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職場校園 > 武林高手在官場

作品相關 寫作資料1 文 / 羅邪

    北歐神話中的神詆

    祖先-----布瑞(buri,生產者):一出生便有個兒子,博爾(borr),意為生產,後來又生有3個兒子,歐丁(odin,神聖),維利(vili,精神),偉(ve,意志)

    眾神之王-----歐丁(odin):是持掌絞刑架和絞刑架上壯志未酬者的神,而且還是玄妙知識和戰死沙場者的神以及戰爭的主宰.他是阿瑟加德聖地的主宰,有3座宮殿,其中一座就是位於格拉西爾(glarsir)樹林的瓦爾哈拉神宮(valhalla,陣亡勇士的歸宿)

    眾神之後-----芙麗嘉(frigga):是婚姻及母愛之神。有自己的宮殿芬薩麗爾(fen-salir),漂浮在雲霧海之上,閒暇時就在這轉動她的金輪織機,以銀線金織織就祥雲,在夜空大放光明(北歐人稱的『芙麗嘉的織輪『即我們所說的獵戶星座)

    雷神-----索爾(thor):歐丁的長子,母親是大地女神喬德(jord),在聖地的斯盧德萬加(sludrangrd,力量曠野)擁有自己的宮殿必亞斯克尼耳(bilsrirnir,閃電)

    戰神-----鐵爾(tyr):歐丁的兒子,母親是希摩的美麗女巨人斯嘉蒂(skadi),是勇敢及戰爭之神,沒有自己的宮殿

    美神-----布拉琪(bragi):歐丁的兒子,母親是女巨人格綠德(gunlod),掌管詩歌和音樂的藝術,

    春之女-----伊童(idun):是美神的妻子,傳說是地下魔法最強大的黑侏儒伊伐瓦德(ivald)的女兒,是春天和青春活力的女神

    夏神-----尼爾德(niord):是伐娜司神族的首領,加盟到阿瑟加德的海洋和風神,不僅在阿瑟加德有宮殿,因為他是風神及近岸的海水之神,所以在斯吉普斯通(sipuston)還有自己的宮殿那頓(noaton)

    冬神-----女冬神斯嘉蒂(skadi)(和鐵爾他老媽好像不是一個人,鐵爾他老媽好像是在海裡呆著的)和男冬神烏勒爾(uuer)是金髮女神西芙(sif)的兒子(西芙是thor的老婆,不過沒說他老爸是thor,那就搞不清他老爸是誰了,誰讓這些神們關係這麼亂)

    光明之神於黑暗之神-----光明神巴爾德(balder)和黑暗神霍獨爾(hodur),是odin與frigga所生的一對孿生子

    豐饒之神-----弗雷爾(freyb):是niord和其姐娜瑟的兒子,生於伐那司神族之家那頓,加盟到阿瑟家族後odin給他一座奧鎬漢宮(alf-heim,小仙之家)

    森林之神-----威達爾(vidar):歐丁與女巨人格綠特(grid)的兒子,他居住在廣漠無垠的原始森林之中心的益德偉帝宮(land-vidi)

    海神-----伊吉爾(ageir):伊吉爾是個獨立的神族,和近海的伐娜斯神族和天上的阿瑟神族不能說誰包括誰

    愛神-----芙麗雅(freya):niord的女兒,是女性及戀愛之神,住在福克梵格(folkvomg)的色斯靈尼爾宮殿(sessrymnir).

    真理與正義之神-----福爾賽提(forseti)是balder和他妻子南娜所生的兒子

    ︰q伺?----是原始巨人那威的後代,由三個女神組成:沃德(urd),維爾丹尼(verdandi),斯考爾德(skuld),分別代表過去,現在,將來。她們不隸屬與阿瑟神族,也不是他們的同僚,她們對命運的判詞是誰都要服從的

    火神-----洛基(woki),是歐丁的兄弟

    守望之神-----海姆達爾(heimdall):歐丁和ageir的9位女兒的兒子

    戰爭女郎-----瓦爾基麗雅(valklyrs),歐丁和鐵爾的特別女侍者,她們的任務是挑選戰死者回瓦爾哈拉神宮

    死亡女神-----海爾(hel),是洛基的女兒

    神話怪物

    類別:玄幻作者:佚名

    刻耳拍洛斯(cerberus):

