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困鷹展翅 第068章 持久戰(中) 文 / 刀筆
時近年關,然城圍未解,百姓也只能在戰火的威脅下過一個簡單的年,沒有鞭炮的喜慶,也沒有豐盛的年夜飯。萬磊下令把城內所有除了人之外的動物都集中起來有計劃地宰殺,每家每戶分到一些牛羊馬狗肉,也就湊合了。
被困在城內的百姓不好過,圍在外面的敵軍也好不到哪裡去,雖說他們可以四處打草谷,不過附近各州府縣的百姓早就紛紛南逃,千無人煙,打劫變得越來越難,敵軍的生活水平也在直線下降。
特別是韃靼軍,都心生退意了,畢竟他們是來趁火打劫的,現在該搶的東西都搶到手了,是時候回家享受勝利成果了,沒必要跟雞肋一般的北平城慪氣。
韃靼軍士氣大降,燕軍也好不到哪裡去,幾天前,他們挖地道偷入城的計劃被城內的守軍識破,這地道剛挖到城牆下,就被守軍灌水來淹,直接淹死了幾百人,挖地道偷城的計劃就此流產。
不過,燕軍還是沒有退兵的打算,因為他們不同於韃靼軍,他們沒有退路,如果不能在北平一帶站穩腳跟,他們就成喪家犬,就算退到燕山以北,地位也會一落千丈,隨時被韃靼各部消滅掉。
正是沒有了退路,燕軍才一直守在城外不肯退。可說說,現在不管是守軍還是燕軍,都像兩頭蠻牛一樣,誰也不肯退一步,因為退一步就是功敗垂成。
臘月下旬,狂吹了十幾日的北風終於停了,天氣回暖,地上厚厚的積雪開始融化,這對守軍來說,即是一個好消息又是一個壞消息。好消息在於,雪化了驛道通暢,便於援軍開撥;而壞消息在於,天氣回暖,也利於敵軍整軍攻城,更猛烈的攻勢將要來臨。
像往常一樣,上午時分,萬磊總是要到軍營去看看,看著諾大的軍營內有數萬人時刻不停地操練,新軍整個戰力提升,戰法陣法也練得純熟,再與敵對戰,肯定不會像上一次那樣毫無章法,萬磊很滿意,守住城池的信心大增。
「周將軍,讓伙房多做些肉,今天給將士們加餐。對了,煙花巷那邊送了些老酒來,都分了吧。」這天一早,在劉嬤嬤的牽頭下,北平各妓業老闆把店藏的酒送了些來,說是勞軍,萬磊自然是不會拒絕的。
負責練兵的是周天壽,他也是個老酒鬼,一聽到有酒喝,肚裡的饞蟲就開始鬧,歡歡喜喜地傳令去了。至於這傢伙會不會像張飛那樣喝醉酒誤事,萬磊就不用擔心了,因為這傢伙還有點大將的素質,輕重緩急還是分得清的,不然萬磊也不會把練兵這麼重要的事交給他來辦。
視察完軍隊,萬磊正想到軍醫處去看傷兵,半道上卻被鐵鉉派來的人叫回去,說有要事相商,萬磊二話不說,就直奔糧庫去了,誰讓他現在是「城主」呢,就該干救火隊員的活,不管是哪裡出事都得第一時間趕到。
鐵鉉現在主管糧草,直接就搬到了官糧庫外居住,在他的日夜看護下,幾撥企圖放火燒燬糧倉的敵奸細被他逮住,這才力保軍糧不失。他雖然我望不高,不過跟萬磊一樣,同是北平城最重要的支柱。
「鐵大人,您找在下有何事?」既然是志同道合,萬磊也不跟對方客套,直奔主題。
「大事不妙啊。」鐵鉉舉著一份折子,皺眉道。
「什麼事?」萬磊也見怪不怪了,反正自從他進入北平城的那一天起,就沒有過好消息。
「陛下要御駕親征。」
「啊!」萬磊一聲驚呼,整個人傻眼了,御駕親征,皇帝小兒不是讀書讀傻了吧,這不是把兵事當成兒戲嗎?
