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三國路

大道小說網 第十二章 袁曹爭鋒 第九節:通行 文 / 天狼01

.    哈哈,我更新又慢了原因只告訴你一個不要告訴別人啊,在下彈盡糧絕了,這幾天這裡大雪封道,我要的貨遲遲不能發來,又沒有帶身份證,連錢都沒法收,只能困在旅店,上網的錢都要省了,55555~~~,今天我正想和你們說,晚上不一定更新了,明天中午一次發四章好了,原諒我嗎,謝謝大家了

    ===========================================================

    收到這封信的程玉料想時機差不多已經到了,就按照徐庶規劃的方法,給曹操寫了一封信,訴說自己無路北上,想向曹操借路而行,並希望能有天子的明詔。

    等曹操看到這封信的時候,氣的七竅生煙,對坐中的人喊到:「趁火打劫,他這是趁火打劫。」說完將手中的信摔在案上。突然間發覺到自己失態,曹操又將摔在案上的書信揀起,然後遞給身邊的郭嘉賈詡等軍師,這些人接過信看了看也大多不由自主的皺起了眉頭。

    郭嘉想了一會兒,問曹操:「主公,您準備怎樣去對待這個要求呢?」

    「如此無理的要求自然置之不理。」曹操想也不想就回答。

    「不可。」這次說話的是賈詡,「主公萬不可逞一時之氣,如今之勢,已經萬分緊急,既然我們已經和袁紹打上了,就只有堅持下去,除非現在我們想放棄許昌。為了打敗袁紹,我們可以先滿足程玉的要求,等擊敗袁紹以後,濟南自然還是在我們手中。」

    郭嘉也勸曹操:「現在首要的敵人是袁紹,即使放棄一城一地也是值得的,何況只要主公不任命程玉的人為濟南官員,他自然就沒有理由長留在那裡,何況那裡並非如青州般遠離許都,程玉在沒有消滅袁紹之前也不會那麼想和主公開戰的。」

    雖然曹操心中大為不滿,但在手下眾謀臣的勸說下,也就同意了這個要求。很快允許程玉自由通過濟南的命令就傳到了濟南守將的手中,也把給程玉的聖旨送到了他的手上,見到聖旨,程玉也舒了一口氣,聖旨上面已經說明了所到之處地方官員必須提供方便,他可不想就這樣就和曹操分道揚鑣,不過濟南既然有了這個機會,那也自然是要定了。

    既然目的已經達到,現在的行動可就需要快了,如果曹操打了敗仗對自己自然是一點好處也沒有。一到濟南,守衛的官員早早的就迎接出來,他們早就接到曹操的命令,一切事情都要聽程玉的吩咐,程玉本來也沒有什麼需要做的,只是在這裡留下幾千兵馬,並將臧霸留在這裡「協助」守衛城池,既然曹操已經下過令一切都聽程玉的,自然也沒有官員置疑什麼。

    其實一過了濟水,就已經又是程玉的地盤了,高覽早就迎接在南岸,一見到程玉,翻身行禮:「末將恭迎主公,張將軍因公務繁忙,不能前來,特命末將代其謝罪。」程玉扶起了他又問了一下黃河北岸的情況,然後軍馬進駐濟北。

    大軍休息下來,程玉召集手下人研究下一步的進軍方案,既然已經決定要放棄,那麼進攻的方向就很講究了,既不能太靠北,靠北無法和曹操的領地連成一片,即使連上了面積又太大,反而幫了曹操的忙,如果太靠南又無法在曹操到達之前有效的佔領,最後進攻的目標鎖定在清河。

    等一進攻清河,卻發現與設想的大相逕庭,進攻了幾天都沒有攻下來,這下可讓程玉大吃一驚,難道袁紹還留有什麼大將鎮守北方嗎?派細作打探方知原來審配正在此城。

    聽說這個消息,程玉手下帶的軍師也大有憂慮之色,要是袁紹在這裡,這座城市還沒有多可怕,但有審配這樣一個人在的話,這裡就不好進攻了,就連曹操圍攻孤城,還需要有內應的情況下才能奏功,自己雖然兵將的戰力不在曹操之下,但急切之下又能有什麼辦法。

    圍城月餘,什麼地道雲梯之類的攻城方法都用過了,但審配對守城之法樣樣擅長,徐州軍竟然就這樣牢牢被拖在這裡,程玉終於忍受不住,召集手下眾將準備放棄清河轉道南邊一點的廣平。

    部隊正在做撤軍的準備,突然有探馬來報袁譚帶領數萬人馬前來支援,已經到達城外幾十里,一聽有援軍到達,程玉的心中大喜,轉頭對眾人說:「哈哈,我們的救兵來了。」眾人聽了,不絕莞爾。於是程玉馬上下令手下軍馬撤開清河的包圍圈,並且將軍營後撤三十里。

    原來袁紹在官渡已經戰了上風很久,正在高興之間,程玉進攻清河的消息傳到了袁紹軍營,袁紹的反應可比曹操激烈多了,破口大罵:「程玉小兒,程玉鼠輩,背信棄義之徒……」雖然作為一個名門之士不會罵什麼髒話,但已經把所有能想到的形容詞都用在程玉身上。在這種關鍵時刻,程玉這背後的一刀捅的可不輕,他可不像程玉一樣對審配有那麼高的評價,怕他隨時會丟了城池,最後還是派自己的兒子袁譚領兵前取支援。

    只是有一點是他萬萬想不到的,他派去的兒子反而成了程玉破城的關鍵。

    審配還在城裡納悶,敵人已經圍困城池幾十天了,照這樣下去城池早晚會失守,為什麼會突然撤兵,他哪裡知道程玉的目的在速戰,現在的他已經讓程玉頭痛萬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