    有三個頭的大狗,每個頭都以蛇為鬃須,尾巴是蛇且長有倒刺。刻耳拍洛斯是地獄的看門狗,被鎖鏈綁在阿刻戎(acheron)的大門口,不讓亡靈逃出冥國,亦不讓生人進入冥國。刻耳拍洛斯只有在一次被赫拉克勒斯(heracles)捉去時離開過冥國。

    半人馬(centaur):

    半人馬族上半身是人,下半shen是馬,是喜愛惹事生非的一族,又愛擄劫和搶掠。但其中有一隻是例外的,牠是齊倫(chiron),他對拳擊、摔跤、刀劍、箭術、駕車、馬術、音樂文藝、天文地理、醫術,甚至預言無一不精,齊倫是山林中的大賢者。可惜在一次赫拉克勒斯與半人馬族的打鬥中,被毒箭誤傷死去。半人馬族的血是有毒的,赫拉克勒斯後來就是被半人馬涅索斯(nessus)的血毒死的。

    牛人彌諾陶洛斯(minotaurus):

    牛頭人身的怪物,傳說是神牛與克里特島(minos)王后所生,克里特島國王於是命工匠造了一個迷宮,將彌諾陶洛斯困住,每年送七對童男童女給彌諾陶洛斯吃。彌諾陶洛斯後來被忒修斯(theseus)殺死。

    墨杜沙(medusa):

    原本是一位美麗的少女,但由於她膽敢同智慧女神雅典娜(athene)比美,女神剝奪了她的美貌,把她的頭髮變成毒蛇,成為一頭面目柸極端可怖的怪物,任何有生命的東西只要看到她就立刻變成石頭。她居住的洞窟周圍到處是人獸的石像。最後她被珀耳修斯(perseus)殺了,並將她的頭獻給雅典娜。雅典娜將墨杜沙的頭嵌在神盾埃癸斯(aegis)的中央。

    格賴埃(graeae):

    三人一體的女妖,共用一隻眼睛和一個嘴巴,居住在長年不見天日的山洞中。在珀耳修斯(perseus)斬殺墨杜沙的過程中,被搶去唯一的眼睛,因而告知珀耳修斯如何斬殺墨杜沙的方法,據說格賴埃能知過去未來

    飛馬珀伽索斯(pegasus):

    在珀耳修斯砍下墨杜沙的頭後,血滴入土中生出飛馬珀伽索斯。雅典娜捉住牠,加以馴服,贈送給繆斯女神。斯的赫利孔山上有一口希伯克林泉(helicon)就是珀伽索斯用蹄子踢出夾的。

    海怪(sea-monster):

    海神波塞冬(poseidon)派去蹂躪埃塞俄比亞王國的怪物。為安撫神祇,國王把安兒女德洛墨達(andromeda)送去餵海怪。這時,珀耳修斯經過,殺了海怪並娶了德洛墨達公主。

    阿耳戈斯(argus):

    頭上長有一百隻眼睛,每逢睡覺時都只閉上一、兩隻眼睛。被赫拉派遺去監視變成了母牛的伊俄(宙斯的情人),後來被宙斯派遺神使赫耳墨斯殺了。阿耳戈斯死後,赫拉取下他的眼睛,撒在她的孔雀的尾巴上作為裝飾。時至今日,這些眼睛還呆在孔雀尾巴上。

    戰神聖蛇(serpent):

    頭冠和身上都長有金子似的鱗片,雙眼像火焰似的閃耀,渾身都是毒液,舌頭分成三叉,頭高舉過樹。戰神聖蛇最後被卡德摩斯殺死,但卡德摩斯卻得到戰神的報復,最後變成一條蛇。

    斯庫拉(scylla):

    原本是一個美麗的少女,因為得罪女巫喀耳(circe)變成怪物。全身都是海蛇和狂叫的怪物,以吞食那些漂到她附近的不幸航海者為樂。

    喀邁拉(chimaera):

