明白那些酒肆、店舖,為何還能開得如此紅火的原因之一。

    這說到巴結遼東經略袁應泰,那些被何丹旭暗示或是明言的大戶、世家們。還給袁應泰送來十名女婢,二十名男僕,以充實袁大人身邊的雜役差使。這樣在加上蘇翎最初給撥付的人手,袁大人的宅院,可也是一副家宅興旺的氣派。不過,遼東經略袁應泰袁大人顯然並不十分信任這些下人,除了「必要的」事情親自去做之外,平時倒還是大多讓何丹旭留在身邊,再有便是兩個十來歲的女子。

    焚香、淨身,然後便是兩個女子磨墨、鋪紙,何丹旭在一旁有斟上一杯還將就過得去的茶,遼東經略袁應泰,便開始精心勾畫,預備寫出一篇錦繡文章出來。

    這開篇自然是要先報捷。

    「新任遼東總兵官,征夷大將軍蘇翎率部襲破建奴界凡、薩爾滸二城,斬殺奴酋妻妾鈕祐祿氏、兆佳氏、赫納喇氏、葉赫納喇氏四人,奴子十二子阿濟格、十三子賴慕布、十四子多爾袞、十五子多鐸、十六子費揚古計五名」

    這是必有的內容,袁應泰寫下這幾行字,卻又停頓下來,一隻手執筆懸在半空,卻久久不再寫一個字。

    過了片刻,袁應泰拿過另一張紙,寫下:「蘇翎所部俘獲女真夷人共計三萬六千七百二十五名」

    這是蘇翎最終報給袁應泰的數目,當然實際上不止三萬多人,但這些可都是有名冊在手,的確是一一對應出來的名字。至於其餘的,蘇翎也未打算再利用,這三萬多人已經會讓朝廷瞠目結舌了,也不能再讓朝廷上的文官老爺們過於驚詫不是?

    袁應泰最初拿到名冊。當然是也圓睜著雙眼,一副不敢想像的模樣。從來都只有努爾哈赤掠走漢人,可沒聽說有俘獲女真人的消息。遼東邊境上的戰功斬獲,大半都是浮數,這點連兵部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法不責眾而已。當然,袁應泰即使沒有看到名冊,也是相信蘇翎所說必定屬實。這三萬多的人口,足以讓蘇翎再得到一些升賞。至於其對大明朝的象徵意義,已經不用多說了。

    袁應泰看著這兩張紙上的內容,左右端詳著,像是在賞玩某件古物,又像是在品味一副畫卷,久久不能放下,這讓一旁時候的兩名女子相視暗笑,卻是不敢出聲。

    良久,袁應泰又拿起另外一張紙,寫下「海西府」三字,稍停,又在一旁寫下「東海府」三字,想了一會兒,又下「黑龍江」、「松花江」一行字,但仍嫌不滿意,乾脆放下筆,站起身來,在屋內緩緩踱步。

    這是一篇大文章,袁應泰執筆時,才覺與蘇翎的對話中所談及的,當真是整個大明朝都難得尋見的遠見。這篇文章該如何去寫,才能將對話中的意思表述清楚,且又能讓朝廷能夠明白此舉的意義所在。這使得拿慣了毛筆的袁應泰感覺十分棘手。這竟然是一字也寫不下去。

    這海西、東海設立府縣一事,是超越了眼下遼東態勢的預設,這豈止是三五年,怕是要十年,才可能真正達到蘇翎所說的目的。但凡事,預則立,沒有此時的這番文章,又怎會有大明朝在北方更大的疆域出現呢?