「數日前,大同馳援北平的援軍被燕叛軍大敗於真定,數萬精騎戰沒。敗績傳入金陵,兵部尚書齊泰上言,指責北方各軍各自為戰,不能協同禦敵,以至於敵軍勢大難制,建議加派得力大臣北上總督軍務。而黃子澄則主請聖上御駕親征,統籌軍事。聖上已准其奏,下令將於明年正月御駕北征。」鐵鉉解釋道。
「唉,如此一來,北平城更加難守矣!」萬磊一陣搖頭苦笑,他知道,一旦南京那幫書獃子北上,他在北平所做的諸多努力很可能會付諸流水。
「賢侄,你可有良策?」鐵鉉不希望皇帝跑到北方來,畢竟守北平城就十分艱難了,御駕如果北來,他真的無力護駕。如果皇帝在他的轄區出了什麼岔子,朝廷上下非把他撕了不可。
「上書死勸,請皇上罷親征之舉。」
「本官位卑言輕,只怕上書亦是無用。」鐵鉉苦著臉道,如果是上一道奏章就能擺平的事,他也沒必要把萬「先生」找來了。
「那就沒辦法了,聽天由命吧。」萬磊洩氣地說道,
「賢侄,現在北平城士氣正盛,能不能」鐵鉉試探性地看了萬磊一眼,沒再往下說。不過,萬磊已經聽出這傢伙想說什麼,就是讓守軍出擊,拚死把敵軍趕跑,這樣一來,親征之舉就不了了之了。
「守軍士氣雖盛,不過訓練不足,兵器也不足,只宜固守,不可出戰。」萬磊斷然拒絕了,守軍多是新招的民兵,又不習馬戰,出城就是送死。讓百姓白白送死的事,他是不會幹的。
「本官也知此事難為,可是這也是為了天下社稷,賢侄能否出面向將士言明此事,不管他們願不願意出兵,本官都永記於心。」鐵鉉又道。
「明知不可能贏的仗,為什麼要打,鐵大人,這一次請恕在下無能為力。」萬磊一拱手,就甩袖而出。
勸不動萬磊,鐵鉉也無計可施,因為守軍十數萬軍隊,只聽萬磊一人的指示,其他人根本就指揮不動。而守軍不肯出城作戰,那親征的御駕遲早都會到,鐵鉉只好硬著頭皮,思索著怎麼迎駕保駕。
而鐵鉉最擔心的事就是北平城內的某些同僚,這些投降派逃跑派被下了職,他們肯定心有不服,如果讓他們跑到皇帝跟前去亂嚼舌頭,自己可能有功也要變成有罪。另外,就憑陷公侯駙馬等人於敵營而不救這一條,恐怕自己也是吃不了兜著走。
鐵鉉這邊愁白頭,城外的朱高煦卻是喜不自勝。作為繼任「燕王」,他不但繼承了他死鬼老爹的王位,還繼承了他的權勢,很多宮裡的太監宮女都是他的眼線,甚至是他安插在皇帝身邊的私人。就拿這一次皇帝小兒同意御駕北征一事來說,就是太監們運作的結果。
當黃子澄請皇帝御駕親征的奏疏剛送到,那些皇帝身邊的「親信」太監就不停地感慨當年太祖高皇帝親征陳友諒時如何以少勝多以弱勝強,鼓動得皇帝小兒滿腦子充血,恨不得馬上領軍出戰,以示自己像太祖一樣英明神武。
理所當然地,皇帝小兒忽略了一點,至關重要的一點,那就是今時不比往日,他爺爺朱元璋手上有雄兵猛將,當然能打;而他的手上,雄兵早已成熊兵,猛將都到閻王殿當差了,朝廷上剩下的多是些紙上談兵的書生,御駕親征?立不世之功,別逗了。
而朱高煦等的就是這個,他一聽說堂兄準備親自上陣跟他較量,非但不急,還喜極而笑。笑完了就馬上把軍師道衍叫來,商量著怎麼痛宰這條蠢魚。
出乎朱高煦意外的是,道衍聽到這個「喜訊」之後還是一臉淡然,道:「殿下,請把李景隆放了。」
「為什麼把他放了?」朱高煦剛問完,腦子就轉過來了,喜道:「妙,妙,軍師此計大妙。來人啊,馬上把李公爺放了,哦,對了,把其他俘虜都放了,一個不留。」
「殿下,其他人可以放,唯獨平保兒不能放。」道衍又道。
「哦,小王明白。」朱高煦連連點頭,對侍立在旁的傳令兵道:「還不快去辦事,除了平保兒之外,所有俘虜,不管是兵還是將,都放了,」
朱高煦之所麼這麼做,並非仁慈大度,而是因為這些俘虜騙不開北平城門,留著無用,帶著礙事,殺了又髒刀,不如放了,反正這些傢伙都是敗軍之將,酒囊飯袋,這些傢伙回去了也是成事不如敗事有餘。
而朱高煦相信,這些人回到朝廷,干的第一件「敗事」就是上書朝廷陳述北平城守將對他們如何如何,不但見死不救還用箭猛射,加上一些太監在旁扇風點火,皇帝肯定火冒三丈,下旨將北平城的守將撤職查辦。
「到時候,嘿嘿」朱高煦心中暗笑不已,同時也是在暗暗感謝上蒼,居然給自己安排了一個情商如此低下的堂兄。
朱高煦作為繼任「燕王」,他老爹以前造反前搞得很多內幕他還是略有耳聞的。其中,收賣皇帝身邊的太監就是最得意的一招。別小看這些沒鳥的人,他們的能量無窮。
比如說年前,朝廷派長興侯耿炳文出師北伐之前,皇帝就對耿炳文說過一句話,那就是:「切不可讓朕蒙殺叔之名。」
皇帝之所以犯下如此之蠢的錯誤,就是他身邊的太監們進言的結果,這些太監一有機會就輪番進言,說什麼君上仁配天地,無所不容,燕王雖反,也是遭小人蒙蔽,何苦骨肉相殘?
這種言論聽得多了,皇帝真的就以為仁君無敵了。搞得老將耿炳文鬱悶無比:打仗還不能傷害對方主帥,這是什麼道理?帶著一頭霧水的耿老將帶著北伐軍北上,最後稀里糊塗地就一敗塗地。
接著,宮裡的太監們又開始行動,在皇帝耳邊不停地誇李景隆如何英勇善戰,皇帝又見黃子澄上書舉薦,覺李堂哥是個人才,就讓他接任平燕大將軍,指揮六十萬大軍,結果自不用說,一敗塗地,六十萬軍隊成了燕軍的運輸隊。
要不是橫空出現一個叫萬磊的愣頭青,不知道朱高煦他老爹身上還有皇帝親自頒發的無敵防彈衣,結果好死不死地一槍把他老爹打死了,這只能叫人算不如天算。朱高煦一想到這殺父之仇,就狠不得馬上把萬磊弄到手,千刀萬剮!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待北平城下之日,就是報仇雪恨之時!」朱高煦暗暗發誓。