    一頭會噴火的可怕怪獸,上半身是獅羊合體,下半shen則是龍。在呂喀亞(lycia)大肆破壞,後來被珀勒洛豐(bellerophon)騎飛馬珀耳修斯(perseus)殺死。

    涅墨亞獅子(nemeanlion):

    巨大無比的獅子,牠的毛皮刀槍不入,鐵、石、青銅武器都傷害不了牠,牠的利爪快如刀刃。赫拉克勒斯的第一項任務就是殺死涅墨亞獅子,赫拉克勒斯將獅子扼死,並用獅子的利爪剝去獅皮。

    水蛇許德拉(lernaeanhydra):

    許德拉有一個巨大無比犬狗似的身體和**個蛇頭,其中之一長生不死。牠在阿密摩涅河(amymone)七重源頭的梧桐樹下作洞穴並經常出沒鄰近深不見底的勒耳那泥潭(lernaeanswamp)。許德拉最後被赫拉克勒斯斬下永生不死的頭,埋在路邊一塊巨石下。許德拉的血是有劇毒的,赫拉克勒斯將箭頭浸在毒血中,成為無人可擋的毒箭,人馬齊倫就是死在毒箭之下。

    克里特公牛(cretanbull):

    會噴火的兇猛公牛,在克里特島(minos)搗亂,被赫拉克勒斯收復,再獻給赫拉,但赫拉把牠放了。最後公牛被忒修斯捉住,作牲品獻祭給雅典娜。

    巨龍拉冬(dragonladon):

    守衛赫拉金蘋果樹的巨龍。在赫拉克勒斯取金蘋果時被赫拉克勒斯射殺。

    庫克羅普斯(cyclopes):

    獨眼巨人,只有一隻眼睛長在前額正中的巨人族,群居住在庫克羅普斯島上(cyclopes)。住在洞裡,以島上的野生物和他們豢養的羊群為食。他們是神祇的僕人,為各神祇工作。

    女妖塞壬(sirens):

    海上仙女,其歌聲富有魔力,誰聽了誰都著迷,失意的水手聽後不能自已而投海自盡。

    哈耳庇埃(harpies):

    居住在哈耳庇埃島(harpies)上的鳥身女妖,長有少女頭,長長的爪和因飢餓而蒼白的臉。是神祇派來沂磨一個叫菲紐斯(phineus)的人,宙斯使菲紐斯失去視力,只要膳食出現,哈耳庇埃們就俯衝下去,把食物搶走。

    提風(typhon):

    大地之母所生的怪物,有一百個會噴火的龍頭,十分可怕,連神也不敢與牠交鋒。就連天神宙斯也不是對手,曾打斷宙斯手筋腳筋。後來宙斯用雷電將提風轟至奄奄一息,提風倒在西西里鳥上的火山旁,而當火山爆發,人們就認為是提風在發怒。

    忍者的傳說

    類別:歷史作者:竹中蒼紫

    由來及組織

    忍者及他們身懷的絕技----忍術,是十七世紀左右日本幕府時代的產物,德川幕府時發展到頂峰。忍者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七世紀,後來逐漸形成各種流派,較著名的有伊賀派、古賀派等。

    忍術是由忍者的家族世代相傳的。在各流派中,也有類似我國青、洪幫內那種森嚴的等級。最高地位的忍者稱「上忍」,統帥一個派別或充當一方的霸主。在他的屬下有很多的「中忍」,每個中忍管理一個由三四十名「下忍」組成的小團體。中忍負責將上忍的命令傳達下去,將下忍的情況向上忍匯報,起到橋樑的作用。下忍是忍者中最底層的人員,專門執行任務。

    超人的忍術

    忍者技藝超人,擅長使用劍、鉤等各種兵器與飛鏢等暗器;他們能飛簷走壁,在沙地上飛跑不發出一點聲響;在水中屏息可長達五分鐘,如用特殊器具可在水底待上一天一夜;他們善於在水面和水底搏鬥,甚至能潛到船底,偷聽船上人的對話

    忍者這種超人的本領是從小經過艱苦的特殊訓練獲得的。忍者家庭的小孩不論男女,都必須繼承祖先的職業傳統,一般從五歲開始就接受訓練。訓練的種類有五種,即平衡、靈敏、力量、持久及特殊技巧。