    袁應泰是越想,心中越是興奮,在屋內的步伐,也稍稍快了幾步。就在兩名女子詫異的目光之中,袁應泰才恍然想起,這篇文章可不是眼下最重要的事,或者說,這頭緒,可不是從這篇文章開始。

    想到這裡,袁應泰立即回到桌邊坐下,提筆便是數千言。

    報捷依舊是抬頭便要說的,然後是遼陽的存留一事。隨後,便是遼東總兵官蘇翎所需的軍需、糧餉事項。這才是目前最緊要之事,袁應泰幾乎只用了半個時辰,便將上萬字的奏書寫好,隨即交予何丹旭,令其用印,立即發往京城。然後,袁應泰才慢慢去構思關於海西、東海設立府縣的文章。

    這一篇,足足用了袁應泰三日的功夫,才草草而就,然後又用了半日校對,重新謄寫一遍,用快馬加急送往京城。正如蘇翎所想,這對付朝廷文官的心思,也唯有袁應泰最有把握,這篇文章基本上都是摸透了文官們可能有的心理表現,然後一一予以解說、舉證,最終將蘇翎的意圖,用袁應泰的語氣。展現給天啟皇帝與朝堂之上的大臣們。

    寫完這些,袁應泰才恍如經歷一番長途跋涉,渾身酸痛無比,這時,才想起遼陽城內的諸事,便顧不得疲倦,喚來何丹旭詢問,待得知蘇翎已經在著手調集兵馬,將戰略做出一番調整之後。才略略安心,自去淡淡香味兒之中沉沉睡去。當然,那兩名女子,沒有離開袁大人半步。這些秘事,怕是只有何丹旭,能聽到一些動靜,否則,怎麼暗地裡露出幾絲詭秘的笑容?

    蘇翎回到軍營,先是給蘇平豪置備了一身護衛們的黑甲,一身裝備都全部換上新的,然後令李永芳派人去召回蘇平豪帶回的兄弟以及士卒。

    這劉興柞既然改名做了蘇平豪,蘇翎到沒有讓其兄弟們改名,不過,這蘇平豪可是兄弟們中領頭的一個,當即全部改為蘇姓。對此,蘇翎也全然不在意,還是那句話,憑本事立功受賞。蘇平豪的兄弟們被分別調入顧南、郭傑中以及黑甲騎兵營金正翔、彭維曉的屬下,那些士卒,則由鍾維澤與李永芳挑選出一部分可做哨探之用的人,其餘的盡皆分往鎮江堡、太平哨等營內。

    這二百多名漢人降兵,猶如一滴水滴,悄然無聲地便消失在蘇翎所部的數萬兵馬之中。當然。除了各營的武官,誰也不知曉這些兵的來歷,只知道這些兵大多具有一定的戰力,明顯是受過訓且上過戰場的人。這些兵在融入蘇翎所部之後,在戰場上表現尤其突出,不少人都得以升職受賞,當真是應了蘇翎的那句話,有本事的人,便會得到賞賜。

    至於隨行而來的那些女真人,蘇翎只是派人送信給田大熊,讓他派人護送至鎮江堡,再由胡顯成將其打散分至各個村屯之內,給予土地,令其耕種。這些人不出一年,便儼然便是遼東百姓的模樣,僅憑外表穿著,是誰也分不出是漢人,還是女真人。當然,語言的障礙,始終存在的,但這也不會是太大的問題。身居漢人中間,這多少都要學會說漢話,並且,在以往的建州衛之中,說漢話是與遼東進行貿易的必備基礎,這原本就有這個動力,所以,不到半年,這些女真人個個都能進行簡單的交流了。

    那三個女真牛錄,托保、額爾納、額赫三人,也被分至一個臨近鎮江堡的村子,算是給予了優待。而袁應泰賞賜了銀子,蘇翎也令胡顯成對三人給予了一百兩的賞銀。托保、額爾納、額赫三人本就是攜帶了家眷的,便在各自分得的土地上建起屋舍,安家居住。而那些賞銀,也足夠使三人過上中等偏上的日子,且還能拿出一部分銀子,購買更多的土地,或是雇工進行農事耕種,算是應了蘇翎的那句話,做個地主,也是一番富家翁的生活。

    安排這些事,也不過就是一道命令而已。隨後,蘇翎便令顧南與郭傑中率各自所部,進入遼陽城內駐守,在弓長嶺上,則命祝浩率領三千人換防。祝浩這一個多月,只顧帶著七八千明軍搬運由遼陽得到的大批糧食、軍需,因遼陽至鎮江有四百里地,這一次搬運也得花上不少時日,當時為了快速將遼陽搬空,祝浩想出了個法子,先將遼陽內的軍需等物搬至距遼陽一百里左右的地方,在那裡建立其一個中轉地,派兵駐守,然後再從那些遷居的人中挑選壯實勞力,搬往鎮江堡。