    平衡訓練從走竹竿開始,當能夠在滾圓的竹竿上行走而不滑下,就將竹竿逐漸升高,最終要升到三四十尺高,達到奔跑跳躍如履平地的境界,這樣就能在樹上、屋頂及牆頭上下攀援,行走如飛。

    靈敏的訓練也是如此跳過插著刀片的繩子,在佈滿利刃、槍尖的狹道中拐彎抹角急速穿行。

    持久及力量的訓練最為艱苦,如雙手掛在樹上,支持全身,下面放滿暗器,不容你鬆手跳下,以恐懼來激發體內的潛能作長久的支持。長跑更是忍者的基本功,要求連續跑上五十公里路而不停下來休息,日行百里是家常便飯。

    至於特殊技巧訓練就更令人吃驚。除了上述說過的,還有徒手搏鬥,投毒解毒等。化裝術更是忍者的特長,他們能製造人皮假臉,改換性別。有人做過一個試驗,讓一個忍者在人群中穿行,由幾個人在一旁辨認,結果各人所見都不相同,高矮胖瘦,不一而足,忍者真可為「千面人」。還有隱匿術,本文開頭說到忍者在光天化日之下突然消失就是一種,那個忍者在林中事先挖好一個地洞,洞裡鋪上草灰,洞外蓋上枯草,當他竄入小樹林後,一躍遁入地洞,無聲無息。追捕者失去目標,還以為真有「隱身術」呢。

    熊野寺的秘籍

    幕府時代,忍者們幹出的離奇驚險、令人咋舌的事件舉不勝舉,熊野寺秘籍被毀一事,可窺一斑。

    熊野寺的主持擁有一本中國武功的秘籍,從不示人,一個名叫上野守直的武士千方百計想得到它。忍者堀川奉令行動,他打聽出秘籍收藏在寺內一間小建築裡,寺廟戒備森嚴,無法進入。於是他花了七個月的時間,挖了一條地道通到小建築底下,這時才發現,該屋建在一塊大石頭上,根本無法挖通。可熊野寺主持已經發現有人在挖地道想盜秘籍,他派人在地道口突然用火攻,將堀川活活燒死。上野又派了另一名忍者八郎去盜秘籍。八郎長得年輕貌美,且能歌善舞,他被當作侍童招進寺裡,心術不正的僧侶將他打扮一番,當作同性戀的洩慾對象。八郎終於引起了熊野寺主持的興趣,兩人也勾搭上了,八郎巧妙地利用副主持的嫉妒,打聽出主持是是半夜躲在密室用很幽暗的燈光來讀秘籍的。一天晚上,當主持在密室幽光下讀秘籍時,八郎象貓一樣潛入密室,勒死主持,將秘籍收入圓筒,立時飛遁回去覆命。

    迫不及待的上野守直從八郎手中搶過秘籍,根本不理睬八郎向他講述熊野寺主持在密室暗燈下閱讀秘籍這一重要細節,自顧自走進房間,把秘籍從金屬筒內取出,攤在陽光明亮的小桌上閱讀。奇怪的事發生了,還不等他看完第一段,整個秘籍的文字就開始褪色,這第一段講的正是說明該秘籍是用一種一見光就消失的特殊墨汁書寫的。告戒秘籍的主人不要讓它見光,否則文字會全部隱形消失。一部具有極高價值的秘籍就這樣被毀掉了,但忍者們在盜秘籍中所採取的各種非常手段卻使人難以忘懷。

    可悲的下場

    由於忍者們幹的大都是涉及到上層權力爭鬥的秘密事件,而且危險性相當大,因此他們的結局往往十分可悲。

    危險首先來自僱主。這些陰險毒辣的社會頭面人物在不擇手段達到自己的目的後,怕事情內幕洩露,往往將執行任務的忍者殺死滅口。

    忍者雖然本領超人,但難免有失算的時候,有一個忍者冒著夏日的酷暑,潛入一個諸侯住宅的地板後,一動不動準備偷聽諸侯內宅的密談。但在傍晚時分,被一個衛士察覺,衛士用長矛刺穿地板,將藏匿在下面的忍者殺死。原來夏日的蚊子圍著忍者叮咬,忍者雖然沒有發出任何聲響,但嗡嗡叫的蚊子卻暴露了他的行蹤。

    忍者最可怕的敵人是武士。武士在明處,忍者在暗處,防不勝防,故武士最憎恨忍者,忍者一旦被武士捕獲,必然受到最殘酷的刑罰處死。活剝皮就是酷刑的一種,皮膚被一片片剝下來,極其痛苦,而又不能立即死掉。所以忍者是絕對不肯讓武士活捉的。這裡講述一位最富有傳奇性的忍者的遭遇。這位忍者名叫猿飛,因為他有象猿猴一樣在樹上攀援飛躍的本領,來去無蹤;同時他徒手格鬥的武功也很好,人們根本無法捕捉他。有一次他被派去偵察住在某城堡中的一個將軍,偷聽到將軍和一位大臣的密談。可當他離開城堡時被守衛發現,他立即躍上城牆,巧妙地避開了追趕的人,但當他跳落花園時,踩上了一隻暗設的捕熊鋼夾,將他的腿緊緊夾住。這時將軍手下的衛士圍了上來,猿飛見狀,一刀將夾住的腿砍斷,單腳逃了很長一段距離。可終因失血過多,難以支持。猿飛見衛士越來越近,知道自己沒有希望逃脫,便索性站定、大聲辱罵了追趕他的衛士,用劍毀掉自己的面容,使人無法辨認,然後揮劍砍斷自己的的脖子。一個聞名遐邇的忍者就這樣可悲地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忍術逐漸失傳。據傳說,忍術的老祖宗是我國的《孫子兵法》,這就有待歷史學家們考證了。

    中國古代人事制度

    類別:玄幻作者:佚名

    中國古代官吏的銓選和管理制度。銓選主要解決官吏的來源,職官的管理包括對官吏的任用、考績、獎懲、品秩、俸祿及休假、退休等制度。

    銓選制度

    中國古代官吏銓選的途徑很多,有世襲、納貲、軍功、薦舉、郎選、恩蔭和科舉制等。主要有三個階段和三種制度,即先秦的世襲制、秦漢至魏晉南北朝的薦舉制和隋唐至明清的科舉制。

    世襲制

    亦稱世卿世祿制,盛行於夏、商、周時代。原始社會末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的禪讓制破壞後,出現了「大人世及以為禮」的世襲制。世襲制的特點是王權與族權統一。它通過家族血緣關係來確定政府各級官員的任命,依血緣親疏定等級尊卑和官爵高下。凡定爵位與官職者都世代享有采邑和封地。

    薦舉制

    是薦舉賢才,授以官職的官吏選拔制度。舉薦的標準主要是德行、才能,而非全靠家世,它衝破了先秦貴族血緣世襲制的藩籬。西漢的察舉、征辟制的出現,是薦舉製成熟的標誌,而魏晉南北朝「九品中正制」的施行,表明其走向衰敗。

    察舉是根據皇帝詔令所規定的科目,由中央或地方的高級官員,通過考察向中央推薦士人或下級官吏的選官制度。它也是薦舉制精髓所在。察舉分詔舉與歲舉。詔舉是皇帝下詔選取特殊人才。歲舉是地方長官定期定員向朝廷推薦人才。察舉的科目主要有賢良方正、孝廉、太學博士弟子及特舉特科等。有時皇帝對於賢良方正等用「對策」、「射策」的方式進行考核。征辟是皇帝及公卿郡守選拔任用屬員的一種制度。皇帝特徵、聘召人才為「征」,公卿郡守聘任幕僚屬官為「辟」。東漢後期選拔官吏中鑽營請托、結黨營私和弄虛作假之風盛行,察舉、征辟制漸趨敗壞。