    這個辦法儘管不能節省多少時間,但從遼陽搬運的速度,卻是加快了許多。那些明軍士兵雖然辛苦,但畢竟吃得飽,也拿了餉銀,長官也並不剋扣、虐待,再說,這搬運軍需總比在遼陽等著打仗要安全許多,是故都拿出有別於平日的勁頭。祝浩挑選出三千士兵進駐弓長嶺,剩餘的則繼續幹活。由此,祝浩也開始真正的帶兵生涯,不斷要求蘇翎給予派遣教官,以便更好的將自己所屬人馬練成軍陣。

    同時,蘇翎對鎮江堡一帶的駐兵也進行了一番調整。蘇翎命郝老六的太平哨營再次拔營,返回遼陽,駐紮在海州一帶。令已經抵達旅順口的馮伯靈,帶著鎮江水師,以及新招募的新兵進駐金州,並令其接管蓋州的一切軍政事務,且繼續招募新兵。至於千山堡一帶,蘇翎令湯南凱的火器四營,調防鎮江堡,並在鎮江堡建立其一個新兵大營,以後所有的新兵集訓,都將在鎮江堡的新兵大營內進行。

    而余彥澤的振武營,依舊駐防在太平哨城一帶。蘇翎將郝老六營中的一部分武官,與余彥澤的振武營相互調換,已是郝老六在太平哨駐紮時所總結出的一系列戰術,能在振武營中進一步的擴展開來。而曹正雄所部,仍舊管轄渾江渡口以北的地帶,不過,蘇翎命將大營駐紮在集安堡,並令其繼續招募新兵,且擴大集安堡的規模,同時,令其兼顧鴨綠江對岸的朝鮮滿浦鎮事宜。上一次攻打赫圖阿拉,曹正雄所部的表現令人擔憂,此時蘇翎並未加以責怪,而是繼續令其獨自帶兵,並從其餘幾營中挑選一部分武官充實曹正雄所部。而朝鮮滿鋪鎮一事,更是對曹正雄有更高的期望。

    對於遼陽的近三萬明軍人馬,蘇翎一反以往不多加干涉的態度,一道道的軍令迅速傳達到各處明軍主官處。此時遼陽城內,蘇翎的黑甲騎兵營全部到齊,雖只有四千騎兵,但蘇翎在充實了袁應泰的三千虎旅軍後,再次將趕赴遼陽的明軍大卸八塊。除了原來明軍各武官的家丁不凍之外,其餘的盡皆予以重新編製。

    這一下,原屬於黑甲騎兵營的五名游擊將軍顧南、郭傑中、袁山月、金正翔、彭維曉,均將所有明軍全數瓜分,每人各帶一千黑甲騎兵,並四千明軍,充實每營五千之數。當然,這些明軍至少半數不能算是好兵,但這一分下來,每一名游擊將軍,都為了盡快將自己所部整訓成精銳營伍,都日夜加緊訓練,且都採用的是千山堡的方法,不出一月,這些原本經過一定訓練的明兵,便全然改變了樣貌。至少在列隊行軍上,已經適應了蘇翎的要求。

    至於李光榮等明軍武官,現在只剩下數十到數百名家丁可以管帶,有袁應泰在,蘇翎也不必使用提督遼東軍務的牌子,便能夠讓其老老實實地聽命。蘇翎當然也沒有讓這些人閒著,各自被分派為修補遼陽城強,以及繼續接收不斷趕來的明軍士卒。,並且,往廣寧,以及海州遼河口一帶運送糧餉的任務,也交給這些武官管帶。

    蘇翎的這一番改變,將遼陽再次作為一個中心聚集起來。這接下來,便要看朝廷答應給撥付的糧餉、鎧甲、器械幾時能到了。只要這些配置齊全,蘇翎將再一次組織起對努爾哈赤的進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