    曹魏時,魏王曹丕接受吏部尚書陳群建議,實行「九品官人法」,即「九品中正制」。在州、郡設大小中正官,負責按家世門第和道德才能,並博采輿論,從上上至下下分九等品評地方士人,供朝廷按品級授官。九品中正制是察舉制的發展,它將選官權由地方收歸中央,人分九等在人才學分類上是一種創新,選才標準趨於周密。魏、晉時期門閥統治的加強,至東晉後此制弊端叢生,中正權重,品評隨意,世族門閥把持中正,控制選舉,至後期造成「高門華閥有世及之榮,庶姓寒族無過進之路」。九品中正制已成為門閥統治的工具。

    科舉制

    隋統一全國後,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隋文帝開皇七年(587)廢九品中正制,設秀才科。隋煬帝時又建進士科,以「試第」取士,並創立了以公開考試,擇優選才為特徵的科舉制度。科舉制創於隋代,形成於唐代,發展完備於宋代,強化於明代,衰落於清代,先後綿延1300多年,是中國封建社會中後期的官吏主要銓選制度。其主要特點是:1公開考試,一定程度上的平等競爭。除工商隸皂倡優等人士外,不論門第等級和貧富,只要具有一定文化知識,均可懷牒於州縣公開報考。它衝破了魏晉以來的門閥統治,為中小地主階級的士人入仕開闢了途徑。2考試制度日趨完備。科舉即分科舉士,按科目性質又可分文舉、武舉。文舉又有制科和常科之分。制科是皇帝臨時設置考取名士的科目。常科是定期分科取士的制度。常科科目繁多,有秀才、明經、進士、明法、明算、童子等科。各科考試方法和內容各異。考生來源也趨正規,屬京師或州縣學館的士子叫「生徒」;經地方考試及格的稱「鄉貢」。考試程序,唐代有州試和省試,宋代增加殿試,明代以後又有院試、鄉試、會試和殿試。殿試三年一考,由皇帝親自裁定名次,定一甲一、二、三名,稱狀元、榜眼、探花。3以文化知識為主要錄取標準。科舉考試科目不同,內容各異,但考詩賦、經義、策問、算學、法律等,都以文化知識為主。科舉制在前期有一定積極意義。明清加強了君主**集權以後,科舉制從考試內容到形式都發生了較大變化。主要表現在:1考試內容重經義,不切實用。考試命題必須依朱熹所注儒家經典四書、五經為主,並「代聖賢立言」,儒家思想成了入仕的必修課目。2以八股取士,形式死板,內容空洞,束縛人們的思想。3考題割裂,偏、難、奇、奧,加之科場舞弊,請托監臨,官場**現象日益滋生。科舉制逐漸成為社會發展的阻礙,至清末終於被廢止(見科舉考試制度)。

    科舉制雖為隋、唐以後官員銓選的主要途徑,但世襲制,薦舉制以及軍功、吏進、納貲捐官、蔭封等其他選官制度作為科舉制的補充形式仍繼續存在。

    職官管理制度

    包括對官吏的任用、考績獎懲、品秩俸祿及休假退休等制度。

    任用

    為保證各級官員的政治標準,歷代都重視官員選拔後的任用。秦代為保證被薦舉官員的素質,對舉者規定「任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史記·范睢列傳》)。漢代以後對官員的任用有多種限制,朝廷對候選官員的家世、職業、財產、資歷、民族、體格及外貌都有一定要求。如秦漢以來,實行重農抑商政策,各代都不同程度地限制商人為官。魏晉時期,限制寒族為高官,十六國、北魏、元及清代又對任用官員有一定的民族限制。在等級森嚴的官僚隊伍中,出身和資歷是任官時優先考慮的條件,官僚制度越完善,出身和資歷的限制越嚴格。

    為了避免官場中的徇私,自東漢後任官有迴避的規定。東漢實行「三互法」,基本精神是本地人不得為本地長官,婚姻之家不得相互監臨。漢代還規定兄弟子侄及有婚姻戚屬關係的,不得在一個部門或地區為官,如果選在一個部門或地區為官,其中一人要申明迴避。唐代不僅規定官員不能在本籍任職,而且不許在本籍所在的近鄰州縣任官。唐還規定,凡職責相連或監臨檢察的官職,親族間要迴避,如宰相之子不能任諫官,兄弟不可在同省任職等。清代對任官的迴避規定更為嚴格,如明確規定不能在原籍周圍500里內為官;中央各部中分管各省事務的各司主官,不得用同省籍人士;凡京官三品以上、地方官中總督、巡撫等大員的子弟,不能在京中擔任御史等。

    有些朝代對任官還有一些特殊的規定。如唐代任官標準增加了身、言、書、判等條件,要求入仕的人應體貌豐偉,言辭辯理大方,書法工整優美,判詞文理優良。

    官吏任用後,朝廷要發給他們身份等級的憑信。自戰國起就有印綬制,金、銀、銅不同的金屬質地和紫、青、黑、黃等不同顏色的綬帶,標誌著官員的身份等級。

    任用的官吏,自漢代起有一年的試用期,不稱職者或他調、左遷,或罷黜。明代對官員實授前也有「歷事」和「觀政」的實習階段。

    中國古代封爵制度

    類別:歷史作者:佚名

    中國古代君主授予貴族和功臣爵位的制度。它是歷代君主為鞏固其統治地位,調整統治階級內部關係而實行的一種封建等級制度。爵位是表示貴族或功臣身份、地位的稱號,分為不同的等級,有些爵位可以世襲。受爵後通常可得到食邑或相當數量的財富。封爵制度在中國古代數千年的歷史中有相當大的發展變化。

    中國古代封爵制度起源於何時,學術界尚無定論。傳統的看法認為起源於夏代,但這種看法已被否定。還有一種看法認為起源於商代。商代疆域分為內服與外服。內服由商王直接統治,外服則分給侯、伯等,分封就是最初的封爵。另一種意見認為,商代的分封並不等於封爵。因為在商代,受封的有商王的妻及子(婦、子),有外圍邊防之官(侯與伯),還有近郊耕作之官(男與田)等幾類人。侯與男並無嚴格區分,也無等級之別。即使到了西周,公、侯、伯、子、男也只是國君的通稱,並非爵祿。直到戰國時代,才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實際上,封爵制度是一個逐步完善的過程,不同的看法主要由於所取標準不同。五等爵制到了戰國時期方才完備。

    封爵制度與宗法制度有著密切的關係,最初的受爵者僅是王族。《左傳》昭公二十八年:「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國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國者四十人,皆舉親也。」戰國時期,秦國從商鞅變法以後,取消王族封爵,立二十等爵制以賞功勞(主要是軍功)。從最高的二十等到最低的第一等,依次是:徹侯、關內侯、大庶長、駟車庶長、大上造、少上造、右更、中更、左更、右庶長、左庶長、五大夫、公乘、公大夫、官大夫、大夫、不更、簪□、上造、公士。西漢以後,皇族封爵與功臣封爵並存,一直延續到清代。

    秦以前君主稱王,封爵中最高的一等為公。秦始皇稱帝,西漢以後最高封爵為王,皆封與皇子。西晉以後,皇族封爵與功臣封爵名稱合併,但最高一級的王、親王只封與皇族。至明代,在爵位中加鎮國將軍、鎮國中尉等名稱。清朝皇族爵位分十四等,其中貝勒、貝子是滿語「天生貴族」的音譯。

    爵位與官職有一定關係。西周所封公、侯等爵,對周天子稱臣,在封國內就是君主,官爵合一。此後,總的趨勢是官與爵逐漸分離,但在某些時期仍有例外。西漢、西晉及明朝初期,宗室王在封國內有軍事、行政權,勢力逐漸膨脹,先後釀成「七國之亂」、「八王之亂」、「靖難之變」等,嚴重威脅著皇權。在其他時期,爵位只是一種榮譽稱號,因其與皇帝關係的親疏(皇族封爵)及功勞大小(功勳封爵)而有高低之分。

    爵祿在古代往往連稱,受爵後必得祿。西周時,公、侯是封國內的君主,封國內的財政收入全歸其所有,但公、侯要對周天子承擔鎮守疆土、交納貢稅、朝覲述職等義務。以後封爵都有一定食邑,但不是自己徵收,而是由王朝撥給。後來食邑變成了一種虛名,只有在爵位前加所謂「食實封」若干戶,才能享有相應的封戶租稅,或從國家領得一定封賜。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